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辛齋(1869年—1924年1月24日),清末民初辦報人、易學家。

生平

少年聰穎

1869年(清同治八年),杭辛齋出生於浙江省海寧州長安鎮,幼年父母雙亡,家境貧寒。早年在杭州正蒙義塾讀書。 1890年,補海寧弟子員,第二年以童子試第一的成績赴北京國子監讀書,在這一時期「充文淵閣校對,得以盡窺秘籍」(陳守謙語)[1]。在京期間,他的眼界大開,選擇新學而未走上科舉之路。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杭辛齋積極參與維新變法運動,上陳變法圖強之策,得到光緒皇帝賞識,兩次接受召見,但他無意為官,拒絕了內閣中書的官位,光緒轉贈他一枚象牙章,上書「言滿天下」四字。

辦報先驅

1897年10月26日,維新派嚴復等人在天津創辦《國聞報》,杭辛齋也是參與者之一。接受光緒賜印後僅僅兩天,維新運動失敗,《國聞報》因報道「戊戌六君子」事跡被查封。杭辛齋隱姓埋名,逃到山東德州一帶,暗中接洽義和團勢力。 1904-1905年,杭辛齋與其連襟彭翼仲在京先後創辦《京話日報》和《中華報》,兩份報紙都有巨大銷量。杭辛齋在《京話日報》中連載《豬仔記》,揭露在英打工華人的悲慘命運,這也是民國時期第一份涉及外交的報紙。同時,杭辛齋任《中華報》社長及總編輯,針砭時政,大膽直言。

兩度入獄

1906年,作為《中華報》主筆的杭辛齋派人前往天津,調查袁世凱秘密審判和處決保皇黨人一事。各方證據確鑿之後,《中華報》刊登文章《保皇黨之結果》[2],引發軒然大波。清廷以「妄論朝政、捏造謠言、附合匪黨、肆為論說」的罪名將杭辛齋與彭翼仲逮捕,關押數月後,彭翼仲被發配新疆,杭辛齋則被押回家鄉浙江海寧。由於鄉紳士族紛紛出面相救,杭最終獲釋,併到杭州出任農工研究會長,先後創辦《農工雜誌》與《浙江白話新報》。 辛亥革命後,杭辛齋創辦了民國時期杭州的第一份報紙《漢民日報》,主筆是邵飄萍,擁孫倒袁,以言論尖銳著稱。二次革命失敗後,《漢民日報》被封。袁世凱一再威逼利誘,但杭辛齋不為所動,1915年12月,他在天津創辦的《民聲報》將矛頭指向袁世凱的倒行逆施,被軍政執法處逮捕監禁,袁世凱死後,才獲釋放[3]

易學研究

景定成《書杭辛齋獄中受易事》記載,1915到1916間,杭辛齋在獄中遇到了一位精通《易經》的大師,他畫地為卦,向杭辛齋傳授了河圖洛書等易學精要。《學易筆談》自序中,杭辛齋也說:「吾師忍死犴狴,客期以待,秘傳心法,冀綿絕學,又曷敢自棄」。[4]出獄之後,杭辛齋廣泛閱讀歷代易學著作,品評歷代觀點,加以變通,使之合乎當時的變革年代,既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會貫通,亦反映了古代風化的逐漸變遷,[5]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易學體系,成為易學研究的集大成者。

熱心革命

1905年,加入孫中山同盟會,隨後又加入南社。1911年(宣統三年)11月,浙江新軍響應武昌起義,拘禁巡撫增韞,圍攻旗營,杭辛齋居中斡旋,旗兵繳械,新軍因以解圍[6]。 1917年,參加護法運動,他對革命的執着得到孫中山賞識,加上他在新聞界的影響力,1921年他被任命為宣傳部長,到上海任職,並創辦了新聞學會。次年,他召集上海市議員反對曹錕賄選。

1923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但因病缺席了廣州的國民黨一大。1924年1月24日,杭辛齋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55歲。《申報》評價說:「海寧杭辛齋先生,為革命先進,從事新聞事業,垂期十年,夙為海內人士所欽仰。」[7]

作品

著有《學易筆談》四卷、《學易筆談二集》四卷、《易楔》六卷、《易數偶得》兩卷、《讀易雜識》一卷、《愚一錄易說訂》兩卷、《沈氏改正碟着法》一卷,合為《易藏叢書》二十卷。

1997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學易筆談》、《讀易雜識》,收入《新世紀萬有文庫》。 201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再版《杭辛齋學易筆談》,收錄了三部著作,包括《學易筆談初集》、《學易筆談二集》和《讀易雜識》。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