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肅警察(日語:自粛警察/じしゅくけいさつ Jishuku keisatsu */?)是日本的俚語、互聯網用語及社會風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COVID-19)日本疫情下,當局依《新型流行性感冒等對策特別措置法》發出緊急事態宣言,有個人或商店未理會行政機構的自我約束(自粛)請求,繼續外出或營業;有普通民眾則出於自我認知的正義感、嫉妒心及不安感,自行監管或攻擊這些個人或商店,形成社會風潮[1][2][3]。詞語亦作冠狀自警團(コロナ自警団)[4][5][6][7][8]、自肅自警團(自粛自警団)[9][10][11][12][13][14]或自肅Police(自粛ポリス)[15]。
由於自我約束是基於自律,一般不應干涉他人行為;秘密舉報他人或傳播流言,令人聯想到國民精神總動員下國民相互監視的社會,Twitter等SNS上有人稱之為「簡直像是戰時的鄰組」,引發討論[16]。
定義
2020年,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歐洲多國下令封城,封鎖市鎮及地區。由於日本的法律不容許這樣做,日本政府及部分地方自治體轉而請求國民避免外出。在自我約束請求下,一些人除自身行為外,亦出手干涉他人行為,引發爭議。共同通信社報道,大阪府對民間設施發出停業請求後,截至4月20日,府開設的呼叫中心已接到超過500宗舉報,指「某某店仍在營業」。在愛知縣,愛知縣警察本部4月收到的110報案中,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投訴及糾紛等佔到220多宗(與3月的40宗相比為5倍以上),當中不少舉報內容為有人未遵守停業或避免外出請求,大部分並非緊急事務,被指可能妨礙警察業務[17]。在互聯網上,一些在SNS等處公佈未聽從停業請求的店鋪,騷擾或舉報在外遊玩的小童,或是等到晚間關店後,在店鋪捲閘上張貼人身攻擊紙張(標貼)的人,被稱作「自肅警察」或「自肅Police」[16][15][18]。除在SNS公佈店鋪外,有人亦會傳播沒有事實根據的資訊[2][18]。「自肅警察」的攻擊對象還包括其他縣號牌的車輛,以及在電車內拿旅行包而被誤認為旅客的護士,行為甚至發展至向醫療人員住宅擲石[19]。分析認為,這些「監管」行為出於自我認知的正義感及嫉妒心,難以處理[20][21]。
自肅警察一詞最初見於4月上、中旬的互聯網(Yahoo! JAPAN即時搜尋),多的時候1日有約500次使用。4月28日,詞語獲早間資訊節目介紹,不少公眾人物在Twitter上稱「列入流行趨勢榜的自肅警察,並不是好行為」。4月29日,黃金周開始,詞語的搜尋次數達到7000次,此後亦維持較高水平。5月9日,NHK報道,不少做過這類行為的人接受採訪時,回答「未意識到做過稱為自肅警察的行為」,不過亦有人指「不採取措施的人自由行動,生活中注意的人卻感到疲累。為改善情況,只能這樣做」[1]。
政府對飲食店發出的「停業請求」並非「強制」,是否營業交由經營者判斷。由於日本的補償金制度並不健全,不少經營者面臨破產危機。在德國,員工10人以下的機構3個月可獲最大約180萬日圓,員工5人以下的機構可獲最大約107萬日圓補貼,這些補貼已迅速發放。而早在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前,德國即有短時間勞動補貼制度,僱主可請求勞動者縮短工作時間,由政府補償部分因此減少的收入,這制度在疫情期間得到彈性運用。有觀點認為,日本疫情自警團的活躍,反映出法例不完善[16]。
攻擊對象事例
- 在法律無規定有戴口罩義務下,批判不戴口罩的人[16],甚至言語辱罵、吐口水攻擊,這樣的人又被稱為「口罩警察」(マスク警察)[22]。
- 未自我約束,或被誤認為未自我約束的店鋪[3]。
- 被誤認為旅客的人[21]。
- 返鄉者[21]:厭惡、排斥返鄉探親者及其在地親人,這樣的人又被稱為「返鄉糾察」(帰省警察)[24]。
- 其他府縣號牌的車輛[2]。
- 在德島縣,陸續有縣外號牌車輛被劃傷,或是駕駛時遭遇其他車阻礙。
- 為了自衛,各地開始銷售寫有「我住在縣內」的貼紙,亦有行政機構開始發行「縣內居住證明書」。有意見擔心這反而會助長歧視[25]。
- 在公園遊玩的小童[26]。
- 日本相撲協會及各相撲部屋陸續接到來信,指有力士不顧呼籲,在疫情期間外出,當中大部分是匿名人士的不實指控,有力士只是出去買相撲火鍋的材料亦被舉報[27]。
違法性
律師本間久雄指,有關行為有機會干犯以下罪行[28]。
- 輕犯罪法第1條第33項:未經許可,在店鋪張貼紙張。
- 威力業務妨害罪(日本刑法第234條):張貼的紙張寫有不當言論,令店鋪經營者身心疲憊。
- 強要罪(日本刑法第223條):張貼的紙張寫有脅迫言論,透過威脅侵害生命、身體、財產等,強迫自我約束。
- 侮辱罪(日本刑法第231條):張貼的紙張寫有侮辱言論。
民事方面,若張貼的紙張構成誹謗或妨礙營業,令顧客減少,或店主、店員遭受精神損失,可透過主張不法行為(日本民法第709條),就銷售額減少的逸失利益及慰謝料等請求損害賠償[28]。
心理分析
獨立行政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藤和彥表示,在心理學上,「願意為他人做出自我犧牲、認真工作的人,遇到不講理的行為,會傾向於不顧自身損失,嘗試透過所有手段,令對方知道厲害」,這種基於義憤的行動與身體合成的腦內物質血清素有關。腦內的血清素越少,就會傾向做出更多利他行為,同時對不講理行為的容忍度亦越低,而放眼全世界,日本人腦內的血清素分泌量屬最少的一類。藤認為,從這一點來看,自肅警察現象或可稱作日本人的優勢引發的負面效應[1]。
學者及公眾人物反應
- 評論家真鍋厚認為,這是「為政者未發出請求下,自發形成的地獄繪圖」,「市民間陰暗的相互監視大顯神威,不理個別情況,『同儕壓力』形式的暴力大行其道」[30]。
- 社會學者、東京都立大學教授宮台真司解釋「自肅警察」的心理,稱「在特殊情況下,他們想與周圍有相同行動,並以此安心。與欺凌一樣,他們嫉妒與自己行為不同者,並為消除不安而攻擊這些人」,呼籲「每人情況各有不同,特殊情況下最合適的行動亦因人而異,請務必理解」[31]。
- 創作歌手佐田雅志稱,「自肅警察」大多是匿名,「覺得是懦夫」,批評他們的單方面高壓作為[32]。
- DOWN TOWN的松本人志,在自己主持的「Wide na Show」節目表示,「自肅警察」大行其道是「預想之內,早覺得一定會有這種人」,認為「還會有『自肅警察(的)自肅警察』,互相角力」[33]。
日本以外事例
與日本的自我約束請求不同,許多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後,由政府禁止民眾外出,警察會強制管理外出者,並對違反限制者科以罰金等各種處罰(罰則)[34][35]。
在美國,有市民對他人是否遵守新型冠狀病毒防疫措施變得神經質。因應確診個案增加,白宮在前庭的玫瑰園舉行記者會,美國「ABC新聞」記者Jonathan Karl拍攝白宮記者戴上口罩坐着的照片後,在Twitter上表示,沒戴口罩的記者只有福斯新聞頻道的John Roberts;後者所屬頻道被認為親特朗普,時常被調侃為「特朗普御用頻道」。Roberts則發推文反駁,稱「當時我靜靜地坐着,離最近的人有差不多2米。記者會開始後,我就戴上了口罩。這種想讓我丟醜的差勁伎倆,依據到底在哪?」。有普通Twitter用戶及後發佈照片,顯示一個懷疑是Karl記者的人未戴口罩上街購物,批評他是「偽君子」,獲得大量關注,Karl記者最後向Roberts記者道歉[36]。
在中國大陸,由於春節期間確診個案激增,秘密舉報從湖北省回鄉的人士在一些地方可獲獎勵[37],亦有不少回鄉者的家被鎖鏈、木板等圍封[38]。
在大韓民國,遭受攻擊的主要是演藝人。有藝人向SNS上載離家外出的照片後,引來大量批判性評論。報道員及藝人朴芝潤在Instagram發佈的家庭旅行照片便有大量評論批判,還有不少人要求在KBS任報道員的丈夫崔東錫停止主持節目,朴及後刊出解釋信道歉。歌手嘉熙及高志溶在SNS上發佈與家人外出散步的照片後,亦引來大量批評,要求他們「避免外出!」[39]。
其他
- 5月,石川縣有溫泉旅館推出「各位自肅警察辛苦了!計劃」,介紹此住宿計劃的網絡帖文獲得超過13萬個「喜歡」及超過6萬次轉推。計劃介紹文首先透過巧妙的表現,稱讚「自肅警察」為正義的組織,接着將新聞關注的針對其他縣號牌車輛、向食肆貼紙等不當行為(騷擾)比作必殺技「慢石」、「貼紙鎅刀」、「電話雷鳴」、「SNS火焰」,譏諷他們透過這些必殺技,打擊不自我約束的惡人,並以盛情招待作結,邀請他們作為客人,享受身心清爽的環境及最高級宴席料理,最後又希望自肅警察避免過激行為,指企畫目的是將住宿費的50%捐贈給石川縣內戰鬥在新型冠狀病毒最前線的醫事人員及其家人[19][40]。
- 一般認為,「自肅警察」一詞派生自網絡用語,資訊節目等有意見認為,若「自肅警察」說法普及,「會不會令他們誤以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義之舉」[41]。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