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跟蹤、監視知名人士的記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狗仔隊指一些跟蹤、監視知名人士(例如演藝人員、政治人物、皇室成員、運動員及商業人士等),然後偷拍、竊聽及翻查垃圾等活動的記者。此外,亦可解作專門負責跟蹤及拍攝疑犯的部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4月21日) |
狗仔隊這種職業在1958年首次出現,原為意大利文「Paparazzi」是意大利姓氏Paparazzo所對應的單詞「蚊子」的複數形式。1960年及1963年,意大利導演費德里柯·費里尼在電影《甜蜜生活》(La Dolce Vita)及《八部半》中製造出一個名叫Paparazzo的角色,是一個專門拍攝名人私隱的記者。從此「Paparazzi」就成為那些專門搜刮名人私人生活的形象。狗仔隊一詞則是起源自香港粵語,形容像小狗一樣趴着偷拍[1]。
狗仔隊通常會在目標人物出沒地點守候,進行拍攝或偷拍,並貼身跟蹤目標人物。他們甚至會搜索目標人物停留過的房間,連丟棄的垃圾也不放過,務求知道目標人物不為人知的生活細節。
狗仔隊對目標人物造成很大的困擾,除了跟隨不捨帶來的麻煩外,亦侵犯了目標人物的私隱,令目標人物彷彿24小時活在公眾的監察之中。
但狗仔隊一般認為,自己對目標人物帶來幫助多於滋擾。狗仔隊為目標人物,尤其是藝人帶來人氣,令更多人留意。狗仔隊本身也是一門賺錢的行業,一幅震撼性的照片,在歐洲、美國等地可賣得價錢數以萬美元計。
除了追蹤的攝影記者被稱為狗仔隊,政府政風單位專門抓不正當行為的公務員(例如:搞婚外情、喝花酒、出入不正當場所、收賄賂等),這種被稱為政風狗仔。
另外徵信社通常也有狗仔隊的功能。
2005年10月,藝人出身的美國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簽署通過《反狗仔隊法》,2006年生效;該法案對「以非法手段取得名人照片者」處以高額罰金,僱主連帶受罰。
臺灣世新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管中祥反對制訂「反狗仔隊」專法,因為強勢的公眾人物被狗仔隊侵擾時大都有反制能力,反而是弱勢的受訪者無力保護自己,因此修正現行法律即可。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系講師馬西屏認為,不應該用法律限制狗仔隊,而應該由市場機制與社會進步的共同認知來淘汰狗仔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