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桓公(前754年—前707年),媯姓,名鮑,春秋時期諸侯國陳國第12位國君。陳文公之子,承襲陳文公之位擔任該國君主。在位期間為前744年-前707年,共在位38年。 家庭 父母 父:陳文公圉(陳國第11位君主) 兄弟 弟:陳佗(陳國第13位君主) 妻妾 蔡國女子,公子躍之母,因為他是蔡女所生,所以蔡國殺死陳佗,擁立公子躍即位為陳厲公[1]。 子女 太子免,陳桓公鮑之太子,為其叔父陳佗所殺。 陳厲公躍,太子免之弟 陳莊公林,陳厲公之弟 陳宣公杵臼,陳莊公之弟[2] 前任:陳文公 春秋陳國君主在位:前744年-前707年(共38年) 繼任:陳佗 參考 [1]《史記·陳杞世家》:「文公元年,取蔡女,生子佗。……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蔡人為佗殺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為厲公。……厲公取蔡女,蔡女與蔡人亂,厲公數如蔡淫。七年,厲公所殺桓公太子免之三弟,長曰躍,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誘厲公以好女,與蔡人共殺厲公而立躍,是為利公。」。裴駰《史記集解》、梁玉繩《史記志疑》認為《陳杞世家》將陳佗、陳厲公誤作一人,蔡女也應是陳厲公躍之母、陳桓公之妻妾,而非陳佗之母、陳文公之妻妾。 [2]《史記》作莊公、宣公是桓公之子,厲公之弟。《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杜預註:「陳莊公、宣公皆厲公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