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周公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市區東北,是一座紀念西周政治家、周武王之弟周公的廟宇,作為諸侯國魯國的祖廟,周公廟是曲阜魯國故城的中心[1][2][3]。周公廟亦稱「元聖廟」,因周公曾被封為「元聖」[1]。2013年3月5日,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周公廟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明至清 |
編號 | 7-1150-3-448 |
認定時間 | 2013年3月5日 |
結構
周公廟總面積佔地75畝,歷經宋、元、明、清6次修建[1][3]。周公廟的正門稱作櫺星門,門內為第一進院,內有一東西甬道,左右各立有石坊一座。東坊額刻「經天緯地」,西坊額刻「制禮作樂」,讚頌周公功績。二門為承德門,內有明代嘉靖、清代嘉慶時期所立的數座石碑。院兩側各有一小院,東為問禮堂故址,西為更衣廳故址。三門為達孝門,門前東側的碑亭內有清代康熙御製的石碑。三門之內的元聖殿是周公廟的中心建築,殿內有乾隆帝手寫的楹聯:「官禮功成宗國馨香傳永世,圖書象演尼山繞緒本先型」。殿中神龕中有周公塑像。[3][5]
歷史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封周公為文憲王,在魯國太廟舊址立廟。元武宗至大年間重修,之後周公廟又歷經明憲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等4次重修。[1][3]
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年),周公廟遭紅衛兵破壞[1][7]。其中,1961年「曲阜魯國故城」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被砸壞,周公廟櫺星門門頂上坐着的四尊羅漢被砸碎,周公泥像和神龕也被拉倒破壞[6][7][8][9]。
1977年,周公廟被列為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10]。1978年後,政府撥款整修,新塑周公、魯公像於元聖殿內,使廟貌一新[1]。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山東省副省長李予昂曾於1980年到訪,題寫詩一首,並被刻在殘碑的背面,讓遊人記住文革時期曲阜文物慘遭破壞的歷史[3][6][8][9]:
萬惡四人幫,十年逞逆狂。
三孔大破毀,周廟受遭殃。
賊罪臭千載,歷史誅巨奸。
留此殘石在,鐵證代代傳。
2013年3月5日,曲阜周公廟被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