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恩珠倉·貢布扎西(藏語:ཨ་འབྲུག་ཚང་མགོན་པོ་བཀྲ་ཤིས,威利轉寫:a vbrug tshang mgon po bkra shis,THL:Adruktsang Gonpo Tashi;1905年—1964年9月27日)藏族,四川理塘人,四水六崗衛教軍早期領導人。[1][2]
恩珠倉·貢布扎西青年時期參加了家鄉所謂的「自衛團」馬隊,當了馬匪。1942年,來到拉薩承襲其家族恩珠倉的事業,成為了商匪。曾赴印度、尼泊爾等地經商和搶劫。他的亦商亦匪生涯使他擁有了大量財產,有很強的民族意識。[1]
1957年4月,四川康區暴動首領之一的恩珠倉·貢布扎西開始將各地分散的暴動骨幹集合起來。同年4月21日,恩珠倉·貢布扎西在拉薩召集各地逃到拉薩的暴動骨幹,籌建「四水六崗」(藏語「曲細崗珠」)組織。西藏噶廈噶倫柳霞·土登塔巴、夏蘇·久美多吉到場表態支持。5月20日,「四水六崗」宣佈成立,並決定向達賴獻「金寶座」,以通過募捐而籌集資金,並由此將周邊省份藏區的上層人物、來到西藏的暴動分子、印度噶倫堡的藏獨人士聯合起來。7月4日,恩珠倉·貢布扎西在拉薩集合了西藏及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藏區暴動分子千餘人,以「四水六崗」的名義在羅布林卡向達賴敬獻「金寶座」,並向達賴遞交「報告書」,請達賴統管整個「四水六崗」地區,以使這些地區像西藏一樣實行「六年不改」(指六年不實行「民主改革」)的政策,實際上是想永遠不改。達賴接受了「金寶座」及金燈、銀碗等物品,並且向參加獻禮儀式的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藏區的五百名代表掛哈達。噶廈以達賴的名義向參加儀式的人員回贈了禮品。[1]
1957年8月,「四水六崗」公開提出「保衛宗教」、「政教永存」及藏獨等綱領口號。西藏噶廈下令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這拉薩三大寺以及西藏各宗谿均要支持「四水六崗」。「四水六崗」的領導人同藏軍及三大寺代表召開會議,決定將所有的武裝統一在「四水六崗」的組織內。1957年底,西藏噶廈未經過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及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便調整了西藏的傳統行政區劃,大量調整官員,新委任了一批官員擔任宗本、基巧。[1]
1957年春,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嘉樂頓珠、當彩活佛、夏格巴等人秘密合作,從恩珠倉·貢布扎西的暴動武裝骨幹中挑選了6名來自四川理塘的青年,送往西太平洋塞班島的美國軍事基地接受特工訓練。在美國的當彩活佛及一位蒙古喇嘛任顧問及翻譯。除了塞班島之外,美國還在本土科羅拉多州高海拔的海爾營地分批訓練康巴「游擊隊員」170人。[1]
1958年春,甘肅、青海藏區也發生暴動。四川藏區的暴動仍在擴大。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這些地區進行鎮壓,暴動武裝紛紛失敗,逃到西藏拉薩的便有5000多人。其中,以從康區逃來的暴動武裝為主力,主要分為四大派。一是夏格倉·朗加多吉領導的四川德格、鄧柯地區的暴動分子。二是恩珠倉·貢布扎西領導的四川理塘、鄉城地區的暴動分子。三是芒左桑松系統,其主要成員為昌都地區南部的寧靜、左貢、桑昂曲宗(察隅)、四川義敦縣的暴動分子。四是直烏康巴系統,其主要成員為甘孜大金寺的吉索、甘孜縣縣長貢噶江村領導的四川甘孜、道孚、爐霍等地的暴動分子。此外,還有來自甘肅、青海的暴動武裝。他們由「四水六崗」統一指揮。[1]
1957年底,美國中央情報局將接受了特工訓練的理塘的阿塔、洛孜二人空投至山南的桑日宗。二人攜電台潛入拉薩,同恩珠倉·貢布扎西取得聯繫。1958年1月,由恩珠倉·貢布扎西引見,二人在羅布林卡同達賴的副官長帕拉·土登維登密談。帕拉通過二人向美國政府傳遞消息,要美國對西藏的獨立給予「支持和援助」。1958年6月15日,恩珠倉·貢布扎西帶着二人及拉薩附近的部分暴動武裝離開拉薩,赴山南地區的哲古宗(今屬措美縣),會合從四川康區經印度、錫金自亞東進入西藏的暴動分子,創建了根據地。6月24日,恩珠倉·貢布扎西召開了有27支暴動武裝的首領參加的會議,成立了「四水六崗衛教志願軍」(以下簡稱「衛教軍」),以作為「四水六崗」指揮的武裝。該軍人數達3000人。衛教軍由恩珠倉·貢布扎西任司令,甲馬倉·桑培、夏格倉·朗加多吉、桑都倉·洛年扎等人任副司令。衛教軍總部通過美國特工阿塔、洛孜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建立了無線電聯繫,將衛教軍成立情況拍攝成電影帶往國外,交給美國中央情報局。不久,中央情報局向衛教軍三次空投軍火及物資,並通過「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印度控制區從陸路運送武器進入西藏。山南地區由此成為暴動武裝的大本營。[1]
1958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在北京同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副司令員鄧少東談話時,對西藏局勢及應對方針作出指示,要求鞏固陣地、維護交通,解放軍不要輕易上陣。此時衛教軍已組建完成。恩珠倉·貢布扎西派藏籍美國特務阿塔自山南到印度,請求美國中央情報局空投支援。美國隨即向山南哲古附近空投武器彈藥。但衛教軍方面認為武器仍遠不夠。[1]
1958年8月12日,恩珠倉·貢布扎西率750多名暴動分子、近千匹騾馬,自山南哲古開拔,在曲水以西的娘索渡口渡過雅魯藏布江,北進至南木林宗。9月5日,該武裝來到甘丹青柯寺,取走了噶廈軍械庫內的武器彈藥。9月15日,該武裝離開南木林宗,準備原路返回山南,途中於9月17日在烏郁宗(後來成為南木林縣烏郁鄉)以東的馬所拉,伏擊了西藏軍區門診部派往日喀則為部隊進行體檢的汽車,殺害了全體16名醫護人員。西藏軍區隨後命令駐拉薩的兩個團各抽一部,堵截恩珠倉部武裝,9月20日在尼木宗成功阻擊了該武裝,斃傷並俘虜其一部,其主力轉向東北方向逃走。西藏軍區部隊進行追擊達14個晝夜。10月9日,恩珠倉部武裝撤至墨竹工卡東北方向的旦竹松多,準備跨川藏公路南渡雅魯藏布江回山南,但遭到西藏軍區參謀長王亢指揮圍殲。恩珠倉部一部遭到斃傷和俘虜,共有40多人遭到殲滅,恩珠倉·貢布扎西負重傷。恩珠倉率殘部向東撤退,於10月27日抵達邊壩。[1]
1958年冬,恩珠倉·貢布扎西率「衛教軍」一部撤至邊壩地區,在恩達、丁青、嘉黎、扎木之間以邊壩為中心的地區建立根據地。[3]
1959年1月4日拂曉,恩珠倉·貢布扎西率領碩般多、邊壩、洛隆等地人員,及波密地區松宗的暴動領袖蔡刀等部,共計1600多人,向中共扎木中心縣委發動突然襲擊。中共扎木中心縣委副書記孟憲民率縣委機關工作人員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8團1個加強排共60多人進行抵抗,連續擊退3次進攻,堅守縣委,直到1月24日由拉薩趕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援軍抵達。恩珠倉·貢布扎西隨後率部來到八宿,取走了一些武器彈藥,繼續活動。[1]
1959年藏區騷亂爆發後,1959年秋冬,以邊壩為中心的地區已有一萬餘人的武裝,占西藏暴動武裝數量的43%,其中骨幹有5000多人,各種槍支6000多支。1959年9月以後,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該地區空降藏籍美國特務扎西仁登等17人,還空投了高射機槍、無後座力炮、30式步槍、手榴彈等武器彈藥及電台等物資8個架次。1959年10月,該區域的武裝人員在邊壩組成了「四水六崗衛教志願軍總部」及最高指揮機構「團結會」。比如寺活佛夏仲、邊壩寺活佛阿旺洛桑、強巴林寺第二大活佛謝瓦拉等人為首領,德格小土司烏嘎、江達頭人齊美公佈、丁青頭人呷日本·才旺多吉、松宗頭人蔡刀、邊壩宗本秘書普頓堆等十多人為各路軍隊的司令。[3]
1960年初,邊壩地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劃為「一號地區」,由丁指直接指揮約1.8萬人的兵力進行圍殲。參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於2月25日前進到戰區邊沿集結,形成合圍態勢,2月29日開始戰役,3月22日起開始全面搜剿,經過連續25天搜剿,斃傷及俘獲包括大部分空降特務及骨幹在內的一萬多名「叛亂分子」,俘獲了夏仲、烏嘎、康多嘎多、普頓堆、齊美公佈、呷日本·才旺多吉,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將該地區武裝消滅。1960年3月26日, 中央軍委通報嘉獎參加一號地區平叛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3]
1960年9月,四水六崗衛教志願軍在尼泊爾木斯塘重新組建,首任總指揮為恩珠倉·貢布扎西。衛教軍此後在中國邊境地區進行了十年的軍事襲擾。恩珠倉·貢布扎西在回憶錄《四水六崗》中稱,「組織了一系列向中國哨所的進攻」,「有時,一二百人的西藏游擊隊的活動深入中國佔領區達100英里」。達賴曾經撰文讚揚恩珠倉·貢布扎西。[4]
1964年,恩珠倉·貢布扎西去世。[3]
恩珠倉·貢布扎西逝世後,他的姪兒Tamding Tsepel Andrugtsang編輯出版他的自傳,名為《四水六崗:西藏反抗運動的回憶》(Four Rivers, Six Ranges: Reminiscences of the Resistance Movement in Tibet),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在序言中了讚揚貢布扎西的犧牲奉獻。[5][6]他在書中留下的遺言是:「在我離開之前,我必須向四水六崗的領導講些話。你們都要在十四世達賴喇嘛的領導下身語意團結。你們在他的指導下,要一直以不動搖的決心為解放西藏而努力,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西藏自由運動的火炬必須傳給年輕的一代,使其火焰繼續燃燒,為世人所知。」[5]:115-116[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