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菊科的一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紫菀屬(學名:Aster)是菊科下的一個屬,同時也是菊科的模式屬,其模式種為雅美紫菀(Aster amellus)。這個屬曾經包括歐亞大陸及北美洲的近600種植物,但是在經過了20世紀90年代中對於該屬的形態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研究後,人們認為其中一些來自北美洲的種應該被分入其他的一系列近緣屬裏。[1] 在這次拆分後,這個屬留下了大概180個種,其中除一種外,其餘均原產於歐亞大陸。
在英文中,紫菀的名字Aster來自於古希臘語的單詞astron,意思是「星」,並經過具有同樣意思的拉丁文單詞astrum而被引入,實際上人們用這個詞是在描述紫菀的花序。
在園藝中,人們通常按照習慣,把分類變更之前及之後的植物都統稱為「紫菀」。
多年生草本,亞灌木或灌木。莖直立。葉互生,有齒或全緣。頭狀花序作傘房狀或圓錐傘房狀排列,或單生,各有多數異形花,放射狀,外圍有1-2層雌花,中央有多數兩性花,都結果實,少有無雌花而呈盤狀。總苞半球狀、鍾狀或倒錐狀;總苞片2至多層,外層漸短,覆瓦狀排列或近等長,草質或革質。花托蜂窩狀,平或稍凸起。雌花花冠舌狀,舌片狹長,白色、淺紅色、紫色或藍色,頂端有2-3個不明顯的齒;兩性花花冠管狀,黃色或頂端紫褐色,通常有5等形的裂片。花葯基部鈍,通常全緣。花柱分枝附片披針形或三角形。冠毛宿存,白色或紅褐色,有多數近等長的細糙毛,或另有一外層極短的毛或膜片。瘦果長圓形或倒卵圓形,扁或兩面稍凸,有2邊肋,通常被毛或有腺。[2]
在美國紫菀甚至可以在所有的抗寒區生長。但現在,紫菀屬中的種通常僅限於東半球,而新大陸上的物種已經被重新歸於澤菀屬(Almutaster)、沼菀屬(Canadanthus)、東風菜屬(Doellingeria)、麗菀屬(Eucephalus)、綠頂菊屬(Eurybia)、踝菀屬(Ionactis)、白黃花屬(Oligoneuron)、Oreostemma(Oreostemma)、白頂菊屬(Sericocarpus)和捲舌菊屬(Symphyotrichum), [3] 儘管所有的這些屬都屬於紫菀族(Astereae)。
這個屬中只有兩個種是原產於英國的,其中麻菀(Aster linosyris)很稀有,而另一種是海紫菀(Aster tripolium)。高山紫菀(Aster alpinus spp. vierhapperi)則是唯一的北美原生種。[4]
在中國紫菀屬的植物分佈十分廣泛,各地均產。[5]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