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tchfork(曾用名Pitchfork Media),是一家美國的音樂網刊,專於發佈音樂評論、音樂新聞、及音樂家訪談。網站介紹的內容主要為獨立音樂[2],特重獨立搖滾,亦有報導一些關於流行、嘻哈、民歌、爵士、重金屬、實驗音樂及電子舞曲等音樂類型的新聞。
網站類型 | 音樂網刊 |
---|---|
語言 | 英文 |
持有者 | 康泰納仕 |
創始人 | 瑞安·施萊伯 |
編輯 | 普賈·帕特爾 |
網址 | pitchfork.com |
註冊 | 否 |
推出時間 | 1995年 |
現狀 | 線上 |
網站由瑞安·施萊伯於1995年創立,最初是一個獨立音樂博客。當時施雷伯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郊區的一家唱片店工作,該網站因對獨立搖滾音樂的詳盡報道而為人所知。之後網站擴大覆蓋面,關注包括流行音樂所有種類的音樂。[3]Pitchfork在2015年被賣給了康泰納仕出版集團,但施萊伯直到2019年離開公司之前仍然是網站主編。[4][5]Pitchfork最初將公司設在明尼阿波利斯,後來搬到芝加哥,之後搬到布魯克林綠點區。它的辦公室目前位於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6][7]
網站一般常關注新發行的音樂,但編輯群有時也會對重發專輯及Boxset做出回應。2011年,網站在創立滿15年時,與Converse共同推出「People's List」專輯排行榜,共排出Pitchfork創立以來最熱門的200張專輯。[8]網站每年會發表年度最佳專輯和歌曲列表,以及年度專題和回顧。
網站歷史
1995年末,美國明尼阿波利斯的高中畢業生瑞安·施萊伯受到本地音樂刊物的影響,創立了一個名為Turntable的獨立音樂網站。網站每月更新一次,發佈獨立音樂相關的採訪和樂評文章。次年5月,站點更名為Pitchfork,更新頻率變為日更。名稱來源於電影《疤面煞星》主角托尼·蒙大拿的紋身。[9]2015年10月3日,康泰納仕出版集團收購了Pitchfork,施萊伯繼續擔任網站主編。[10][11]
音樂節
Pitchfork策劃了2005年夏季在芝加哥的聯合公園舉辦的Intonation音樂節[12][13]。
Pitchfork音樂節自2006年夏季開始每年在芝加哥聯合公園舉辦,首屆音樂節每日吸引超過18000位觀眾入場。[14]音樂節從2011年開始每年在法國巴黎舉辦[1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