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研究超自然現象的心理學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超心理學(英語:parapsychology,又稱為心靈學、靈魂學),主要研究一系列被稱為的超自然現象,主要包括瀕死體驗、輪迴、出體、前世回溯、傳心術、預言、遙視和意念力等。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9月10日) |
此條目不符合維基百科的品質標準,需要完全重寫。 (2021年9月10日) |
研究在實驗室或日常生活中進行,雖然超心理學和心靈研究(psychical research)兩詞大致等同,但某些過去認為是心靈研究的課題,如催眠,在超心理學一詞出現後已成為「正統」心理學的內容,因而超心理學只包括那些根據今日知識看來具有超常成分的課題。此外,超心理學主要用於指採取科學方法對超常現象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由於萊因的推廣,超心理學逐漸代替了心靈研究一詞。萊因取得的正面成果曾對科學界產生很大影響,但後來他人發現難以重複他的結果,於是興趣也隨之減退。超自然現象是否真正存在仍有爭論,主流科學界普遍不承認超心理學為「科學」,因其實驗方法常有盲點,並且許多實驗存在欺騙公眾的情況。
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一詞由德國哲學家,美學理論家馬克思·德索在1889年左右創立,源於para意味着在「在......旁邊,沿着」和psychology(心理學)一詞。美國植物學家萊因(Joseph Banks Rhine)在20世紀30年代因使用實驗室方法進行超心理學研究而聞名,由於他的推廣,超心理學一詞逐漸代替心靈研究(psychical research)一詞在英語世界中普及。
美國科學促進會在1969年接納超心理學會為其下屬學會。英國愛丁堡大學在1985年設置了阿瑟·庫斯勒超心理學教席(Koestler Chair of Parapsychology)。
現在,超心理學研究在30多個國家開展。研究場地和實驗室主要由私人機構和大學提供。在美國,超心理學的研究高峰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自那以後,大學的研究熱情出現了下降;但是,私人研究機構依舊從捐款中獲得資助。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當代超心理學研究已經衰落許多了。早期的研究被認為是沒有成果的,除此以外,超心理學研究者還面臨着來自學術同行們的強烈反對。許多美國大學的超心理學實驗室已經關閉,常常提到的理由是相關研究不被主流科學界所接受。例如,經過28年的研究,普林斯頓大學主要從事意念力研究的異常工程實驗室(Princeton Engineering Anomalies Research Laboratory)在2007年關閉。美國當代超心理學研究的主體是一些受私人資助的研究機構。在世界範圍內,截止2007年,超心理學研究在30多個國家繼續進行着,一些大學仍然進行着超心理學的學術研究計劃。這其中包括英國愛丁堡大學庫斯勒心理學研究小組[1] ,北安普頓大學的異常超心理進程研究中心等。超心理學的專業研究機構有超心理學協會[2];心靈研究協會[3](出版有《心靈研究協會雜誌》);美國心靈研究協會[4](出版有《美國心靈研究協會雜誌》,但在2004年停刊);萊茵超心理學研究中心[5](出版有《超心理學雜誌》);超心理學基金會[6](在1959年至1968年和2000年至2001年出版有《國際超心理學雜誌》);澳大利亞超心理學研究協會[7](出版有《澳大利亞超心理學雜誌》)。當代超心理學研究也擴大到了其他的心理學的分支學科。這些學科包括研究天才和人類的靈性方面的超個人心理學和研究超常信念與主觀異常經驗的異常心理學。[8]
超心理學研究者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這些方法包括傳統心理學經常使用的定性研究,但也包括定量研究。為了克服實證主義的局限,避免偏頗與盲點,台灣的本土心理學界有學者提出了「心靈現象之多面向研究法」(張蘭石,2016)[9]。
1907年,美國麻薩諸賽州醫生鄧肯,曾邀請自願的肺結核病患擔任一項研究實驗。實驗方式是請瀕臨死亡的重症肺結核病患在秤磅上測量,藉以得知生前與死後重量的變化。有病患死後體重減少21公克,當時被認為是「靈魂的重量」。不過該實驗有諸多盲點,有人認為死後重量的增減,是因為死者體內氣體逸出引發的空氣對流所致。這個實驗並不能算是強而有力的證明,但卻是靈魂相關實驗中,具有物理量化精神的首例。
弗吉尼亞大學精神病學家伊恩·斯蒂文森研究了許多聲稱記得前世的孩子的案例。在40年的時間裏,他領導研究了超過2500個案例,並且根據研究成果,出版了12部著作,其中包括《輪迴類型的歐洲案例》等書。斯蒂文森發現具有前世記憶的孩子的年齡一般介於三周歲到七周歲之間,然後相關記憶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大約35%的研究對象有胎記或出生缺陷。斯蒂文森認為當這些胎記或缺陷和案例所報告的前世致死受傷處的位置相同時,這便是輪迴轉世存在的最佳證據[10]。然而,斯蒂文森從未聲稱他已經證明了轉世的存在[11]。斯蒂文森在2002年退休,精神病學家吉姆·B·塔克繼續着他的工作。對於斯蒂文森關於輪迴轉世的研究,塔克在《生命前的生命:兒童前世記憶的科學研究》一書中做了闡述。
隨着醫學的進步,有越來越多的心臟病患、意外受傷的病患,因急救而重新恢復生理現象。根據蓋洛普的調查,美國有大約百分之六的民眾有過瀕死經驗。其中約百分之七的人會有特殊經歷,如:看見強光、進入隧道、快速地回憶一生。具有宗教信仰的人,還可能見到上帝、天使、佛陀、阿拉等。也有人的瀕死經驗,是看到醫生護士搶救陷入昏迷的自己,甚至可以說出急救過程與對白。這些經驗,有人認為足以證明生理死亡後,靈魂繼續存在。然而,有部份神經學的科學家認為,大腦在經過意外、昏迷等情況時,會產生不正常放電,以致神經傳導有異常,過往的經驗與印象會隨之出現。也有人認為是聯覺所致,因急救過程中殘存的聽覺而誘發視覺[12]。
2001年,英國科學家山姆利用天花板的物體(只有他自己知道物體是什麼),透過這方式,如果有昏迷病患可以在靈魂脫離身體後,看見天花板的物體,具體說出是什麼,就可以區分幻覺與真實的差異,其中有七位病患成功說出答案,但有人聲稱山姆從未提到有七人成功[來源請求][13]。
靈學,又稱「靈魂學」,是研究人類「生命本質」及「死後另類生命型態」以及「宗教生命永生」等等的學問,但,直到十九世紀末葉才產生一種研究學風;乃強調以「科學」方式,去研究、實驗,來證明死亡(生理死亡)後的生命是否存在的一種學問。有些人又稱之為「超自然」。十九世紀後,人類的科學文明日益進步,達爾文發表《物種原始》,說明人類是由原始生物,逐步演化到現代生物,生命起源於物種演化,來自物理宇宙的偶然。一神論、靈界、靈魂等許多傳統的宗教信仰所認為的生命真相,都面臨嚴重的挑戰。而一般對於死後世界的存在與解釋,又都是以宗教方式去說明與解釋。然而,宗教界對與身後世界的論述因缺乏「實證精神」,因而有淪為「迷信」之嫌。有鑑於此,1852年英國坎特伯里大主教愛德華·懷特·本森(Edward White Benson)在劍橋成立鬼魂研究社(Ghost Society),首先用科學方法研究靈學。而後劍橋大學亦成立了相關的靈學研究單位。目前英國仍是靈學領域的領導者,擁有久遠的歷史與豐富的研究內容。不過,由於身後世界的研究,目前仍以靈媒、通靈、靈魂出竅、瀕死經驗、前世回溯、催眠等方式做歸納與分析的實驗方式,缺乏物理上的實證,因此靈學仍不被主流科學所廣泛接納。甚至被稱為「偽科學」。
「靈學」、「靈魂論」、「靈魂學」為所有宗教的基石,所有宗教對於死後世界的主張,皆是肇建在「靈魂不滅」的基礎上,有些宗教主張「單純靈魂復活永生」,有些宗教則強調「靈魂須併合原有肉體始能復活永生」,但,「靈魂」仍是死後續存永生的基本要件;人類是先發現「靈魂現象」,然後形成「靈魂觀念」,再有「萬物有靈論」,再有「宗教靈魂論」,而畢達哥拉斯是首開「靈魂研究」先河者,繼之者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11世紀之阿拉伯哲學家伊本·西那,13世紀之托馬斯·阿奎那,但以上大哲之研究都未脫離宗教範疇,直至19世紀末期才有科學化的「靈魂研究」迄今,也因此,靈魂學又可分為「理論靈魂學」(以哲學及宗教思辨為主)及「實證靈魂學」(以科學實證為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