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鯖魚又名青花魚、油胴魚,古名
種類
鯖屬包括大西洋鯖、花腹鯖(澳洲鯖)、科利鯖、白腹鯖(日本鯖)和印度鯖等五種[5]。其中,大西洋鯖(學名:Scomber scombrus)為產於北美洲和歐洲的大西洋沿岸的鯖屬魚種,為重要的中上層經濟魚類之一。該種魚類分佈廣、生長快、產量高,同時,其肉質堅實,除鮮食外還可醃製或製作罐頭,其肝可提煉魚肝油。[6]
白腹鯖為中國、日本主要經濟魚類[7],花腹鯖的模式種產地在澳洲西部[8],而印度鯖為2016年在阿拉伯海東部新發現的物種。[9]
生態
鯖魚生活在溫帶及寒帶的大陸棚,成群活動,冬季時會游至深水域越冬,春天時游至沿岸海域。大西洋鯖魚過去主要在大西洋東北部海域活動。但是,近年來隨着它們成為捕食對象,逐漸轉移到冰島和法羅群島(Faroe Isles)附近海域集結。海洋保護學會稱,鯖魚目前的數量雖然還好,但已經呈下降趨勢,因此建議人們「偶爾吃」,引發蘇格蘭漁民不滿。因為鯖魚是蘇格蘭漁民的主要魚種之一,2011年的捕撈價值達1億6千多萬英鎊。[14]
鯖魚屬肉食性,掠食動作粗暴,以小魚及浮游動物為食。[15]
食用
鯖魚富含EPA、DHA等ω-3脂肪酸,有助於增強記憶力。[16]由於鯖魚易腐難藏,捕獲後需要立即處理並且全程冰凍,否則出水的那一秒便迅速開始腐敗。在早年保鮮技術不發達的時候,甚至常常被當成雜魚丟棄或做成貓糧。因具有特殊腥味,故少有生食,多數情況下都是以香料或醋醃漬鯖魚,以達成保存與去腥的效果。
鯖魚體內大量的慢速紅肌使得魚肉有着紅肉般的緊緻口感。日本和台灣皆有出產鹽漬鯖魚。以番茄汁為主要原料製造的茄汁鯖魚罐頭在台灣非常受歡迎[17],亦常見煮營養白麵條配上茄汁鯖魚罐頭的作法。在中國大陸常見烹調方式為紅燒、五香或添加梅乾菜紅燒。
鯖魚肌肉中含有大量游離組氨酸,當受到能產生組氨酸脫羧酶的細菌污染時,組氨酸會被分解而產生有毒的組胺,這類毒素不會因為油煎、清蒸、煮湯而揮發。使食者會發生過敏性食物中毒,被稱為鯖魚中毒。[20]鯖魚中毒的症狀主要是過敏反應,中毒者會出現呼吸緊促、臉部潮紅、頭痛、蕁麻疹、發熱以及嘔吐、腹瀉等症狀。[21]
一般情況下,新鮮的鯖魚產生的組胺很少。經實驗,鯖魚、鮪魚、沙丁魚等魚類在37℃放置96小時即可產生1.6~3.2mg/kg的組胺,而鯉魚、鯽魚和鱔魚等淡水魚類產生的組胺僅為1.2~1.6mg/kg。而引起人體中毒的組胺攝入量為1.5mg/kg,並與個體對組胺的敏感程度有關。[22]香港食品法典委員會所訂的安全標準為200mg/kg。[23]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