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论述在其他国家或组织的理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個中國政策(英語:One-China Policy),簡稱一中政策,是各國政府基於對「一個中國」的理解而採取的外交政策,其內容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的「一個中國原則」並非完全一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要求與之建交之國家先承認其一中原則,並在這個原則下建立外交關係;在參與國際組織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會要求這個國際組織遵守一中原則。但是,部分國家基於其立場或地緣政治考量,在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的情況下,對於「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定或解釋存在不同,進而構造出相對不同的「一個中國政策」。一中政策始於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與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先後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的外交活動[1]。
中華民國在兩蔣時期曾經堅持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要求邦交國遵守中華民國的一個中國原則,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個立場在蔣經國政府時期開始鬆動。在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府及蔡英文政府時期皆採取務實外交政策,不再要求中國代表權、不再堅持一中政策[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可以用三段表述:(1)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3)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要求所有與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以及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都必須承認與遵守這項原則,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同台灣獨立,在這個前提下與中國進行外交與經貿往來。因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所有邦交國,皆不承認中華民國為獨立主權的國家,並不與中華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在外交實踐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部分國家存在單方面認定其認同與遵守一個中國原則的情況,而這部分國家,基於自身地緣政治考慮,常以自身立場對一中原則進行解釋,以便同時發展對中國大陸與台灣的關係,進而產生「一個中國政策」的概念。以英國與美國模式為例,兩國均同意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對於台灣地區的主權歸屬,則採取戰略模糊(英語:Strategic Ambiguity)政策。在有關文件的英文版中只表示「認知(英語:Acknowledge)」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之立場,但並未採用「承認(英語:Recognize)」或「支持(英語:Support)」等術語。在美國的有關文件中,雖然「認知」這一術語在中文版中被以「承認」的詞義進行翻譯,然而美國政府多次公開澄清,美國採取的一個中國政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個中國原則,並不相同[4]。
據新加坡學者莊嘉穎在2023年發佈的研究指出,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有超過180個國家支持一中原則,但各國態度上卻有微小差別,完全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立場的國家有51國,其他雖在用字上有些微差異,但都以否定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和否定台灣為主權獨立國家為前提,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5][6]。捷克總統彼得·帕維爾在2023年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曾發言,捷克會用自己的「一中政策」與台灣交往,不會完全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中原則[7]。
中華民國方面,自蔣經國政府之後,不再堅持一中原則,與其邦交國往來文書中不使用「中國」字樣而以「華」或「台」作為簡稱,默許邦交國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經貿與外交關係,只主張中華民國為獨立主權國家,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願意在平等開放的基礎上,與任何國家發展外交關係。李登輝政府、陳水扁政與與蔡英文政府,皆願意接受雙重承認。
馬英九政府時期採行「活路外交」,堅持在「九二共識」及「一中各表」基礎上處理與邦交國關係,不挑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雙重承認,避免觸及兩個中國。
英國模式為在英文本中,「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認知」(acknowledge)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文譯文中,兩處皆表述為「承認」[9]。前後兩處詞彙,存在類似美國模式的用詞差異。英國下議院曾發佈政策指引,聲明「認知」與「承認」並不相同,英國不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10]。
採取英國模式的國家共有九國[哪個/哪些?][11],除美國外,其餘為英聯邦成員國,如澳洲、新西蘭、馬來西亞、庫克群島、斐濟、薩摩亞等,此外還有西班牙與泰國等。美國除了採取這個措辭外,另外與北京以及台北方面各自提出保證。馬來西亞和泰國分別在1999年和2023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合公報中更新了表述,明確承認了台灣是中國領土。
有澳大利亞官員在簽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公報時說:「在我們的觀點中,這個模式較英國模式而言,更為接近加拿大模式。「Acknowledges」一詞的語義非常類似英文的「takes note」(注意到)[12]。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指出,澳洲的「一個中國」政策基礎是,澳洲不承認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國家,也不將臺灣當局視為具有國際法人格的政府。雖然澳台政府之間沒有正式的官方關係,但仍保持非官方關係。例如,澳洲在台辦事處不具有外交地位,而臺灣在澳洲名為「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代表機構亦同[13]。
澳洲學者安德魯·戈德溫(Andrew Godwin)表示「acknowledged」就北京的立場而言指台灣是中國的一省,而這個用字的有效解釋,就澳大利亞而言「既不接受」北京的立場(指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也不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省[14]。
美國採取的一中政策,在外交公報措辭上採用英國模式,但同時間向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提供各自的保證。
關於中國對於「一個中國」與「台灣主權」的立場,美國在《中美建交公報》中聲明:
| ||
|
1979年2月,美國副國務卿華倫·克里斯多福在此議題上表明美國認為英文才是對美國有拘束力的條文[23],即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與中華民國主權並未衝突。2009年11月,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薄瑞光在媒體圓桌會議上也表明,關於中美聯合公報所載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在公報中「認知中國的立場……過去三十七年來,美國明白表示『認知』不代表認可、不代表接受,除了『認知』以外不代表任何意義[24]。」
有人[誰?]認為,美國並未放棄其在台灣的戰略利益,也一直沒有放棄島鏈封鎖中國大陸的戰略,故台灣問題一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認為是「中美關係發展中最敏感的問題」,「中美關係發展最大的障礙」。2005年5月13日,抵達美國紐約出席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在會晤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時,再次提出「中美關係的關鍵在台灣問題」。美國總統與國務卿則多次強調台灣問題也是人權問題,其處理應當是和平方式且需尊重台灣之民意。
但此後美國政府一直保持模糊政策,直至2004年中,美國政府因應陳水扁政府激進動作,不得不進行了一次其不支持台獨(亦非反對)的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提及關於最終主權地位時,均使用「福爾摩沙」(Formosa),而其他時候則使用「台灣」(Taiwan)。此外,通過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以及美國國內法台灣關係法,但美國的態度是傾向(interest)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對)台灣(主權)問題,並未明確反對以片面或非和平的方式來解決。除履行對台撤軍承諾外,亦無規劃解決問題之時間表[25],並宣稱這樣的政策符合美國的利益,也符合台海兩岸人民的利益,同時重申自杜魯門總統所確定之「美國對台灣沒有領土野心」未做改變。
因此按照美國的說法,不論是韓戰時協防臺灣、金門砲戰時協助中華民國國軍運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日內瓦會談、台灣關係法的訂定及執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簽訂、1996年台海危機時巡弋台海、反對台灣公投、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等,皆無支持或反對兩岸統一或台灣獨立之立場,僅因美國的政策需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政策是清晰的、一貫的,而且沒有改變。
美國國會研究處在研究中國/台灣「一個中國政策」報告書中(日期:2007年7月9日)闡述美國的立場,並總結了五點[26]:
這些內容在2013年美國國會研究處的研究報告中保持不變。[27]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在2014年發佈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演變–來自華盛頓、北京及台北的關鍵聲明》[28]與《美台關係》[29]兩份報告中的總結部份說到:簡單地說,美國關注於台灣問題的解決過程上,對結果不預設立場。[30]
2016年底,當勞·特朗普就職美國總統前,曾試圖以一中政策作為與中國的外交及貿易談判的籌碼[31],藉台灣為棋子[32],獲取如朝鮮核問題、南海爭議、貿易等各方面議題的談判優勢,並爭取中國在有關方面作出讓步。曾表示他充分理解一個中國政策,但除非和中國能在其他事情,包括貿易問題上談成協議,否則「不需受到一個中國政策約束(be bound by a one China policy)」。但中方認為此舉嚴重冒犯,遭到中方的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重申一個中國政策是中方底線,不可談判。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正式接任總統後沒有按傳統發表農曆新年的總統講話,但於2017年2月9日致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達對共同推動惠及兩國的建設性中美關係的願景及祝賀中國民眾春節和元宵節快樂。特朗普在9日當晚與習近平通話後表示,美國將加強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並遵循美國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Honor America's long-standing "One China" policy)[33],同時雙方也互相邀請對方來自己國家會面。[34][35][36]
2017年6月15日,美國國務卿雷克斯·提勒森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共的「一中原則」有不同解釋,美方亦信守台灣關係法履行所有對台承諾[37]。
2020年8月31日,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表示,美國長久以來的「一中政策」與北京的「一中原則」不同。中共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但美方並未對台灣主權抱持任何立場,美方認為台灣議題必須以和平、且為兩岸人民接受的方式解決。美台保持廣泛且友好的非正式關係,並依循《台灣關係法》承諾協助台灣自我防衛[38]。
2020年1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台灣一直不是中國的一部分[39]。」但美國國國務院隨後表示,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基於美中三項聯合公報、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美國對台灣主權不採取任何立場[40]。實際上,蓬佩奧呼籲美國放棄「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僅「認知(acknowledges)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都認爲僅存在一個中國,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並於2022年4月以在野身份發表演講時重申呼籲[41][42]。
2021年10月,時任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國防部長期遵守「一中政策」,與北京主張中國共產黨擁有台灣主權的「一中原則」有所不同,美國不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國防部持續支持在符合台灣人民意願與最佳利益的情況下,和平解決兩岸議題,美國對台支持堅若磐石,有助維護兩岸和區域的和平穩定[43]。
2021年11月4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表示,美國始終堅持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也就是六項保證、三個聯合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為指導的「一中政策」,並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本的「一中原則」是「截然不同」的。普萊斯還他表示美國承諾繼續支持台灣的自衛,反對任何試圖改變兩岸關係現狀的單邊行動[44]。
2022年5月2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在Twitter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公開歪曲美國的政策。美國不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我們仍然致力於我們兩黨長期的「一個中國政策」,以《台灣關係法》、《三份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45]。
2022年5月22日,美國駐華大使館於Twitter轉發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的內容並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公開錯誤描述美國的政策。美國並不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 - 我們仍然致力於我們長久以來、不分黨派、在《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指引下的「一個中國政策」[46]。
2022年9月26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萊斯表示,美國「一中政策」沒有改變,美國未對台灣主權採取立場,該政策自1979年來作為美國對台做法的核心,目前依然有效。美國希望看到現狀繼續維持下去,這個現狀過去40多年來鞏固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47]。
2022年11月4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20國集團會議結束之後的記者會上再次表明,美國「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拜登向習近平表示美國反對臺海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全世界都在維持臺海和平穩定上擁有利益。[48]加拿大在1970年10月10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建交談判。加拿大使用「注意到中國的立場(take note of)」。這被稱為加拿大模式(Canada Formula)。阿根廷、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科特迪瓦、厄瓜多爾、希臘、冰島、意大利、黎巴嫩、馬耳他、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皆採用這個模式,惟智利於2008年、秘魯於2016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聯合聲明中已更新表述,明確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
加拿大全球事務部指出,根據加拿大的一個中國政策,加拿大與台灣保持着非官方但有價值的經濟、文化和「人民對人民」(people-to-people)的聯繫[49]。
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公報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合法代表,「充分理解並尊重」(十分理解し、尊重し)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台灣是他們領土的立場[50]。在司法和行政實踐中,日本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合法性,認為「台灣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國家」,因而拒絕受理中華民國政府開出的證明文件[51][52]。
荷蘭政府在外交公報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尊重」(respect)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除荷蘭外,韓國[53]也採用這個模式。
法國在外交公報上,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
如俄羅斯[54]、巴基斯坦、葡萄牙等國皆採取這個模式,共有51國[11][注 1]。
中華民國前邦交國岡比亞[55]、聖多美和普林西比[56][57]、巴拿馬、多米尼加[58]、布基納法索[59]、薩爾瓦多[60][61][62][63][64]、所羅門群島[65][66]、基里巴斯[67][68]、尼加拉瓜[69]、洪都拉斯,都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或恢復外交關係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德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在外交公報上沒有明確提到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有41個國家[11][注 2]採取這個模式,歐盟也採取這個模式[70]。
德國政府在中德2004年發表的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德國堅持明確的「一個中國」的政策,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反對「台灣獨立」。[71]
歐盟表示,其遵循堅持一個中國政策,認為台灣不是主權國家,不與台北政府建立任何意義上的外交關係。[70]但認知台灣作為經濟和貿易實體的存在性。[70]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觀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表示理解、尊重或認知。[70]同時在符合歐盟的「一中政策」以及歐盟的政策目標下,歐盟支持以務實方式處理台灣的國際參與問題,包括WHA、WHO及其所有技術性會議,並主張歐盟的「一中政策」與中國的「一中原則」不同,歐盟不斷強化與台灣在經貿關係、科學、教育與文化等各種領域的良好合作關係。[72]
2023年7月13日,德國聯邦政府發佈《中國戰略》報告,其中對於一個中國政策的大綱描述為:「一個中國政策仍是我們的行動基礎。德國只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但我們與台灣在許多領域保持着緊密和良好的關係,而且要擴大這樣的關係。在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的框架下,我們支持民主台灣在國際組織中參與實際工作。改變台灣海峽現狀只能以和平方式和通過協商一致加以實現。軍事升級也會觸及德國和歐盟的利益。」[73]
印度於1949年12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其建交,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放外交關係的談判中,印度同意不與中華民國建立官方關係,也不支持台灣作為中國代表加入聯合國。然而,在印度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時,尼赫魯和周恩來之間的正式通信中沒有提到任何一方的一個中國政策。同樣的事實是,當時的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於1988年12月訪問(或時任中國總理李鵬於1991年12月回訪)後兩國關係正常化時,聯合新聞公報沒有提到「一個中國」。[74]
1996年11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印度期間,雙方首次提到「一個中國」的聯合聲明。印度的意圖可能是向中國保證,印度1995年在台北開設非官方辦事處的決定並不意味着政策的改變。在此後,雙邊聯合聲明中至少又提到了「一中」四次。[74]
然而,新德里從2008年起停止公開提及「一中」政策。當時,北京發佈一系列聲明,主張擁有印度東部的阿魯納恰爾邦主權,並對查謨與克什米爾(今屬拉達克)的部分居民發放另紙簽證(stapled visas)[75][76]。目前,印度外交部刻意保持模糊、不願重申所謂的「一中」。[74][76]
與中華民國保有邦交的國家,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承諾將會繼續支持中華民國保持獨立。其中,危地馬拉承認中華民國是唯一且真正的中國[77]。
截至2024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與183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其中有180個聯合國會員國和3個非會員國(巴勒斯坦、庫克群島、紐埃),這些國家全部都有某種形式的「一中政策」,但其涵義的清晰度有所不同。根據下表的統計,有135個國家明確承認台灣為中國領土或為中國一省,其中131個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聯合國會員國、1個為聯合國會員國但非建交國(不丹),約佔聯合國會員國總數的三分之二;3個為建交的非會員國(巴勒斯坦、紐埃、庫克群島)。在剩餘49個建交國中,有33個國家明確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剩餘的16個國家都聲明他們「有一個中國政策」或「奉行一個中國原則」,但其內涵不清晰。
國家 |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注 4] | 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 5] | 備註 |
---|---|---|---|---|
![]() |
通常認為是 | 通常認為是 | 是[78] | 未查到朝方外交文件正式表述,但通常認為朝方承認北京的立場 |
![]() |
支持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 「蒙方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支持中方在台灣、涉港、涉疆、涉藏問題上的立場。」[79] | ||
![]() |
是 | 是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 | 參見中日聯合聲明和中日聯合宣言 |
![]() |
是 | 尊重中方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之立場 | 建交公報 | |
![]() |
是 | 是 | 是 | [80] |
![]() |
是 | 是 | 是 | [81] |
![]() |
是 | 是 | 是 | [82][83] |
![]() |
是 | 是 | 是 | [84] |
![]() |
是 | 是 | 是 | [85] |
![]() |
是 | 是 | 是 | 見聯合(建交)公報和1999年聯合聲明[86] |
![]() |
是 | 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關於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場 | 承認(recognize) | 建交公報,關於21世紀雙邊合作框架的聯合聲明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23年聯合新聞公報[87] |
![]() |
是 | 承認(recognize) | [88][89] | |
![]() |
是 | 是 | 是 |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印度是最早承認一個中國的國家之一,其一個中國政策沒有改變。印度表示,將繼續遵守一個中國的政策。 | 在外交公報上,未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代表,也未提到台灣,參見上文「印度模式」。[91] | ||
![]() |
是 | 是 | 是 | [92] |
![]() |
是 | 是 | 是 | [93] |
![]() |
是 | 是 | 是 | [94] |
![]() |
是 | 是 | 是 | [95]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96] |
![]() |
是 | 是 | 是 | [97]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98] |
![]() |
是 | 重申也門共和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原則的明確且堅定的立場 | 堅決支持中國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堅定支持中國統一大業。 | 參見建交公報(南也門)。沒有外交文件明確表述「台灣是中國領土」,但有「支持中國領土完整」的表述[99]。另有該國薩利赫總統會見全國人大代表團時「支持中國統一大業」的表述[100]。 |
![]() |
是 | 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中國統一大業 | 見2015年聯合聲明[101],沒有外交文件明確表述「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但有該國副外長「支持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支持中國統一大業」的表述[102]。 | |
![]() |
是 | 是 | 是 | [103] |
![]() |
是 | 是 | 無相關表述 | 參見建交公報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見中國外長王毅時的表態[104] |
![]() |
是 | 是 | 無相關表述 | 見建交公報和2023年聯合聲明[105]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黎巴嫩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聲明。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無相關表述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106] |
![]() |
支持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 [107] | ||
![]() |
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 參見2014年聯合聲明,[108]在外交公報上,未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代表,也未提到台灣。 | ||
![]() |
是 | 是 | 是 | [109] |
![]() |
是 | 是 | 是 | [110][111] |
![]() |
是 | 是 | 是 | [112][113]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國家 |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注 4] | 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 5] | 備註 |
---|---|---|---|---|
![]() |
是 | 是 | 是 | 參見建交公報(埃及共和國)與2014年聯合聲明[114] |
![]() |
奉行一個中國政策(adhere to the one-China policy) | 沒有外交文件明確表述「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見駐華使館聲明,[115] | ||
![]() |
是 | 是 | 是 | 見2004年新聞公報[116] |
![]() |
支持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 [117] | ||
![]() |
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 沒有外交文件明確表述「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見該國外長表態[118] | ||
![]() |
不明確 | 是 | 是 | 網絡上無法查到建交公報,無法查到外交文件中承認「唯一合法政府」的表述,但該國已承認台灣為中國領土,見2006年聯合公報[119] |
![]() |
是 | 是 | 是 | 見該國外交部對台灣2024大選的聲明[120] |
![]() |
不明確 | 是 | 是 | 網絡上無法查到建交公報,無法查到外交文件中承認「唯一合法政府」的表述,但該國已承認台灣為中國領土,見該國外交部對台灣2024大選的聲明[121] |
![]() |
不明確 | 是 | 是 | 無法查到外交文件中承認「唯一合法政府」的表述,但該國已承認台灣為中國領土,見2023年聯合聲明[122] |
![]() |
是 | 是 | 是 | [123] |
![]() |
是 | 是 | 是 | [124] |
![]() |
是 | 是 | 是 | 見該國外交部常秘巴希卡科會見中國駐布大使時的表態[125] |
![]() |
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聯大2758號決議,支持中國在全部國土上行使主權 | 是 | 是 | 見關於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沒有外交文件明確表明「只有一個中國」見該國總統賽義德會見中國外長王毅時的表態[126] |
![]() |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努力 | 沒有外交文件明確表明「只有一個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或「台灣是中國領土」,見該國對台灣2024大選的表態[127] | ||
![]() |
不明確 | 是 | 是 | 沒有外交文件明確提及「唯一合法政府」,但該國已承認台灣為中國領土,見2022年聯合聲明[128] |
![]() |
是 | 是 | 是 | [129] |
![]() |
是 | 是 | 是 | [130] |
![]() |
是 | 是 | 是 | [131][132] |
![]() |
是 | 是 |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聯合國大會已就台灣問題通過有關決議。毛塔自獨立以來從未與台灣發生過任何官方往來,毛塔國家元首和外交部長多次在聯合國大會公開發言中表明尊重中國國家主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重申毛塔政府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原則,這一立場不會改變。 | 見建交公報和外長表態[133]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關於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
![]() |
是 | 是 | 支持中方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的一切努力 | [134] |
![]() |
是 | 是 | 是 | [135] |
![]() |
是 | 是 | 支持中國為實現國家統一所做的一切努力 | 見建交公報、2007年聯合公報[136] |
![]() |
是 | 是 | 不明確 | 外交文件中沒有提到台灣,見建交公報 |
![]() |
是 | 堅定支持/堅信 | 堅信 | 「盧方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堅信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全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盧方立場非常清楚,沒有歧義,從未改變,將來也不會改變。」[137] |
![]() |
是 | 是 | 是 | 復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24年該國外長表態[138] |
![]() |
是 | 是 | 是 | 「當王毅抵達洛美國際機場時,專程前往迎接的多哥外長迪塞一見面就對王毅說,多哥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支持中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多哥政府已專門發佈公告[注 6],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事務是中國的內政。多哥完全支持中方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139] |
![]() |
馬方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支持中方在涉台、涉港、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的立場 | [140] | ||
![]() |
是 | 是 | 是 | 復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復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見復交公報和政府表態[141]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23年聯合聲明[142]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復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不明確 | 是 | 是 | 外交文件中未查到「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確表態,但該國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見新聞公報(同意建交)和2016年聯合聲明[143] |
![]() |
是 | 是 | 是 | 復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外長表態[144] |
![]() |
堅定地支持中國統一大業,希望台灣問題早日得到解決。重申一貫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 外交文件中未查到「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見政府表態[145][146] | ||
![]() |
是 | 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認為這一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在國際社會進行建設性接觸的唯一正確道路 | 見建交公報和政府聲明[147] | |
![]() |
是 | 是 | 是 | 見復交公報和政府表態[148] |
![]() |
支持一個中國原則,尊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 見該國駐華使館2024年1月發佈的消息[149] | ||
![]() |
不明確 | 將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支持中國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的努力,反對任何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圖謀,不與台灣當局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不與其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 | 外交文件中未明確見到「唯一合法政府」表述,但該國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見建交公報和2003年聯合新聞公報[150] | |
![]() |
不明確 | 津巴布韋是中國的老朋友,堅定地站在中國一邊,只承認一個中國。國際社會公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形式違反一個中國政策。 | 未明確提及「唯一合法政府」,但在同一篇聲明中提及該國有一個中國政策,以及認為「國際社會公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參見該國政府發言人對佩洛西訪問台灣的聲明[151]。 | |
![]() |
是 | 是 | 是 | [152] |
![]() |
是 | 中國政府聲明: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象牙海岸政府已注意到這一聲明(1983年建交公報)。科特迪瓦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清晰明確,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2024年) | 見建交公報和2024年該國總統瓦塔拉會見中國外長王毅時的表態[153] |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該國外交部對台灣2024大選的聲明[154]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聯合公報和2007年聯合公報[155]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24年該國外長向中方所致的函件[156]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07年聯合公報[157]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國家 |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注 4] | 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 5] | 備註 |
---|---|---|---|---|
![]() |
是 | 是 | 是 | [158] |
![]() |
是 | 是 | 是 | [159] |
![]() |
是 | 是 | 是 | [160] |
![]() |
是 | 是 | 是 | [161] |
![]() |
是 | 是 | 是 | [162] |
![]() |
是 | 是 | 是 | [163] |
![]() |
是 | 是 | 是 | [164] |
![]() |
是 | 是 | 是 | [165] |
![]() |
瑞典支持一個中國政策,這表明我們不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並且瑞典與台灣沒有建立外交關係。 | 沒有查到建交公報,沒有查到外交文件中有「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見2016年該國駐華大使館在新浪微博上的聲明[166] | ||
![]() |
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加入僅限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不與台灣進行官方往來 | 沒有查到建交公報,沒有查到外交文件中有「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見2008年聯合聲明[167] | ||
![]() |
重申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 沒有查到建交公報,沒有查到外交文件中有「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見2016年聯合聲明[168] | ||
![]() |
未查到任何表態,可能與瑞士一致 | 沒有查到建交公報或任何雙邊文件,沒有查到任何「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沒有查到「一個中國原則/政策」的表述。2010年時任中國副主席習近平會見該國首相時稱讚該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該國沒有明確回應或複述[169]。基於該國1919年與瑞士的協議,在該國無相反表示的情況下,瑞士的外交表示可能適用於該國。 | ||
![]() |
重申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 | 沒有查到建交公報,沒有查到外交文件中有「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見2017年聯合聲明[170] | ||
![]() |
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充分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高度重視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不支持損害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行為 | 沒有查到建交公報,沒有查到外交文件中有「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見2016年雙邊關係正常化聲明[171] | ||
![]() |
是 | 是 | 是 | [172] |
![]() |
是 | 是 | 是 | 見1994年聯合公報和2023年聯合聲明[173]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大利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聲明 | 建交公報和2004年聯合公報[174] |
![]() |
是 | 未查到相關表態 | 未查到外交文件中提到「一個中國政策/原則」「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見建立關係議定書 | |
![]() |
是 | 是 | 未查到相關表態 | 未查到外交文件中提到「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見建交公報和2018年聯合聲明[175]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利時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聲明 | 見建交公報和2014年聯合聲明[176]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冰島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聲明 | 見建交公報和2005年該國總統會見胡景濤時的表態[177]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馬耳他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聲明。 | 見建交公報和2001年該國總統德馬科會見江澤民時的表態[178] |
![]() |
是 | 是 | 聯合王國政府承認(acknowledging)中國政府關於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的立場,決定於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三日撤銷其在台灣的官方代表機構 | 見建交公報中文版與英文版,和2023年該國外交發展大臣克萊弗利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談時的表態[179]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荷蘭王國政府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重申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見建交公報和2014年聯合聲明[180]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臘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 見建交公報和2006年聯合聲明[181] |
![]() |
德國政府承諾堅持明確的一個中國的政策,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德國政府反對「台灣獨立」,並反對旨在加劇台灣海峽緊張局勢的任何舉動 | 沒有查到外交文件中有「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見2008年聯合聲明[182] | ||
![]() |
是 | 未查到相關表態 | 沒有查到外交文件中有「一個中國政策/原則」「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見建交公報,胡錦濤會見該國元首時曾讚賞對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對方沒有回應[183] | |
![]() |
是 | 是 | 西班牙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注 7]中國政府關於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的立場,並決定在一九七三年四月十日前從台灣撤走其官方代表機構 | 建交公報[184]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繼續堅定不移地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反對任何損害中國領土完整的言論和主張,不支持台灣加入僅限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支持中國實現和平統一大業 | 見建交公報和2012年聯合聲明[185]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22年該國外長會見中國外長王毅時的表態[186]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23年該國總統接受中國大使遞交國書時的表態[187]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14年立陶宛總理布特克維丘斯會見李克強時的表態[188] |
![]() |
是 | 是 | 是} | [189] |
![]() |
中國方面重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方面堅決反對旨在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一國兩府」、或「台灣獨立」的任何企圖和行動。白俄羅斯共和國支持中國的這一立場。 | 建交公報 | ||
![]() |
是 | 是 | 是 | [190] |
![]() |
是 | 是 | 是 | [191]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02年聯合聲明[192] |
![]() |
是 | 是 | 是 | [193]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05年該國首相會見溫家寶時的表態[194] |
![]() |
未查到相關表態,但通常認為如該國沒有另行表態,該國外交政策和法國是一致的 | 未查到相關表態 | 未查到建交公報,未查到外交文件中有「一個中國政策/原則」「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表述,胡錦濤會見該國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時曾讚賞他本人、摩納哥王室和摩納哥政府一貫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對方沒有回應[195] |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02年該國外長會見朱鎔基時的表態[196]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國家 |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注 4] | 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 5] | 備註 |
---|---|---|---|---|
![]() |
是 | 是 | 是 | [197]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 見建交公報和2024年加拿大外長喬利會見王毅時的表態[198] |
![]() |
不明確 | 是 | 是 | 未查到「唯一合法政府」的表述,但該國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見2013年聯合聲明[199] |
![]() |
是 | 是 | 未查到明確表態 | 見建交公報 |
![]() |
特方自50年前同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以來始終是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定支持者和倡導者,特方將繼續恪守一個中國原則 | 未查到外交文件明確表述「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見該國總理2024年表態[200] | ||
![]() |
是 | 是 | 未查到明確表態 | 未查到外交文件明確表述「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承認(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建交公報中文版和英文版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04年該國總理會見中國副外長時的表態[201] |
![]() |
是 | 是 | 是 | 見復交公報和2023年該國外長會見王毅時的表態[202] |
![]() |
是 | 是 | 是 | 復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智利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聲明。(建交公報) 巴切萊特總統重申,智利堅定地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承認台灣和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2008年) | 見建交公報和2008年聯合新聞公報[203]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秘魯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秘方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2016年) | 見建交公報和2016年聯合聲明[204]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根廷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所作一切努力(2014年) | 見建交公報和2010年聯合聲明[205] |
![]() |
重申堅定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 未查到外交文件明確表述「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或「台灣是中國領土」,見2023年聯合聲明[206] |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委內瑞拉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 委方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的堅定立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定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的一切努力(2023年) | 見建交公報和2023年聯合聲明[207]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西聯邦共和國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 盧拉總統重申,巴方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2009年) | 見建交公報和2009年聯合公報[208] |
![]() |
是 | 是 | 是 | 見2019年聯合新聞公報[209]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厄瓜多爾共和國政府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 支持中國政府為完成國家統一所作努力(2022年) | 建交公報、關於深化中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哥倫比亞共和國政府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 哥倫比亞政府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定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作的努力(2023年) | 見建交公報和2023年聯合聲明[210]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和2018年聯合聲明[211]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烏拉圭東岸共和國政府注意到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 烏方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支持中國統一,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對此表示讚賞 (2016年) | 見建交公報和2016年聯合聲明[212] |
國家 |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注 4] | 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 5] | 備註 |
---|---|---|---|---|
![]() |
是 | 是 | 承認(acknowledges)中國政府關於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的立場 | 見建交公報中文版與英文版,和2003年該國總理霍華德會見溫家寶時的表態[213]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新西蘭政府承認(acknowledges)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 見建交公報中文版、英文版[214]和2014年聯合聲明[215]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斐濟政府承認(acknowledges)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 斐方重申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立場,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2年) | 見建交公報中文版、對應英文表述[216],和2002年聯合聲明[217] |
![]() |
是 | 是 | 中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西薩摩亞政府承認[注 8]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建交公報) 薩方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5年) | 見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見2004年聯合新聞公報[218] |
![]() |
是 | 是 | 是 | 復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見2019年聯合新聞公報[219] |
![]() |
是 | 是 | 是 | 見建交公報、2024年聯合聲明、2000年該國總統利奧·法爾卡姆會見江澤民時的表態[220] |
![]() |
是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庫克群島政府承認(recognizes)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 | 見建交公報中文版和英文版[221] |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復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 |
是 | 是 | 是 | 建交公報 |
國家 |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 |
---|---|
![]() |
教廷1942年與中華民國建立外交關係。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南京時,未將教廷視為合法的駐華使館,並未要求其承認當時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此後雙方在主教任命權、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和中國天主教全國代表會議制度等問題上有長期爭執,1951年因此被迫關閉公使館。教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承認過對方,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承認梵蒂岡城國,雙方於2018年簽署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並兩次延期。 |
![]() |
雙方從未建交,斯威士蘭在1968年獨立後與中華民國建交,維持至今。斯威士蘭沒有任何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斯威士蘭的事務由其駐南非大使館兼轄。 |
![]() |
雙方於1990年11月16日建交。因1998年11月20日馬紹爾群島與中華民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同年12月11日與馬紹爾群島斷絕外交關係,但仍設有留守組。馬紹爾群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無代表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馬紹爾群島的相關事務由其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使館兼轄。在建交公報中馬紹爾群島曾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 |
雙方從未建交,帕勞自1999年起與中華民國建交。帕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無代表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帕勞的相關事務由其駐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大使館兼轄。 |
![]() |
雙方從未建交,圖瓦盧自1979年起與中華民國建交。圖瓦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無代表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圖瓦盧的相關事務由其駐斐濟大使館兼轄。 |
![]() |
雙方在1987年2月6日建交。1989年10月11日,伯利茲宣佈與中華民國建交;10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佈與伯利茲斷交。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伯利茲無代表機構,相關事務由駐牙買加大使館兼轄。伯利茲在香港設有伯利茲貿易辦事處(前稱伯利茲駐香港名譽領事館,1997年6月經雙方同意改為現名)。在建交公報中伯利茲曾表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 |
兩國未曾建交,在對方境內無代表機構。危地馬拉自1933年起與中華民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危地馬拉的相關事務由其駐哥斯達黎加大使館兼轄。 |
![]() |
雙方未曾建立外交關係,海地自1956年起與中華民國建交。1997年1月和1998年2月,中國和海地根據於1996年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海地共和國關於互設商貿辦事處的協議》分別在對方首都設立貿易發展辦事處。 |
![]() |
雙方未曾建交,聖吉斯納域斯自1983年起和中華民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聖吉斯納域斯的相關事務由其駐安提瓜和巴布達大使館兼轄。 |
![]() |
雙方曾於1997年9月1日建交。2007年4月30日,聖盧西亞宣佈與中華民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因此在5月5日與之斷交。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聖盧西亞相關事務由其駐巴巴多斯大使館兼轄。在建交公報中聖盧西亞曾表示「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 |
![]() |
雙方未曾建交,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自1981年起與中華民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的相關事務由其駐巴巴多斯大使館兼轄。 |
![]() |
雙方未曾建交,巴拉圭自1957年起與中華民國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巴拉圭的相關事務由其駐巴西聖保羅總領事館兼轄。巴拉圭目前通過其駐韓國大使館兼轄對中國大陸相關事務,而對香港和澳門的相關事務則由巴拉圭駐日本大使館兼轄。 |
國家 | 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 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 5] | 備註 |
---|---|---|---|---|
![]() |
不丹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將在台灣、涉藏等問題上繼續支持中方立場[222] | 是目前唯一同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中華民國均無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不丹與印度有特殊關係,與聯合國安理會所有常任理事國均無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不丹事務由其駐印度大使館兼轄,不丹在香港和澳門設有名譽領事。 |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中,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2005年退回台灣加入聯合國的官方函件中指出,「聯合國認為,就一切意圖和目的而言,台灣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23]
中華民國政府對聯合國的這一立場表示反對,並向聯合國大會致函指出,「恕我們直言,根據上述《聯合國憲章》和規則的有關內容,秘書長的反應超出了他的特權範圍。秘書長單方面決定,聯合國認為『就一切意圖和目的而言,台灣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在篡奪安全理事會依據安全理事會暫行議事規則第60條作出此類決定的專有權利和義務。[224]」不過該函件旋即遭到聯合國大會總務委員會退回,並同時拒絕將這一問題列入大會議程[225]。
維基解密在2011年揭露的機密電文顯示,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及日本等國於2007年說服聯合國停止使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措辭。在文件內,潘基文會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扎勒米·哈利勒扎德坦承這個措辭「用太過了」,並承諾聯合國以後不再使用[226]。但此後,聯合國仍對外使用「中國台灣省」一詞[227][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中國(China)的代表)經過15年的談判後,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29][230]作為台灣的代表的中華民國則於2002年作為「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31][232]
據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研究,雖然中俄在官方宣傳上都展示支持對方,但俄羅斯官方外交文件上只有「尊重與支持」(Respects and supports)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立場,但沒有明確表達支持一個中國。這是獨特的俄國模式。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認為這個模式顯示俄國政府一向優先考慮自身利益[5]。
丹麥國際關係研究所於2024年2月發佈丹麥學者布·佛斯比(AndreasBøje Forsby)報告。佛斯比分析,歐盟多數成員國採取務實主義(pragmatist),主張維持現狀,只要在不挑戰一個中國政策的前提下,就會支持台灣。北歐國家在一中政策上採取外交模糊,如丹麥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合法中國政府,但對台灣主權歸屬未做任何表態。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021年11月與丹麥外長庫服特(Jeppe Kofod)會晤,主張丹麥會遵守中國的一中原則,丹麥政府未做澄清。中國駐冰島、挪威的大使,蓄意誇大,稱冰島與挪威反對分裂的中國,支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與冰島、挪威的立場不同,但這兩國政府也未作公開澄清。北歐國家在中國強加一個中國原則時沒有公開反駁,將會造成中國趁機擴張其影響力,使北歐國家難以反制中國漸增的自作主張,影響北歐國家的外交空間[23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