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玄學是盛於魏晉南北朝的哲學思潮,本來以解釋「三玄」(《老子》、《莊子》和《周易》)為主,後來發展成討論和解釋其他道家、儒家經典的清談風氣。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3月6日) |
「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一章的末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在東漢末期至晉朝期間,正統儒家名教之學開始受到質疑,於是從儒家轉向道家。
魏晉時期,玄學指立言、行事方面,多以立言玄妙、行事雅遠為玄遠曠達。「玄遠」,指遠離具體事物,專門討論「超言絕象」的本體論問題。因此,浮虛、玄虛、玄遠之學皆可稱為玄學。清談者大多是當時名士。[原創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何晏、王弼提出「名教本於自然」,治理社會要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為本,以儒家的名教為末。
阮籍、嵇康為竹林七賢之首領,其學被後人稱為「竹林玄學」。他們認為「越名教而任自然」,強烈反對儒家的名教,駁斥何、王二人之「貴無論」。
向秀、郭象、裴頠等則認為萬物皆是自然而生,主張「名教即自然」,則名教亦是萬物之一。
在南北朝時期,劉宋的宋明帝把玄學與儒學、文學、史學並列為「四科」,不過此時玄學已經沒有新發展,在張湛的《列子注》後,大多只要討論前人留下的論點,而在佛教傳入後,玄學逐漸式微。
玄學主要涉及有無、生死、動靜、名教、自然、聖人有情無情、聲音哀樂、言能否盡意等。在後世部份士人認為,玄學清談無關於經國濟世,因此有「清談誤國」的說法。
唐代有道教學派重玄派,「重玄」亦語出《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重玄派的最初形成當是魏晉玄學的產物,魏晉時孫登以「重玄為宗」解釋《道德經》,奠定了這一學派發展的基石。[原創研究?]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簡稱科玄論戰,又名人生觀之論戰、科學與人生觀的論戰,是於1923-24年發生在中國學術界的一場有關「科學與人生觀」的學術爭論。參與辯論的學者分成「科學派」和「玄學派」[a]
現代的所謂「玄學」,是在古代玄學的思想基礎上,作為生命過程中的運用法則或方法,並非學術上所說變成神秘主義式的民間信仰,因而,玄學家等),包括術數、占卜、算命、風水、擇日、姓名學、開壇作法等命術鬼神學理方法實踐在生活中,多數民間信仰從業者或術數先生稱源自道家和陰陽家的學說。民間信仰被認為是文化的一部分,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