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埃爾-西蒙·富尼耶(Pierre-Simon Fournier,1712年9月15日–1768年10月8日),是法國18世紀中葉的一位刻字師、鑄字師和 字體排印學理論家。他一生收藏、製作了很多活字,其對印刷業的貢獻,包括其製作的首字母、裝飾活字、設計了很多活字以及對字號的標準化。他的作品屬於洛可可形式風格,他設計的字體 有 Fournier、Narcissus 等。[1]他也以在其字體中加入「裝飾性字體裝飾符號」[2] 而聞名。富尼耶最大貢獻是他「創建了一套標準化的度量系統,對字體產業留下了革命性的影響。」[3]
為了與同樣從事印刷業的其父 Jean-Claude Fournier 相區別,他也被稱作小富尼耶。他小時曾隨J. B. G. Colson學習水彩,之後還學習過木刻。1737年他出版了第一版理論著作,討論了在保持易讀性的前提下的最小字距問題。
1723年,法國政府同意對活字進行標準化。到1737年,小富尼耶決定在製作字沖時,以 6 西塞羅 、即 72 點 去對應 法寸(法語:pouce,英語裏也稱 Paris inch),而不是以當時的字高方法為標準。這種方式制定出來的「點」(point)比 38 年之後弗朗索瓦-安布魯瓦茲·迪多定義的迪多點要短一些,因為富尼耶用的是舊製法尺(pied néo-romain,0.2977 m) 而迪多用了改制之後的「皇家法尺」(法文 pied du roi(國王的腳)對應英文 royal foot (pied du roi, 0.3248 m)。因此,儘管「1 西塞羅=12點」定義不變,12 富尼耶點的長度只相當於 11 迪多點。[4][5]
從 1764 年富尼耶出版的《字體排印手冊》("Manuel Typographique")中的尺度圖可以看到,這張圖總長為二法寸(pouce),富尼耶稱這等於144點。但是仔細看這張圖的刻度,總長二法寸尺被分為四份,每份半寸;之後再六等分,每份 1/12 法寸即 1 法分(ligne,「一線」);而之後最小的刻度僅將 1 法分進行了三等分,即 1/3 法分= 1/36 法寸;這張圖里並沒有直接指出 1 point 的長度。
在確定點制單位之後,富尼耶決定自己開始鑄字。法國佔領荷蘭時路易十四 朝廷曾製作一款國王獨佔的字體,擅自翻刻被處以處罰。在那一個世紀之後,富尼耶製作了新的字模 (1742,他自己拼寫作 Modéles des Caracteres) 繼承那款國王羅馬體風格,但用於他自己新時代。富尼耶的這套字粗細筆畫對比非常強烈,所以鉛字細筆畫很容易破損。
發佈 Modèles des Caractères 時,富尼耶也加入大量洛可可式的花型裝飾,這也復興了16世紀裝飾花型的傳統。這一復刻還引來諸多後世對其進行效仿,包括Johann Michael Fleischmann 和 J. Enschedé。到1750年代,富尼耶成為產業巨頭,還曾擔任瑞典、撒丁島的皇家印刷廠顧問,並協助龐巴度夫人 創辦了她自己的印刷廠。富尼耶對音樂的愛好也有所建樹。1756年與J. G. I. Breitkopf 共同開發了一套新的樂譜字符,讓音符更圓、更優雅並更易讀,並很快在音樂界獲得好評。1762年他為此發明而取得了專利,導致同行的敵視。他因此還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樂譜鉛字的起源和過程。
1764年和1768年,富尼耶出版了《字體排印手冊》("Manuel Typographique")系統性地闡述了法國活字印刷史,並詳細介紹了包括點制系統在內的鑄字工序。富尼耶的公司在其逝世之後保持運作,直至19世紀。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