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椰子貓學名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又名椰子貍,為分佈於南亞東南亞的一種麝貓。因為椰子貓可以廣泛的適應各類棲息地,種群數量沒有減少的趨勢,因此IUCN紅色名錄將其列為無危物種[3][4]印度尼西亞,椰子貓受到偷獵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英語Wildlife_trade#Illegal_wildlife_trade的威脅。售出的椰子貓被囚禁生產貓屎咖啡,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5]

快速預覽 椰子貓[1], 保護狀況 ...
椰子貓[1]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靈貓科 Viverridae
屬: 椰子貓屬 Paradoxurus
種:
椰子貓[1] P. hermaphroditus
二名法
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Pallas, 1777)
Thumb
椰子貓分佈範圍,綠色為原產地,紅色部分則為人為引入。
關閉

特徵

Thumb
椰子貓的頭骨與牙齒示意圖,保羅·熱維斯英語Paul Gervais《Histoire naturelle des mammifères》

椰子貓平均重2-5公斤,體長53厘米,尾巴長48厘米。牠們的毛粗糙,一般呈灰色,腳、耳朵及吻都是黑色的。牠們的身體上有三間黑色斑紋,面部的斑紋則像浣熊,前額和鼻孔側邊有白色毛髮,雙眼之間有細黑線,尾巴沒有斑紋。椰子貓尾巴下有嗅腺英語Scent gland,形狀像睪丸,可以分泌令人不適的物質,作為化學防禦英語Chemical defense手段。[6]

分佈

Thumb
椰子貓頭部特寫

椰子貓原生分佈於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不丹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新加坡馬來半島沙巴砂拉越汶萊老撾柬埔寨越南中國菲律賓,以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加里曼丹巴韋安島西比路島。此外,它還被引進到了西巴布亞小巽他群島摩鹿加群島蘇拉威西島[3]

在中國境內,椰子貓主要分佈在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廣東雲南[7]

巴拉望採集的椰子貓標本與婆羅洲的在遺傳學上相似,因此生活在巴拉望島上的椰子貓可能是更新世時期從婆羅洲擴散過去的。並且有可能後來的人們將椰子貓引入到了菲律賓的其它島嶼上。[8][9]

棲息地

Thumb
泰國考艾國家公園的椰子貓

椰子貓通常生活在原始森林,但偶爾也在次生林和選擇性伐木森林發現小規模團體。[10] 椰子貓是樹棲動物,常與果子貍鼯鼠巨松鼠長臂猿等在同一環境中棲息,喜好住在古木樹洞等蔭蔽條件。[7][11]

有時椰子貓也出現在公園或郊區園林,它們會在有成熟果實的果樹、榕樹或植被上活動。它們藉助尖利的爪子攀爬樹木或房屋水管。對斯里蘭卡當地人而言,椰子貓是一種惱人的動物,因為牠們會在天花板及室內排泄,並且經常製造噪音,擾人清夢。

習性

Thumb
幾隻幼年小椰子貓,印度加爾各答伯勒訥格爾

交配時期外,椰子貓在大部分時間都是獨居生活。它同時適應陸棲與樹棲,是夜行性動物。[10] 椰子貓的活動時間從傍晚至第二天凌晨四時左右,活動高峰在深夜至凌晨時分,但在月光較亮時會減少活動強度。[10][12]

不同性別的椰子貓對其它個體的尿液糞便以及肛門腺分泌物有不同的領地標記和嗅覺反應。最常見的標記方式是通過拖動會陰腺在地面留下氣味標記。因個體性別與分泌物的不同,嗅覺反應的持續時間各有差異。通過分析會陰腺留下的氣味標記,椰子貓可以識別出對方的品種、性別,並判斷其是否為陌生個體。[13]

飲食

椰子貓是雜食動物,它們主要食用水果,例如漿果和多汁水果。它們可幫助植物散播種子,因此有助於維持原始森林的生態平衡。[10] 椰子貓的食物包括人心果芒果紅毛丹咖啡豆,此外它們也會捕食小昆蟲和小型哺乳動物。它們在格德潘拉貢山國家公園山檳榔Pinanga kuhliiPinanga zavana)自然再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4] 椰子貓也食用糖棕花液,發酵後的糖棕花液可被製作為棕櫚酒,人們將這種棕櫚酒稱為「toddy」,因為椰子貓的這個習性,人們也將椰子貓稱為「toddy cat」。

繁殖

由於椰子貓獨居與夜行的生活方式,有關其交配的行為與過程仍知之甚少。[15] 2010年3月,曾有一對椰子貓被觀察到交配嘗試,它們在樹上交配,時間約為5分鐘。在此期間,雄性個體爬到雌性身上,而後短暫分開,然後又重複這一過程,一共進行了4-5次。交配完成後,雙方仍在一起嬉戲,在樹枝間跳躍。大約6分鐘後,雙方分開,各自移動到不同樹枝上,並在那裏休憩。[16]

生存現狀

捕獵與囚禁

Thumb
被囚禁的椰子貓

在亞洲某些地區,椰子貓是捕獵的目標,人們用其製作叢林肉,並販賣它的毛皮。[17] 在中國南部,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狩獵,椰子貓在野外多數地區已難尋蹤跡。[11] 從1998至2003年,在印度哥印拜陀泰米爾納德邦阿格拉北方邦都有發現當地部落將椰子貓作為食物的行為。[3]斯里蘭卡,當地人會將椰子貓的肉浸在亞麻仁油,儲存在陶器內,定時日照,用煶煉出的油醫治疥瘡[18] 貓屎咖啡來自於椰子貓食用並經消化排出的咖啡豆。傳統上的貓屎咖啡是由人們從野外採集的,但是面對不斷上升的消費需求,人們開始從野外捕捉椰子貓,將其囚禁以生產貓屎咖啡。這些椰子貓被關在層疊籠里,生存環境惡劣。[19][20] 被囚禁的椰子貓無法獲得足夠的水果,而是被餵食大量咖啡豆以提高「產出」。椰子貓需要利用骨骼中的鈣質分解這些過量的咖啡因,因此身體逐漸變得虛弱。[21] 目前尚不清楚消費者對貓屎咖啡的需求會對野外椰子貓種群數量有多大影響,但很可能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印度尼西亞針對作為椰子貓捕捉設定了配額,但這個配額很可能已經被超出。[5]

保護

Thumb
一隻在喀拉拉邦被抓住的椰子貓

椰子貓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三。[3] 印度尼西亞對野外可捕捉的椰子貓數量設定了配額,並僅允許其中的10%在國內銷售。然而,這個配額基本已被獵人與交易商所無視,當局也未對此採取強制措施。[22] 近年來,在印度尼西亞流行將椰子貓作為寵物,這造成了爪哇島峇里島市場中出現大量待銷售的椰子貓。大部分作為寵物的椰子貓都是從野外捕獲的。鑑於捕獵者對捕捉配額的無視,以及當局的無作為,椰子貓的生存境況不容樂觀。[17]

與人類的關係

Thumb
菲律賓椰子貓(P. h. philippinensis)

神話

菲律賓神話英語Philippine mythology中,巴格博人英語Lumad信奉一個身形巨大、擁有強大能力的椰子貓神Lakivot。根據神話敘述,為尋找黃金之花,Lakivot擊敗了眾多怪物,包括獨眼怪Ogassi和守衛黃金之樹的布索人英語Busaw。最終,Lakivot變幻成了一個英俊的年輕人,並將黃金之花獻給了他的妻子。[23]

貓屎咖啡

咖啡豆被椰子貓食用後,在椰子貓的消化道發酵並最終被排出體外,這種咖啡被稱為貓屎咖啡。經過這一過程,小果咖啡中果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都有降低。[24] 流變學測試顯示,相比對照組,經過椰子貓消化的咖啡豆更硬、更脆,這表明椰子貓的胃酸侵入了咖啡豆,改變了其中的微小結構。胃酸中的蛋白酶或許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它能夠分解咖啡豆中的蛋白質[25]

分類

Thumb
椰子貓頭部圖繪,雷金納德·英尼斯·波科克The fauna of British India, including Ceylon and Burma. MammaliaVolume 1

彼得·西蒙·帕拉斯在1777年創造了學名Viverra hermaphrodita[26],這個名稱被用在了分佈於斯里蘭卡印度南部訥爾默達河的椰子貓指名亞種[27] 從1820-1992年間,有一些相關的動物學標本英語Zoological specimen被記錄了下來:[28]

  • P. h. balicus(由Sody在1933年的峇里島記錄)
  • P. h. bondar(安塞爾姆·加埃唐·德馬雷, 1820, 孟加拉管轄區
  • P. h. canescens (Lyon, 1907)
  • P. h. canus (Miller, 1913)
  • P. h. cochinensis (Schwarz, 1911)
  • P. h. dongfangensis (Corbet and Hill, 1992)
  • P. h. enganus (Lyon, 1916)
  • P. h. exitus (Schwarz, 1911)
  • P. h. hermaphroditus
  • P. h. javanica (Thomas Horsfield, 1824, 爪哇島)
  • P. h. kangeanus (奧德菲爾德·托馬斯, 1910)
  • P. h. laotum (Nils Carl Gustaf Fersen Gyldenstolpe, 1917, 清邁, 分佈於緬甸印度支那海南島)
  • P. h. lignicolor (格里特·史密斯·米勒, 1903)
  • P. h. milleri (塞西爾·博登·克洛斯, 1908)
  • P. h. minor (John Lewis Bonhote,1903)
  • P. h. musanga (Stamford Raffles, 1821, 蘇門答臘)
  • P. h. nictitans (Taylor, 1891, 奧里薩邦)[29]
  • P. h. pallasii (約翰·愛德華·格雷, 1832, 印度)[30]
  • P. h. pallens (Miller, 1913)
  • P. h. parvus (Miller, 1913)
  • P. h. philippinensis ( Claude Jourdan, 1837, 菲律賓)
  • P. h. pugnax (Miller, 1913)
  • P. h. pulcher (Miller, 1913)
  • P. h. sacer (Miller, 1913)
  • P. h. scindiae ( Pocock, 1934, 瓜廖爾, 分佈於印度中部)
  • P. h. senex (Miller, 1913)
  • P. h. setosus (Honoré Jacquinot and Pucheran, 1853)
  • P. h. simplex (Miller, 1913)
  • P. h. sumbanus (Ernst Schwarz, 1910)
  • P. h. vellerosus (Pocock, 1934, 克什米爾)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