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存在於1283-1547的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莫斯科大公國(俄語:Вели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е,羅馬化:Velikoe Knjažestvo Moskovskoe)是一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世紀俄羅斯政權,存續時間為1283年至1547年。莫斯科公國原本是隸屬於金帳汗國的一個附庸國,於1480年推翻金帳汗國統治。
莫斯科公國最初的領土範圍是今天的俄國西北部,為一內陸國,但從蒙古帝國金帳汗國手中成功奪取大量領土以後,便宣稱為它的繼承者,其後亦宣稱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詡為「第三羅馬」。
當蒙古帝國入侵基輔羅斯的時候,莫斯科還僅僅是諾夫哥羅德公國一個不起眼的邊陲小鎮。儘管蒙古帝國軍隊於1238年冬焚燒並在1293年劫掠了這座小鎮,但由於莫斯科的偏遠及複雜的森林地形,讓它一定程度上減緩了蒙古人的攻擊和佔領。加上數條流向波羅的海,黑海及高加索地區的河流,讓這座小城得以漸漸發展起來。
莫斯科公國得以最終發展成國家形態,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一連串既有野心,又有實力和運氣的王公統治者。莫斯科公國第一位統治者丹尼爾·亞歷山德羅維奇,是諾夫哥羅德公國大公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幼子。他奪取了科洛姆納,又繼承了佩列斯拉夫爾-扎列斯基,從而擴大了公國的疆土。丹尼爾之子,尤里·丹尼洛維奇,控制了整個莫斯科河盆地,並向西發展至莫扎伊斯克。他接着和羅斯王公的主人蒙古金帳汗國的月即別結成同盟,並迎娶大汗的妹妹,隨即宣稱成為諾夫哥羅德大公,允許他藉此干涉諾夫哥羅德公國的事務。
尤里·丹尼洛維奇的繼承者,伊凡一世(於1325-1340年在位)和金帳汗國保持良好關係並得到了弗拉基米爾大公的頭銜,藉此擁有向其他羅斯的公國收取貢獻和稅金的權力。和金帳汗國的關係也為伊凡的擴張提供了機會,特別是針對北方的特維爾,該城市於1327年反抗蒙古人的統治,而這次叛亂被金帳汗國和莫斯科聯合鎮壓。伊凡一世被認為是當代羅斯最富有的人,他亦因此得到「卡利塔」(意為「錢袋」)的稱號。他運用財富向其他公國購買更多的領地,並支援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建設。1327年,東正教的都主教彼得由基輔遷移至莫斯科,進一步提升了這個新興公國的威望。
伊凡的繼承人持續不斷地擴張莫斯科公國的領地,人口和財富。擴張的過程中無可避免與西鄰的立陶宛大公國發生利益衝突。立陶宛人渴望壓倒東斯拉夫人和他們所信仰的東正教。立陶宛大公國大公阿爾基爾達斯與特維爾聯姻並結成同盟,於1368年、1370年和1372年三次遠征莫斯科,但未能攻下這座城市。處於莫斯科和維爾紐斯之間的城市斯摩稜斯克成為雙方爭奪重點。
1348-1349年,國家及王族受到黑死病的嚴重打擊。德米特里·伊凡諾維奇九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大公之位落入他的遠房親戚蘇茲達爾的德米特里手中。由於受到立陶宛大公國的異教徒和穆斯林部落的包圍,德米特里決定和俄羅斯東正教結成同盟。當時俄羅斯東正教正因為教士謝爾蓋·拉多涅日斯基的改革勢力漸漸增長。
在亞歷塞斯都主教的教導和影響下,德米特里自認為東正教的保護者,有使命聯合混戰中的羅斯諸公國對抗金帳汗國。他挑戰金帳汗的權威,並在1380年於庫利科沃會戰中大破馬麥汗的軍隊。儘管這場戰爭的勝果於數年後便因為脫脫迷失的遠征而抵消,但他成功洗刷了莫斯科公國一直以來向蒙古族獻媚的形象。1389年,德米特里在沒有金帳汗的允許下把大公之位傳給兒子瓦西里一世。瓦西里一世(1389-1425年在位)繼續了他父親的政策,而在被帖木爾攻擊後,他停止了向大汗納稅。1472年,因莫斯科大公國抗稅,大汗阿合馬率兵征討,結果失敗,失去對大公國的控制。1476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拒絕向金帳汗國交納年貢。1480年,金帳汗國大汗阿赫馬德率軍試圖強渡烏格拉河未果,在烏格拉河畔和大公國對峙,史稱烏格拉河對峙,而後於該年10月至11月之間,蒙古軍隊未採取堅決行動並撤退。這次作戰行動結束了蒙古韃靼人的統治地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