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烏波爾[註 1](烏克蘭語:Маріуполь,羅馬化:Mariupol,發音:[mɐr⁽ʲ⁾iˈupolʲ] (ⓘ);俄語:Мариу́поль,羅馬化:Mariupol,發音:[mərʲɪˈupəlʲ])是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及亞速海北部沿岸城市,地處亞速海北部。2022年人口425,681人,為頓涅茨克州第二大城,僅次於頓涅茨克[4]。烏克蘭族約佔人口49%,俄羅斯族佔44%,其餘為希臘人和白俄羅斯人等。1948年,蘇聯將馬里烏波爾改名為日丹諾夫[註 2],以紀念蘇聯高官安德烈·日丹諾夫,直到1989年1月13日城市才恢復原名。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5月19日) |
馬里烏波爾 Маріуполь(烏克蘭語) Мариуполь(俄語) | |
---|---|
城市 | |
座標:47°5′45″N 37°32′58″E | |
國家 | 烏克蘭(法理上) 俄羅斯(事實上) |
州 自治共和國 | 頓涅茨克州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事實上) |
區 | 馬里烏波爾區 |
建立 | 1778年 |
政府 | |
• 市長 | 瓦季姆·博伊琴科(法理上,烏方任命) 奧列格·莫爾貢(事實上,俄方任命) |
面積 | |
• 總計 | 244 平方公里(94 平方哩) |
人口(2021年) | |
• 總計 | 431,859人 |
• 估計(2023年)[1] | 120,000 |
• 密度 | 1,770人/平方公里(4,584人/平方哩) |
郵區編號 | 87500—87590 |
電話區號 | +380 629 |
氣候類型 | Dfa |
網站 | 馬里烏波爾市議會網站 |
「Маріуполь」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馬里烏波爾 |
臺灣 | 馬里烏波爾、馬立波[2] |
港澳 | 馬里烏波爾 |
星馬 | 馬里烏波爾 |
聯合國 | 馬里烏波爾 |
2014年頓巴斯戰爭期間,烏克蘭武裝部隊和頓巴斯親俄武裝在該市反復爭奪,該市終仍處於烏克蘭政府控制之下,並成為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的臨時首府。2022年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該市被俄軍入侵並包圍,2022年5月被俄軍完全佔領,現事實上由被俄羅斯聯邦吞併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管轄。
歷史
在亞速海岸挖掘出的新石器時代墓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紀末。發現了超過120具骸骨,以及石器和骨器、珠子、貝殼工藝品和動物牙齒[5].
從12世紀到16世紀,馬里烏波爾周圍地區飽受克里米亞韃靼人、諾蓋汗國、立陶宛大公國和莫斯科大公國的激烈衝突蹂躪,人口稀薄。到15世紀中葉,黑海和亞速海以北的大部分地區被克里米亞汗國吞併,成為鄂圖曼帝國的附屬地。在第聶伯河以東,一片荒涼的大草原延伸到亞速海,缺乏水源使早期定居變得不穩定。由於靠近穆拉夫斯基道路,該地經常遭受克里米亞-諾蓋人前來掠奪奴隸和韃靼部落的劫掠,阻礙了永久定居,使其人口稀少,甚至完全無人居住,在韃靼統治下被稱為"野地"或"荒原"(拉丁文中稱為「Campi Deserti」)。
馬里烏波爾始建於十八世紀初期的一個哥薩克要塞,以流經的卡利米烏斯河命名為卡利米烏斯。1779年,城市名改為馬里烏波爾,意為「瑪利亞之城」。很長一段時間,這個城市是一個以捕魚和希臘人貿易為主的地方。自十九世紀末建成港口和鐵路連接全國其它地區後,開始發展重工業。
蘇聯時期馬里烏波爾廣泛的開發和建設,城市在1920年成為一個主要的冶金基地。城市的人口增長10倍以上,建有城市交通系統、摩天大樓、大型工程和冶金廠。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里烏波爾在1941年10月8日至1943年9月10日期間處於德國軍事佔領之下,城市受到嚴重破壞[6]。德軍殺害了大約1萬名居民,將近5萬名年輕男子和女孩強制送往德國充當苦力,並將3萬6000名囚犯驅逐到集中營[7]。
戰後重建迅速,馬里烏波爾-頓涅茨盆地(即頓巴斯地區)成為頓涅茨克州最大的工業中心,有最多僱員的的鐵鋼冶煉廠、經營規模最大的機械廠等許多重工業,但污染嚴重。文化建設上,有一個劇場、三個博物館、兩所大學。
2014年5月頓巴斯戰爭期間,烏克蘭軍隊與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親俄武裝在此爆發馬里烏波爾戰役[8]。2014年6月13日,城市被烏克蘭政府軍收復[9],並在2015年6月,馬里烏波爾成為烏克蘭頓涅茨克州的臨時行政中心[10]。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馬里烏波爾發生了馬里烏波爾圍城戰,期間城市遭到嚴重破壞,同年3月13日被烏克蘭政府授予烏克蘭英雄城市的榮譽[11]。4月11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表示,馬里烏波爾已「被徹底摧毀」[12]。俄羅斯軍隊隨後於5月20日完全控制馬里烏波爾[13],戰後生活與市集逐漸恢復,俄羅斯方面於6月左右批示全面重建此城,開始大量派遣施工隊進入建設[14],據悉,該城市多數事物受到程度不一的損壞,但無法估計情況,同時俄方正在迅速拆除受損建築,當時的市民生活狀況仍有不少謎團[15]。
當地學校開始使用俄羅斯的課程,電視和廣播也改成俄語,許多街道名稱也被蘇聯時代的名稱所取代[16]。後者尤其具有爭議性,因為在去共產化的過程中,烏克蘭當局恢復了許多歷史名稱,這些名稱都早於蘇聯。在其他地名中,「自由廣場」被改名為「列寧廣場」[17]。
2023年3月,俄羅斯總統視察了馬里烏波爾;6月據獨立新聞媒體Bumaga報道,俄羅斯其他地區的居民正在買入馬里烏波爾的房產,將其視為一座旅遊目的地[18]。7月,馬里烏波爾一所俄羅斯國立藝術學校開放報名,旨在培訓未來馬里烏波爾劇院(原頓涅茨克州學院戲劇院)的演員和導演。該新戲劇藝術課程的招生對頓涅茨克、盧漢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地區的居民開放[19]。8月,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茲尼宣佈與馬里烏波爾締結姐妹城市關係[20]。
2024年1月,意大利摩德納市取消了一場「馬里烏波爾戰後重生」為主題的展覽,因該展覽公開支持俄烏戰爭;烏克蘭外交部對此表示歡迎[21]。4月,兩家德國企業Knauf和WKB Systems被披露向俄方出售建築材料、用於馬里烏波爾的重建;Knauf公司表示,它決定不撤出俄羅斯——正如許多德國主要集團在入侵後所做的那樣——是出於對其員工的「責任」[22]。
地理與生態
馬里烏波爾在頓涅茨克州的南部,瀕臨亞速海,並位於卡利米烏斯河的河口。在地勢上,馬里烏波爾是亞速海低地的一部分。城市東面的霍穆托夫草原自然保護區 同為亞速海低地的一部分,與俄國接壤。
城市面積為166.0平方公里。如將市政府管轄的城郊計算在內,則為244.0平方公里。市中心面積為106.0平方公里,市內公園及花園面積為80.6平方公里。
馬里烏波爾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上屬於Dfa級,夏季溫暖,冬季寒冷。每年平均降水量為511毫米(20吋)。農業上,這種氣候適合耕作喜溫及有較長生長期的作物,如向日葵、瓜類、葡萄等。然而,因該地水資源不足,供水已經用作居民生活及工業用途。
該城在夏天吹北風,冬天吹東風。
馬里烏波爾(平均數據1991–2020年,極端值自1955年起算)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0.0 (50.0) |
15.0 (59.0) |
19.6 (67.3) |
30.0 (86.0) |
33.9 (93.0) |
37.0 (98.6) |
37.8 (100.0) |
38.0 (100.4) |
34.4 (93.9) |
27.1 (80.8) |
18.0 (64.4) |
14.1 (57.4) |
38.0 (100.4) |
平均高溫 °C(°F) | 0.0 (32.0) |
0.7 (33.3) |
6.1 (43.0) |
13.6 (56.5) |
20.5 (68.9) |
25.5 (77.9) |
28.3 (82.9) |
27.9 (82.2) |
21.6 (70.9) |
14.1 (57.4) |
6.3 (43.3) |
1.5 (34.7) |
13.8 (56.8) |
日均氣溫 °C(°F) | −2.4 (27.7) |
−2.0 (28.4) |
2.8 (37.0) |
9.8 (49.6) |
16.5 (61.7) |
21.2 (70.2) |
23.8 (74.8) |
23.3 (73.9) |
17.3 (63.1) |
10.6 (51.1) |
3.7 (38.7) |
−0.9 (30.4) |
10.3 (50.5) |
平均低溫 °C(°F) | −4.6 (23.7) |
−4.5 (23.9) |
0.1 (32.2) |
6.3 (43.3) |
12.4 (54.3) |
16.7 (62.1) |
18.9 (66.0) |
18.3 (64.9) |
13.1 (55.6) |
7.2 (45.0) |
1.2 (34.2) |
−3 (27) |
6.8 (44.2) |
歷史最低溫 °C(°F) | −27.2 (−17.0) |
−25 (−13) |
−20 (−4) |
−7.3 (18.9) |
0.0 (32.0) |
5.6 (42.1) |
8.9 (48.0) |
5.0 (41.0) |
−1.1 (30.0) |
−8 (18) |
−17 (1) |
−24.5 (−12.1) |
−27.2 (−17.0)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47.9 (1.89) |
42.4 (1.67) |
39.3 (1.55) |
38.7 (1.52) |
38.4 (1.51) |
56.4 (2.22) |
46.3 (1.82) |
37.0 (1.46) |
44.3 (1.74) |
33.7 (1.33) |
49.3 (1.94) |
52.2 (2.06) |
525.9 (20.70) |
平均降水天數(≥ 1.0 mm) | 8.3 | 7.1 | 7.7 | 6.4 | 5.9 | 7.1 | 4.8 | 3.6 | 5.3 | 5.2 | 7.3 | 8.3 | 77.0 |
平均相對濕度(%) | 87.8 | 85.6 | 83.0 | 76.4 | 71.6 | 70.9 | 66.7 | 64.9 | 70.0 | 78.2 | 87.1 | 88.3 | 77.5 |
數據來源1:Pogoda.ru.net (溫度及最高、最低溫度數據)[23] | |||||||||||||
數據來源2:世界氣象組織 (降水量及濕度數據,1981–2010)[24] |
由於城內有大量工業設施,馬里烏波爾的污染物排放量一直是烏克蘭之冠。近年,市內的工廠開始注重生態問題,在最近十五年,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已是從前的一半。
該城環境問題一向嚴重[25]。在1970年代末,日丹諾夫(馬里烏波爾在蘇聯年代的名稱)的工業排放量位於蘇聯第三,僅居新庫茲涅茨克及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之後。在1989年,該城工業共有5,215個空氣污源物源頭,每年共排放752,900有害物質,當中有98%來自冶金工業及Markokhim焦化廠。即使當局在1990年代中期放寛了環境污染物排放上限,仍有許多排放物超標,包括:
在大工廠旁的住宅區,苯扎匹崙超標6-9倍,氟氫、氨和甲醛超標2-5倍,粉塵、碳氧化物及硫化氫超標6-8倍,二氧化氮超標2-3倍。有紀錄顯示苯酚最高曾超標17倍,苯扎匹崙超標13-14倍。
城內的工廠,如亞速鋼鐵廠及Markokhim都是在1930年代開始興建,以配合國家將城市發展為運輸業重鎮的計劃。由於工廠選址不佳,大量污染物隨風吹往城市中心。幸好市內地勢平緩,及有一定風力,令污染物無法長期停留市內,多少緩解了問題。
鄰近的亞速海域由於漁業濫捕,漁獲在過往30年減少10倍。
城市已投放數百萬烏克蘭格里夫納來改善環境問題,但對該城長久的環境問題仍然收效不大。
醫療保健
馬里烏波爾是頓涅茨克地區南部重要的醫療中心。
公立醫院名單(2021):
- 馬里烏波爾地區重症監護醫院
- 馬里烏波爾市第一醫院
- 馬里烏波爾市第四醫院
- 馬里烏波爾市第九醫院
教育
馬里烏波爾共有81所一般性教育機構正在運營,其中包括:67所綜合學校(48,500名學生)、2所文法學校、3所高級中學、4所夜校、3所寄宿學校、2所私立學校、11所專業教育機構(6,274名學生)以及94所兒童幼兒園(12,700名幼童)。
三所高等教育機構:
- 普里亞佐夫斯基州立技術大學
- 馬里烏波爾州立大學
- 阿佐夫斯基海運學院
當地媒體
當地發行超過20份當地報紙(多數為俄語報章),包括:
- Priazovsky Rabochy (Priazovdky Worker)
- Mariupolskaya Zhizn (Mariupol Life)
- Mariupolskaya Nedelya (Mariupol Week)
- Ilyichevets
- Azovstalets
- Azovsky Moryak (Azov Seaman)
- Azovsky Mashinostroitel (Azov Machine-builder)
12個電台和7家區域電視公司和頻道:
- Sigma Broadcasting Company
- MTV Broadcasting Company (Mariupol television)
- TV 7 Broadcasting Company
- Inter-Mariupol Broadcasting Company
- Format Broadcasting Company
重新傳輸約15個全國公共頻道 (Inter, 1+1, STB, NTN, 5 Channel, ICTV, First National TV, New Channel, TV Company Ukraina, etc.)。
轉播大約15個國家公共頻道(包括Inter、1+1、STB, NTN、5 Channel、ICTV、First National TV、New Channel、TV Company Ukraina等)。
公共組織
馬里烏波爾大約有300個公共協會,其中包括22個工會組織、約40個政黨、16個青年團體、4個婦女組織、37個退伍軍人和殘疾人協會,以及134個民族和文化協會。
姐妹城市
馬里烏波爾與以下城市建立了姐妹城市關係:[26]
- 烏克蘭 費奧多西亞(1993年9月11日)
- 烏克蘭 赫爾松(1993年9月11日)
- 烏克蘭 利沃夫(1994年9月10日)
- 烏克蘭 科洛梅亞(1998年10月1日)
- 烏克蘭 馬克耶夫卡(2000年4月21日)
- 烏克蘭 巴赫奇薩賴(2012年2月17日)
- 烏克蘭 斯拉武塔(2015年7月28日)
- 烏克蘭 佩列亞斯拉夫(2017年3月27日)
- 意大利 薩沃納(1991年9月30日)
- 意大利 聖塞韋里娜(2005年5月23日)
- 希臘 塞薩洛尼基(1993年9月12日)
- 希臘 比雷埃夫斯(1993年)
- 希臘 卡利姆諾斯島(1998年6月25日)
- 希臘 基斯諾斯島(2010年10月2日)
- 中國 齊齊哈爾(2007年10月12日)
- 土耳其 特拉布宗(2007年11月27日)
- 波蘭 格但斯克(2014年12月12日)
- 俄羅斯 聖彼得堡(2022年5月22日)[27]
- 俄羅斯 格羅茲尼(2023年8月10日)[28]
2022年2月24日,烏方因俄羅斯的全面入侵而中斷所有城市與俄羅斯的友好或姐妹城市關係。在俄羅斯了佔領馬里烏波爾後,俄羅斯政府將聖彼得堡和格羅茲尼與馬里烏波爾締結了姐妹城市關係[29]。一個姐妹城市關係的藝術象徵在聖彼得堡的冬宮廣場上揭幕,但已被破壞並移除[30]。
備注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