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简称民主纪念馆),是中华民国行政院在陈水扁政府执政期间,根据2007年4月13日核定之《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所成立的文教设施机构,正式挂牌成立于2007年5月19日[1][2],改制于原本设置同址的中正纪念堂[3]。
2007年5月10日,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杜正胜发布教育部令,“订定《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全文共五条,以设立一个名为“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的机构;同时发布生效的还有《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办事细则》。
2007年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联席委员会决议废止《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惟教育部认为立法院无权废止四级机关之组织法,双方陷入各说各话的局面。
民主纪念馆甫成立即产生法律上是否存在的争议。由泛蓝阵营占多数的立法院在废止组织规程后,主张民主纪念馆不存在,也据此冻结以民主纪念馆名义编列的预算[4];泛绿阵营则主张,立法院无权废除相当于行政院行政命令的组织规程。
2008年5月20日,执政党由民主进步党变更为中国国民党。同年8月,行政院研拟废止《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民主纪念馆正式复名为中正纪念堂;计民主纪念馆存在时间约一年三个月。中华民国政府于2009年7月20日正式将中正纪念堂匾额重新挂回。
改名原由
1980年代前后,台湾民主运动方兴未艾,许多反对戒严时代威权统治的民众将中正纪念堂揶揄为“中正庙”[5]。民主进步党于2000年执政后,也认为中正纪念堂、中正路、蒋氏铜像、中正国际机场(今台湾桃园国际机场)等皆为昔日中国国民党威权统治的象征,因此主张拆除或改名,即为去蒋化。对此,在野的中国国民党及亲民党皆批评,民主进步党相关作法违反法律、制造族群冲突,是为了成就民主进步党的选举考量。
一直到了2007年3月2日,在当时积极主张台湾本土意识的教育部部长杜正胜主导下,在中正纪念堂园区上成立新单位“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并依循行政程序废止现有的中正纪念堂管理处,将中正纪念堂园区改名为“台湾民主公园”[6]。
虽然教育部进行中正纪念堂的改制,但立法院通过的《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仍然存在、未经立法院废止,因此造成合法性的争议。另一方面,由于台北市为国民党的执政县市,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因应教育部的措施而将中正纪念堂列为暂定古迹,遭政治立场亲近民进党的《自由时报》[7]质疑“为国民党服务”、“反台湾本土意识”[8]。而国民党也质疑,中正纪念堂改名,整个过程不但蛮横、不民主,且违法。国民党表示,《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是立法院三读通过的法律,还没有废止,教育部就非法以行政命令将中正纪念堂改名,明显“玩法”。因此造成台北市政府及教育部多番的角力抗争。
2007年5月9日,行政院会议通过废除《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将送立法院审议,并定于5月19日进行台湾民主纪念馆揭牌仪式;5月19日零时起,为了避免在野党支持群众的抗争,于是在纪念馆园区实施进出管制禁止反对改名的群众进入,并于下午1时30分正式挂牌;同时,现场由总统陈水扁等数位民进党官员展开“再见,蒋总统!反共,民主,台湾路”展览(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与手护台湾大联盟主办),自行讲述台湾发展历程与历史事件。陈水扁在仪式致词时发言,“要把纪念堂的牌坊上的‘大中至正’四字改为‘自由广场’”。
2007年6月7日,在国民党立法院党团的主导下,立法院正式废止教育部提出之《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及《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办事细则》,同时针对教育部的违法越权行为提出弹劾。[9]
除此之外,原中正纪念堂正堂(即蒋介石铜像所在大厅)的大型铜门,在改名前后就以“整修”的名义对外关闭,参观民众只能由一楼楼梯前往。经过五个多月的“整修”后,二楼正堂于2008年1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并由陈水扁总统亲自主持开馆典礼[10]。并以“空间解严”的概念,使用大量的装置艺术(如风筝、新闻照片等)布满整个大厅,白色恐怖时期的受难者名单也陈列于大厅两侧,以和蒋介石铜像代表的“威权统治”相对[11]。2009年2月,台湾民主纪念馆经撤销后,正堂的“中正纪念堂”牌匾亦于2009年7月20日挂回复旧。
2007年12月8日,前总统李登辉在圆山大饭店与青年座谈,提到在他总统任内发生的野百合学运,他讽刺,民进党执政后开始腐败,“那些在中正纪念堂前促进民主化的人,有没有在讲民主化”[12]。2008年1月6日,曾经参加野百合学运的16位学者带领一群年轻学生在自由广场召开野百合同学会,他们公开批评,民进党把中正纪念堂改造为台湾民主纪念馆的过程,不仅强烈扭曲与筛选台湾民主化运动历史,更意图把台湾民主化历史变成该党的无形党产;芦荻社区大学主任李易昆说,民进党以此方式收割,是强暴历史;野百合同学会联络人何东洪声言,“国民党偷人民的钱,民进党偷人民的历史,两者都是不当党产,人民都要讨回来!”[13]
2008年1月13日,副总统吕秀莲接受三立新闻台专访时说,第二次张俊雄内阁有几位阁员争议性比较大,应该要局部调整;她不愿明讲这些阁员是谁,但在过去辅选场合中,她曾多次提到,教育部撤换中正纪念堂“大中至正”牌匾过程不妥[14]。
2008年2月24日,前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陈芳明批评,探讨转型正义必须回归历史传承、尤其是渐进改革的过程,谈正义不能单方面;台湾白色恐怖案件的受害者已不在民进党内,加害者也不全然都在国民党内,但在政治操作下,所有问题都被简化成国民党必须承担责任,民进党反而成了受害者,转型正义变质为在错误基础上制造另一种错误[15]。
2008年2月26日,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叡人说,民进党执政将近八年之中有六至七年时间对转型正义毫无兴趣,直到政权遭遇危机才突然开始积极推动转型正义,例如用最粗糙性急的方式进行中正纪念堂改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不惜引发社会对立来谋取选举利益,但人民的热情在一次次被操纵与利用之后终于冷却;民进党在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惨败,就是人民对民进党消费转型正义的行为最清楚的答复[16]。
2012年10月30日,民进党中央党部政策委员会执行长吴钊燮承认,过去民进党处理转型正义议题时,常常只把转型正义当成选举工具,没有掌握机会好好处理相关问题,这样的处理是错的,所以现在必须分门别类去处理、纠正过去的错误[17]。
2015年11月19日,前民进党中央党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干事蔡百铨批评,陈水扁政府把中正纪念堂改造为台湾民主纪念馆,“莽夫企图以红卫兵手段改造中正庙,终于为扁政府钉上最后一根棺材钉”[18]。
2016年5月3日,时代力量立法委员徐永明召开“中正纪念堂的转型与改造”公听会,徐永明说,陈水扁政府曾经试着把中正纪念堂改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八年前惨痛的教训,大家都看得到”;他同意与会学者看法,中正纪念堂的转型应该是一个公民审议的过程,而不是直接说转型正义“由上而下”想把它变成什么样子[19]。
2017年2月25日,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说,陈水扁政府执政后期,为了转移自身施政无能的焦点,就来动中正纪念堂的脑筋,被时任台北市市长的他“立刻启动文化资产相关法令,来阻止这样意识形态的恶意作为”;现在蔡英文政府才执政九个月就要搬出同样的一招来救危,民进党执政对于现在的问题无力解决、对于未来的方向茫然无知,只好不断操弄过去、扭曲历史[20]。2017年2月28日,实践大学校长陈振贵说,距离中正纪念堂不远处的总统府是大日本帝国时代的台湾总督府,日本政府迫害台湾长达50年,总统府却从未与转型正义沾上边,因为民进党选择原谅和遗忘日本政府对台湾的迫害;“历史不是胜利者的战利品”,不能换谁执政就换一套解读[21]。
2017年2月27日,最早在中正纪念堂贩售设计蒋介石公仔的取绝设计创办人吴松洲说,“了解、接受、放下、互相包容后,可能性才会出来,这才是转型正义;若一开始就偏激指定谁善谁恶,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根本不想再接触、了解”[22]。
2017年3月28日,台北市市长柯文哲说,新政府全面否定前面的政府,导致台湾文化越来越扭曲,最大问题就是“我看你不顺眼就把你干掉”;他批评,去蒋化无法解决争议[23]。柯文哲说,转型正义当然要做、但不要变成只是“胜利者的正义”[24],台湾社会无论如何还是要往前看,容忍是自由的基础,大家应该以较平和的态度处理过去;他家也是二二八事件受害者,但原谅敌人是强者的表现,他只主张拆除中正纪念堂围墙、给蒋介石一个公平正确的历史评断就好,不要一开始就否定蒋介石,“如果每个人都要执著于过去的某一段,只会让这个国家更分裂”[25]。
2021年2月27日,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台湾民间真相与和解促进会理事陈翠莲指出,转型正义工作需要国家领导人超越党派的远见与决心,“一旦统治当局计较政党或个人利益、盘算短期选举得失,转型正义工作转眼间就会变成政治操作或斗争工具而失去正当性”,陈水扁政府在选举前“大动作拆中正庙”、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在选举前爆发张天钦东厂风波都是前车之鉴[26]。
机关
民主纪念馆的园区,称为“台湾民主公园”(或“台湾民主纪念园区”),除了管辖民主纪念馆建筑及广场的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管理处之外,另外邻近但为不同管理单位有国立中正文化中心[27]、国家交响乐团、表演艺术出版社、三军仪队。其中,定时于原中正纪念堂大厅交接换班的三军仪队,将研拟撤去岗位[28]。另外,该园区内的建筑物除了民主纪念馆外,尚有国家戏剧院、国家音乐厅等俗称“两厅院”的仿中国北方宫廷式的艺文展演场所。
2007年3月,台北市政府将民主纪念馆主建筑物及周遭围墙列为“暂定市定古迹”,但未说明范围是否包含两厅建筑。[29]
2007年6月7日,立法院会议在泛蓝立法委员主导下,通过废止《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及相关編制表、细则[9]。但实际上,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的机关组织仍然存在,并未因此同时废止。
2007年11月6日,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进行审议,通过指定台湾民主纪念馆园区为国定古迹,指定范围包含民主纪念馆主建物、大中至正门、中央艺文广场、瞻仰大道等建物。[30]
2007年12月4日,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修正发布《古迹指定及废止审查办法》第八条,明定“地方主管机关所列之暂定古迹,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公告为国定古迹者,地方主管机关应即终止其古迹审查程序及公告废止原列之暂定古迹”[31],因此台北市政府应将民主纪念馆之暂定古迹资格废除;但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指出,此条款“违法课与台北市政府‘废止古迹指定的义务’,并未直接废止地方的古迹指定”,因违反《行政程序法》第150及158条而属无效的行政命令,故拒绝依照此办法公告废止暂定古迹[32]。
正式改名
在中正纪念堂改名争议尚未解决之下,教育部于2007年11月17日宣布,拆除大中至正门上的“大中至正”四字匾,改作“自由广场”[33],采用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而主建筑上的“中正纪念堂”匾额也同时更换为“台湾民主纪念馆”[34],新匾额则采用唐朝书法家欧阳询的字体。教育部表示,采用王羲之和欧阳询的字体,乃尊重其艺术成就。虽然此举引起中央与台北市政府对于民主纪念馆园区管辖权的争议,工程仍从12月6日起开始执行,台湾民主纪念馆与其园区“台湾民主公园”以整修名义停止对外开放三天,而欲进出国家音乐厅与国家戏剧院的听众需持票由地下室进入[35]。
2007年12月6日起,“中正纪念堂”匾额先被卸下;12月7日下午5时,完成了外侧“大中至正”字样的拆除工作[36];12月8日晚间11时,完成了“自由广场”字样的悬挂;在完成相关收尾动作后,园区于12月10日上午10时重新对外开放[37][38]。
参考资料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