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農場,是19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安置回國定居的歸難僑設立的國有農場。中國目前共有84個華僑農場,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等7個省區。華僑農場現有總人口59萬人,其中歸難僑21萬人。土地面積48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7萬畝。[1]
歷史
在1950年代後期,東南亞的一些新獨立國家開始制定一系列限制、排斥、打擊華僑的政策,威脅當地華僑的生存。為躲避排華政策的危害,許多華僑紛紛返回中國。1960年2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關於接待和安置歸國華僑的指示》,決定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接待和安置歸國華僑委員會」,廖承志為主任委員,陶鑄、葉飛、劉建勛、閻紅彥、陳嘉庚、王震六人為副主任委員,方方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統籌歸國華僑的接待和安置工作[2]。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具體辦理接待安置事務,並在廣州、汕頭、湛江、海口等口岸設立了接待歸難僑的臨時機構[3]。
1960年代初開始,超過十萬華僑回國安置。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華僑事務委員會」(簡稱「中僑委」)與接待安置委員會協調與海外華人關係密切的廣東、福建、廣西、雲南等地,迅速新建、擴建了25個華僑農場以緊急安置華僑。1970年代中後期,越南也掀起排華浪潮,中國又在廣西、廣東、福建等地改建、擴建了一批華僑農場,安置了約16萬越南難僑。兩批共建華僑農場84個[4]。1985年,華僑農場由中央和省僑務部門主管的領導體制,改由地方政府領導。
分佈地區
共有華僑農場23個。土地總面積達1070平方公里,其中國有土地總面積約110萬畝:
共有華僑農場22個。
共有華僑農場17個。1997年福建省將除設有聯合國難民署援助項目的廈門天馬華僑農場之外的的16個華僑農場的領導體制下放到農場所在地市縣人民政府,並在各華僑農場增設華僑經濟開發區,享受省級開發區優惠政策。[5]
共有華僑農(林)場8個。
城市 | 名稱 | 面積(平方公里) | 備註 |
---|---|---|---|
曲靖市陸良縣 | 陸良華僑農場 | 11.05 | |
玉溪市元江縣 | 甘莊華僑農場 | 107 | |
玉溪市元江縣 | 紅河華僑農場 | 2 | |
保山市昌寧縣 | 4.67 | 2009年7月撤銷 | |
臨滄市雙江縣 | 勐庫華僑農場 | 7.08 | 2009年3月改制為華僑管理區 |
臨滄市耿馬縣 | 耿馬華僑農場 | 14.29 | 2009年3月改制為華僑管理區 |
文山州硯山縣 | 平遠街華僑農場 | 10 | 2009年3月改制為華僑管理區 |
文山州硯山縣 | 稼依華僑農場 | 3.3 | 2009年3月改制為華僑管理區 |
文山州富寧縣 | 金壩華僑林場 | ||
大理州賓川縣 | 6.4 | 2009年3月改制為華僑管理區,2010年12月撤銷 | |
大理州賓川縣 | 5.8 | 2009年3月改制為華僑管理區,2010年12月撤銷 | |
大理州賓川縣 | 5.16 | 2009年3月改制為華僑管理區,2010年12月撤銷 | |
德宏州芒市 | 17.6 | 2009年4月撤銷 |
共有華僑農場5個。
共有華僑農場3個。
共有華僑農場1個。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