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任印度总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印地語:अटल बिहारी वाजपेयी,印度斯坦語發音:[əʈəl bɪɦaːɾiː ʋaːdʒpai];英語:Atal Bihari Vajpayee;1924年12月25日—2018年8月16日),印度詩人與政治家,印度人民黨創始人,文學碩士,曾任印度外交部長和印度總理[1]。
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 अटल बिहारी वाजपेयी Atal Bihari Vajpayee | |
---|---|
第10任印度總理 | |
任期 1998年3月19日—2004年5月22日 | |
總統 | 科切里爾·拉曼·納拉亞南 阿卜杜爾·卡拉姆 |
副職 | 拉爾·克里希納·阿德瓦尼 |
前任 | 因德爾·庫馬爾·古傑拉爾 |
繼任 | 曼莫漢·辛格 |
任期 1996年5月16日—1996年6月1日 | |
總統 | 尚卡爾·達亞爾·夏爾馬 |
前任 | 納拉辛哈·拉奧 |
繼任 | 德韋·高達 |
外交部長 | |
任期 1977年3月26日—1979年7月28日 | |
總理 | 莫拉爾吉·德賽 |
前任 | 亞什萬特勞·恰范 |
繼任 | 希亞姆·南丹·普拉薩德·米什拉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英屬印度中央省瓜廖爾 | 1924年12月25日
逝世 | 2018年8月16日 印度新德里全印醫學科學研究院 | (93歲)
政黨 | 印度人民黨(1980–2018) |
其他政黨 | 印度人民同盟 (1980年以前) |
母校 | Victoria College (今Laxmibai College), 瓜廖爾 DAV College, 坎普爾 |
專業 | 詩人, 政治家 |
宗教信仰 | 印度教 |
簽名 |
1996年大選後他擊敗印度國大黨,首次成為總理,但是因為在國會未能取得多數支持,內閣僅十五天便倒台。其後他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於1998年的大選取得勝利,同年3月19日再次就任印度總理。1999年大選中,聯合其他政黨聯盟取得國會多數,他領導的政黨聯盟成為首個完成任期的非國大黨政府。
巴基斯坦於1998年5月28日因應印度進行核子試爆後,為使印巴關係正常化,他於1999年由巴士穿越瓦嘎邊境訪問拉合爾而達到高潮。巴基斯坦總理納瓦茲·謝里夫在瓦嘎邊境與他會面,兩位領導人並簽署了聯合公報,即知名的《拉合爾宣言》。《拉合爾宣言》闡明兩國為了實現印巴關係正常化所必須要採取的各項步驟。
2001年5月13日,瓦傑帕伊抵達馬來西亞進行為期四天的官訪,以促進印度與馬來西亞之間的經濟聯繫並加強各個領域的合作[2][3]。期間他與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簽署了兩項雙邊協議和五份諒解備忘錄[4][5]。
2004年人民黨領導的政黨聯盟在大選中落敗,瓦傑帕伊於5月22日辭去總理一職。
2018年6月,瓦傑帕伊因為泌尿系統疾病被全印醫學科學研究院收治,最終於8月16日去世,享壽93歲[6]。瓦傑帕伊的遺體於Sadaiv Atal火化,骨灰從赫爾德瓦爾處撒入恆河。
瓦傑帕伊終身未婚,有一名養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