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哥特人语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歌德語是一種由歌德人所使用的,已滅亡的日耳曼語族語言。它的內容主要是從一個4世紀聖經翻譯版本的6世紀抄本,也就是所謂的「銀色聖經抄本」(Codex Argenteus)裏頭得知的,歌德語也是唯一擁有相當數量語料的東日耳曼語言。其他的語言,包括勃艮地語和汪達爾語等,僅能從歷史紀錄裏所遺留的姓名來得知其內容。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7月9日) |
作為日耳曼語言,歌德語當然也是印歐語系的語言之一。它是有着存在證據的日耳曼語言當中最早的一種,但歌德語沒有現代的後裔存活下來。最早的歌德語文獻可追溯到四世紀的時候。在六世紀中期時,這個語言處於逐漸衰微的狀態,在某些程度上,造成此現象的原因是歌德人在軍事上敗於法蘭克人的手中、歌德人在意大利半島的被消滅、大規模地對主要使用拉丁語的天主教教會的皈依,以及地理上的孤立等。這個語言在伊比利亞半島上最晚一直存活到八世紀左右,而法蘭克人作家瓦拉福里德‧史特拉伯(Walafrid Strabo)寫到說歌德語在九世紀早期時,在下多瑙河地區和克里米亞的孤立山區依舊被使用着(另見克里米亞歌德語)。另外,在九世紀後出現於一些手稿裏的一些近似歌德語詞彙的用詞可能不是同一個語言的。
早期的語料證據的存在,使得它成為比較語言學裏的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
註:在本篇文章裏所提到的歌德語單字,都會用羅馬字母轉寫來表示。
目前只有找到少數留存下來的歌德語文件,這些資料不足以完全重見歌德語。
有些烏爾菲拉主教的聖經的其他部份的發現尚未被證實,海因萊希‧梅依(Heinrich May)在1968年宣稱他在英格蘭找到了十二頁的(重複書寫的)羊皮紙,其中包括了馬太福音的一部份。但這個宣稱從未被證實。
歌德語版本的聖經只有片段留存下來。這個聖經的翻譯似乎是由巴爾幹地區、與希臘基督教文化有密切接觸的人所完成。在伊比利半島的西歌德人社群,歌德語聖經似乎直到西元700年左右都還有在使用。且此聖經亦可能一度使用於意大利、巴爾幹和現今的烏克蘭等地。在消滅阿里烏斯教派的活動下,許多歌德語的文件,其上的字可能被清除,紙張並用作重複書寫的紙、或者被收藏起來、或被焚燬了。在聖經文獻以外,唯一已知存留下來、且是唯一原文就以歌德語寫的長篇歌德語文件,是所謂的斯克林(Skeireins),這書是約翰福音的幾頁註解。
在大約西元800年後,就只有很少的關於歌德語的參考資料存在,因此它很可能在那時候已經很少用了。
應當要注意到的是,在被估計是中古世紀寫成,並且提到歌德人這個詞的文件裏,歌德這個詞可指任何住在東歐的日耳曼人(如瓦良格人英語:Varangians),他們當中有許多人當然不會使用已知在歌德語聖經裏所使用的語言。有些作家甚至於會將使用斯拉夫語言的民族給叫作歌德人。
克里米亞歌德語和烏爾菲拉主教所使用的歌德語之間的關係甚至於是更為不明朗的,雖然一些字,如ada(意即「蛋」),暗示著兩個語言有着共同的祖先,而對歌德單字語mena(意即「月」),和克里米亞歌德語單字mine等的比較,則清楚地表明了克里米亞歌德語是東日耳曼語言之一,但十六世紀所留下的少數片段卻表明了其與歌德語聖經裏的語言之間有着重大的差異。
一般而言,歌德語意指烏爾菲拉主教所用的語言,但有很多證據卻來自六世紀,也就是烏爾菲拉主教死後的一段時間。上面歌德語文獻的列表並不是完整的,更廣泛的列表可在Wulfila計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的頁面當中見到。
烏爾菲拉的歌德語,包括所謂的「斯克林」和其他不同的手稿皆以看起來像是烏爾菲拉自己發明以用來進行翻譯的文字所寫成。一些學者(像布勞恩(Braune))認為,歌德文字只有希臘字母這個單一的來源,但其他學者認為一些歌德文字字母來自於盧恩字母或拉丁字母。
歌德文字和黑體字(又名歌德體)沒有什麼關聯,黑體字從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被作為書寫羅馬字母的字體之一,並且在之後演變成用以書寫德語的尖角體活字。
烏爾菲拉主教的歌德語的發音或多或少是可以確定出來的,主要藉由比較發音重建法來進行構擬,因為烏爾菲拉主教嘗試儘可能地在其翻譯上遵循着希臘語原文的內容。我們已知烏爾菲拉使用着和現在希臘語相同的書寫習慣,由於那個時代的希臘語有着大量的文獻,因此從這些翻譯文獻中我們可以重構出大量歌德語的發音。另外,非希臘語的名字在烏爾菲拉翻譯的聖經與在希臘語聖經的轉寫法也可提供非常多的資訊。
單元音 |
雙元音 |
一般而言,歌德語的子音都是尾輔音清音化的。歌德語有着大量由格里姆定律和韋爾納定律(Verner's law)演化而來的擦音(雖然這些擦音當中有很多可能本來是通音,但要分辨兩者是困難的)以及大量日耳曼語言的特徵。歌德語有着還沒變成/r/,但已R化的/z/,這在日耳曼語言當中是不尋常的。另外,在母音間歌德語經常將兩個子音給重複寫的這表明了歌德語的子音可能有長短之分或重複,像atta([atːa],意指「父親」)、kunnan([kunːan],意指「知道」,對應於荷蘭語kennen、德語kennen(知道)和瑞典語的kunna)等字一般。
歌德語有三個鼻音,其中一個是另外兩個的同位異音,只算是它們的互補分佈而已。就像許多語言一樣,歌德語的鼻音的發音部位和它們後面的那個子音相同(發音同化)。因此,像[md]或[nb]這一類的子音叢是不可能存在的。
歌德語的重讀系統可藉由格里姆定律和韋爾納定律等音韻上的比較來重建。不同於原印歐語的音高重音,歌德語使用(類似現代英語的)重音系統來進行重讀。這點是由在非重讀音節裏,長母音[eː]和[oː]這兩個母音縮短,而短母音[a]與[i]則消失這兩點得知的。
就如同其他的日耳曼語言一般,本來印歐語裏面可自由移位的重音,被固定在單獨的字第一個音節裏了。(像例如在現代英語裏面,幾乎所有重讀不在第一音節裏的字都是從其他語言借來的。)當單字產生屈折變化時,重音不會移位。在多數的合成詞當中,重音的位置取決於其第二成份:
舉例:(與現代日耳曼語言的單字進行比較)
歌德語保存着大量不一定在現代日耳曼語言裏出現的古代印歐語的特徵,尤其是印歐語言豐富的名詞變化系統。歌德語有主格、賓格、屬格和與格,並且還有着有時同於主格,有時同於賓格的呼格的痕跡。印歐語的性別系統,包括現代德語和冰島語中(以及就部份而言存在於荷蘭語、丹麥語、挪威語和瑞典語語當中,與用於陽性和陰性名詞的通性相對應的中性)存在的中性亦存在着。歌德語名詞和形容詞另外依據單數和眾數兩個數的其中之一進行屈折。
日耳曼語言的一個最引人注目的特徵,就是名詞分成「弱變化」和「強變化」兩類。這個分別在歌德語當中特別地重要。一個詞只能從屬其中的一類,而其所從屬的類以其詞根的結尾決定。一些形容詞可依其意思套用強變化屈折或弱變化屈折。一個使用着特定意義且和指示性 一個被用於特殊意義或被和直證冠詞(如sa、þata或so等指示代詞用作定冠詞時)一起使用的形容詞,使用弱變化屈折;而使用不定冠詞的形容詞,則使用強變化屈折。
這個方法也在如德語和瑞典語等語言可見,它們的形容詞不僅跟隨着性與數做變化,也跟着確定形式與不確定形式做變化,如下所示:
在歌德語,描述性的形容詞(以及以-ist與-ost結尾的最高級形容詞)與過去分詞可以使用任一種屈折,而部份的代詞只使用弱變化屈折,如sama(相同的)、unƕeila(「不變地」,來自「時間」的詞根ƕeila,對應於英語的while)等部份形容詞、形容詞比較級以及現在分詞等。其他的像áins(「一些」),只用強變化屈折。
下面的這張表表明了blind(「瞎的」)這個形容詞如何地隨弱變化名詞(本例舉guma,「男人」)和強變化名詞(本例舉dags,「日子」)進行屈折:
數 | 格 | 弱變化 | 強變化 | ||||||||
---|---|---|---|---|---|---|---|---|---|---|---|
名詞 | 形容詞 | 名詞 | 形容詞 | ||||||||
詞根 | 陽性 | 中性 | 陰性 | 詞根 | 陽性 | 中性 | 陰性 | ||||
單數 | 主格 | guma | blind- | -a | -o | -o | dags | blind- | -s | -ø | -a |
賓格 | guman | -an | -o | -on | dag | -ana | -ø | -a | |||
屬格 | gumins | -ins | -ons | dagis | -is | -áizos | |||||
與格 | gumin | -in | -on | daga | -amma | ái | |||||
眾數 | 主格 | gumans | blind- | -ans | -ona | -ons | dagos | blind- | -ái | -a | -os |
賓格 | gumans | -ans | -ona | -ons | dagans | -ans | -a | -os | |||
屬格 | gumane | -ane | -ono | dage | -áize | -áizo | |||||
與格 | gumam | -am | -om | dagam | -áim |
這張表當然不是詳盡的(歌德語存有次要屈折,尤其是對於強中性名詞和不規則名詞的次要屈折,它們在此不予講述),關於歌德語詳盡的結尾的種類,如下所示。
歌德語的形容詞和動詞用同樣種類的變化,形容詞並且跟着動詞的變化相當地緊密。
歌德語繼承了印歐語系語言完整的代名詞集合:人稱代詞(包括與三個身各別相對應的返身代名詞)、所有格代名詞、簡單和合成的指示代詞、關係代名詞、疑問代詞與不定代詞等。每一個都有着特定的屈折模式(部份地反映著名詞的屈折變化),就如其他印歐語系語言一般。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特徵是雙數在歌德語裏的保存,雙數就是指「兩個人」或兩個物體,在有雙數的狀況下,眾數僅僅用於指稱多於兩個的事物。因此,「我們兩個」和「我們」分別以wit和weis表明。原始印歐語(及其他保存雙數的印歐語)在所有牽涉到語法數的地方使用雙數(如古典希臘語和梵語),而歌德語不尋常的地方在於它只在人稱代詞中保存了雙數的使用(古英語和古諾斯語等部份日耳曼語言亦然)。
單一的指示代詞sa(中性形式:þata,陰性形式:so,它們分別來自印歐語言詞根*so、*seh2和*tod;與希臘語的冠詞ὁ、τό、ἡ等,以及拉丁語的istud同源)可用作冠詞,「定冠詞 + 弱變化形容詞 + 名詞」的結構形式是可接受的。
疑問代詞以ƕ-開頭,此音源自於原始印歐語在所有疑問代詞裏都會出現的*kw。它和英語疑問詞開頭的wh-是同源的,而這個開頭,在某些方言中,和歌德語一樣,發作[ʍ]。在許多其他印歐語系的語言當中的疑問代詞的起頭音都有相同的語源,如德語的w-(發音[v])、瑞典語的v-、拉丁語的 qu-(在現代羅曼語族語言當中依舊存在)、希臘語的τ或π,以及梵語的k-等,其他印歐語系語言亦有此現象存在。
大部份的歌德語動詞遵循着印歐語的"thematic"的變化,因為它於字根和屈折後綴間,插入一個來自重建後的原印歐語的母音*e或*o。這個用法也出現於希臘語和拉丁語當中:
其他的動詞詞形變化,又名"athematic",在這些字裏面,後綴直接加在詞根上,它在歌德語裏面,就像在希臘語以及拉丁語裏面一般,只存在於一些無作用的痕跡形式當中。此類動詞最重要的例子就是所謂的關聯結構(英語所謂的Be動詞),它在希臘語、拉丁語、梵語以及其他印歐語裏面都是athematic的。
歌德語的動詞就如其名詞與形容詞一般,分為強動詞和弱動詞兩種。弱變化動詞以在過去式裏添加後綴-da或-ta,而過去分詞則以加後綴-þ或-t表示為其特徵。強變化動詞的過去式以母音變化,但不加後綴展現。這兩種方法在現今的日耳曼語言當中依舊可見:
動詞屈折在歌德語當中有兩個態(主動態和中間態)、三個數(單數、雙數(不出現在第三人稱裏)、眾數)、兩個體(進行體與完成體(來自較古老的完成體))、三個式(直陳式、虛擬式(來自較古老的希望語氣)與命令式),另外還有三種名詞形式:現在不定式、現在分詞與過去被動式。不是所有的人稱和時態屈折類各自有所有的語氣和體的表示表示,有些變化以助動詞形式表示。
歌德語有着所謂的「過去─現代時」,其為被轉意為現代時的古印歐語完成時。來自原印歐語*woid-h2e(意為「看」的完成式)的歌德語單字wáit,正好和梵語的同源字véda與希臘語的同源字ϝοἶδα相對應。在語源上這些字都當意味着「我已看見了」(完成時),但它們卻意味着「我看見」(過去─現代時)。拉丁語的nōuī(意即「我知到了」(過去時)和「我知道」(現在時))也循着此規則。在其他的字當中,像áihan(意即「持有」)與kunnan(意即「知曉」)等也是所謂的「過去─現代時」動詞。
在許多地方,除了(非常不足以證明的)早期諾斯語言的如尼碑文外,歌德語比起其他的日耳曼語言,在很大程度上與原始日耳曼語比較接近,這使得它在重建原日耳曼語的方面是具有無上的價值的。事實上,人們傾向以歌德語作為重構原始日耳曼語的基礎。重構後的原始日耳曼語只在有着可清楚確認的、來自其他日耳曼語言分支的證據顯示歌德語的形式是後來發展時,其內容才會和歌德語所提供的資訊有所相左。
歌德語並未顯現出在後來出現的日耳曼語所共同享有的一些特徵。最明顯地,歌德語沒有形態上的變音,如歌德語的fotus,其眾數形式為fotjus,此與英語的foot與feet、德語的Fuß與Füße、丹麥語的fod與fødder、瑞典語的fot與fötter等形成對比。這些形式有着因為i變音(i-umlaut)而產生的特徵變化/o:/ > /ø:/ (> Eng. /i:/, Germ. /y:/),歌德語沒有如此的變化。
原日耳曼語的*z在歌德語依舊是z,或者已無聲化為s。在西日耳曼語和北日耳曼語,*z變成了r,如歌德語的drus(意即「落下」),對應到古英語的dryre即一例。
歌德語保留了來自印歐語言,但在其他日耳曼語言當中未出現,而如古英語單字hātte(意即「被稱作」)一般,只被保留作痕跡的,形態學上的被動式。
歌德語有着大量藉由重疊而變成過去時的動詞,另一個繼承自印歐語的古老特徵。雖然這個痕跡在日耳曼語言當中存在,但這個現象在其他語言中,很大部份地被較後來的音變與 analogy 遮掩。以下一個詞的不定式將和其相對應的第三人稱直陳過去式做比較:
在6世紀寫成的約丹尼斯(Jordanes)將歌德語的起源歸結於斯堪的納維亞,歌德語和古諾斯語(Old Norse language)在語言學上當然也有些相似處,這些相似處使得它們和西日耳曼語言有所區別。認為古諾斯語和歌德語有着共同的、和西日耳曼語言不同的祖語的假說被稱為「歌德─諾斯語假說」。
北日耳曼語和東日耳曼語共有的一些主要的特徵包括了以下幾點:
然而,第一點是具爭議性的(見霍茲曼定律一文),而第二點和第四點是比照法上的共有遺留,因此也不足以做為證據。另外,其他的等語線使學者認為可劃出一條線,劃分東部和西北日耳曼語言。不論如何,必須要知道的是,任意兩個擁有共同特徵的日耳曼語言不一定擁有一個特定的、排除第三者的祖語,因為早期日耳曼語言彼此間,有可能在其早期發展階段,在事實上全是屬於一個方言連續體的方言,同時在不同日耳曼語之間的語言接觸是廣泛的。
就算歌德─諾斯語或西北日耳曼語不一定為真,對原始日耳曼語到古諾斯語的演變的理解,歌德語依舊有其重要性。像例如古諾斯語的nafn(意即「名字」)這個字的-n結尾,在歌德語單字namo的屬格眾數namne可見。有時歌德語對最早的如尼石碑的字詞形式的理解也有所幫助,如在挪威的諾爾德胡格羅(Nordhuglo)找到的字gudija(見gothi一條),對此字歌德語的同源字gudja(意即「神職人員」)可做為其形意等的考證。
古哥得蘭語(Old Gutnish)和歌德語有着許多不見於其他古諾斯語方言的相似處,如在高短母音裏不具有a變音(a-umlaut) (如fulk這個字與古冰島語的folk的對比)、在r前面u到o的低音化(如bort)、以「羔羊(lamb)」的字來指代「綿羊」、早期日耳曼語的拉丁語借詞lucerna(歌德語lukarn、古哥得蘭語 lukarr)的從在,以及具爭議性的一條,也就是原始日耳曼語雙母音*ai和*au的存留(見上方以知)。對於此相似處,其中巧合的成份有多少,真正使兩者聯結到共同的祖先的成份有多少,是具爭論性的。艾利亞斯‧韋森(Elias Wessén)做了很多工作以將古哥得蘭語分類為歌德語的方言。如此的提案以嚴格的歷史名詞來理解的話,就是說,它提及了當時古哥得蘭語的先驅與歌德語文件的關係。在古哥得蘭語被在手稿紀錄下來的時候,它呈現了多數使古諾斯語和歌德語有所區別的特徵(單字、構詞、音韻和語法上地),此可由一份關於至南歐的遷徙的文件Gutasaga以古哥得蘭語寫成的十四世紀手稿)窺知:
歌德語 | 漢語 |
---|---|
Atta unsar þu in himinam weihnai namo þein | 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
qimai þiudinassus þeins wairþai wilja þeins | 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 |
swe in himina jah ana airþai. | 如同行在天上。 |
hlaif unsarana þana sinteinan gif uns himma daga |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
jah aflet uns þatei skulans sijahma | 免我們的債, |
swaswe jah weis afletam þaim skulam unsaraim |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
jah ni briggais uns in fraistubnjai |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
ak lausei uns af þamma ubilin | 救我們脫離兇惡, |
unte þeina ist þiudangardi jah mahts | 因為國度、權柄、 |
jah wulþus in aiwins. | 榮耀,全是祢的,直到永遠。(阿們!)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