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出土金文資料作敶,是中國歷史上西周至春秋時代的一個媯[音 1]姓諸侯國,是帝舜後裔,為三恪和春秋十二諸侯之一。建國君主為擔任周文王的陶正一職(也就是掌管製作陶器的官)的遏父(又稱閼父)之子胡公滿。根據胙土命氏的規定,賜命為陳氏,遂名陳滿,[1]在位60年,薨於公元前986年,諡號胡公,史稱陳胡公,為陳氏與胡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並將長女大姬嫁給他,備以三恪,奉祀舜帝[2]。
陳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座城邑,大致為現在的河南東部和安徽部分地域。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二十五世,延續五百六十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公子陳完(入齊後改姓田)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始祖爲太公望的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
名稱
地理位置
陳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太皞[注 1]伏羲氏的都城,稱之為「太皞之虛」[3]。陳境地處黃河以南,潁水中游,淮水之北,是為淮陽之地。在地理上,與蔡接近,北方的鄰居還有夏的後裔杞和商的後裔宋,西南則有楚和徐。東周初期,西北方又有從西方遷來的鄭(國都在今河南新鄭)。[4]由於地處中原,屬於重要的交通樞紐,陳人擅長經商。[5]
陳都宛丘,位於今河南淮陽。其城墻高大,並有護城河守護[6]。地勢是中央低,而四周高[7][8]。《詩經·國風》中有一首《陳風·宛丘》描寫了他的地形。
“ | 子之湯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 坎其擊鼓,宛丘之下。無冬無夏,值其鷺羽。 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
” |
——《詩經·國風·陳風·宛丘》 |
歷史
陳的始封君胡公滿是帝舜的後裔,其父閼父曾為周的陶正,武王克商後,不等下車就封胡公於陳(今河南淮陽),為三恪之一,以「追思先聖王」和「興滅國、繼絕世」,並將長女大姬許配給他。舜曾居住於媯水(今山西永居),故而以媯為姓。[9][2][4]
春秋時期,陳蔡兩國地理接近,互相通婚。[4]春秋早期的君主陳桓公便是蔡國之女所生,他是親蔡派,又自恃與王室通婚,有寵於天子,對鄭的關係較為冷淡。其時,鄭莊公小霸中原,不敬王室,陳國還參加繻葛之戰,有一定的實力和影響。
陳桓公去世後,政局不穩,親鄭的公子佗趁國人暴動的機會,在鄭蔡兩國的扶持下自立為君,他在位僅二十個月就蔡人所殺。桓公的兒子躍再被鄭蔡兩國立為國君,為厲公[10]。厲公也是蔡女所生,其妻同樣是蔡國女子。因為妻子與蔡國人通姦,厲公也常前去蔡國,後不知何事竟為蔡國人所殺。君位由公子林接任。林就是陳莊公,莊公在位七年而卒,由幼弟杵臼繼位,是為宣公,陳國的局勢在這時才趨於平穩。[4]
陳宣公時,齊國的齊桓公已經稱霸,陳國多次參加齊桓公主持的會盟,其中包括召陵之盟。陳與齊、魯強國關係和諧。後來,宣公殺太子禦寇而改立寵姬之子款,導致國內混亂。厲公的兒子公子完與太子禦寇交好,為避禍而出奔到齊國,齊桓公對他禮遇有加,想任其為卿,但被拒絕,於是改任為工正,為田代齊姜埋下伏線。[4]
齊桓公之後,楚國加快北上爭霸的步伐。前637年楚伐陳國,陳被迫依從楚。後曾跟隨楚國圍宋攻晉,參與城濮之戰。城濮之戰後,晉國興盛,楚國受挫,陳國又依附於晉。陳國夾在晉、楚之間生存。而因地理位置更靠近楚國,陳親楚的傾向較為明顯[4]。
陳靈公在位期間,和大夫孔寧、儀行父都與夏姬通姦,後遭致夏姬之子夏征舒[注 2]的刺殺,陳國再次出現內亂。楚莊王借機伐陳,殺夏征舒,並想將陳置以為縣,但被申叔時勸阻。於是迎立流亡在晉國的陳靈公的太子午,這就是陳成公。[11]成公的即位,鄭、晉兩國了也都有所助力。[4]
陳成公三十年(公元前568年),陳國背楚盟約。楚共王便於第二年攻打陳國,後因成公去世,而回師。再於哀公三年(公元前566年)興兵圍陳。哀公晚年寵愛寵妾所生的公子留,並將他交給弟弟司徒招照顧。後來司徒招乘哀公生病,殺太子偃師,哀公獲悉後自縊身亡,司徒招便立公子留為君,陳國再次發生內亂。[12]楚靈王借機令弟弟公子棄疾攻陳,陳君留逃往鄭國。陳又亡於楚國之手,其地被置為縣,穿封戌為縣公。[4]
陳國歷經三次內亂和亡國之禍,國勢日趨衰敗。前529年,公子棄疾發動政變推翻楚靈王自立,是為楚平王。平王初立,為籠絡人心,和緩和被靈王破壞的諸侯國間的關係,便使陳復國,立故太子師的兒子吳為陳侯,是為惠公。[13][14]惠公距陳亡之時已有五年的空白,為了填補空位期,便以哀公去世的第二年(公元前533年)為惠公元年。[4]
陳懷公元年(公元前505年),懷公正式即位。此時的吳國已經強大,在此前的一年,曾攻破楚都郢,楚幾乎亡國。吳召懷公入吳,[15]懷公有意借機滅吳,但被國人反對,只好稱病未去。四年之後,吳王闔閭又召他入吳,懷公在壓力之下只得赴吳,結果被扣留,最終客死吳國。其子越被國人立為湣公。[4]
湣公六年(公元前496年),陳和楚聯合滅頓。作為報復,吳王夫差攻陳,奪三個城邑而歸。湣公十三年(公元前489年)吳又攻陳,湣公求救於楚,楚昭王親率大師救援,[16]吳國遂罷兵而回。湣公二十四年(前478年,《六國表》誤作二十三年),依附於吳的陳國,被楚國公孫朝率領的楚師攻伐,楚惠王殺湣公,陳終於亡國。[4]
陳國的延續
陳厲公曾請周朝廷的太史以《周易》幫厲公的兒子公子完占卜,預言:「陳國衰亡後,公子完子孫將要享有姜姓的諸侯國。」[17]
前672年陳宣公殺太子禦寇,公子完與禦寇有私交,怕被牽連,逃往齊國,齊桓公命公子完為大夫。
公子完入齊後,改姓田。
田氏門閥傳至田無宇時,勢力變強。田乞在位時,甚至以「大斗出小斗進」等手段得民意所向。齊國重臣晏嬰甚至表示:「田氏祖先降臨了,田家將要領有齊國了。」[18][19]以後田氏逐漸兼併齊國的欒、高(齊惠公之後)和國、高(齊文公之後)以及鮑、闞等門閥,獨專齊政,廢立齊君。
傳至田和時,田和將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於是,姜姓君主的齊國,成了田氏的齊國。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齊」。田齊傳至七世,直至齊王建的時侯,七雄中的五國已被強秦所滅,秦國大軍直奔都城臨淄,田建不戰而降,終死於流放之地,齊國滅亡。
齊王建之孫田安在秦二世晚期,攻克濟北郡,隨楚霸王項羽進入關中,得到了他的信任。後項羽分封十八諸侯,封田安為濟北王(都城在博陽)。田安的曾孫為漢朝綉衣御史王賀,因祖上曾為齊王,遂以王姓為氏。王賀之孫女為孝元皇后王政君,曾孫則為篡漢自立的新朝皇帝王莽。
與其他諸侯的關係
陳蔡由於在地理上天然接近,又互相通婚。兩國間關係很近,厲公的母親就是蔡國人,他也是在蔡國的扶持下得以繼位。[20]
春秋早期,鄭國對陳國的影響很大。公子佗、厲公、莊公和宣公的繼立都有鄭國的影響。[10]
鄭莊公去世後,鄭的實力開始衰退。而楚自楚武王時,逐漸強大起來。陳開始親楚。[4]
晉國在城濮之戰中打敗楚國後,晉文公成為霸主,陳也服於晉,並參加了翟泉會盟。
陳國親晉的行為遭到楚國的報復。而畏懼於楚的打擊,陳只得與楚重修於好。這樣一來,又令晉國不滿,並興兵攻伐。就這樣,陳國不得不得搖擺於兩大強國之間。[21]
春秋後期,晉國埋頭於內部的權力鬥爭。東方吳國崛起,與楚國競爭。陳國又只得遊走於楚吳兩國。不久吳國被崛起後的越國壓制,親吳的陳國便最終為楚所滅。[21]
文化
陳地屬於中原文化。至周朝之後,與王室積極通婚,吸收並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22] 陳人好巫風,人民喜好祭祀,胡公之妻太姬早年無子,於是「好祭鬼神,鼓舞而祀」。[23][24][25]後終生子[26],故而深信巫覡。[27]
《詩經·國風》收有陳風十首。分別是:《宛丘》、《東門之枌》、《衛門》、《東門之池》、《東門之楊》、《墓門》、《防有鵲巢》、《月出》、《株林》、《澤陂》。
陳國擅長陶器工藝,陳的祖先虞瘀父曾為周的陶正。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曾在陳國所在的江淮流域出土過印紋硬陶,而在西周王畿所在的豐鎬地區也同時有該工藝品的出土,這被推測為是由陳帶過去的工藝技術。陳宣公在位期間,陳國的公子完因禍出奔至齊國,任「工正」,工正司職和虞瘀父所任的陶正相似,這說明陳世代相傳有陶器工藝這門技術。[4]
歷史古蹟
陳國始封君陳胡公的墓又稱「胡公鐵墓」,位於國都城外東南處(今淮陽龍湖東南的南壇湖畔)。[28]因胡公被視為陳姓和胡姓始祖,此處也受到陳姓、胡姓等後代子孫的祭拜。[29][30]
陳國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諡號 | 名 | 在位時間 | 在位年數 | 身分 |
胡公 | 滿 | 前1045年-前986年 | 在位60年 | 開國之君 |
申公 | 犀侯 | 前985年-前961年 | 在位25年 | 胡公之子 |
相公 | 皋羊 | 前960年-前939年 | 在位22年 | 申公之弟 |
孝公 | 突 | 前938年-前905年 | 在位34年 | 申公之子 |
慎公 | 圉戎 | 前904年-前855年 | 在位50年 | 孝公之子 |
幽公 | 寧 | 前854年-前832年 | 在位23年 | 慎公之子 |
僖公 | 孝 | 前831年-前796年 | 在位36年 | 幽公之子 |
武公 | 靈 | 前795年-前781年 | 在位15年 | 僖公之子 |
夷公 | 說 | 前780年-前778年 | 在位3年 | 武公之子 |
平公 | 燮 | 前777年-前755年 | 在位23年 | 夷公之弟 |
文公 | 圉 | 前754年-前745年 | 在位10年 | 平公之子 |
桓公 | 鮑 | 前744年-前707年 | 在位38年 | 文公之子 |
- | 佗 | 前707年-前706年 | 在位8月 | 桓公之弟 |
厲公 | 躍 | 前706年-前700年 | 在位7年 | 桓公之子 |
莊公 | 林 | 前699年-前693年 | 在位7年 | 厲公之弟[31] |
宣公 | 杵臼 | 前692年-前648年 | 在位45年 | 莊公之弟 |
穆公 | 款 | 前647年-前632年 | 在位16年 | 宣公之子 |
共公 | 朔 | 前631年-前614年 | 在位18年 | 穆公之子 |
靈公 | 平國 | 前613年-前599年 | 在位15年 | 共公之子 |
- | 徵舒 | 前599 | 在位數月 | 宣公曾孫 |
成公 | 午 | 前598年-前569年 | 在位30年 | 靈公之子 |
哀公 | 弱 | 前568年-前534年 | 在位35年 | 成公之子 |
- | 留 | 前534年三月-十一月 | 在位9月 | 哀公之子 |
- | 穿封戌 | 前533年-前529年 | 在位5年 | 楚國大夫 |
惠公 | 吳 | 前529年-前506年 | 在位28年 | 哀公之孫 |
懷公 | 柳 | 前505年-前502年 | 在位4年 | 惠公之子 |
湣公 | 越 | 前501年-前478年 | 在位24年 | 懷公之子 |
註1:陳幽公以前的君主在位年,皆為推測所得,僅供參考。
人物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