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低地德語,又稱中古低地德語、中古撒克遜語(內名:Sassisch[3][4],即撒克遜語;標準高地德語:Mittelniederdeutsch;現代荷蘭語:Middelnederduits),是低地德語的發展階段。這一語言起源自中世紀的古撒克遜語,並且自1225至1234年開始就在《薩克森之鑑》中有文字記錄。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6月2日) |
中世紀低地德語 | |
---|---|
Sassisch, Dǖdisch, Nedderlendisch, Ôstersch | |
區域 | 中歐北部(即北德國,大致相當於北德平原)、荷蘭東北部、西北波蘭(今正北波蘭)、今加里寧格勒州,以及丹麥、瑞典、挪威、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等國的城市 |
年代 | 13至16世紀。後接現代低地德語。其官方語言地位被高地德語及(位於極西部的)德語取代。 |
語系 | |
早期形式 | 古撒克遜語
|
分支/方言 |
奧斯特法倫方言
北下薩克森語,包括東弗里斯蘭—奧爾登堡下薩克森語, 勃蘭登堡下薩克森語, 東易賓下薩克森語。
勃蘭登堡方言
|
文字 | 拉丁字母 (德文尖角體)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gml |
Glottolog | midd1318 [1] |
語言瞭望站 | 52-ACB-ca[2] |
15世紀歐洲的漢薩同盟 |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