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並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河北省北部為傳統遊牧民族山戎等的發源地。
河北省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文明發源地,據說當年伏羲就是在邢臺一帶生活,黃帝曾在涿鹿大戰蚩尤。
- 春秋時山戎國首都無終山(今河北遷安縣燕山一帶),孤竹國首都在也在今唐山市附近。(孤竹國原為商先族旁支墨胎氏氏族,但後來部分地區與游牧民族無異),齊桓公稱霸時,齊燕聯軍最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齊桓公在伐山戎時,同時把孤竹國也滅了。至此,孤竹國在歷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國也開闢了疆土,成為霸主齊國的北方屏障。
而三家分晉之後,趙國也迅速崛起,齊國勢力漸漸退出河北地。
- 春秋戰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於燕國,南部屬於中山國、趙國和魏國。保定市是當時的燕趙分界線,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燕趙分界石」。當年燕國太子丹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國國界易水河分別,現在易縣的易水旁尚有古蹟荊軻塔。
- 中山國,春秋戰國時期唯一一個少數民族的千乘之國,國都位於今平山縣三汲鄉境內。
- 趙國,戰國時期的中原強國,都城就在現在的邯鄲,現存仍有趙武靈王修建的「叢台」,市中還存在傳說中趙國丞相藺相如為避免和老將廉頗爭執而讓路的「回車巷」。
- 魏國,臨漳縣一帶的漳河是西門豹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因為「河伯娶婦」的故事而出名。
- 西晉時為 右北平郡,平州。
- 東晉被晉朝官方建制營州所管轄,而實際上五胡亂華後相繼存在了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燕等政權管轄。在北魏統一北方(除了遼東以北)前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國有前燕,前秦,後燕,其中後燕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後成為北魏的重要軍事重鎮。
- 337年,慕容皝於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稱燕王,建燕國,史稱前燕。
- 386年正月,慕容垂稱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改元建興,史稱後燕
- 409年,漢將馮跋自稱燕天王,以燕為國號,都龍城,史稱北燕。
- 在燕國的同時在河北北部到遼北塞外存在着段部鮮卑。
- 436年四月,北魏滅北燕降服高句麗等邊疆政權,統一除了今天遼東以北的北方。
- 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後來發展為北齊和北周,其中東魏,北齊定都於今河北鄴城。
- 漢人關隴軍閥集團的代表楊堅滅亡北周后進而建立隋朝,河北地為河北道。
- 唐代為河北道,安祿山曾任河北,平盧三地節度史,從今河北北部起兵反唐。
- 五代時河北地經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統治,其中後晉時沙陀人石敬瑭向契丹人投降稱『兒皇帝』,並且割讓『幽雲十六州』。這樣後晉到宋統一漢地前,河北北部處於契丹人的控制之下,南部還短暫的存在過北漢等小國家。
- 燕 (五代),五代時期軍閥割據之地,原燕王、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割據的勢力範圍,故地位於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割據的時間為895年—913年,正式稱帝割據的時間為911年—913年僅二年;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在幽州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後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晉王李存勖拔幽州,劉守光出逃,後被擒,至此,燕國滅亡。
- 後晉的建立者沙陀人石敬瑭為了打敗後唐,投降契丹人,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這16州是:幽(今北京市)、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原屬北京懷來,今為官廳水庫庫區)、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縣)、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朔(今山西朔縣),並向契丹稱兒皇帝。 石敬瑭割讓包括今北京,河北,天津等在內的燕雲十六州為遼國和金國後來對宋朝長江以北地區的威脅打開了門戶。 遼國管轄時,河北渤海灣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與遼戰鬥,意圖收復被後晉割讓的燕雲十六州未果;遼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北宋末年連金滅遼,曾短暫收復燕雲十六州,並設置了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天津屬於燕山府路。後金國以張覺事件大局伐宋,再次侵略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
- 明代初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靖難之役後原布政使司所轄府州改隸中央,相對於原應天諸府州的直隸地區,改稱為北直隸。天津開始設縣(天津衛),徐光啟開始將南方的稻向河北沿海移植,開啟了中國北方種稻的歷史。
- 清代,原北方直隸中央的府州改建為直隸省,等同其他省,設承宣布政使司。唐山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第一座現代化煤礦。京張鐵路是北京通往張家口的鐵路,是第一條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有許多發明被世界各國鐵路採用。
熱河的省會承德市和察哈爾的省會張家口(當時叫張家口廳,同時張家口以叫張垣而聞名)現在都在河北省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