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妗姐,是中式婚禮以及漢字文化圈其他地區傳統婚禮,如朝鮮傳統婚禮越南傳統婚禮日本傳統婚禮琉球傳統婚禮中陪伴、照顧新娘並協助婚禮儀式進行的婦女。

在《周禮·士昏禮》中,新娘在婚禮中會由自己的英語Chaperone (social)(教導禮儀的女老師)陪同出嫁,指導禮儀。後來中國民間女性也會以褓姆負責相關內容,無褓姆的則會外聘女性負責,也有由親戚中熟習禮儀的婦女擔任[1]。日本的貴族家的女性出嫁則由年長女中日語女中(通常是新娘的褓姆乳母)負責指導和協助儀式,而江戶時代的富裕町人則會聘請年長婦女負責協助儀式。中國日本皆有職業化的大妗姐,由專門熟悉相關儀式的婦女擔任。

稱呼

傳統上各地對大妗姐稱謂不盡相同,中文一般通稱喜娘中國廣東香港澳門大妗姐[2]北京迎親太太(男家所聘)、送親太太(女家所聘)、老姏(也作老蠻[3][4]),浙江喜阿媽[5]送娘[6]送娘子老嫚墮民出身的大妗姐,分為男方聘的主戶老嫚接老嫚和女方聘的送老嫚送家老嫚)、嫚線(墮民出身的未婚大妗姐),福建伴房娘[7]伴房媽[8]伴房嬤[9]台灣隨嫁姆送嫁姆紫姑[10],除以上所列外,還有送女客送嫁娘送嫁婆送嫁婦倩娘母陪嫁姆陪嫁媽帶嫁姆喜婆指導媽送親娘侍妗等稱謂。朝鮮稱為手母(但此詞有時也可指伴娘)。日本把職業大妗姐稱為介添女介添女房介添人替添女替添人介添え'等,而由新娘的娘家女中擔任大妗姐的則稱為待上臈。琉球稱為護嫁人

資格

依照各地習俗以及家庭、新人本身,對大妗姐的資格不盡相同。例如有些同時要求大妗姐是「好命婆」或「全福人」,有些要求全福人要丈夫、兒女、兄弟姐妹、公婆、子孫俱全的[5],亦有些要求同鄉中與丈夫感情和睦、本身為嫡妻並有子的年長婦人[11]。朝鮮傳統則是由新娘的姨母姑母或其他年長女親戚擔任[12]。日本古代則要求是四十歲以上、有性經驗的年長婦女。

無論是否職業大妗姐,一般都要求較年長的婦女,但也有例外。例如清代蘇州的大妗姐就多由年輕婦女擔任[13]。而清代衡州由於有特殊的鬧洞房風俗,大妗姐是被鬧的對象,因此要求容貌清麗、歌曲工雅的職業大妗姐[14]

職務

傳統上在正式婚禮前一天,大妗姐需在新娘家陪伴新娘,有些會負責為新娘上頭。正式婚禮時,需要她履行儀式、講祝福語等。依照各地習俗不同,有些只需待在女家一直陪伴和照顧新娘至新郎上門親迎,有些則會前往男家請新郎至女家迎親。浙江古代的送家老嫚和日本古代的介添女還要在正婚禮完結、新人入洞房後指導新人圓房

現代的大妗姐除了傳統照顧新娘、協助儀式進行外,有些會在新人策劃婚禮時已經給予意見和指導,甚至帶動氣氛、設計婚禮遊戲等[2]。除了正式婚禮中外,也會參與婚前納徵以及婚禮後見舅姑禮等儀式,甚至婚禮結束後,有些會代替伴娘陪伴新娘回門[7]

社會地位

古代中國的職業大妗姐被視為賤業,常由丐戶墮民蜑民賤民或下層平民婦女擔任,例如清代紹興的喜婆和寧波的送娘子皆由墮民婦女擔任[6],被稱為墮民嫂蘇州大妗姐則是平民婦女[13]。由於出身低微,文化水平不高,社會地位也不高。少數地區如清代衡州的大妗姐由於會在鬧洞房時被男賓調戲,甚至與男賓性交,以致聲名狼藉[14]。直至二十世紀後期,不少職業大妗姐學歷也很低,被視為草根文化[15],形象迷信、老舊,被視為只是斟茶遞水的女工[16]

自廿一世紀起,職業大妗姐被視為一門傳承傳統婚禮文化的婚禮顧問婚禮策劃師[2][16],是學貫古今、時尚、思想入流、大方得體的事業女性[17]

與伴娘的差異

大妗姐和伴娘雖然同樣是在婚禮期間照顧新娘和協助儀式,但傳統上兩者的身份、職責以及負責的範圍皆不同。相當於伴娘的在典籍中稱為婦從者、侍女、侍者等。伴娘主要是陪同新娘由娘家前往男家時照料新娘,並作為女家代表參與部份儀式,到男家後即與稱為婿從者伴郎交換侍候對象,為新郎鋪蓆、洗手、斟酒、奉饌等。而大妗姐除了照顧新娘外,還作為禮儀指導者,指導新娘行禮,在婚禮中擔任引導、教導新娘的角色,並且會說吉祥語帶動氣氛,與伴娘在旁協助新娘的角色不同。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伴娘都是由未婚的新娘同輩或晚輩女性擔任,只有少數地區如北京例外,當地把未婚伴娘稱為伴姑,已婚伴娘稱為伴嫂[18][4]。富貴家新娘一般由其侍婢陪嫁,常作為陪嫁丫頭,在新娘婚後在新娘夫家繼續侍候主人。一般新娘則以妹妹、未婚同輩或晚輩女性或外聘年輕未婚女性擔任婚禮中的婦從者,婚禮結束後即完成職務回家[19][20]。而大妗姐則是由較為年長的婦女擔任,雖然實際上也是勞動者,但在婚禮上有指導新娘的長輩身份。

在二十世紀後期,不少新人在舉行婚禮時不再聘用大妗姐,以致一些本來由大妗姐負責的工作和儀式改由伴娘擔任,使兩者角色有所混淆。而部份地區的婚禮傳統上雖然同時有大妗姐和伴娘,但日常語言中並不作區分,以致混淆,例如漢語中的「送嫁娘」、日語中的「新婦介添人」、韓語的「手母」等,只是籠統地指婚禮上協助新娘的人,並沒有仔細區分身份、職務。而中國古代稱為「伴娘」者多指大妗姐,與現代漢語中的「伴娘」所指不同[14]

此外,大妗姐在華人地區和日本皆職業化,伴娘一般並非專門的職業。雖然古今皆有年輕女性受僱擔任伴娘,但尚未形成一種專門行業

與媒人的差異

由於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不少職業大妗姐同時也是職業媒人。古人結婚必需由媒人撮合,一些媒婆在撮合新人後又在婚禮上擔任大妗姐,以致民間有把大妗姐等同媒人的情況。其實大妗姐和媒人不但職責有異,嚴格上也不是同一人擔任。在《周禮》、《朱子家禮》、《大明會典》、《明集禮》等所記載的婚禮中,姆與媒無論身份、職責皆完全不同。媒人的性別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規定,例如《周禮》中的媒為男性,後世典籍中的媒人則沒有性別規定,而日本的媒人則是一對夫婦擔任。而現代一些地區的新人雖然是自由戀愛結合,但仍依照傳統在婚禮上設有相當於媒人的介紹人,並邀請親友、上司民意代表等擔任儀式上的介紹人,而同時又會聘用大妗姐負責指導新娘禮儀,兩者各司其職。

媒人在傳統上除了撮合新人,還會在納采納徵納吉訂婚儀式中負責來往男女兩家。而大妗姐一般只在正婚禮上陪同新娘出門到男家至新人合巹同牢,有時會包括見舅姑和歸寧儀式,一般不參與訂婚禮儀。但現代一些地區的婚禮不再設有媒人,於是本來由媒人負責的納徵、搬嫁妝等婚前儀式就由大妗姐擔任。現代新式婚禮中的介紹人除了履行傳統儀式外,還會在婚禮上致詞,大妗姐則只負責指導禮儀和帶動氣氛。

與知客司的差異

知客司即婚禮司儀,與大妗姐同樣有指導禮儀的職責。但知客司是於婚禮場地中負責主持、主導婚禮儀式程式,並於場中大聲宣讀程式、儀式,要求聲線洪亮,本身不需要貼身照顧、指導新娘,古代多由男性擔任。而大妗姐則是在新娘身邊指導新娘依照贊禮的指示行禮,由於男女之防而由須由女性擔任。

與新娘秘書的差異

新娘秘書是21世紀新興的行業,只需負責新娘的髮飾、彩妝和服裝造型,不必深入瞭解婚嫁的民俗和禮儀,本身亦非婚禮儀式的參與者。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