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清遠市
中國廣東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清遠市(官方音譯:Qingyuan,傳統外文:Tsingyün[5]),簡稱清,別稱鳳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偏北。市境東鄰韶關市,東南接廣州市,南界佛山市,西連肇慶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北臨湖南省永州市、郴州市。地處北江中下游,南嶺山脈南麓,珠江三角洲以北。西北部為山地丘陵區,東南部為台地平原區,市境東北邊緣有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為廣東省最高峰。北江縱貫市境東南部並流經城區,連江發源於北部並於英德市注入北江,是廣東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人民政府駐清城區人民二路。
Remove ads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清遠又稱鳳城,是由於清遠的版圖像鳳凰。鳳城之名還源自一傳說:在清遠市工人文化宮附近的一棵高大梧桐樹上棲息了一窩鳳凰,樹下住一青年,名張易,靠泛舟為生。有一年,北江洪水泛濫,俗語云:「南雄落水灑濕石,去到韶關漲三尺,落到英德淹半壁[bek],浸到清遠佬無地[deng](口語發音)趯[dek](走的意思)。」可見洪水之洶猛,一下子清城水淹。張易撐着小艇到處救人,救到梧桐樹下,聽到鳳凰吱吱喳喳,才發現水位快漫到樹頂。大鳳凰都出去找吃的,小鳳凰翅膀還沒長齊,眼看水已淹沒梧桐樹。張易趕緊游去樹中心抱起窩裏的小鳳凰,但張易的腳被樹的寄生藤纏住,無法脫身,只好將小鳳凰放置艇中,自己卻不幸被水淹沒。母鳳凰飛回來,見此感人一幕,覺得人為救鳳凰也肯捨命相救,自己也應當完成年青人救人心願。就伏在水面,讓落水的人踩着它的背逃生,最後因體力不支,也犧牲了,化成清遠兩條街。所以清遠看上去像一隻鳳凰,而鳳凰犧牲的地方,稱為「起鳳里」,清城因此得名叫鳳城。而廣東有兩個鳳城,是因父鳳凰飛回來發現愛妻已逝,傷心不已,帶着愛子飛走了,飛了去順德大良,故而順德大良也叫鳳城。
Remove ads
建置沿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清遠市境分屬南海郡和長沙郡;西漢漢文帝年間,置桂陽縣(今連州等地),屬漢桂陽郡,其餘地域屬趙佗稱號的南越國。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清遠市境的政區有:中宿縣(今清城區和清新區地),隸屬交趾部南海郡;桂陽、陽山、含洭、湞陽(今英德市地)縣,隸屬荊州桂陽郡。東漢末全境屬吳國。吳甘露元年(265年),中宿等5縣屬新設立的荊州始興郡。
南北朝時戰事不斷,漢族人民大量南遷,南朝統治者為安插部屬,大量增設州、郡、縣。梁大同元年(546年),在含洭設西衡州,領陽山郡、梁樂郡、齊樂郡。其中陽山郡轄含洭、陽山、桂陽、廣德(南梁天監五年置縣,後改稱廣澤)等縣;梁樂郡轄梁樂(今陽山縣地,後改稱宣樂)、洊安(縣地不詳)縣;齊樂郡轄希平縣(今連南、連山縣地,後改稱熙平縣);清遠郡,轄中宿( 縣治在今清遠市清新縣龍頸鎮城幗村 )、威正( 縣治在今肇慶四會市威整鎮)廉平、恩洽、浮護等5縣(後3縣縣治不詳),隸屬廣州,清遠之名由此而始。湞陽縣屬東衡州始興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廢清遠郡及其所屬的中宿等5縣,置清遠縣、政賓縣(今清新縣濱江一帶),隸屬南海郡。廢陽山郡改置連州,西衡州改名為洭州。二十年(600年),廢洭州置含洭縣。仁壽元年(601年),為避太子楊廣名諱,廣澤縣改稱連山縣。隋大業三年(607年),清遠、政賓、含洭縣屬廣州南海郡,桂陽、陽山、連山、宣樂、洊安、熙平縣屬連州熙平郡。十三年(617年),省宣樂縣入陽山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省熙平縣入連山縣。六年(623年),省政賓縣入清遠縣。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清遠、浛洭、陽山3縣屬廣州;唐天寶元年(742年),在連山縣置連山郡,屬嶺南道,轄陽山、桂陽、連山3縣。乾元元年(758年),廢連山郡,置連州、連山縣。 南漢乾和五年(947年),在湞陽設英州,領湞陽等縣。
宋開寶四年(971年),浛洭之「洭」字與宋太祖趙匡胤之「匡」字同音忌諱,改浛洭為浛洸。乾興元年(1022年),湞陽之「湞」字與宋仁宗趙禎之「禎」字同音忌諱,改湞陽為真陽。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清遠縣屬廣南東路廣州,桂陽、陽山、連山縣屬連州,真陽、浛洸縣屬英州。南宋紹興六年(1136年),廢連山縣為鎮,紹興十八年復設縣,改稱程山縣(元初又復名連山縣)。南宋慶元元年(1195年),英州升為英德府,據說宋寧宗趙擴登基之前受封為英國公,相應的州是其「潛邸」之故,這是府重於州之始。
Remove ads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英德府改為英德路總管府,屬廣東道,不久,又降為州,並浛洸、真陽二縣入英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英德州降格為英德縣,屬嶺南道韶州府。十四年,連州及其所領的陽山和連山縣改屬廣州府。
清雍正七年(1729年),連州改為直隸州,直隸廣東布政司,轄陽山、連山2縣。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從清遠、英德2縣劃地設立佛岡直隸廳,管轄清遠等6縣捕務。二十一年,升連山縣為綏瑤直隸廳,統管「連陽」瑤務,清宣統三年(1911年)復稱連山縣。
民國元年(1912年)和民國三年,連州和佛岡直隸廳分別改為連縣和佛岡縣。抗日戰爭期間,廣東省政府曾北遷連縣,今清遠市各縣(市、區)均屬廣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管轄。民國三十五年,置連南縣統管瑤區。
1953年,連南與連山合併,稱連南瑤族自治區。1954年恢復連山縣建制。1955年,連南瑤族自治區改稱連南瑤族自治縣。1958年,連縣、連南、連山、陽山4縣合併,稱連陽各族自治縣。同年,佛岡併入從化縣。1960年恢復陽山縣。1961年恢復佛岡縣、連縣、連山縣和連南瑤族自治縣建制。1962年,國務院第一百一十五次會議通過恢復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建國後至1983年6月,佛岡縣先後歸韶關、廣州、佛山管轄,英德、陽山、連縣、連南、連山、清遠縣先後由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韶關專區、韶關地區管轄。1983年7月,韶關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清遠、佛岡兩縣從韶關地區劃歸廣州市管轄。
1982年5月,清遠「5.12」特大洪災共導致206人死亡,失蹤16人,受災人口達47.95萬人、占當地總人口的54.3%,經濟損失接近3億元[6][7]。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清遠縣,設立地級清遠市,原清遠縣分為清城、清郊兩個市轄區,並劃廣州市屬的佛岡縣和韶關市屬的英德縣、陽山縣、連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為清遠市所轄。
1992年,清郊區改設清新縣。
1994年,英德、連縣改為縣級市(連縣稱連州市)。
2012年,清新縣改設清新區。
Remove ads
氣候
政治
|
|
人口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969,473人[14]。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698,4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71,061人,增長7.33%,年平均增長率為0.71%。其中,男性人口為2,061,098人,佔總人口的51.92%;女性人口為1,908,375人,佔總人口的48.0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8。0-14歲的人口為926,143人,佔總人口的23.33%;15-59歲的人口為2,395,051人,佔總人口的60.3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48,279人,佔總人口的16.3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61,190人,佔總人口的11.6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63,209人,佔總人口的54.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806,264人,佔總人口的45.5%。
截至2021年底,清遠市戶籍人口451.8萬人,比上年增加1.9萬人,增長0.4%,其中男性人口234.6萬人,女性人口217.3萬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778,532人,佔95.19%;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90,941人,佔4.81%。其中,瑤族人口為107,574人,佔2.71%;壯族人口為61,474人,佔1.5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37,464人,增長6.71%,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5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3,597人,增長21.3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56個百分點。其中,瑤族人口增加11,821人,增長12.3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2個百分點;壯族人口增加11,217人,增長22.3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9個百分點。
經濟
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565.2億元,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至231.3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至542.9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至791.0億元,增長1.9%。三次產業結構為14.8:34.7:50.5。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4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117美元[15]。
交通
教育
清遠市教育局直屬公立學校[20]:
- 幼兒園:清遠市實驗幼兒園(原清遠市直屬機關幼兒園)和新北江幼兒園
- 高級中學:清遠市第一中學,清遠市第二中學,清遠市第三中學,清遠市華僑中學,清遠市源潭中學、清遠市梓琛中學
- 中等專業學校:清遠市職業技術學校、清遠工貿職業技術學校
- 特殊教育學校:清遠市特殊教育學校
高等學校:
- 廣東金融學院清遠校區
- 清遠職業技術學院
-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清遠校區
-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清遠校區
- 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
省級職教基地5所高校:[21]
旅遊

- 銀盞長隆
- 飛來寺
- 飛霞風景區
- 英德寶晶宮
- 英德仙橋地下河
- 英德通天岩
- 連州地下河
- 連州湟川三峽
- 黃龍峽漂流
- 銀盞谷
- 故鄉里
- 新銀盞溫泉
- 長青果園
- 黃騰峽漂流
- 石角丹霞地貌
- 牛魚嘴
- 明霞古洞
- 農科大觀園
- 清羨園
- 飛來島度假村
- 飛來峽水利樞紐
- 田園牧歌
- 天子山景區
- 桃源生態旅遊區
- 高田碧水灘漂流
- 古龍峽生態旅遊
- 五星漂流度假區
- 清新溫礦泉
- 名將體育俱樂部
- 筆架山旅遊區
- 薰衣草世界
- 六甲金龍洞
- 太和古洞風景區
- 鴯鶓生態園
- 碧沙洲風景區
- 玄真古洞旅遊區
- 潭嶺天湖
- 連州福山
- 慧光塔
- 靜福寒林
- 豐溪古廟
- 清虛觀
- 雲濤九派
- 燕喜亭
- 燕喜山摩崖石刻
- 黃花湖溫泉度假區
- 斑龍生態科技園
- 羊角山漂流
- 石聯風景區
- 頤和溫泉度假山莊
- 聚龍灣天然溫泉
- 天泉度假村
- 廣東第一峰
- 玉龍宮
- 賢令山
- 水口小桂林
- 北山古寺
- 三條勒
- 清遠市博物館
- 清遠賢令山
- 連南瑤山篝火晚會
- 連南南崗千年瑤寨
- 連南三排瑤寨
- 界河瑤家竹排游
- 鷹揚關
- 連山大旭山瀑布群
- 廣東九寨溝
- 連山天鵝湖
- 連山金雞山
- 連山馬頭山
- 連山木碌沖淘金
- 連山吊腳樓
特產
友好城市
名人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