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磡

香港地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紅磡map

kàn(英语:Hung Hom),古有赤磡赤砍红砧之名,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东南部一窄岬地,横跨九龙城区油尖旺区。若以红磡三约作广义范围则包括红磡湾黄埔大环鹤园,及老龙坑,行政上隶属九龙城区,而红磡湾西南部分地方属油尖旺区。 向东以启德邮轮码头隔海对望,南面以维多利亚港铜锣湾对望,西接尖沙咀,西北接京士柏,北连接何文田土瓜湾

事实速览 红磡, 行政区 ...
红磡
Hung Hom
Thumb
尖沙咀看红磡建筑群(2011年)
Thumb
红磡
红磡
红磡在香港的位置
坐标:22°18′9.3539″N 114°10′57.3154″E
行政区 香港
地区九龙
九龙城区油尖旺区
时区香港时间UTC+8
关闭
Thumb
东九龙看红磡建筑群(2009年)
Thumb
红磡近年兴建不少单幢式住宅(2015年)

地理位置

早期的红磡位于大环红磡湾之间的一窄岬地,最初只有大环是陆地,而现今红磡湾核心区域(即港铁红磡站一带)都是海洋。

红磡本身的范围西至漆咸道北芜湖街,北至差馆里,南边界限由安静道、畅通道、红磡南道组成。随着红磡的发展向南北两面扩展,其名气盖过周边的少用地名,现时老龙坑鹤园大环黄埔红磡湾填海区也常被当作红磡的一部分。[1][2]

然而,位于何文田区内的红磡警署,虽以红磡命名,但因时届香港警务处于2000年12月宣布将红磡警署与原来的何文田警署合并,何文田警署被改为红磡警署,因此其实际位置在何文田区内,并不隶属于红磡区。[3]

名称由来

1884年开始,香港政府便开始于红磡湾填海,当时陆地部分并未有红磡的名称。关于“红磡”一名的来历,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909年,有建筑工人打一口时,发现涌出来的井水是朱红色的,有风水专家归咎于动土伤了龙脉,流出的是龙血,而因为红色的井水,该区便得了红磡之名。”不过此说可信程度甚低,因早于1819年清代嘉庆年间编写的《新安县志》已记载当地有一赤磡村,而同一时期的《中国海岸图》则有赤坎的记载,故当地名称早于清代中叶便与红色有关。

红磡的“红”色多指地理特色,而“磡”是形容一块突出的小岩崖。在1827年《印度名录之东印度群岛和中国等地的航道》的航海记录中,一艘从鲤鱼门驶往汲水门的记录中描述:“在西北方,土地形成一个深湾,那里坐落着“九龙”的城镇(the town of Cow-loon)。你的航向一直沿着香港的岸边,途中的北面(在水面上)会出现一处“大白石”(white rock)。……若向西航行,航向便是西南方,应采用南岸和大陆海角点(point of land)中间的航道行走,那是位于“九龙湾”(Cow-loon Bay)的西面方向;不要走近南岸里的小树岛,那里是浅滩,应以中航道靠近北岸处(那处有很红的外观)航行,水深约7和8㖊。在这位置的西南部有红色外观的土地,那里有一间小庙宇(Joss House or Temple)和沙滩。”[4]

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署《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在《北京条约》的附图中,现红磡一带有红砧的标示,相信是当年“红磡”的另一种写法。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获朗他尼(S. Volunteri)所绘制的《新安县全图》更已有“红磡”的记载,可能是与现今相同的“红磡”之名最早见于文字记载之处,更可肯定“红磡”之名在19世纪时便已出现。[5]

对于红磡之名来源,较可靠的说法为:1856年之前,红磡海边全为红色岩石,由于渔船常泊于此湾,而渔民称泊船的凹入海边称为“磡”,故称当地为“红磡”。[6][7]

另外香港日占时期期间,日本政权曾将红磡改称为山下区[8]

历史

Thumb
1860年10月24日签订的《北京条约》,当时的“红砧”一带地图
Thumb
约1900年的红磡湾地图,图中的Bulkeley Street(宝其利街)即今日的黄埔新邨一带,当时仍然是海洋
Thumb
1915年的红磡湾,后来整个海湾因填海而消失

1880年代红磡区只是一个突出在海湾畔的一个尖尖的小半岛西南岸的岬地,其后陆续填出来的地方作为船坞用途,那对出的海湾叫“红磡湾”。19世纪末期该处设有九龙船坞,后来由黄埔船坞收购。[9]

根据《九龙城区风物志》文章描述,早年红磡除造船及船只维修业外,还有制造英泥的工业。这家公司叫青洲英泥公司(Green Island Cement Company),于1890年澳门青洲开业,于区内发展业务;而中华电力发电厂的旧厂址亦在海逸豪园位置;旁边青州英泥厂就发展成工厂大厦。1991至1994年政府继续发展红磡湾填海计划连接尖沙咀东,把昔日红磡湾那剩余凹入的湾角都填平,海岸线都拉直了,变成了今日之“半岛豪庭”、“海滨南岸”等。红磡湾这个海湾在地图上消失了。[10]

重大事件

大型轰炸

1944年10月16日下午约3时30分,盟军出动28架B-24轰炸机在21架P-40及29架P-51战斗机的护航下轰炸红磡黄埔船坞造船厂,期间误炸位于观音街红磡街坊会小学防空洞及大批民房,其中被误炸的防空洞存有大量煤油,大火共燃烧数日。被误炸的小学则报称约200名师生丧生,区内三分之二房屋被炸,约100名居民罹难。另8架B-25轰炸机及8架P-40机飞到维港成功击沉10只日军船舰,日军则报称击落14架盟军飞机,多名盟军机师被活捉。[11][12][8]灾难造成共约300人死300人受伤。

新楼倒塌

13死21伤,发生于1953年9月8日。

木屋区大火

4死10伤,发生于1961年1月16日。

红磡马头围道87号新福阁酒楼纵火案

6死14伤,发生于1989年7月7日。

联谊会纵火案

6死23伤,发生于1990年9月11日。

新城电台启播

1991下半年,新城电台启播,中断香港商业电台在香港近35年的垄断商营电台广播局面。

马头围道唐楼倒塌事件

发生于2010年1月29日。

内地游客被殴打致死案

2015年10月19日,54岁的内地游客苗先生随某低价香港旅游团(深圳出发)前往红磡D2珠宝店,因嫌该店内商品太贵且折扣太低而拒绝购物,未购买任何商品。苗先生与同行一女性团友张女士(53岁)正准备离开时,被该团女团长邓某(32岁)拦住去路并上前交涉,张某随即和团长理论并有激烈拉扯。正当苗先生准备劝架时,三名内地男子将张某拖出店外并对其拳打脚踢。苗某被送往医院救治,但仍于20日上午10时不治身亡。警方已将4名涉案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批捕。

社区环境

Thumb
观音庙
Thumb
红磡道工业区

现时区内大多是住宅楼宇,以私人屋苑为主,另建有少数公共屋邨,而鹤园街、民乐街一帯仍保留作工业区(中电集团把该地一带命名为红磡工业邨),过去一个综合发展的区域如黄埔船坞中电鹤园发电厂。随着旧区(已拆卸的山谷道邨)重建,以及红磡湾的大面积填海红磡码头都已搬迁,现在新填海土地有私人屋苑半岛豪庭维港星岸香港理工大学学生宿舍、嘉里酒店及写字楼One HarbourGate等。

红磡机利士南路以西及芜湖街以南一带,分布曲街差馆里必嘉街温思劳街老龙坑街华丰街马来街获嘉道宝其利街﹐是售卖殡仪物品及长生店的范围,单是畅行道一带已经有三间殡仪馆[13]

红磡必嘉街与黄埔街一带为饮食小店的集中地,除著名的时新快餐店外,亦包括中日韩台美食,吸引不少年轻人。[14]红磡崇洁街是一条食肆林立的美食街,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又被称为崇洁美食街

该区有红磡海滨长堤可徒步由海逸豪园红磡码头,再经红磡海滨花园到达尖沙咀海滨花园,而车辆可使用红磡绕道短时间内往尖沙咀和一号干线直通新界东北、石硖尾和九龙塘。红磡湾填海区多幅地皮近年现成了不少住宅、大型屋苑和写字楼

1980年代由于日本韩国企业向中国及东南亚发展,于香港设立据点,区内住宅吸引不少日本人韩国人驻港工作的家庭租住,而近年红磡和黄埔有许多日韩商店。[15]

公共屋邨

Thumb
家维邨内园
Thumb
红磡邨
  • 家维邨(前称红磡邨,部分幢数属私人楼宇)
  • 红磡邨(前称大环山邨)

私人屋苑

Thumb
位于维港海旁的海名轩以大单位豪宅为主
Thumb
昇御门设有开放式、1至4房及特色空中别墅

服务式住宅、酒店、商厦

Thumb
香港嘉里酒店户外花园平台

区议会选区

更多信息 选区, 备注资料 ...
选区 备注资料
鹤园海逸 红磡广场红磡花园海逸豪园红磡邨一带,大多属于红磡的工业区范围,有较多的工厂,还包括红磡小部分旧区
黄埔东 黄埔花园第5、7、9、10、12期及海名轩
黄埔西 黄埔花园第1、2、3、4、11期及海滨南岸维港星岸
红磡湾 半岛豪庭黄埔新邨红磡湾中心
红磡 大多属于红磡西部的旧区范围,有较多的唐楼
家维 马头围道以西、机利士路以东南及佛光街以北的地区、家维邨
尖沙咀东 香港体育馆红磡站都会轩海湾轩海韵轩,属油尖旺区议会
关闭

政府部门

教育

大专院校

国际学校

中学教育

小学教育

;已结束

特殊教育

幼儿教育

 

殡仪馆

医疗服务

康乐文娱设施

青年中心

  • 香港青年协会赛马会红磡青年空间
  • 基督教协基会黄埔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
  • 香港青少年服务处赛马会方树泉综合青少年服务中心
  • 路德会真道堂青年中心

休憩设施

Thumb
和黄公园
Thumb
红磡海滨花园
Thumb
黄埔号是黄埔区内的地标,船头指向西南维港星岸红磡码头之间;船尾指向黄埔广场美食坊及海逸豪园
Thumb
圣母堂,前方道路为戴亚街
Thumb
差馆里

购物点

戏院或剧场

宗教建筑

交通

Thumb
红磡道
Thumb
红磡道夜景

主要交通干道

公共交通

Thumb
红磡码头
更多信息 交通路线列表 ...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巴士/专线小巴
  • 注:101X只限往九龙方向停靠海底隧道转车站
  • 观塘/牛头角至铜锣湾线[17]
  • 中环/湾仔至观塘/牛头角线[18]
  • 观塘至跑马地马场线[19]
  • 西贡至铜锣湾线[20]
  • 北角/西湾河至红磡/土瓜湾线[21]
  • 慈云山至湾仔线[22]
  • 土瓜湾至筲箕湾线[23]
  • 旺角至筲箕湾线[24][25]
  • 旺角至湾仔线[26]
  • 旺角至西环线[27]
  • 中环至旺角线[28]
  • 石澳至旺角线[29]
  • 铜锣湾至青山道线[30]
  • 荃湾至湾仔线[31]
  • 上水至铜锣湾线[32]
红色小巴
  • 土瓜湾 ↔ 青山道 (经旺角)
  • 土瓜湾 ↔ 荃湾川龙街
  • 土瓜湾 ↔ 筲箕湾
  • 土瓜湾 ↔ 美孚
  • 旺角→土瓜湾 (回程行经太子道西,不经红磡)
  • 多条由九龙东(观塘/黄大仙区)来往佐敦道及经红隧/西隧来往港岛之路线(行经漆咸道北
特别日子服务
渡海小轮
关闭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