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飈(1909年8月26日—2000年6月23日),原名耿在忠,字俊勇[1]:20中國湖南醴陵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唯一一位沒有授予解放軍軍銜國防部長

Quick Facts 耿飈 耿在忠, 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耿飈
耿在忠
Thumb
1949年的耿飈
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任期
1983年6月—1988年4月
第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81年3月—1982年12月
前任徐向前
繼任張愛萍
第五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任期
1978年3月—1982年5月
總理華國鋒 趙紫陽
個人資料
性別
俊勇
出生(1909-08-26)1909年8月26日
 大清湖南省醴陵縣
逝世2000年6月23日(2000歲—06—23)(90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大清(1909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1年-?)
 中華民國(?-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2000年)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趙蘭香
兒女兒子:耿志深耿志遠
女兒:耿瑩耿焱
母校抗日軍政大學
著作《耿飈回憶錄》
獲獎
  • 巴基斯坦新月勳章(1987年)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
軍事背景
軍銜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1946年)
Close

耿飈於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三軍九師參謀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紅一軍團一師參謀長,參與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四軍參謀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陝甘寧留守兵團三八五旅副旅長、晉察冀軍區副參謀長。國共內戰時期,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副參謀長、晉察冀野戰軍參謀長、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駐瑞典巴基斯坦緬甸阿爾巴尼亞等國大使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生平

早年紅軍生涯

耿飈1909年8月26日生於湖南省醴陵縣北鄉嚴家沖一戶貧苦農民家庭,7歲時隨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寧縣水口山,1922年他13歲進入衡陽市南面的水口山鉛鋅礦做童工,1925年5月在水口山加入中國共青團[1]:42。1926年,耿飈參與發動礦工參加武裝鬥爭,不久回醴陵組建並率領農民赤衛隊參加醴陵暴動和十萬農軍攻長沙。後於1928年前往瀏陽在當地擔任游擊隊隊長,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65

1930年9月,耿飈所部被整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紅三軍,耿飈任紅三軍九師參謀,後又擔任師幹部教導隊隊長、作戰教育科科長。1931年4月,任九師參謀長,參加贛州戰役漳州戰役水口戰役[2]。1933年中央紅軍再次整編取消軍級編制後,耿飈任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團長。參加歷次反圍剿戰爭。1934年10月10日,耿飈所部作為二師先鋒參加長征征途,此後參加湘江戰役[3]

1935年初,紅軍進入貴州境內後,耿飈率部在江界渡口強渡烏江,攻佔婁山關,為紅軍主力開闢前進通道[4]遵義會議後,升任紅一軍團一師參謀長。繼又率部通過彝族地區,搶渡大渡河,奪占瀘定橋,隨軍抵達陝北。1935年11月,率部參加直羅鎮戰役,在攻打甘泉時頸部負重傷[1]:184。1936年2月,率部參加東征戰役[5],此後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2月,任新到達的紅四方面軍紅四軍參謀長[6]

Thumb
1945年2月,美軍觀察組回國前和晉察冀軍區領導程子華唐延傑、耿飈(後排左二)等在軍區駐地河北阜平廟台村西溝窯洞前合影。

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抗日戰爭開始後,耿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參謀長、副旅長兼副政治委員,駐守甘肅東部,負責保衛陝甘寧邊區的西部邊境[7]。1941年7月,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4年9月前往晉察冀軍區,任副參謀長兼聯絡部部長[8]。1945年8月,指揮八路軍攻佔張家口[1]:225

1946年,耿飈隨葉劍英參加了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任中共代表團副參謀長、四平執行小組中共代表[9]。國共關係破裂後,耿飈回到晉察冀,任軍區野戰軍參謀長。1947年4月,參加指揮正太戰役,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軍3.5萬餘人,攻克正太鐵路沿線七城及井陘等重要礦區,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區連成一片[10]。6月,又參加青滄戰役保北戰役。同年10月,參加指揮清風店戰役,殲滅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隨後,又參加組織晉察冀野戰軍乘勝發起石家莊戰役,首創解放軍攻克大城市模範戰例[11]

1948年1月,耿飈率部參加淶水戰役,殲滅傅作義部三十二師,三十五軍軍長魯英麟兵敗自殺[12]。5月,出任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率部楔入西、冀東地區,切斷了東北與華北國軍的聯繫[13]。1948年12月,參與平津戰役,進攻新保安,殲滅第三十五軍[14]。1949年2月,華北二兵團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耿飈仍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率部參加太原戰役[15]。繼又進軍西北,參加隴東追擊戰蘭州寧夏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Thumb
1955年,耿飈在駐瑞典大使任內

1950年5月9日,耿飈被任命為中國駐瑞典大使,同年9月正式到任[16],9月19日向國王古斯塔夫五世遞交國書,又兼任駐丹麥芬蘭公使,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向西方國家派出的第一位大使[17],與姬鵬飛黃鎮韓念龍袁仲賢等人並稱「將軍大使」[18]。1956年3月,調任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1959年3月,回國擔任外交部副部長,主持同阿富汗尼泊爾巴基斯坦緬甸勘定邊界[1]:414。1963年9月,調任中國駐緬甸大使[19]文化大革命爆發後,耿飈被批判,關入牛棚。1968年10月恢復工作,次年4月當選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20]。1969年5月,任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1971年,耿飈奉調回國,擔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負責和國外政黨發展聯繫[1]:486

Thumb
1980年6月,耿飈在美國。

1976年10月6日,耿飈受時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華國鋒之命,對北京廣播電台電視台加以控制,以保證「粉碎四人幫」能順利進行[21]。此後一段時間內,耿飈負責主管中共的宣傳工作。1977年,耿飈當選中共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78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主管外交、軍工、民航、旅遊等事務[1]:518。1979年1月起,兼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秘書長,主持軍委辦公會議,負責軍委日常工作。1980年7月,他根據鄧小平關於軍隊要「消腫」和改革體制的指示精神,主持制定了《中央軍委關於精簡整編的方案》。1979–1982年,習近平任耿飈秘書[22]

1981年3月,耿飈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1]:518。1982年5月任國務委員。1983年起,耿飈擔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任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1]:526。1984年,耿飈曾稱中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後不一定會在香港駐軍,而受到鄧小平斥責[23]。後退居二線,擔任中顧委常委,1988年9月,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0年6月23日,耿飈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24]

家庭

耿飈夫人趙蘭香(1923-2022.07.22),甘肅慶陽人,1941年在隴東與耿飈結婚。曾任中央軍委耿飈辦公室主任[25]

  • 長子耿志深
  • 次子耿志遠,現任中緬友好協會會長[26]
  • 長女耿瑩,現任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理事長[27]
  • 次女耿焱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曾獲哈佛大學公共管理學碩士學位[28]

藝術形象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