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Human body)是一個人的整個結構。人體由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細胞形成的組織、組織形成的器官以及不同器官構成的器官系統一起組成。器官系統共同確保人體的體內穩態及生存能力。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0年9月19日) |
人體的外部包括頭部、毛髮、頸部、軀幹(包括胸部和腹部)、生殖器、臂、手、腿及腳。人體的內部包括器官、牙齒、骨骼、肌肉、肌腱、韌帶、血管、血液、淋巴管及淋巴。
人體的研究涉及解剖學,生理學,組織學和胚胎學。當然人體有解剖變異。生理學側重於人體的系統和器官及其功能。許多系統和機制相互作用以確保體內穩態,例如讓血液中的糖、鐵及氧等物質維持安全水平。
研究人體的主要有醫事人員、生理學家、解剖學家及藝術家,俾於開展相關工作。
組成
人體的組成元素有氫、氧、碳、鈣及磷等等,這些元素存在於人體數兆個細胞以及非細胞中。
成年男性體內大約有60%的水分,體積約為42公升,其中包括約19公升的細胞外液(其中約3.2公升是血漿,約8.4公升是組織液),以及約23升的細胞內液[1]。細胞內外的成分、酸鹼值及水分含量都需精準維持。細胞外水分的主要電解質是鈉和氯化物,而細胞內水分的主要電解質則是鉀和磷酸鹽。[2]
人體有數兆個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從人體所有器官和細胞類型及數量來估算,成年人體中大約有30兆個細胞及38兆個細菌[3][4]。人體表皮也寄居着數十億個共生微生物及免疫細胞[5]。人體並非所有部位皆由細胞組成,例如細胞位處的細胞外基質,是由蛋白質、多糖及蛋白聚糖所構成;細胞周圍的細胞外液除了特定細胞外,也包含了水、蛋白質、電解質、營養物質及廢物(如尿素)不等的物質。
人體細胞因為有DNA(去氧核糖核酸)才能正常運作,DNA位於細胞核內。DNA的部分片段在細胞核內被複製,並透過RNA(核糖核酸)傳送到細胞體[2]。接着RNA被用來合成蛋白質,形塑出細胞的基礎、活動及代謝物。換言之,蛋白質決定了細胞功能和基因表現,細胞能透過這些蛋白質來自我調節[6]。然而並非所有細胞都有DNA;某些細胞在成熟過程中會失去細胞核(例如成熟的紅血球)。
人體由許多不同類型的組織組成,組織指的是具有特殊功能的細胞群[7]。研究組織稱為組織學,通常用顯微鏡來進行。人體組織主要有四類:上皮組織、結締組織、神經組織及肌肉組織。組織細胞的形狀及形式多樣,例如覆蓋在人體表面、消化道外部(上皮)或腔室內部(內皮)的上皮組織,就有單層扁平細胞、具細微擺動纖毛的細胞(肺部)及柱狀細胞(胃部)等,上皮組織的作用包含:調控物質能否通過、保護內部結構及發揮表皮的感知功能等。[8]
人體生理學
人體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如何運作的研究。 這包括人體健康的機械的,物理的,生物電磁學的和生物化學的功能,從器官到組成它們的細胞。 人體由許多相互作用的器官組成。 它們相互作用以維持體內平衡,使身體保持穩態,具有安全水平的物質,例如血液中的糖和氧氣[9]。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