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韩语:명성황후/明成皇后 Myeongseong Hwanghu;1851年11月17日—1895年10月8日)[1]是朝鲜高宗李㷩的正妻、纯宗的母亲,本贯为骊兴闵氏。在近代朝鲜历史中又被称为闵妃(민비),谥号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洪功诚德齐徽烈穆明成太皇后,通称明成皇后。
此条目可参照韩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此条目在对应语言版为高品质条目。 (2023年5月5日) |
生平
1851年(辛亥年,哲宗二年)农历九月廿五,闵氏生于京畿道骊州郡,是佥正闵致禄与第二任夫人韩山李氏所生的小女儿。她所出身的骊兴闵氏是朝鲜望族,高祖父闵镇厚是肃宗第一继妃仁显王后的兄长。父亲去世后,与母亲迁居汉城府安国洞感古堂,是仁显王后当初被废时所住之处。
朝鲜高宗15岁时,其生父兴宣大院君要为儿子物色王妃人选,而高宗生母骊兴府大夫人推荐了自己16岁的远房堂妹闵氏。当时,骊兴府大夫人的弟弟闵升镐已经出继成为闵致禄的养子,使得闵升镐和闵致禄的独生女成为养兄妹;骊兴府大夫人向大王大妃赵氏推荐她,也努力说服自己丈夫。大院君起初十分不愿意,大院君表示再选出自闵氏家族的女子的话,表示闵升镐将同时他们父子的妻舅,闵氏一族又已经是自己的近亲。不过,赵大妃同意府大夫人的提议后,努力的反复劝说,才终于说服大院君[2]。于是,闵氏被选入宫中,成为高宗的王妃。
高宗起初冷落闵妃,闵妃则终日在书房内朝鲜王室的古书。当时高宗十分宠爱另外一位嫔御(尚宫李氏,后来晋升为从四品淑媛,纯宗时追封为贵人),李氏后生下一健康男婴,即是高宗庶长子完和君李墡。
虽然闵妃没有父亲做靠山,但她却能发展自己的势力,兴宣大院君对她很不满。当闵妃为高宗生的第一个儿子夭折时,兴宣大院君与闵妃的矛盾公开化,趁机指责闵妃不能给高宗生育健康的继承人。兴宣大院君并欲立完和君李墡为世子。
对此,闵妃利用自己的势力奋力反击,逼兴宣大院君将大权交给22岁的高宗。闵妃随后将高宗的妃子驱出宫外(不过依据朝鲜王室规定,除了世子外其他王子在长大后一律搬出宫外居住,而《朝鲜王朝实录》并无李氏及完和君被贬为庶人的任何记载);后来又为高宗生下第二个儿子朝鲜纯宗李坧。但李坧生下来也一直是体弱多病。高宗接管大权后,经常需要闵妃帮忙打理国内外事务,因此开始仰慕闵妃的聪明与智慧。两人感情也有了长足发展。渐渐地,闵妃成为了高宗的靠山。
1882年6月“壬午军乱”,闵妃出逃,其党羽或被杀,余党被抓。大院君又乘机掌握政权,封国太公,并宣布闵妃已死。不久,大院君被清军拘捕,押送天津,被监禁于保定。1885年获释回国。“乙未事变”中闵妃遇害后,高宗非常伤心。
政治
高宗幼时即位,其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一味采取锁国路线。而后兴宣君归政隐居,闵妃集团逐渐控制朝政,并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推举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两派互斗不断,导致朝鲜党争激烈,政权更迭动荡。壬午兵变后兴宣君短暂上台,闵妃又向清朝求援并击溃兴宣君后再次掌权。过程中闵妃与亲日派的改革开化派势力开化党渐行渐远,偏向亲华派,开化党日益不满,发动甲申政变试图夺权,被闵妃和清军击败。闵妃地位逐步稳固[3]。
至甲午战争日本战胜大清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的闵妃欲转与俄罗斯帝国合作对抗日本,闵妃对人说:“日本人和闵氏势不两立,就是丢失若干土地给其他国家,也要报日本这个仇。俄罗斯是世界的强国,日本不能相比,而且有保护君权的条件,可以依赖[4]。”
闵妃在三国干涉还辽后彻底倒向俄罗斯,成立了贞洞俱乐部,召开宴会联络俄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公使;纠合朝鲜反日大臣,如李范晋、李完用、朴定阳、沈相薰、安𬳶寿等,形成“贞洞派”,1895年5月,闵妃利用亲日派金弘集和朴泳孝的矛盾,支持朴泳孝,迫使内阁总理大臣金弘集下野。随后,7月6日(农历闰五月十四日),闵妃在沙俄公使韦贝协助下,以朴泳孝谋杀闵妃为由,迫其下台,解散亲日内阁,建立亲俄政府。随后,日本右翼势力呼吁对朝鲜强硬[5],井上馨也推荐强硬派陆军中将三浦梧楼出任朝鲜公使。
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绪二十一年)1月12日,高宗封闵妃为王后[6]。同年10月8日(乙未八月二十)发生“乙未事变”,日本公使三浦梧楼领日本右翼及乱军入侵景福宫,于玉壶楼弑杀闵妃,并焚毁其遗体[7],又胁令高宗废她为庶人,但遭到高宗绝决。1897年(建阳二年)1月6日,议定大行王后谥号,高宗选定“文成”[8];3月2日,高宗又改选“明成”为王后谥号[9],但闵妃一直没能下葬,高宗也没有正式追封谥号。10月12日,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正式称帝,封王后为皇后[10]。11月6日,正式追谥大行皇后为明成皇后,并厚葬于南杨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由于闵妃初期主张开放政策,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所以深受两韩后世人民欢迎,而有“伟大的铁娘子”(위대한 철여자)之称。关于闵妃的传说很多,比如她善嫉,为了确保自己的地位不惜迫害被高宗宠幸的嫔妃或宫女,义和君李堈生母贵人张氏传说即是被她虐待而死,传说未必真实,但她引进闵氏外戚干涉朝政却是事实。
乙未事变
为加大对朝鲜的侵略,日本于1894年在朝鲜扶植起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内阁。以闵妃为代表的失权派试图通过沙俄推翻亲日政权。1895年7月,日本唆使朴泳孝等亲日派铲除闵妃,但却因阴谋败露,反而使闵妃得势。同月6日,闵妃势力在俄使韦贝的支持下,发动宫廷政变,推翻金弘集亲日政府,并组建李允用亲俄政府。 10月8日,日本公使三浦梧楼与朝鲜亲日派发动宫廷政变,唆使日本浪人和400名日本守备队员,打着大院君的旗号,攻入景福宫杀死闵妃,并焚尸,推翻亲俄内阁,史称“乙未事变”。[11]:441-445
日本恢复金弘集亲日内阁后,在朝鲜引发大规模反日义兵运动。朝鲜儒生领导农民义兵部队以“尊王攘夷”、“恢复国权”的名义攻克忠州、晋州等重镇,威胁大邱、元山、釜山乃至首都汉阳等大城市。朝鲜亲俄势力利用此次义兵运动,在帝俄的支持下成功推翻金弘集亲日内阁。金弘集、郑秉夏、鱼允中等亲日派也在此次义兵运动中被民众打死[11]:441-445[12]。
陵墓
李熙称帝后,追赠她为明成皇后,并于1897年11月21日为她举行国葬,葬于东大门外之洪陵。李熙当初派人前往大清江宁(今江苏南京),考察明初高皇后孝陵,参酌其规制修造洪陵,后因发现高皇后陵“皆以文玉雕镂,计我国库一年经人之数,尚不及什一之费,遂已之,强从省约”。即使如此,洪陵也“前后靡费百亿,为国朝山陵之冠”。[13]
年表
- 1851年 闵氏诞生。
- 1863年 12月,高宗11岁即位,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
- 1866年 9月,封为王妃。
- 1868年 李尚宫产子李墡(完和君)。
- 1871年 闵妃产子,但不久即因锁肛症而夭折。
- 1873年 11月,高宗亲政,闵妃夺权,大院君失势。12月,闵妃所居宫殿发生爆炸事件。
- 1874年 3月,世子(李坧)出生。11月,母亲与义兄闵升镐遭炸死。
- 1875年 8月,李裕元任世子册封使,出使清朝,翌年1月归国。9月,江华岛事件。11月,大院君之兄李最应私宅遭纵火。
- 1876年 2月27日,签日朝修好条规(《又称江华岛条约》)。
- 1877年 张尚宫产子义和君。
- 1880年 完和君病逝。
- 1882年 1月,世子行戴冠式。7月,壬午军乱,闵妃逃离昌德宫,李最应、闵谦镐遇害,日公使花房义质逃亡,大院君夺权。8月26日,清水师提督吴长庆率军平乱,大院君被押往清帝国。8月30日,与日签济物浦条约。9月,闵妃返京。
- 1883年 发行当百钱,法国夺清藩属国越南,清从朝鲜撤军应战,仅留袁世凯驻守。
- 1884年 12月,甲申政变,赵宁夏、闵泳穆、闵台镐遇害,亲日开化派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徐载弼等夺权,但仅维持3日;袁世凯率清军平乱,闵妃重掌政权。
- 1885年 1月9日,日朝汉城朝约。4月15日,巨文岛事件。4月18日,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签日清天津条约。10月3日,大院君放还归国。
- 1886年,为纪念首先在朝鲜王国开创女子教育的卫理宗医师Scranton夫人,与朝鲜高宗李㷩一同创办梨花学堂,即现今之梨花女子大学前身。
- 1891年,玄洋社设立。
- 1892年,爆炸暗杀大院君的计划未遂。
- 1894年 3月28日,洪钟宇刺杀潜逃海外的金玉均。5月31日,东学党起义,占全州。7月,日军攻入王宫,开化派金弘集上台,行甲午政改,闵妃失势。8月1日,日清宣战。
- 1895年 3月30日,清战败,与日签休战条约。4月17日,清日马关条约。7月6日,闵妃藉俄罗斯公使威贝鲁之力重夺政权。9月1日,日公使三浦梧楼到任。10月7日,闵妃欲解散训练队。10月8日,乙未事变,日军入宫杀死闵妃。10月19日,犯人李周会、朴铣、尹锡禹被处刑。[14]
- 1896年 2月,高宗至俄国公使馆避乱。
- 1897年,追谥闵妃为明成皇后。
家族
先祖 | ||||||||||||||||||||||||||||||||||||||||||||||||||||||||||||||||||||||||||||||||||||||||||||||||||||||||||||||||||||||||||||||||||||||||||||||||||||||||||||||||||||||||||||||||||||||||||||||||||||||||||||||||||||||||||||||||||||||||||||||||||||||||||||||||||||||||||||||||||||||||||||||||||||||||||||||||||||||||||||||||||||||||||||||||||||||||||||||||||||||||||||||||||||||||||||||||||||||||||||||||||||||||||||||||||||||||||||||||||||||||||||||||||||||||||||||||||||||
---|---|---|---|---|---|---|---|---|---|---|---|---|---|---|---|---|---|---|---|---|---|---|---|---|---|---|---|---|---|---|---|---|---|---|---|---|---|---|---|---|---|---|---|---|---|---|---|---|---|---|---|---|---|---|---|---|---|---|---|---|---|---|---|---|---|---|---|---|---|---|---|---|---|---|---|---|---|---|---|---|---|---|---|---|---|---|---|---|---|---|---|---|---|---|---|---|---|---|---|---|---|---|---|---|---|---|---|---|---|---|---|---|---|---|---|---|---|---|---|---|---|---|---|---|---|---|---|---|---|---|---|---|---|---|---|---|---|---|---|---|---|---|---|---|---|---|---|---|---|---|---|---|---|---|---|---|---|---|---|---|---|---|---|---|---|---|---|---|---|---|---|---|---|---|---|---|---|---|---|---|---|---|---|---|---|---|---|---|---|---|---|---|---|---|---|---|---|---|---|---|---|---|---|---|---|---|---|---|---|---|---|---|---|---|---|---|---|---|---|---|---|---|---|---|---|---|---|---|---|---|---|---|---|---|---|---|---|---|---|---|---|---|---|---|---|---|---|---|---|---|---|---|---|---|---|---|---|---|---|---|---|---|---|---|---|---|---|---|---|---|---|---|---|---|---|---|---|---|---|---|---|---|---|---|---|---|---|---|---|---|---|---|---|---|---|---|---|---|---|---|---|---|---|---|---|---|---|---|---|---|---|---|---|---|---|---|---|---|---|---|---|---|---|---|---|---|---|---|---|---|---|---|---|---|---|---|---|---|---|---|---|---|---|---|---|---|---|---|---|---|---|---|---|---|---|---|---|---|---|---|---|---|---|---|---|---|---|---|---|---|---|---|---|---|---|---|---|---|---|---|---|---|---|---|---|---|---|---|---|---|---|---|---|---|---|---|---|---|---|---|---|---|---|---|---|---|---|---|---|---|---|---|---|---|---|---|---|---|---|---|---|---|---|---|---|---|---|---|---|---|---|---|---|---|---|---|---|---|---|---|---|---|---|---|---|---|---|---|---|---|---|---|---|---|---|---|---|---|---|---|---|---|---|---|---|---|---|---|---|---|
|
- 高祖父:闵翼洙(1690—1742),字士卫、号夙夜斋,赠谥文忠[15]。
- 高祖母:宜宁南氏(1691—1756),监司南正重之女;赠贞敬夫人[16]。
- 外高祖父:沉重贤(1682—1728),字子威,进士、大邱判官[17]。
- 外高祖母:光山金氏(1685—?),金光泽与全州李氏之女、沉重贤继室。
- 曾祖母:青松沈氏(1722—1760),沉重贤次女、闵百奋元配;赠贞敬夫人。
- 祖父:闵耆显(1752—1811),字子庆,官至吏曹参判、兼同知经筵义禁府事五卫都摠府副摠管。
- 曾祖母:青松沈氏(1722—1760),沉重贤次女、闵百奋元配;赠贞敬夫人。
- 外高祖父:郑寅焕(1714—1798),字汝亮,荫袭同福县监,封寅宁君[18]、赐号“精斋”[19]。
- 外高祖母:贞夫人宁越辛氏,辛垕与庆州金氏之女、郑寅焕继室。
- 外曾祖父:郑在顺(1748—1783),字圣慎。
- 外高祖父:黄枨(1711—1773),字刚甫[20]。
- 外高祖母:韩山李氏(1713—1766),李思义之女。
- (养)外高祖父:李址逊(1720—1750),字士敏[21]。
- (养)外高祖母:庆州金氏(1723—1750),正言金乐之女、监司金砺曾孙女,受朝鲜英祖下赐贞节旌表。
- (本生)外高祖父:李在健(1710—1764),字士强[21]。
- (本生)外高祖母:丰壤赵氏(1726—1792),李在健继室。
- 外曾祖父:李寅斗(1755—1808),字一元;赠吏曹参判。
- 外高祖父:朴汉箕(1736—1784),字范汝、本名汉枢,号乐乐堂[22]。
- 外高祖母:仁同张氏(1735—1776),张亨绍之女、朴汉箕元配。
明成皇后的一位外高祖父沉重贤,是沈㤿(심엄)的来孙[24],沈㤿的正室“敬婉”(绫城具氏)是仁献王后的大姐[25]、朝鲜仁祖的姨母;借由具敬婉,明成皇后也同时是孝宁大君和永膺大君的后代[26]:740, 775, 781。
相关影视作品及饰演者
剧名 | 年份 |
---|---|
《明成皇后》 | 1995年音乐剧 |
评价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