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臺灣南投縣的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竹山鎮 Zhushan Township 舊稱:雲林坪[1]、雲林、林驥[2][3]、 林⿰王冀埔、林既埔、林圯埔、林杞埔、林屺埔 | |
---|---|
鎮 | |
![]() | |
坐標:23°41′20″N 120°43′44″E | |
國家 | 中華民國 |
省 | 臺灣省 |
上級區劃 | 南投縣 |
下級區劃 | 28里482鄰 |
政府 | |
• 行政機構 | 竹山鎮公所 (立法機關:竹山鎮民代表會) |
• 鎮長 | 陳東睦(竹山鎮鎮長列表) |
面積 | |
• 總計 | 247.3339 平方公里(95.4962 平方英里) |
海拔 | 673 公尺(2,208 英尺) |
人口(2025年1月)(20,607戶) | |
• 總計 | 50,577人 |
• 排名 | 南投縣的第4位 |
• 密度 | 204人/平方公里(530人/平方英里) |
時區 | 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
郵遞區號 | 557 |
戶政資料代碼 | 10008040 |
毗鄰 | 名間鄉、集集鎮、鹿谷鄉、信義鄉;彰化縣二水鄉;雲林縣林內鄉、斗六市、古坑鄉;嘉義縣阿里山鄉 |
網站 | http://www.zhushan.gov.tw/[4] |
![]() | 此條目包含過多僅特定讀者會感興趣的過度細節內容。 (2023年7月25日) |
竹山鎮,舊稱「沙連堡」,後改稱「林圯埔」,位於臺灣南投縣西南隅,地處濁水溪南岸、清水溪東岸,全鎮面積約247平方公里,是臺灣僅次於花蓮縣玉里鎮的面積第二大鎮。由於清代曾為雲林縣縣治,而有「前山第一城」之稱,並因其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等因素,至今仍與斗六市關係密切。
竹山鎮舊稱「林圯埔」(臺灣話:Lîm-kí-poo;布農語:Linkipu[5])。1665年在鄭氏政權統治下,鄭經頒佈「屯田之制,以拓番地」,延申原本的軍屯至魯富都(鄒語:Luhtu)領域,派遣鄭成功部將,參軍林圯率屯丁200人由斗六門(今斗六市)入墾[6],越過阿拔泉溪(今清水溪),攻打牛相觸口(今中和里)。林圯建立竹圍仔庄(今竹圍里)為根據地,將原居的鄒族魯富都人民驅逐至東埔蚋(今延平里),雙方爆發數起激烈衝突。1668年10月,鄒族人夜襲圍困竹圍仔庄,林圯與百餘屯丁悉數被殺。後斗六方面援軍再度掃蕩鄒族人,將所屯墾之佔領區命名為「林圯埔」。另屯弁杜、賴二姓的勢力也進佔濁水溪南岸之社寮(今山崇里、社寮里)、後埔仔(今中央里、富州里),使竹山成為漢人在南投最早開發的地區。而魯富都亞群則失去清水溪流域與濁水溪流域的丘陵地,向後往大水窟遷徙[7][8]。清乾隆年間,此地已成街市,成為通往中央山脈的重要據點。1886年(光緒12年),雲林縣設立時,縣治即位今竹山鎮雲林里,故有「前山第一城」的美名;1893年,因濁水溪溪水氾濫成災,雲林縣治遷往斗六。1901年設林圯埔支廳屬斗六廳管轄,1909年斗六廳廢止,林圯埔支廳併入南投廳。1920年行政區劃調整,以附近竹林密佈而改稱「竹山」,設置竹山郡「竹山庄」,1931年改制為竹山街。戰後初期,劃歸台中縣管轄,設竹山區;1950年劃歸南投縣管轄。
竹山街大字與現今里名對照表:
大字名 | 現今里名 | 大字名 | 現今里名 | 大字名 | 現今里名 |
---|---|---|---|---|---|
竹山 | 竹山、中山、中正 | 竹圍子 | 雲林、竹圍、硘磘、下坪 | 下崁 | 中和、中崎、德興 |
香員腳 | 下坪 | 江西林 | 延正、延平 | 豬頭棕 | 桂林 |
大坑 | 秀林 | 埔心子 | 延和、延祥 | 大鞍 | 大鞍 |
社寮 | 山崇、社寮 | 後埔子 | 中央、富州 | 笋子林 | 延山 |
勞水坑 | 瑞竹 | 桶頭 | 桶頭 | 山坪頂 | 坪頂 |
福興 | 福興 | 田子 | 田子 | 鯉魚尾 | 鯉魚 |
其中勞水坑、桶頭、山坪頂、福興、田子、鯉魚尾在1909年為林圯埔支廳勞水坑區,其他為林圯埔支廳林圮埔區[9]。
竹山的開發自林圯時代,從「下崁」、「竹圍仔」開始,在西元1669年後向「江西林」、「社寮」方面開拓,這個階段以濁水溪流域為開發地段。清朝前期新拓墾的有「大坑」、「田子」、「香員腳」、「豬頭棕」、「福興」、「鯉魚尾」等地,漢人開墾方向由濁水溪沿岸轉往山麓地區,林圯埔街形成街市,是農產及貨物的交易中心。在清朝中葉後更往山區前進。開山撫番的實施,從林圯埔至璞石閣的道路開通,竹山成為前進後山地區的首要重鎮,市區繁榮更甚,雲林縣舊城在此時設於林圯埔雲林坪,林圯埔成為一兼具政治與商業功能的市街,而後縣城遷往斗六,雖失去行政功能,商業仍興盛。通商開港後,竹山地區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以樟腦、甘蔗、茶葉為經濟作物。[10]
日治時期的林圯埔是竹山、鹿谷兩地的行政中心,具地區行政功能的竹山在此期間設有竹山製糖所,糖業成為竹山的經濟產物,林業也在此時也有相當發展,在抗日事件中最著名的為林杞埔事件。1944年後,竹林業一枝獨秀,設於延平地區的竹山農村工業區是以竹林加工為主而設立之工業區,該工業區也是南投縣內最早規劃開發的工業區。竹山市區的發展從1986年劃出的「延祥里」可見竹山及延平兩個地區發展緊密。現今竹山鎮以觀光作為經濟發展的重心,工業區轉型為觀光工廠,地處交通要道的竹山是自然風景區如:大鞍竹海風景區、溪頭、杉林溪的入口城鎮,在人文方面有古蹟竹山連興宮、社寮紫南宮等,現今的竹山是中部地區觀光大鎮之一。
1950年間,臺灣省擬進行行政區調整,而竹山地區(含鹿谷)民眾從竹山與斗六的地理、歷史、文化、交通經濟、治安等層面考量,由當時的竹山鎮長陳博土、鹿谷鄉長林朝陽、台中縣參議員鄭葆椿、林遲產、兩鄉鎮的農會學務理事楊昭璧、張四川、竹山中學校長陳紹寬、竹山電信局長吳林、竹山郵局長吳海魚以及兩鄉鎮的鄉鎮民代表等具名,於當年提出陳情,希望能將竹山區劃歸斗六轄下。同年十月竹山、鹿谷劃歸南投縣,竹山區住民的期望落空,但是竹山與斗六的密切關係,在此卻一覽無遺。[11]
竹山鎮內有下列地形:
氣候可細分為:
年份 | 人口 | ±% |
---|---|---|
1981 | 62,881 | — |
1986 | 63,325 | +0.7% |
1991 | 62,622 | −1.1% |
1996 | 62,669 | +0.1% |
2001 | 61,068 | −2.6% |
2006 | 59,415 | −2.7% |
2011 | 57,988 | −2.4% |
2016 | 55,493 | −4.3% |
2021 | 52,629 | −5.2% |
來源: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26). |
根據南投縣政府民政處統計,2024年底竹山鎮戶數約2.1萬戶,人口約5.1萬人,鎮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延和里與大鞍里,2024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5,579人與399人[16];人口密度最高與最少的里亦同,分別為每平方公里約3,487人與8人[17][16]。與南投縣其他地區相同,竹山鎮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問題,2024年底時,竹山鎮的幼年人口僅有9.28%,67.53%是青壯年人口,老年人口則佔23.19%[16]。
![]() |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竹山鎮公所是竹山鎮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鎮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竹山鎮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南投縣政府。鎮長由全體鎮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竹山鎮公所並置鎮政會議,為鎮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鎮長之下,設有6課3室等9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19]。
竹山鎮民代表會是竹山鎮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竹山鎮全體鎮民立法和監察鎮政。鎮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竹山鎮民代表會共有13位鎮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6席鎮民代表、第二選區5席鎮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鎮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3位鎮民代表互選產生[20]。
現今竹山鎮行政範圍的確立,來自於1920年,日本將臺灣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設竹山庄屬臺中州竹山郡[21]:399。竹山庄轄竹山、竹圍子、豬頭棕、香員腳、下崁、埔心子、江西林、笋子林、社寮、後埔子、大坑、大鞍、田子、福興、鯉魚尾、山坪頂、勞水坑、桶頭等17個大字[22]。1931年竹山庄改制為「竹山街」[23]。1946年1月,改為「竹山鎮」,屬臺中縣竹山區。1950年10月,調整行政區域,竹山鎮改隸新成立的南投縣[21]:399。
依地理、聚落及國中學區可分為五個次分區:
清代林圮埔為開發東部的動鎮,商業繁榮之盛在《雲林縣採訪冊》裏稱林圮埔為「沙連堡貿易總市」。當時東埔蚋(今延平)與社寮也有街市,東埔蚋的沙東宮至庄尾,以及社寮的大公街,都位於交通要道上,人煙稠密。日治時期竹山市集由連興宮前轉往新設立的「林圮埔消費市場」,在連興品前設有「竹筍批發市場」,是以廣大竹山市區範圍。在都市計劃下,橫街、下橫街、竹山路、雲林路成為主要商業活動街道,竹山商圈也就此形成。當時的竹山在公路與客運汽車開通下,成為鄰近村庄的交通中心,加上竹山為郡役所、街役場所在地區,機關的林立與交通條件改善,使竹山商圈更為繁榮,在昭和年間的竹山已有現代化都市的雛型。二戰後竹木業興盛時期,竹山是運輸業的休息站,國人旅遊習慣的養成,使竹山成為前往溪頭、杉林溪遊客的投宿及用處地點,街上的旅社每每客滿,餐飲業也不斷成長。[24]
而後竹木業榮景不復以往,在靠近溪頭、杉林溪的民宿業興起,高速公路使竹山省道的優勢不再,以及人口負成長下,竹山的商業受到一定衝擊。雖說如此[25],現今的竹山仍是南投縣內的區域中心之一,與員林客運竹山站形成了以竹山為中心的竹山次生活圈。
竹山市區目前以雲林路、竹山路、集山路、下橫街、橫街等路段商家最多,竹山形象商圈、傳統市場就位於這個區塊內,大明路是各地旅客來往竹山市區的主要道路,亦有不少商家。延平、社寮地區則是台3線、
台3丙線的集山路兩側為商家林立之道路。
2016年南投縣政府編列預算,在竹山警察分局後方興建新分局大樓,但此處存在日治時期竹山郡役所防空壕、老鳳凰木與郡守官舍等宿舍群,工程恐破壞文化遺產,引發抗爭要求保存。[26]
名稱 | 開館時間 | 地址 |
---|---|---|
南投縣竹山鎮立圖書館 | 週三至週一 上午8:30-下午17:00 | 公所路120號 |
欣榮紀念圖書館暨玉蘭文化會館 | 週二至週六 上午9: 00-下午9:00 週日 上午9: 00−下午5:00 | 大勇路26號 |
日治時期該鎮之輕便鐵路先後共有:
於竹山設立站點的客運業者如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