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大地震
1923年關東大地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东大地震(日语:関東大地震〔關東大地震〕/かんとうだいじしん Kantō dai jishin ?)是一场在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于当地时间在上午11点58分,发生在日本关东平原的强烈地震灾害,矩震级是8.1[4],震源深度为15公里到25公里,震央位在神奈川县相模湾的伊豆大岛外海,属于上下震动型的强烈地震。
该次地震影响范围包括了东京府(今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以及静冈县。该次地震持续的时间众说纷纭,大约是4到10分钟。但是主震发生之后,在日本时间中午12点01分和03分又分别发生震级为7.3与7.2的余震;这3次地震的时长合计持续5分钟以上。
该次地震对东京和横滨2个日本巨大城市都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受灾范围广及整个关东地方[7]。关东大地震的破坏力相当惊人,将距离震央超过60公里、重达93公吨的镰仓大佛塑像震到向前位移约2英尺[8]。
关东大地震的预知争论
1905年今村明恒发表文章,表示在未来50年内东京和周围关东地方将会发生巨大地震,并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因此主张采取预防措施;但此说法遭到另一位地震学家大森房吉批评造成人心不安[9][10]。不过,今村明恒所担心的状况在1923年成为事实,关东大地震摧毁东京和邻近的关东地方,超过10万人死亡。
伤亡
- 罹难人数、失踪人数有:大约14万2千8百人(官方统计罹难者约105,000人)
- 死于关东大屠杀 :大约数百至6000人
- 避难人数有:至少190万人以上
- 倒塌建筑物:大约为12万8,266栋
- 火灾烧毁的建筑物数量:大约44万7,128栋
关东大地震罹难人数估计大约有100,000人到142,000人(包括大约40,000人失踪,被推定都已经罹难)之间。这是大日本帝国期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根据在鹿岛建设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总共有105,000人证实死于关东大地震[11][12][13]。

由于关东大地震发生在中午,当时许多人正在煮饭,导致许多地方都发生了大火,许多被压在废墟、瓦砾中的幸存者都被活活烧死。由于日本北部能登半岛附近沿海的台风带来的强风,导致大火迅速蔓延,席卷整个城市,即使是幸运逃脱地震灾难的人,也被大火浓烟熏倒,甚至也被烈火烧死,关东大地震时间并不长,可是地震之后的大火却一连烧了三天三夜,但凡易燃、易爆物品,不是发生了大爆炸,就是火焰冲天。有人因为脚陷在熔化的柏油路里而罹难,逃难的人群拥向室外的空旷地带,街道、广场、公园、海滩、学校的操场等地,一时间挤满了人。然而烈火蔓延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像,最大单一伤亡灾难发生在陆军本所被服厂迹地(现在的横网町公园),当时大约有38,000人挤进东京市中心这一个空旷的空地,然而火势却迅速包围这里,最后被引起的火灾旋风烧死,或者被仓皇逃生的人群踩死。东京等地的消防队尽数出动,准备与火魔搏斗,但是由于地下自来水管道都被破坏,根本找不到水源。消防队员自然无法赤手空拳与大火搏斗,消防车和救护车进入火场之后都寸步难行。
东京皇宫在地震之后也发生了火灾,但是大正天皇安然无恙。当关东大地震发生的时候,大正天皇和贞明皇后正在日光,因此也没有任何危险。这场地震也造成了多位皇室成员罹难,年仅17岁的闲院宫载仁亲王第四个女儿宽子女王、身在藤泽市的东久迩宫稔彦王第二个儿子师正王与镰仓的贺阳宫邦宪王第二个女儿佐纪子女王都因为房屋倒塌而罹难。
东京市区内许多建筑物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包括浅草的凌云阁在内。而兴建中的丸之内内外大楼崩塌,导致让300多名员工被压死。大藏省、文部省、内务省、外务省、警视厅等政府机构建筑物、帝国剧场、三越百货日本桥本店、文化与商业设施都遭到了巨大的破坏,作为银座标志的银座砖瓦街也遭到了震毁,原本的西洋风街道和洋房就变成了瓦砾堆。位于在神田神保町的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与松廼舍文库也发生火灾,许多重要书籍都遭到了焚毁。
这场地震也造成山体滑坡,许多房屋遭到掩埋或是被冲走,尤其是在神奈川县西部沿海的山区和丘陵地区,报告显示大约有800人罹难。在小田原市西部根府川村的火车站根府川站,山体滑坡将一列搭载超过100名旅客的列车与整个车站和村庄都被推入了海中。巨大海啸在几分钟之后就到达部分的海岸地区,侵袭了相模湾海岸、房总半岛、伊豆群岛和伊豆半岛东海岸。并且也纪录到浪高10米的巨大海啸,巨大海啸还导致了镰仓市沿岸有100人罹难,江之岛堤道则有50人罹难。当时英国文学学者暨文艺评论家厨川白村在镰仓也因巨大海啸而罹难。在这场地震中总共超过有570,000间房屋遭到毁坏,并且有1,900,000人无家可归。一些民众搭乘船舶远离关东地区,疏散到关西地区的神户[14]。关东大地震的破坏估计造成有1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在当时的货币价值衡量)。关东大地震之后总共记录到有57次的余震。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强大的台风袭击东京湾地区。一些科学家,包括美国国家气象局C·F·布鲁克斯认为台风导致大气压力减少,加上海上的风暴潮导致压力也突然的增加,对一个已经充满断层的地方也很有可能是引发大地震。地震和台风估计总共造成有99,300人罹难,另外总共有43,500人失踪。

援助

在关东大地震发生之后,许多国家提供医疗用品与捐款予日本政府。美国、英国、中国、奥地利、德国、比利时和秘鲁等国都捐献救灾物资。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立即派出救援队,也是当时第一个抵达灾区的国际援助队。当时海军李鼎新总长调派军舰两艘,载运粮食急驶往横滨拯救灾民,并电上海总商会召集巨商及慈善机关,设法捐助大批款项汇东急赈。闻总商会已议定派商船十只,载运食物、药品分赴东京、横滨、神户等处接济。北平、天津、成都等地成立救灾团体,演艺界筹款筹物,梅兰芳还进行了义演,红十字会救护队赴日救灾。
前清朝皇帝溥仪在得知地震消息后,立即表示要捐款给日本政府。根据溥仪外籍帝师庄士敦回忆录的纪录,溥仪回应道:“并没有什么政治动机,我们真正对日本感到同情。”[15]

墨田区的横网町公园在关东大地震中估计有38,000人死于火灾旋风。目前在该公园内设有佛教风格的纪念馆暨博物馆,纪念馆内陈列一个台湾佛教徒捐赠的钟,又建有“东京都慰灵堂”及“关东大地震朝鲜人牺牲者追悼碑”,分别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大空袭的受害者,与遭到私刑杀害的朝鲜人。
影响
在震灾中,大部分砖造房屋倒塌毁坏,且当时以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建筑物为数不多。其中,由建筑师内藤多仲设计,在震灾发生前三个月完工的日本兴业银行总行基本上没有损坏,成为各界高度关注耐震建筑的标准。
1924年(大正13年),大日本帝国政府改正了原本1919年公布,并于次年开始施行的《市街地建筑物法》,成为日后《建筑基准法》的标准。
由震灾造成的火灾引燃了密集的木造建筑,导致当地伤亡惨重,因此于灾后重新进行行政区划整理。在地震发生之后,后藤新平组织了一个涵盖东京的公路、铁路和公共服务等网络的重建计划,东京市内的公园全部被作为可以容纳民众避难的处所,并为公共建筑物制定严格的建筑标准。
铁道省汲取木造车厢被烧毁的教训,研发较安全的钢制车厢,并于1927年全面更换。
东京在受到这次大地震的破坏后,一些政府官员曾考虑迁都其他地方的可能性,甚至讨论到新首都的可能地点(包括京城府近郊的龙山、加古川与八王子市等地)[16][17][18],但是后来在9月12日复兴东京的诏书宣布后[19],迁移首都的构想遭到否决。不过震灾导致大量人口移居大阪,使得1920年代大阪人口一度超越东京。详见大大阪时代。
谷崎润一郎等关东圈文化人士移住到阪神地区;因震灾而失业的东京天妇罗职人移居日本各地;关西风的黑轮开始在关东传播[20]。
尚在横须贺海军工厂改装中的“天城号航空母舰”从船台上倒下,龙骨移位并严重损毁,最终被迫废弃拆解。
日本为缓和国内压力,弥补国内的资源不足,从而加速酝酿已久的大陆政策,透过侵略中国来攫取更多资源。
美国设计师法兰克·洛伊·莱特计算东京帝国饭店可以承受地震侵袭,但事实上该建筑仍受震灾影响;不过因为该建筑承受之地震作用力仍在预期内,所以持续使用到1968年为止。美国驻日大使馆在地震中遭破坏,导致美国驻日大使赛勒斯·伍兹搬到饭店办公。
日本政府在1960年宣布9月1日为一年一度的“防灾日”(当天也是关东大地震37周年),提醒人们准备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性;在每年的这一天,日本各地学校会默哀地震所造成的伤亡,并进行防灾避难演练。
相关作品
由秋本治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乌龙派出所》(日语:こちら葛饰区亀有公园前派出所)内的《在十二楼见》,十二楼即是位于东京市浅草区的12层塔状西式建筑,又称“凌云阁”、“浅草十二层”。1923年9月1日,关东地区发生严重地震,令建筑物的8层以上建筑倒塌。因持续的人流减少而令经营困难,同年9月23日决定将其爆破拆除。遗址其后建成浅草东映电影院。
日本电视剧阿信剧中有描述到关东大地震对其家庭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导演)电影动画“风起”男主角搭火车途中遭遇关东大地震,简单几声大地的咆啸与看不见边际的火海,就令人为之震撼。剧中无深入着墨于灾难过程,而是以无表情的几句对话道出身在其中的无力感。随后画面亦借由“龟八银行”人潮点出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与关东大地震所间接导致的“昭和金融恐慌”。[21]
纪念设施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