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印邊界並未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共和國之間對其邊界有爭議,是中印關係中的敏感議題。中印邊界總長約2000~3440公里[a],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糾紛,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三個部分[2]。中印邊界錫金段為已定邊境,但附近的中不邊界存在爭議,因不丹的外交和國防被印度控制,中不邊界爭議也受印度關注。中印原則上都同意和平解決爭議[3]。
中國方面認為,中國和印度之間存在了一條傳統習慣的邊界線:東段大體上沿喜馬拉雅山南麓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線而行,中段大體沿喜馬拉雅山分水嶺走向。然而印度不同意中國的觀點,認為喜馬拉雅山的分水嶺就是傳統上的藏印邊界,將中國地圖有關中印邊界的畫法稱為「製圖侵略」(cartographic aggression),即利用地圖開疆為領土擴張服務[4]。
拉達克王國原本向西藏進貢。1834年,錫克帝國將領左拉瓦爾·辛格率軍吞併拉達克,森巴戰爭後清屬西藏和拉達克劃分邊界。1846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贏得第一次英國錫克戰爭,建立了查漠-克什米爾土邦,繼承了錫克人對拉達克地區的統治[5][6]。1865年印度測量局官員威廉·約翰遜繪製了一條「約翰遜線」,私自將包括阿克賽欽在內的近三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了英屬印度,使阿克賽欽變成印度帝國克什米爾土邦的一部分,但英國政府在測繪時並未知會當時的中國清朝政府[7][8][9][10][11],後來知會清朝的劃界方案「馬繼業-竇訥樂線」未獲其回應[b]。據榮赫鵬爵士描述,1880年代末的賽圖拉鎮無人定居[13],只有一座可能是由克什米爾人廢棄的城堡[14]。1892年,中國派官員李源鋼在喀喇崑崙山口樹立了界碑[15]。
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爆發,主張「驅逐韃虜」,引發駐藏清軍譁變[16]。流亡印度的十三世達賴喇嘛藉機策動事變,發佈《告民眾書》,宣稱要將漢人「驅除淨盡」[17]。1914年3月24日,西藏噶廈與英屬印度政府劃定「麥克馬洪線」,確認面積達9萬多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歸屬英屬印度。但參與西姆拉會議的北洋政府代表陳貽範未簽署《西姆拉條約》,歷屆中國政府也都不承認「麥克馬洪線」[18]。印度1937年版官方地圖以「麥克馬洪線」顯示其邊界,但註明「邊界未經標定」。
1947年印度宣佈獨立,1950年印度共和國正式成立[c][20];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在1949年正式成立。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建交初期,中國和印度經歷了一段蜜月期,印度總理尼赫魯推廣了泰戈爾提出的「中印是親兄弟」口號(「Hindi-Chini bhai-bhai」)。但隨着中國政府接管西藏,中印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1959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出走印度,更使中印關係進一步惡化。其後,中國政府在西藏開始實行直接管轄,更為有力的控制西藏地區。而印度政府至今仍是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及西藏獨立運動的庇護者。
1960年4月,兩國政府為尋求解決領土爭端,由中國總理周恩來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新德里會談,謀求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但未取得共識[21]。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22]。戰爭之後,中印外交關係發生較大轉變,在冷戰期間,印度一直堅定地奉行「不結盟」政策,並傾向於蘇聯陣營,與中蘇分裂之後的中國對立,而中國則與其宿敵巴基斯坦關係密切,並在冷戰後期與美國合作站在蘇聯及其盟友的對立面。1982年,印度將原屬阿薩姆邦的「東北邊境特區」升為聯邦屬地,1987年成立「阿魯納恰爾邦」。1987年兩國在邊境發生一次邊境衝突,並差點導致兩國再次開戰。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訪問後,中印關係得到改善。中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邦的主權,雙方首次順利議定印度和西藏邊境的部分地段,中方對西藏自治區的主權的獲得印度承認,從此西藏屬於中國一事再無爭議,[23]同時兩國開始着手解決東西部分的邊界爭端。2005年雙方簽署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是古代貿易路線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通道。兩國官員表示邊界貿易的重新開放將幫助緩和該地區的經濟孤立。2007年5月,中國拒絕了一名來自阿魯納恰爾邦的印度行政官員的簽證申請。冷戰結束之後兩國關係一度恢復友好,然而印度外交上至今仍將中國視作最大威脅。
2013年4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印西段邊界實控線附近斗拉特別奧里地東南部約30公里的天南河谷(Raki Nala)建了一個營地。印度軍隊隨即在中國軍隊營地約300米外建立了自己的營地。中印雙方進行了長達3個星期的對峙,被稱為2013年斗拉特別奧里地事件。自2014年起印度對這類的問題以「一個印度」政策來敘述,認為中方應該對印方的國界採取承認的態度[24][25]。這樣的觀點至2017年逐漸影響到印度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態度與承諾[26]。2017年6月18日至8月28日,中印軍隊在洞朗地區發生長達71天的緊張對峙。[27]
2020年5月,中印雙方在邊境問題上,雙方緊張氣氛日益增高,中印於錫金北部發生衝突[28]。2020年6月16日,中印在拉達克的加勒萬河谷爆發軍事衝突,造成至少20名印度軍官死亡,之後雙方也不時傳出增派兵力與軍事武器 [29][28][30][31];該年9月,中國指責印度軍隊非法越過有爭議的喜馬拉雅山一處邊界,並對中方巡邏士兵「鳴槍威脅」,印度方面對此予以否認,並反指中國軍隊先鳴槍[32][33][34]。此後兩國於2022年再次在東段實際控制線附近爆發衝突。
2024年10月21日,印度外交部表示已與中國就兩軍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執行巡邏安排達成協議。次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也表示中印雙方已就邊境問題達成解決方案。[35]10月30日,印度國防部表示,雙方的軍隊都已經從喜馬拉雅山東段爭議地區的兩個對峙地點撤走。[36]
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在西段阿克賽欽部份 |
---|
|
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在西段班公錯部份 |
---|
|
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在中段部份 |
---|
|
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在東段錫金邦部份 |
---|
|
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在東段藏南地區部份 |
---|
|
廣義上的克什米爾地理範圍包括印巴中三國所控制的區域,包含由印度管轄的兩個聯邦屬地-查謨和克什米爾(細分為查謨地區、克什米爾谷地)及拉達克、由巴基斯坦控制的阿扎德克什米爾和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以及由中國控制的阿克賽欽和喀喇崑崙走廊[38][39]。
阿克塞欽地區總面積4萬2685平方公里,其中爭議地區約3萬平方公里,佔中印西段邊境爭議地區總面積的3萬3500平方公里的絕大部分。中國認為阿克塞欽作為固有領土存在,並不屬於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對此存在異議,認為歸屬其管轄的拉達克。目前,阿克塞欽絕大部分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和田地區管轄,南部很小一部分屬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管轄。
喀喇崑崙走廊約5800平方公里,主要是沙克思干谷地[40]。根據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達成的《中巴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巴方承認喀喇崑崙走廊(巴方原劃歸北部地區)屬於中國。
巴里加斯地區總面積約19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巴里加斯西南角,位於典角村以西即獅泉河(森格藏布)與卓普河以西大約450平方公里。中國認為該區域位於傳統習慣線中方一側,屬於阿里地區噶爾縣扎西崗鄉。印度方則將其劃歸拉達克列城縣。
印度對中國控制的兩片地區聲稱擁有主權。1962年,中印在阿克賽欽爆發了一場小規模戰爭。在1993年和1996年,兩個國家簽訂協議表示尊重實際控制線。[41]
札達縣楚魯松傑鄉西北部另有兩塊較小的爭議區:楚木惹、斯諾烏山爭議區。印度認為其屬於拉達克列城縣,前者的印方要塞現已回應中方要求拆除。
中印邊界中段爭端共有四塊,共約2,673餘平方公里,現主要由印度控制,中國亦控制小部分。
2024年3月,印度向位於北阿坎德邦和喜馬偕爾邦合計532公里的中印邊界線增派1萬名部隊。[46]
中印邊境在西段(部份)、中段的爭議地點 |
---|
|
中印東段邊界問題源自英屬印度時期。1914年,英國政府和西藏噶廈進行西姆拉會議,雙方同意劃定「麥克馬洪線」將喜馬拉雅山麓以南地區劃入印度,但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拒絕承認。這個地域,中方稱之為藏南,中國藏南邊界線最東點,在27°45′06.52″N 97°03′36.47″E;最西端,在26°51′17″N 92°06′33″E(距烏達古里約12.2 km)。在印度獨立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雙方就這個地區的主權歸屬未能達到共識。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更爆發中印戰爭。有關地區在1972年被編為印度的「東北邊境特區」,後來又改為「阿魯納恰爾聯邦屬地」。1986年,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聯邦屬地升格為邦。1987年,印度正式宣佈成立阿魯納恰爾邦。但中國政府則認為阿魯納恰爾邦是中國領土[47]。印度在邊界附近有駐軍[48]。
1887年,英國強佔錫金王國,次年出兵西藏。清政府派駐藏幫辦大臣昇泰前去議和。1890年3月17日,昇泰與英國駐印度總督蘭斯頓(Henry Charles Keith Lansdowne)在加爾各答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主要內容為:清政府承認錫金歸英國保護,以及劃定了中國西藏和錫金的邊界。雙方在1893年12月5日又簽訂了《中英藏印續約》,解決游牧、通商等問題。1950年印度建國後,錫金王國成為印度的保護國。1975年被印度吞併,成為印度的一個邦。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49],同時印度亦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藏的主權。中國在2005年版的地圖上已不再把錫金標示為「主權國家」[50][51]。
由於不丹的外交和國防受印度控制,中不邊界爭議也受印度關注。中國與不丹之間有爭議的洞朗地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位於西藏亞東縣下亞東鄉,與印度錫金邦交界[52]。2017年6月18日,印軍稱「接不丹政府求助」,進入本來中印之間並無爭議的洞朗地區,並和中國邊防部隊形成長達71天的緊張對峙,雙方至8月28日撤軍。[5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