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歌曲是由納粹黨所創作的歌曲和進行曲。在二戰後的德國,公開演唱只與納粹黨有關的歌曲是違法的[1],違法者最高可被判處3年監禁。
背景
與納粹有關的歌曲分為兩類,一是專門為納粹黨所作的歌曲,二是歷史更久、問世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卻後來被納粹使用的德國愛國主義歌曲。有一首創作於1841年的歌曲《德意志之歌》。1922年,該歌曲被魏瑪共和國選定為國歌,但到了納粹時期,國歌裡只保留了歌詞的第一節,接在後面的是衝鋒隊歌曲《霍斯特·威塞爾之歌》[2]。
衝鋒隊歌曲
很多誕生於1933年之前的衝鋒隊歌曲都是以更古老的德意志民族歌曲的旋律為基礎創作的,但有時衝鋒隊也會抄襲與其敵對的紅色陣線戰士同盟的歌曲的曲調,而後者又是自俄國進行曲改編而來。例如,法西斯主義歌曲《煤礦和礦坑裏的兄弟們》(Brüder in Zechen und Gruben)就抄襲了共產主義歌曲《兄弟們,向着太陽,向着自由》(Brüder, zur Sonne, zur Freiheit)的旋律,而後者的旋律則是進行曲《同志們勇敢地前進》(Смело, товарищи, в ногу)的一部分。《同志們勇敢地前進》是列昂尼德·拉丁於1895/1896年間在莫斯科的甘卡監獄中創作的歌曲。
霍斯特·威塞爾之歌是納粹黨的正式黨歌。歌曲由納粹活動家、衝鋒隊領袖霍斯特·威塞爾作詞,他後來被一德國共產黨黨員殺害。威塞爾死後,納粹黨將他包裝成了「烈士」,他的這首歌曲亦在納粹黨黨員們之間廣泛流傳[3]。
二戰後,根據德國(德國刑法第86條第一款)和奧地利(1947年禁令)的規定,公開演唱該歌曲是違法行為,歌曲只能用於教學目的。
《國家社會主義者戰歌》(Kampflied der Nationalsozialisten)也因其第一句歌詞而又名「我們是萬字軍」(Wir Sind Das Heer Vom Hakenkreuz),是一首較早的納粹讚歌。歌曲作詞者是納粹政客、學者克萊奧·普萊爾,而曲調則基本照搬了由阿爾伯特·梅特費塞爾作於1811年的傳統德語民歌《Stimmt an mit hellem hohen klang》。後來,《柏林青年工人之歌》(Das Berliner Jungarbeiterlied)的第一句歌詞『來戰鬥吧,機械的奴僕們』(Herbei zum Kampf, ihr Knechte der Maschinen)又被加入此曲。而《柏林青年工人之歌》的旋律又源自《斯大林空軍進行曲》,作曲者尤利·阿布拉莫維奇·海特於1921年完成此曲。納粹時期,卡爾·沃伊查赫的管弦樂隊演奏過該歌曲的完整版本,並將上述兩歌曲的旋律合併,是為《國家社會主義者戰歌》。
希特拉的人民(Die Hitlerleute)是衝鋒隊改編自卡爾·米爾伯格(Karl Mühlberger)所作歌曲《皇帝的獵人之歌》(Kaiserjägerlied),該歌曲於1924年問世。希特拉的人民的作詞者就是霍斯特·威塞爾本人,歌曲也起源自他所領導的單位-衝鋒隊在柏林的第67突擊隊第5旗隊(Sturm 67/5),該單位後來因紀念威塞爾而又得名「霍斯特·威塞爾突擊隊」(Sturm 『Horst Wessel』)。大約在1930年代初,唱片公司Electrola首先錄製並發行了該歌曲的唱片。
為更加迎合工人階級,納粹們向來不介意借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歌曲的旋律來編纂新歌曲,《國際歌》就是主要改編對象。至1930年,納粹版本的《國際歌》已經流傳起來,就是這首《來吧,希特拉的國民,團結起來》(Auf, Hitlerleute, schließt die Reihen),又名《希特拉的國民》(Hitlernationale)[4]。
1930年的一個周日下午,衝鋒隊走入柏林北部的工人階級聚居區。衝鋒隊員們唱起了《希特拉的國民》,聽到了旋律的住戶們打開了窗戶查看究竟。很快他們發覺歌曲原來並非是國際歌。居民們很快唱起了《國際歌》原歌詞中的副歌「同志們,聽那信號!前進,為了最後的鬥爭!」(Völker hört die Signale! Auf zum letzten Gefecht),還有人向衝鋒隊員們投擲瓦礫。警方迅速趕來,阻止了事態惡化。
今日該歌曲只有歌詞存世,沒有錄音。[5]。
這首《希特拉的人民》(Hitlerleute)與另一首《希特拉的人民》(Die Hitlerleute)並非同一首歌,後者通常被稱作《同志們讓歌聲迴蕩》。這首歌的曲調與意大利法西斯頌歌《青年》一樣[6]。
希特拉萬歲!
這首歌的歌曲由德累斯頓的作曲家、納粹黨員Bruno C. Schestak譜曲,1937年4月20日,此曲在希特拉48歲生日慶典上首度問世。
黨衛隊行進在敵區
《黨衛隊行進在敵區》(SS Marschiert in Feindesland)又名《魔鬼之歌》(Teufelslied),是武裝黨衛隊在蘇德戰爭期間的一首進行曲。該歌曲的旋律來自《禿鷹軍團之歌》(Lied der Legion Condor),後者的詞曲作者是Wolfram Philipps和Christian Jährig,二人都是禿鷹軍團中的飛行員,軍階為中尉。《禿鷹軍團之歌》曲調陰沉,帶有小調特徵,於是被批判為非德國的、俄國或布爾什維克音樂。1939年,一位會音樂的德軍人員Karl Bögelsack譜寫了一段樂器前奏,接着《禿鷹軍團之歌》就被併入一首名為《禿鷹軍團閱兵進行曲》(Parademarsch der Legion Condor)的進行曲。該進行曲由兩部分組成:第一(大調)部分是Karl Bögelsack寫的器樂前奏,第二(三段體)部分則是《禿鷹軍團之歌》。親衛隊第33師、親衛隊第20師、拉脫維亞軍團以及挪威軍團後來在戰爭時期都採用過一首與《禿鷹軍團之歌》旋律一樣的進行曲[7][8]。巴西傘降步兵旅使用過一首名為《空中之龍》(Dragões do Ar)的歌曲,與上述音樂旋律接近[9]。
2013年,奧地利右翼民粹主義、民族保守主義政黨奧地利自由黨的新聞幹事Stefan Gotschacher因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上發佈《黨衛隊行進在敵區》的歌詞而被開除[10]。
朽骨在顫抖
漢斯·鮑曼所作的《朽骨在顫抖》(Es zittern die morschen Knochen)是希特拉青年團的正式團歌[11]。
歌曲的原副歌(1932年)是「今日我們掌控德國,明日我們擁有全世界」( Denn heute gehört uns Deutschland / und morgen die ganze Welt)。在後來的版本(1937年)中,為適應希特拉青年團之所需,原版副歌歌詞而被改為緩和的「今日德國聽到我們之聲…」(Denn heute da hört uns Deutschland...)[12]。
前進!前進!
這首歌又名《前進!前進!吹響明亮的號角》(Vorwärts! Vorwärts! Schmettern die hellen Fanfaren),是一首希特拉青年團的進行曲。該歌曲由希特拉青年團全國領袖巴爾杜爾·馮·席拉赫作詞,樂曲來自烏髮電影公司的作曲家漢斯-奧托·博格曼所作的一段旋律。歌曲發行於1933年。
《前進!前進!》於1933年在政治宣傳電影《機智的希特拉青年》中問世。歌曲的主旋律貫穿全片,代表了希特拉青年團團員的品質,與片中社會主義「公社」場面出現時響起的《國際歌》以及爵士樂主旋律形成對比[13]。
艾瑞卡
《艾瑞卡》(Erika)是一首德國軍隊的進行曲。赫爾姆斯·尼爾於1930年代完成譜曲,之後很快就被德意志國防軍尤其是納粹德國陸軍所採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艾瑞卡》堪稱最流行的進行曲。
裝甲兵進行曲
《裝甲兵進行曲》是德意志國防軍裝甲部隊的一首進行曲,於1933年譜曲[14]。國家社會主義汽車軍團亦曾使用過自己版本的《裝甲兵進行曲》,但此曲在原曲基礎上變調後被命名為《裝甲車之歌》(Panzerwagenlied)。2017年,為繼續實行去納粹化政策,德國聯邦國防部部長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下令禁止德國聯邦國防軍出版收錄有《裝甲兵進行曲》以及其他進行曲的歌曲集[15]。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