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已死》(英語:The Queen Is Dead)是英國搖滾樂隊史密斯樂隊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於1986年6月16日發行。專輯封面是阿蘭·德龍在1964年的電影《喋血凌霄閣英語The Unvanquished (film)》中的劇照。[1] 專輯標題則取自美國作家休伯·塞爾比1964年的小說《布魯克林黑街英語Last Exit to Brooklyn》。[2]

Quick Facts 女王已死 The Queen Is Dead, 史密斯樂隊的錄音室專輯 ...
女王已死
The Queen Is Dead
Thumb
史密斯樂隊錄音室專輯
發行日期1986年6月16日 (1986-06-16)
錄製時間1985年
類型
時長36:48
語言英語
唱片公司Rough Trade Records英語Rough Trade Records
監製
史密斯樂隊專輯年表
肉食即謀殺
(1985年)
女王已死
(1986年)
世界不會聽英語The World Won't Listen
(1987年)
Close

該專輯在英國專輯排行榜上停留了22周,最高排名第2位。在Billboard 200上最高排名第70位,並在1990年底獲得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認證[3] 在2020年更新的滾石雜誌五百大專輯中,該專輯排名第113位。[4] 2013年,《新音樂快遞》將本專輯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專輯。[5]

創作

在專輯製作過程中,馬爾深受傀儡樂隊地下絲絨以及車庫搖滾的影響。[6]

專輯的主打歌,即同名曲《The Queen Is Dead》,改編自馬爾青少年時期便開始創作的一首歌曲。據馬爾所說,《The Boy with the Thorn in His Side》是「一首毫不費力的音樂作品」,在1985年春季的巡演途中就已經寫好了。這首歌的歌詞暗指樂隊在音樂界曾經不被看好的遭遇。[7]:48 2003年,莫里西將這首歌評為他最喜歡的史密斯樂隊的歌曲。[8]

1985年夏天,馬爾向莫里西的信箱投遞了《Some Girls Are Bigger Than Others》的一段音樂樣本。隨後,莫里西為歌曲填上了歌詞。馬爾曾表示,他「更喜歡音樂勝過歌詞」。[7]:405

《Frankly, Mr. Shankly》《I Know It's Over》《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這三首歌則是在1985年夏末,莫里西和馬爾在大曼徹斯特博頓的馬爾家中進行的一場「馬拉松式」創作會議上完成的。[7]:136 據說其中第一首歌是寫給屆時史密斯樂隊所屬唱片公司Rough Trade的負責人傑夫·特拉維斯(Geoff Travis)的,但莫里西對此予以否認。[9] 特拉維斯後來形容這是一段「有趣的歌詞」,表達了「莫里西想去別處」的渴望,並承認歌曲中關於「糟糕透頂的詩歌」的那句台詞是對他曾為莫里西寫的一首詩的引用。[10]:86

《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 的歌詞部分借鑑了紐約娃娃樂隊英語New York Dolls的《Lonely Planet Boy》。據馬爾所說:「當我們第一次演奏這首歌時,我覺得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歌。」 [7]:442 這首歌的結他部分借鑑了滾石樂隊翻唱的馬文·蓋伊的歌曲《Hitch Hike》,而蓋伊的歌曲則啟發了地下絲絨的《There She Goes Again》。[11]

《Never Had No One Ever》的音樂在1985年8月完成,基於馬爾於1984年12月錄製的一段小樣;這段小樣本身則源自傀儡樂隊的《I Need Somebody》。[7]:281 據馬爾所說:「這首歌的氛圍幾乎概括了整張專輯以及錄製時的感覺。」[7]:282 歌詞則反映了莫里西的不安全感,以及移民家庭出身的他在曼徹斯特沒有歸屬感的情緒。[12]

《The Boy with the Thorn in His Side》《Bigmouth Strikes Again》和《Frankly, Mr. Shankly》在1985年9月至10月的蘇格蘭巡演中首次現場演出,[13]:120–2 而《The Queen Is Dead》和《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則在這段巡演期間進行了試音。[14]:78

馬爾稱《Vicar in a Tutu》是一首「隨便寫就的」歌,他表示:「這首歌改變了我試圖改變這個該死的世界的想法。」[6] 歌曲《Cemetry Gates》在製作後期才決定被加入專輯,馬爾原本認為這首歌的結他部分不夠有趣,無法擴充成一首歌,但莫里西在聽到馬爾的演奏後否定了這個想法。[7]:70 歌詞中的「All those people .... I want to cry」主要取自電影《來吃晚飯的人》,該片還是莫里西的一個別名,謝里丹·懷特海德(Sheridan Whitehead)的來源。歌詞中的「said a hundred times (maybe less, maybe more)」則源自莎士比亞的《理查三世》。

發行

《女王已死》於1986年6月16日發行,並在5月19日發佈預熱單曲《Bigmouth Strikes Again》。很多人希望樂隊能將《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作為單曲發行,但據說約翰尼·馬爾想要發佈一首像滾石樂隊的《Jumpin' Jack Flash》那樣爆炸性的、尖銳的單曲,來宣告史密斯樂隊從休整期中歸來。這首單曲的表現不如預期,在英國單曲榜上只達到了第26名。不過,專輯則在發行後取得了國際成功,在歐洲百大專輯榜上連續排名21周,[15] 最高排名達到第19名。[16] 它還在Billboard 200上達到了第70名,並在1990年底獲得了RIAA認證

在專輯初版發行30周年後的第二年,即2017年6月,樂隊發行了《女王已死》的完整版本黑膠唱片,附帶樂隊的其他歌曲,如《Oscillate Wildly》《Money Changes Everything》《The Draize Train》等作為B面曲。[17] 同月,莫里西指責HMV試圖「凍結銷售」,因為後者限制每人只能購買一張新發行的黑膠唱片。[18] 2017年晚些時候,該專輯由華納唱片重新發行,其中包含了《There’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和《Rubber Ring》的新錄製版本,以及一張1986年錄製但之前從未發佈過的現場專輯。[19] 莫里西稱,「只有在思考一位怪異的科學天才是否會認可你時,你才會取得進步——而這正是史密斯樂隊在《女王已死》中所邁出的飛躍。」[19]

評價

More information 綜合得分, 來源 ...
專業評分
綜合得分
來源評分
Metacritic99/100
(豪華版)[20]
評論得分
來源評分
AllMusic5/5顆星[21]
Blender英語Blender (magazine)5/5顆星[22]
Chicago Tribune3/4顆星[23]
The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英語The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5/5顆星[24]
Mojo英語Mojo (magazine)5/5顆星[25]
Pitchfork10/10[26]
Q5/5顆星[27]
Rolling Stone5/5顆星[28]
The Rolling Stone Album Guide英語The Rolling Stone Album Guide5/5顆星[29]
Uncut英語Uncut (magazine)5/5顆星[30]
The Village VoiceB+[31]
Close

湯姆·希伯特(Tom Hibbert)在發佈於雜誌《Smash Hits》的評論中稱「結他很棒,有些歌詞令人讚嘆不已,有些則像在五年級課桌上的塗鴉」,並形容莫里西「一半是天才,一半是小丑」。[32]村聲》雜誌的羅伯特·克里斯特高寫道,儘管他不喜歡史密斯樂隊先前的專輯,但《女王已死》卻讓他「一見傾心」,「莫里西展露出了他的才華,對女王的嘲諷抨擊遠超約翰·里頓」,認為「這讓人們更容易跟隨他進行那些更為感性的冒險」。[31] J·D·康斯丁(J.D. Considine)認為史密斯樂隊「集合了英國新音樂所有令人欽佩和厭惡的特質」,約翰尼·馬爾「精闢、豐富的結他演奏」使作品極具旋律性,但莫里西「常常偏離傳統的音調觀念,導致樂隊的旋律在此過程中被破壞」。不過,他總結道,莫里西「在大多數情況下控制住了自己的嗓音」,並稱讚專輯樂曲《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極富感染力」。[33]

Pitchfork將《女王已死》列為20世紀80年代最佳專輯中的第6位。[34] 2000年,科林·拉金(Colin Larkin)在他的著作《史上最偉大的1000張專輯》(All Time Top 1000 Albums)中將該專輯列為第10位。[35] 在《滾石》雜誌中,加文·愛德華茲(Gavin Edwards)評價該專輯為「史上最有趣的搖滾專輯之一」,指出莫里西「學會了通過諷刺來表達厭惡」,而約翰尼·馬爾則「以機智且靈活的音樂與他(莫里西)的言語過剩相匹配」,並總結道,「如果女王的反應是『我們不覺得好笑』,那麼她就會是唯一一個討厭這張專輯的人」。[28]

曲目列表

全碟填詞:莫里西 全碟作曲:約翰尼·馬爾 
More information 曲序, 曲目 ...
曲序曲目時長
1.The Queen Is Dead6:24
2.Frankly, Mr. Shankly2:17
3.I Know It's Over5:47
4.Never Had No One Ever3:36
5.Cemetry Gates2:38
6.Bigmouth Strikes Again3:11
7.The Boy with the Thorn in His Side3:15
8.Vicar in a Tutu2:22
9.There Is a Light That Never Goes Out4:02
10.Some Girls Are Bigger Than Others3:16
總時長:36:48
Close

製作人員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