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爾湖

俄罗斯湖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贝加尔湖map

貝加爾湖(俄語:озеро Байкал羅馬化Ozero Baykal布里亞特語Байгал нуур羅馬化:Baygal nuur)位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面積約為31,722平方公里,距離蒙古國邊界111公里,是世界上水容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近2000米,為北亞地區不少部族的世居領地,例如布里亞特人居住在湖泊東側地區,於該地豢養山羊駱駝牛隻綿羊[3][4]。另外,貝加爾湖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5][6][7][8]。貝加爾湖為大陸裂谷湖,有逾1,700種動物及植物棲息其中,而且2/3為特有種[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貝加爾湖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10]

快速預覽 貝加爾湖Байгал нуур(布里亞特蒙古文) О́зеро Байка́л(俄文), 座標 ...
貝加爾湖
Байгал нуур(布里亞特蒙古文)
О́зеро Байка́л(俄文)
Thumb
座標53°30′N 108°0′E
類型大陸裂谷湖
主要流入色楞格河巴爾古津河
上安加拉河
主要流出安加拉河
集水面積560,000平方公里(216,000平方哩)
所在國家俄羅斯蒙古
最大長度636公里(395哩)
最大寬度79公里(49哩)
表面積31,722平方公里(12,248平方哩)[1]
平均深度744.4米(2,442呎)[1]
最大深度1,742米(5,715呎)[1]
水體體積23,615.39立方公里(5,700立方哩)[1]
滯留時間330年[2]
岸長12,100公里(1,300哩)
表面海拔455.5米(1,494呎)
結冰1月至5月
島嶼27 (奧爾洪島)
聚居地伊爾庫茨克
位置
Thumb
1岸長衡量標準不定。
關閉
快速預覽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 ...
貝加爾湖
世界遺產
Thumb
官方名稱Lake Baikal (英文)
Lac Baïkal (法文)
Озеро Байкал (俄文)
位置俄羅斯
標準自然:(vii)(viii)(ix)(x)
參考編碼754
登錄年份1996年(第20屆會議
面積31,494km²
網站whc.unesco.org/zh/list/754
關閉

詞源

漢朝人稱之為「翰海[11]」,或民謠蘇武牧羊歌詞的北海,五胡十六國時北朝叫「於巳尼大水」,隋唐叫「小海」,18世紀初期的《異域錄》稱之為「柏海兒湖」,《大清一統志》稱為「白哈兒湖」,蒙古稱為「達賴諾爾」,意為「似海湖」、「自然之湖」[12];一說名稱來源於「貝音嘎 嘎拉」(蒙古語意為不滅之火)[13],古人非常崇拜它而視爲「聖海」,民國時期稱「白海」。

漢書-蘇武傳》記載西漢時期,貝加爾湖在匈奴的控制範圍之內,蘇武被單于流放到「北海」去牧羊。蘇武在北海邊艱難熬過19年才回到漢都長安

地理

Thumb
貝加爾湖地區的數值地形模型
Thumb
葉尼塞河流域地圖,並標示迪克森杜金卡圖魯漢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伊爾庫茨克等城市

水文

貝加爾湖呈新月形,湖泊位於盆地地形中,周圍有山脈丘陵環繞[14],湖泊南北長680公里,東西寬40至50公里(最寬處達80公里)[15],面積31,494平方公里,是亞洲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世界第七大,屬於斷層湖,沿岸地震頻繁、多溫泉,流域面積560,000平方公里,有多達336條河流注入[16],其中最大的河為色楞格河。而其外流河為葉尼塞河的支流安加拉河,出水口位於湖西南側,往北流入北極海,另外在湖的西側尚有另一條大河勒那河的源頭,距湖僅7公里,不過被高達1640米的貝加爾山脈中部所阻隔,湖中有22島,最大的奧爾洪島長達72公里,湖面每年1月至5月結冰[17]

貝加爾湖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最大水深為1,634米至1,741米[註 1],平均深度758米,為世界上平均深度最深的湖泊[18],湖面海拔456米,最深處湖床海拔-1,181米[1]。因深度深,其體積達23,600立方公里,佔全球流動的河川、淡水湖總水量的17%[19]至20%[20][21],比整個北美洲五大湖(22,560立方公里)或北歐波羅的海(21,000立方公里)的水量還多,但只有裏海 (78,200立方公里)的三分之一。貝加爾湖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湖泊,據研究,它已經在地球上存在大約3,000萬年[22][23],同時貝加爾湖也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湖泊之一[24]

氣候

貝加爾湖位於歐亞大陸內陸,屬柯本氣候分類法大陸性氣候[6],湖面1月至5月結冰[17],冰層厚度約70至115厘米,冬季時,可於湖面行駛汽車至奧爾洪島[25]

生物

貝加爾湖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共有1,085種植物及1,550種動物以之為棲息地,其中80%為特有種[26],並有許多世界僅有的淡水特有種生物,被稱為「俄羅斯的加拉巴哥群島」;其中貝加爾海豹貝加爾鱘英語Baikal sturgeon為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海豹,而貝加爾海豹的棲息範圍幾乎遍佈整個貝加爾湖[27]

水的特點

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清澈的湖泊之一[24],在冬季的開放水域的透明度可達30-40m,而夏季時通常為5-8m[28],貝加爾湖富含氧氣,即使在深水[28]處仍有較高的含氧量,這將它和其他典型分層的水體區別開,如坦噶尼喀湖黑海[29][30]。貝加爾湖水溫根據地點、深度,年變化較大,冬季和春季的1-5月(甚至6月初)湖面將凍結4-5個月[31],湖冰的厚度可達0.5-1.4m[32],有小丘隆起處更是可達2m以上, [31]此期間水溫隨深度緩慢上升,在冰覆蓋處最冷,溫度接近冰點,200-250m溫度為3.5-3.8℃。[33]地表的冰融化破碎之後,地表水在陽光下緩慢升溫,到了5、6月,上部300m呈現均熱狀態,溫度為4℃[28][34] 水溫分佈格局反轉,溫度隨湖水深度增加而下降,秋季開始湖水表面溫度再次下降,到了10-11迎來了第二個均熱階段,湖水上部300m的溫度仍為4℃,[28][33]湖的深處溫度穩定在3.1-3.8℃,其年變化很小[33]。 在過去50年中湖水表面溫度平均上升了1.5℃[35],導致湖的封凍期縮短,在某些地方還發現了水溫約為50℃的熱液噴口,這些噴口主要分佈在深水處,淺水處僅有局部有分佈,由於湖水體積極大,對水溫影響很小。[28]

歷史

古中國史籍稱貝加爾湖為於巳尼大水小海大澤北海,先後自前3世紀起先後屬於匈奴所屬的丁零部落領地、鮮卑+烏桓所屬的丁零和堅昆部落的領地、柔然突厥所屬的鐵勒部落領地、安北都護府回鶻黠嘎斯+阻卜遼朝(契丹)、尼倫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國人的活動範圍。著名的蘇武牧羊故事就發生在貝加爾湖一帶。這些遊牧部民長期存在,有時跟南部的中國發生戰爭(比如漢匈戰爭北魏與柔然的戰爭),有時臣服於中國(如隋唐的全盛時期)。

13世紀起,這裏成為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的領土。14世紀晚期的1388年,明軍在捕魚兒海(捕魚兒海又名貝爾湖,不是貝加爾湖)之戰中打敗北元軍隊,隨即北元後主脫古思帖木兒也速迭兒刺殺,之後裂解為韃靼瓦剌;貝加爾湖直到1620年代之前都屬於瓦剌的領土。

沙皇俄國的探索隊於1628年擴張至貝加爾湖一帶,為俄國征服西伯利亞的一部份[36],而庫爾巴特·伊凡諾夫則於1643年帶領第一支到達貝加爾湖的探險隊[37]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喀爾喀蒙古準噶爾汗國先後被清朝征服,清帝國與俄羅斯帝國,最終瓜分了蒙古區域。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跟俄國簽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曾屬於蒙古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被康熙皇帝最終承認屬於俄國;清雍正五年(1727年)的《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亦劃定貝加爾湖地區歸俄羅斯帝國所有。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公里處發生了通古斯大爆炸,部分影響了湖附近的森林。

1919年冬,俄國內戰期間,白軍領導人高爾察克鄂木斯克托木斯克撤退,在接近伊爾庫茨克的貝加爾湖畔受阻,高爾察克在1920年1月15日被駐守西伯利亞鐵路捷克斯洛伐克軍團交給伊爾庫茨克的布爾什維克。指揮官卡普佩爾將軍為營救高爾察克,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頂着零下50度低溫向東行軍1000公里,於1月26日在伊爾庫茨克近郊因凍瘡肺炎病逝,高爾察克也在2月7日被布爾什維克處決。在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剩餘的軍人、眷屬、傷患約3萬人在1920年2月在零下40度暴風雪、缺乏適當衣物、糧食補給、絕望疲憊的情況下強行穿越結冰的貝加爾湖,許多人被凍死於湖面。他們的遺體與遺物在整個冬天維持冰封的狀態,直到湖冰溶解,沉入上公里深的湖底。有傳聞指出,高爾察克殘部曾獲得沙皇政府的黃金儲備,但在逃亡途中載金列車經橋無法負重致橋斷,數百噸金掉入世界最深之淡水湖貝加爾湖。近年有人宣稱可能發現落入湖中的黃金[38][39]

21世紀以來,由於當地距離俄羅斯中心地帶較遠,經濟困頓,為此貝加爾湖地區找到了鄰近中國大陸的投資。

圖集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