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银座砖瓦街(日语:銀座煉瓦街/ぎんざれんががい Ginza Rengagai */?),西方称作银座砖城(Ginza Bricktown),为日本最早的欧美式街道[1]:14[2],是1872年银座大火后,明治政府以“都市防火化”为目标、而在东京银座修筑而成,并因其建材中使用了烧制砖瓦(炼瓦)而得名。这座市街乃日本首宗将西方都市防火观念引进城市建设中的案例[3]:109,也被视作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代表工程及文明开化象征建设[4][5]:56,但在1923年关东大地震期间被震毁。
1872年2月,一场从和田仓门附近地带燃起的大规模火灾席卷了银座、筑地一带约95公顷大的地区,作为铁路终点站所在地的东京玄关——新桥也有灾情。有鉴于此次灾难,也为了替1869年以降、使东京取代京都作为首都的整备计划铺路,而在1872年实施了最初的都市计划,师法欧美以砖、石等防火建材建造城市楼房的策略,着手进行改造计划。该计划的重点建设正是“银座砖瓦街”[6],而计划核心人物则为时任东京府知事由利公正及代理大藏卿井上馨[3]:108。
同年3月,东京府府厅发布了〈砖瓦建筑之御趣意告谕〉(れんが家屋建築、御趣旨告諭)[7][8],指出“...为免火灾…此程类烧之各町、道路幅员需取扩、家屋全然以砖瓦石尽速着手建筑...”[3]:108,3月22日时又发出另一份公告,表示将以地券收购遭到焚毁的地段、进行区划重整之后再以旧价售与原地主。但由于土地评价的问题,使得收购计划无法顺利进行。原本的营建工程是预计在大藏省的监督下由东京府执行,但在由利公正的决定下,岩仓使节团也参加了计划,并由大藏省建设局主导[注1]。当时银座砖瓦街的营建模式是以官营[注2]为主、并委托当时替明治政府担任外籍顾问的英国建筑师——汤马士·华达士设计及指导。然而政府同时也认可私营模式(民间自费兴建)的加入[9]:22-23,25。
明治政府敲定了银座砖街的计划后,难以在市面上取得适合做为建材、并且符合工程需求量的砖块[1]:15。因此华达士决定将德国工程师佛德烈曲·霍夫曼发明的霍夫曼窑引入日本[10]:13,并在东京北部的小菅设立烧砖厂,由于厂内的窑室相连成环状,故能使装窑、烧成、冷却等步骤得以不中断地进行,进而得以大量产出银座造街工程所需的红砖[1]:15。
砖瓦街的工事在1872年8月正式展开,其拥有两项主轴环节:第一是以街道的路幅拓宽为重点实施重建,第二则是以防火效果较佳的砖瓦替沿街两侧的楼房铺设屋顶。政府耗资巨额经费——总预算的足足1/27,投入银座砖瓦街的建设[11]。1873年时在拓宽的街道两边已出现了两层楼高的联排洋房,一般认为伦敦的摄政街是这条新街道的参考典范[9]:37。
第一期工程结束后,东京府开始将此期工程内完工的洋房出售,但因为屋价过高,而使得申请的市民很少。虽然因此放宽并后延了房屋费的缴纳期限,但也因此使成本回收变得更加困难。一期工程之外的计划中建设也缩减了工程规模,政府也因为面临市民反弹,而被迫放弃木挽町以东的市街改造计划,最后整个银座砖瓦街于1877年全面竣工,仅有银座通(今中央通)一带为中心的市街得到改造[3]:108。
完工时的银座砖瓦街干道从原本的12.6米拓宽至27米,约为原本路宽的两倍,并且在车道的两旁铺设了人行道、借此实现了人车分流的设计。当时的人行道同样由砖砌成,防止过路者的衣装下摆在雨天时沾湿,车道的路面材质则为砂石。沿线设有煤气路灯、增强夜间照明,以及遮阳用的樱花树、松树和枫树等行道树[1]:16。街道交错排列成棋盘状、划分出方型的街区[11]。
砖瓦大街两边的房屋采用乔治亚式建筑的外观[11],二楼的阳台由罗马式圆柱架高,覆盖了一楼的走廊和店面,形成了类似骑楼的设计,提供市民避雨行走的空间。初期的楼房建材除了砖瓦以外还包括石块,但后者却因为砖块的量产而逐渐减少使用。建筑支撑结构则是采用欧美式的木头桁架[1]:17。
当时除了价格不菲之外,一些诸如“住进了砖造建筑,身体就会发青肿胀而毙命”的迷信说法也使得市民却步,让这些洋式砖屋在落成初期不得青睐,空置者相当多。但之后便有报社和进口品经销商等类型的店家入驻,西服店、钟表行、家具店、西洋食堂和理发厅也朝此聚集,逐渐升级成一个商圈、扮演了西洋文明之窗的角色,并发展成为当时的新兴闹区,超越了江户时代的商业中心日本桥[12]:41-43[1]:18-19。
第一位搬入银座砖瓦街的业主是大垣出身的平野丰次郎,他于1883年开设了平野茶店(银座4丁目11番地,现址为三越百货银座店)。该店也是首家装设了当代文明利器——电话的民间用户,号码为6号(1号至5号均为政府官厅机构)。木村屋面包铺与平野园共用同一地址[13]。其对面曾是朝野新闻社的银座4丁目办公处旧址,之后服部钟表店买下了新闻社的用地、准备建造新分店,1895年时正式开店营业。服部钟表店的位置在后来设置了成为银座象徴的和光百货钟楼[14]。斜对面则是17世纪就已创立的老牌文具店——鸠居堂,贩卖笔墨及香等各种传统文具。
进入了明治末期及大正时代以后,砖瓦街上的洋房逐渐被住户与店家改为和式风格,房外挂上门帘,内部也添加了榻榻米等家具,覆盖了原本的洋味。街边的行道树被换成了柳树,成了银座的新标志,但在东京市市长后藤新平任内,为了拓宽车道的计划,而决定改种银杏当成新的行道树树种,原本的柳树则在1921年被除去[11]。
1923年9月发生关东大地震时,砖瓦砌成的建筑物在强大的破坏力之下形成严重龟裂或崩塌,因震灾引发的后续大火也把房内的木造装潢物及地板通通焚毁。地震结束后,原本生气蓬勃的银座砖街上满是瓦砾堆和残破的耸立墙壁,以往风华荡然无存,种植在平野园店前的、银座最老的行道树和其他的银杏树也都被烧掉[注3]。
不过关东大地震过去后,富裕的银座地区的店家,立刻联合起来着手进行复兴计划,搭建了许多临时板屋,并于11月时同时开张。得益于鼎力支持,灾后重建工作进展快速,1924年及1925年之后已有松坂屋、松屋等大型百货公司进驻此地,1930年代到来之前,即重新荣登为日本最繁荣的市街之一。1932年时,柳树再次成为银座街头的主力行道树种,重新排列在大路沿线[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