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高·史達爵士MBE(英語:Sir Ringo Starr,1940年7月7日)原名理查德·斯塔基Richard Starkey),出生於英國利物浦,以靈高·史達(英語:Ringo Starr)為藝名,史達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英國音樂人、歌手、作曲人及演員,音樂生涯當中以1962年8月16日到1970年作為披頭四鼓手最爲人知。當1960年披頭四組建時,史達是另外一隻利物浦樂隊(Rory Storm and the Hurricanes)的鼓手,他於1962年8月加入披頭四,取代皮特·貝斯特成為鼓手,除了作為鼓手以外,他還是一些成功的披頭四歌曲的演唱者,例如《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Yellow Submarine》、披頭四翻唱版本的《Act Naturally》等,靈高還是《What Goes on》等歌曲的合作詞曲作者,以及《Don't Pass Me By》、《Octopus's Garden》的獨創詞曲作者。

快速預覽 靈高·史達Ringo Starr, 男歌手 ...
靈高·史達
Ringo Starr
Thumb
斯塔爾,2019年
男歌手
暱稱Ringo
出生
Richard Starkey

(1940-07-07) 1940年7月7日84歲)
 英國英格蘭利物浦瑪德琳街9號
職業音樂人、歌手、演員
音樂類型搖滾流行世界
演奏樂器歌聲鍵盤
出道地點 英國英格蘭利物浦
活躍年代1957年至今
唱片公司
簽名Thumb
網站RingoStarr.com
相關團體
著名樂器
  • Ludwig Super Classic Drumset
  • Ludwig Black Oyster Pearl Drumset
關閉

靈高作為披頭四鼓手取得的成就廣受讚揚,他稱自己為「非同尋常的並風趣十足的鼓手」,鼓手史提夫·史密夫評價說靈高的廣受歡迎「樹立了一個新的榜樣」並「使得我們把鼓手看做樂隊中的一個同等重要的創作者」。在2011年,靈高被《滾石》的讀者評選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鼓手第五名。

靈高·史達是披頭四成員中最受稱讚的演員,在披頭四的電影中擔任主角,並在披頭四時期和後披頭四時期出演大量其他電影,在1970年披頭四解散後,靈高也憑藉一些單曲和專輯獲得成功,在此同時,他也和其他三位同樣名利雙收的前披頭四成員合作錄音。他也出現在一些電視紀錄片中,還主持了一些電視節目,並為前兩部火車頭日記配音。從1989年開始,靈高組建靈高史達和他的全明星樂隊英語Ringo Starr & His All-Starr Band巡演,此後,樂隊陣容經歷了12次變化。

個人經歷

早期

1940年7月7日靈高·史達生在英國英格蘭默西塞德郡利物浦市小峽谷瑪德琳街9號的寓所內出生的,父親是個蛋糕師。在靈高3歲時他父母就分開了,八年後其母與Harry Graves結婚,Harry使得靈高對音樂起了興趣。童年時,他去福音派基督教聖公會教堂做禮拜,並飽受疾病困擾,他還在6歲時患闌尾炎而暈倒。十三歲時靈高因慢性胸膜炎被送進了療養院停課休養兩年,因此成績落後,導致他無法上文法學校也沒有參加11+升學考試英語Eleven plus exam的資格,在此之前,他在他家附近的聖塞拉斯學校上學,歌手Billy Fury是他同屆同學,隨後,靈高到Dingle Vale中學(即現在的Shorefields技術學院)上學直到1955年離校,在那裏,他展現出在音樂和戲劇方面的天賦,在諸如機械學等一些實踐學科中也有優秀表現,靈高·史達的健康問題使得他對於食物非常敏感,並對一些食物有過敏反應,當1968年披頭四去印度旅行時,靈高自備了食物。

約翰·連儂保羅·麥卡尼佐治·夏里遜一樣,靈高也加入到了噪音爵士樂的浪潮中,1957年他與朋友Eddie Miles組建Eddie Clayton噪音爵士樂隊,1959年他加入Raving Texans,這一階段,由於手戴戒指,靈高有了藝名Ringo,1960年10月樂隊更名為Rory Storm and the Hurricanes,當他們在漢堡演出時,史達遇見了披頭四,1960年10月16日在漢堡,靈高首次和列儂,麥卡特尼,夏里遜合作。

回到英國之後,史達兩次為皮特·貝斯特做披頭四的替補鼓手。

1962年八月披頭四放棄了貝斯特,靈高成了披頭四的鼓手,此前,在阿比路錄音室貝斯特已經和披頭四其他成員合作錄製了一些歌曲。

1962年8月18日靈高在日照港首次作為披頭四成員演出,次日在洞穴俱樂部亮相後,貝斯特的歌迷對披頭四成員的變化表示不滿,並在俱樂部中發生鬥毆事件,佐治·夏里遜也被歌迷打腫了眼睛,歌迷還在皮特·貝斯特的房屋前高喊「皮特萬歲,靈高滾蛋」。

隨後佐治·馬田質疑靈高·史達而邀請Andy White作為臨時鼓手,當錄製專輯《請讓我高興》時,Andy在打架子鼓,而靈高只是在打沙球和小手鼓,這讓靈高很不滿,他曾說「我當時想:夠了,他們想像對待皮特一樣對待我」。

到1963年,靈高已經作為披頭四的一員所為人熟知了,他第一次被時代雜誌提及,是在「聖誕節問答」的內容中:「下列樂手使用何種樂器:a) Nell Gotkovsky [...] e) Ringo Starr [...] h) Ravi Shankar?」。

1962-1970年 披頭四時期

演唱

為了表現自己的唱功,史達基本都會在每張錄音室專輯中至少演唱一首歌曲,列儂或麥卡特尼會為他的有限的音域專門作曲,比如《Yellow Submarine》以及《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靈高也在《Maxwell's Silver Hammer》以及《Carry That Weight》歌曲中作為伴唱,披頭四時期少數他自己作曲演唱的歌曲包括《Don't Pass Me By英語Don't Pass Me By》以及《Octopus's Garden》,此外《I Wanna Be Your Man》、《Boys》、《Matchbox》、《Honey Don't》、《Act Naturally》、《What Goes On》(與列儂和麥卡特尼一起冠名為創作者)、《Good Night》也由靈高演唱。

創作

史達有時會編造出一些奇怪的詞語,這被稱為「靈高主義(Ringoism)」,例如《辛勞一夜》以及《明日永不知》,披頭四成員——尤其是列儂,經常受其啟發而作曲。麥卡特尼曾回憶道:「靈高有時候會錯用文字,就像別人一樣,但他總是錯得富有抒情意味,真奇妙。」史達也時常為列儂麥卡特尼合作的歌曲貢獻歌詞,比如歌曲《Eleanor Rigby》中的歌詞「在無人的夜裏給襪子打補丁」就屬靈高的創作。最終,史達開始獨立作曲,比如《Don't Pass Me By英語Don't Pass Me By》(白色專輯中的歌曲)以及《章魚的花園》(《艾比路》專輯中的歌曲)。

在錄製白色專輯時靈高因不滿團隊氣氛而短暫離隊,他和演員Peter Sellers於比雷埃夫斯在後者的遊艇上呆了一段時間,並花了2周寫出了《Octopus's Garden》。兩周後他重新回到錄音室時,發現在他的鼓周圍擺滿了鮮花。靈高也是《What Goes On英語What Goes On》的共同曲作者,同時歌曲《Flying》(專輯《Magical Mystery Tour》中的歌曲)和《Dig It》(《Let It Be》中的歌曲)被列為披頭四四人的共同作品。此外在披頭四解散後,靈高和其他三人一樣,都被認為是歌曲《12-Bar Original》、《Los Paranoias》、《Christmas Time (Is Here Again)》、《Suzy Parker》(在電影《順其自然》中出現)、《Jessie's Dream》(在電影《奇幻之旅》中出現)以及披頭四演唱版本的《自由如鳥》的曲作者。

1964年的疾病

Thumb
麥卡特尼,夏里遜,列儂和Jimmie Nicol英語Jimmie Nicol1964年6月5日在荷蘭

在1964年7月,披頭四計劃到丹麥荷蘭亞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巡演[1] 6月3日,巡演開始前一天,史達在拍照活動Saturday Evening Post中突然暈倒,當時披頭四在倫敦巴恩斯街區。史達發燒至102度(華氏)還伴有扁桃體炎,他被緊急送往醫院。這次扁桃體炎的發作讓他不得不住院,並隨後在家休養數日。此時,24歲的鼓手占美·尼克英語Jimmie Nicol在披頭四於瑞典、丹麥、荷蘭、香港和阿德萊德舉行的巡演中臨時代替史達。建議占美臨時頂替的是披頭四的製作人佐治·馬田,因為此前,占美與EMI簽約並與Tommy Quickly合作錄音,並在專輯《披頭四狂熱》的錄製過程中與披頭四成員相識。最初,夏里遜拒絕史達被替代,並放言沒有靈高,他也不去,但布萊恩·愛普斯坦和佐治·馬田說服了他。史達6月11日出院,1964年6月15日在墨爾本歸隊。最終,在披頭四當年聖誕節假期期間,史達做了扁桃體切除手術。後來史達承認他怕他在住院期間被永久替代。

擊鼓技巧

史達披頭四期間的擊鼓技巧最被人稱道,其他一些著名鼓手對他對團隊整體的貢獻也稱讚不已。史達曾說道「當我聽其他鼓手敲鼓時,我就知道我在擊鼓技術上仍有欠缺[...]我是風格樸素的鼓手,但我風趣惹人愛。好玩之處就在於我是左撇子,卻敲着為右手為慣用手的鼓手設計的架子鼓,也因為如此,我無法流暢地長擊鼓(drum roll)」。[2] 佐治·馬田的解釋是「林格的擊奏很好又有力,而且善用中鼓,即使他不能長擊鼓(drum roll)」。

披頭四解散後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Thumb
1976年11月,史達與卜·戴倫以及樂團樂隊演出

1970年4月10日,披頭四樂隊宣佈解散後,史達在當年年末發佈了兩張專輯。在《情感之旅英語Sentimental Journey》中,林格展現了演奏才能,演奏了搖滾時代之前的歌曲(20~40年代),昆西·鍾斯莫里斯·吉布、佐治·馬田和麥卡特尼等音樂家都參與了專輯的編曲工作。在他的受鄉村音樂感染的專輯《Beaucoups of Blues英語Beaucoups of Blues》中,林格做了把鄉村歌手,納殊維爾著名音樂家皮特·德雷克英語Pete Drake在其中客串。單曲《It Don't Come Easy英語It Don't Come Easy》(1971)(美國榜單. No.4)以及《Back Off Boogaloo英語Back Off Boogaloo》(1972)(美國榜單 No.9),後者成為了他在英國榜上的表現最好的單曲,最高升至第二位。1973年他在美國有兩首單曲登頂:《Photograph英語Photograph (Ringo Starr song)》(與夏里遜合作,在英國榜上第8)還有《You're Sixteen英語You're Sixteen》(原作者 Sherman Brothers英語Sherman Brothers)。

他參加了1971年夏里遜舉辦的為孟加拉國舉行的慈善演唱會英語The Concert for Bangladesh,還在夏里遜的作品《萬物必將消逝》和《活在物質世界之中》中,列儂的《約翰·連儂/塑料小野樂隊》中,還有小野洋子的早期作品中打鼓。接下來靈高首次以電影導演的身份亮相,指導了暴龍樂團的紀錄片《生來不羈英語Born to Boogie》。史達在拍攝記錄片期間與暴龍樂團主唱馬克·波倫成為好友,還發佈了單曲《Back Off Boogaloo》。[3]

1971年,他與設計師羅賓·克魯克香克開了一家家具公司。靈高前衛的設計中包括一張外形像一朵鮮花的,配有可調節的花瓣形狀的椅子的桌子,還有一種外形酷似甜甜圈的壁爐。[4]1973年的專輯《Ringo英語Ringo (album)》,是由李察·佩里製作,披頭四的前成員在其中的一些歌曲中參與演奏,這張專輯大獲成功。次年的專輯《晚安維也納英語Goodnight Vienna》同樣獲得了成功。如前文所述,這兩張專輯中引人矚目的成功單曲包括《Photograph英語Photograph (Ringo Starr song)》以及《You're Sixteen英語You're Sixteen》,兩者都在美國榜單上登上首位,《Oh My My英語Oh My My (Ringo Starr song)》(美國 No.5),還有專輯《Ringo》中的 《I'm the Greatest》(列儂作),還有1974年專輯《晚安維也納》中的《Only You (And You Alone)》(美國 No.6)和「No No Song英語No No Song」(美國 No.3)這些歌曲被收入林格的1975年首張精選集《Blast from Your Past英語Blast from Your Past》,這張專輯也是他在蘋果唱片牌下的最後一張專輯。[5]在此期間,他與琳茜·德·保羅英語Lynsey de Paul墜入海河。[6]在她的一首歌曲中,靈高演奏手鼓還協助創作了薇拉·琳恩的《你不記得那時了嗎》,靈高也是德·保羅另外一首歌《如果我得不到你,下一個人會的》歌詞中所訴說的人,對於這首歌,她說寫這首歌是對林格在他的辦公室中睡過了頭而錯過了與她的約會的報復。[6]

史達後來的音樂生涯由於商業衝擊而萎縮,但是他仍然在不斷推出新唱片並星光四射。70年代中期史達與Atlantic Records簽約,1976年專輯《Ringo's Rotogravure英語Ringo's Rotogravure》發佈。雖然其中的單曲表現不盡如人意,《A Dose of Rock 'n' Roll》 (美國No.26)以及翻唱的 《Hey! Baby》 (美國No.74),這張銷量一般的專輯攀升到了美國的第28位。於是唱片公司決定讓靈高改頭換面;於是誕生了充斥着70年代流行樂與迪斯科風格的專輯《林格第四英語Ringo the 4th》(1977)這張專輯一塌糊塗,最高也只登上銷量榜的162位。在這之後靈高與Portrait Records英語Portrait Records簽約。1978年史達的專輯Bad Boy發行,在此期間電視台還推出了特輯。然而,兩者都沒能獲得成功,Bad Boy在美國榜單上只上升到了129位。於是,靈高再也沒有與Portrait Records推出任何一張專輯。[7]

1975年,史達創立了他自己的唱片公司Ring O'Records,他告知《Circus》雜誌他認為「唱片公司的事情將要泡湯」。他說唯一討厭的事就是「與各種唱片公司簽約。如果我擁有自己的公司,每個人都聽我的話,也不會惹上麻煩請律師」。他還提及了披頭四時期四人對披頭四經理布萊恩·愛普斯坦的(讓披頭四創立自己的唱片公司)信任,他還說道「我還想擁有我名下的藝人」。[8]他自己的唱片公司推出的首張專輯是《Ringo英語Ringo (album)》專輯的重製版,由David Hentschel英語David Hentschel操刀。[8]

在1975至1978年,靈高自己唱片公司發行了總共四張自己的專輯,(包括由David Hentschel出品的Startling MusicGraham Bonnet英語Graham Bonnet的《Graham Bonnet》,與Rab Noakes英語Rab Noakes合作的《永不停歇》,一張由John Tavener出品的重製專輯《The Whale英語The Whale (Tavener)》),此外唱片公司還推出了16張其他藝人的歌曲,包括Bobby Keys英語Bobby KeysGraham Bonnet英語Graham BonnetJohnny Warman英語Johnny Warman、Rab Noakes還有德克 & 司提格英語Ricky Fataar (著名的惡搞披頭四樂隊the Rutles英語the Rutles,樂隊由艾力·埃德爾尼爾·伊恩斯英語Neil Innes創立)。[9]

公司後來逐漸落敗,主要因為林格「不願意去(做)奔波開會」一類的事,對此他說道「很多時候,你到場開會只是為了決定下次會議在何時舉行」。[10] 此外,儘管唱片公司有一批好歌手,但銷量一直不好,總是讓林格自掏腰包,這些原因促使他最終關閉了自己的公司。[10]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1980年,列儂遇刺後,夏里遜將他本來是寫給史達的一首歌曲改編成了《往事如煙英語All Those Years Ago》,歌曲被收錄到他的專輯《無法抗拒閃電》中,史達隨後發行停下來聞聞玫瑰英語Stop and Smell the Roses夏里遜在1981年的專輯《Somewhere in England英語Somewhere in England》中收錄了重新創作的另一個版本,其中包括了史達、保羅和蓮達·麥卡特尼的貢獻。史達在Cherokee錄音室英語Cherokee Studios中錄製專輯《停下來聞聞玫瑰英語Stop and Smell the Roses》時和滾石樂隊羅尼·活合作。活負責和聲、結他、薩克斯等部分。這一階段,史達還接受了滾石雜誌和音樂人的採訪。停下來聞聞玫瑰是張不錯的專輯,但銷量不佳。在專輯《玫瑰》中,本來計劃收錄列儂生前提供的兩首歌: 《沒人告訴過我英語Nobody Told Me》以及《人生四十方開始英語Life Begins at 40》。然而,由於列儂的去世,史達覺得錄製這兩首歌並不合適,前者以列儂之名收錄在專輯《Milk and Honey英語Milk and Honey (album)》中,而後者有着令人悲痛的諷刺性的歌詞,直到1988年才收錄在《John Lennon Anthology英語John Lennon Anthology》精選集中而初為人知。1980年列儂去世後,史達和女友芭芭拉·巴赫英語Barbara Bach飛往日本陪伴列儂的遺孀小野洋子[11]

在1984至1986年間,史達為兒童動畫片《火車頭日記》配音,該動畫片由Britt Allcroft英語Britt Allcroft出品,在Central Television電視台首播,但最終由ITV播出。起初他沒有拿定主意,因為他之前沒有閱讀過Reverend Awdry的任何作品,而且他覺得「恐龍與激光槍」這類題材在當時可能更受歡迎,但是最終他改變了心意,為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全部劇集配音。1989年美國版動畫《閃光時間車站英語Shining Time Station》在PBS首播,靈高飾演列車員先生英語Mr.Conductor。第一季終後靈高退出。1985年他與其子扎克·斯塔基英語Zak Starkey為專輯《音樂家聯合反抗種族隔離英語Artists United Against Apartheid》中歌曲《Sun City英語Sun City (song)》合作錄音。1987年,他為夏里遜的歌曲《當我們還是披頭時英語When We Was Fab》擊鼓,這首歌曲被收錄在夏里遜的專輯《Cloud Nine英語Cloud Nine (George Harrison album)》中。這首與夏里遜以及謝夫·萊恩英語Jeff Lynne合作的歌曲在英美兩地均進入了排行榜前30,同年,史達、夏里遜、萊恩還有艾瑞克·克萊普頓埃爾頓·約翰菲·哥連斯以及雷·庫珀英語Ray Cooper王子信託基金會英語Prince's Trust慈善獻唱。

1988年10月,史達和巴赫在圖森市一家戒毒診所接受了為期6周的酗酒治療。[12][nb 1]1989年7月23日,林格·史達和他的全明星樂隊英語Ringo Starr & His All-Starr Band達拉斯首演,觀眾多達一萬人。[14]樂隊成員除了史達外還有眾多紅極一時的樂壇巨星。[15]音樂會中史達除了演唱了披頭四時期的經典外還演唱了自己單飛之後的歌曲。樂隊其他成員也演唱了自己的歌曲,史達除了擔任主唱外,有時也會擔任樂隊的鼓手。[15]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在樂隊首次巡演之後,樂隊於1990年發行了專輯《林格·斯塔和他的全明星樂隊英語Ringo Starr and His All-Starr Band》,這是一張精選集,收錄了巡演期間樂隊演唱的歌曲。[16]同年,史達為一家電視台紀念列儂去世10周年並紀念其50歲生日的特別節目錄製歌曲《我呼喊出你的名字英語I Call Your Name》。歌曲由謝夫·萊恩英語Jeff Lynne參與製作,萊恩本人、湯·佩蒂喬·沃爾什還有占·凱爾特納英語Jim Keltner組建的超級樂團參與了錄音。[17]

1991年,史達在著名動畫系列片《辛普森一家Brush with Greatness英語Brush with Greatness一集中亮相,並為約翰·休斯的電影《捲髮蘇英語Curly Sue》演唱了自己的歌曲 「你從不會知道」(You Never Know)。[18]1992年,靈高再次發行了一張個人專輯《時間花時間英語Time Takes Time》,該專輯由菲爾·拉蒙英語Phil Ramone唐·沃思英語Don Was、謝夫·萊恩、皮特·愛舍英語Peter Asher布萊恩·威爾森哈利·尼爾森等明星參與製作。[19]

1997年,史達在麥卡特尼的專輯《Flaming Pie英語Flaming Pie》中客串。麥卡特尼為史達的亡妻莫林·斯塔基·泰格特英語Maureen Starkey Tigrett寫了一首歌:《Little Willow》並要求了靈高繼續排練歌曲《美麗的夜晚》(Beautiful Night)。[20]《美麗的夜晚》排練第二天,兩人繼續留守錄音室,最終歌曲《Really Love You》成型,這是第一支被冠名McCartney/Starkey創作的歌曲。[21]1998年史達以水星商標發行了兩張專輯。錄音室專輯《垂直的人英語Vertical Man》標誌着一段與馬克·哈德森九年合作的開始。哈德森參與了專輯的製作,圓腦袋樂隊(the Roundheads)為專輯和聲。此外,眾多「特邀嘉賓」也參與了很多史達歌曲的錄製,包括馬田、麥卡特尼、還有夏里遜,這也是夏里遜生前最後一次參與史達專輯錄製。大部分歌曲都是靈高和他的樂隊原創。喬·沃爾什和圓腦袋樂隊在靈高參與VH1講故事英語VH1 Storytellers (Ringo Starr album)電視節目時露面,後來史達發佈同名專輯。在節目中,史達演唱了經典老歌和自己的一些新歌,並談了談這些歌曲製作的幕後故事。[22]

二十一世紀

Thumb
史達2005年在紐約登台演出

2002年,史達被引進打擊樂協會名人堂,加入了包括Buddy RichWilliam F. Ludwig, Sr. and Jr.在內的精英團體。[23]2002年11月29日(夏里遜逝世一周年),在倫敦Royal Albert Hall舉辦的佐治夏里遜紀念演唱會上,史達演唱歌曲《Photograph》並翻唱了Carl Perkins的歌曲《Honey Don't》。[24]在2003年,史達和其樂隊的成員馬克·哈德森成立南瓜頭唱片公司。[25]公司擁有的簽約藝人不多,首先簽約的是Liam Lynch,他在2003年發佈LP專輯Fake Songs

在2003年和2004年,史達成為了名譽聖誕老人跟蹤者,在聖誕夜倫敦站扮作聖誕老人,北美空防司令部官員說, 他是「東方的一顆明星(Starr)」,為北美空防司令部的跟蹤聖誕老人的傳統做出了貢獻。[26]

Thumb
史達作為名譽聖誕老人跟蹤者

2005年,利物浦城市委員會宣佈拆毀史達Madryn街9號的兒時故居,因為其「並無歷史重要性」[27]城市委員會隨後宣佈,拆除時將會一塊一塊磚地拆除並被保存。[28]2006年史達在Jerry Lee Lewis的二碟專輯《Last Man Standing》中亮相,專輯中他與Lewis翻唱了查克·貝里的《Sweet Little Sixteen》。[29]同年宣佈,史達會出演Pow! Entertainment製作的一部動畫片,並在斯坦·李的漫畫中露面。[30]

2008年一月,史達發佈專輯《Liverpool 8》,隨後史達的律師宣佈馬克·哈德森不會再與史達合作,隨後哈德森退出2006年樂隊的巡演工作,轉做電視節目《The One: Making a Music Star》的音樂指導。 據Palmier兩人的不和是由於音樂理念的不同。[31]2008年10月10日,史達在其網站上發佈視頻表示自己由於日益繁忙的事業,將不再會接受郵寄簽名。[32]

2009年,四月四日,在大衛·連治舉辦的慈善演唱會《改變在其中發生》,史達與麥卡特尼重聚。與麥卡特尼合作壓軸獻唱《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最後大合唱《I Saw Her Standing There》和《宇宙之觀》。[33]

在微軟2009年6月1日舉辦的E3峰會上史達和小野洋子,麥卡特尼和夏里遜的遺孀Olivia Harrison出席了遊戲披頭四:搖滾樂團英語The Beatles: Rock Band的記者招待會。[34]史達是單飛生涯中擁有英國冠軍單曲最少的披頭四成員,同時也是唯一沒有冠軍專輯的前披頭四成員,但擁有數支在美國榜上衝擊到過第二的單曲。他在英國打榜最好的專輯是《情感之旅》和《Ringo》,後者在美國曾上升到第二,這是史達在美國專輯榜上的最好成績。在美國,史達的單曲成績優異,史達發行的單曲曾連續7次進入前十,分別是《It Don't Come Easy》(第4)、 《Back Off Boogaloo》(第9)、《Photograph》(第1)、《You're Sixteen》(第1)、《Oh My My》(第5)、《Only You (And You Alone)》(第6)以及《No No Song》(第3),這個成績在四名披頭四成員中,僅次於麥卡特尼,麥卡特尼曾經連續8隻單曲進入前十。

2009年九月,史達在專輯《The Official BBC Children in Need Medley》中再次為湯馬士火車頭配音。這成為了他單飛生涯中參與製作的首隻英國榜冠軍單曲(不包括史達獻唱,但以其他歌手之名發行的單曲)。[35]

2010年,史達發佈第15張個人專輯《Y Not》,其中包括歌曲《與我同行》(Walk with Me),並且麥卡特尼也參與和聲。[36]同年,史達在海地地震賑災行動中擔任名人電話接線員。[37]2010年7月7日,靈高在電台城音樂廳舉辦了一場全明星樂隊演唱會慶祝其70歲生日,邀請了親朋好友上台,其中包括小野洋子和他的兒子扎克,麥卡特尼也驚喜亮相,將演唱會引向高潮。[38]

史達翻唱了巴迪·霍利的《Think It Over》,收錄在致敬霍利的專輯《聽我說:巴迪·霍利》中,專輯在2011年9月6日發行。2012年1月30日,他發佈了專輯Ringo 2012同年,史達宣佈樂隊將會在2013年舉辦環太平洋巡演,並確定了新西蘭,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巡演日期。這是他1996年以來首次在日本演出,也是首次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演出。[39]

個人生活

當史達在1965年與莫林結婚時,愛潑斯坦是伴郎,靈高的繼父Harry Graves與夏里遜做見證人。[40]兩人的婚後生活不久就被the Chicklettes寫成了一首美國滑稽歌曲《Treat Him Tender, Maureen》。[41]史達和泰格特共有三個孩子:扎克(1965年9月13日出生)、積遜(1967年8月19日出生)還有(1970年11月11日出生),其三名兒女於倫敦的公立婦幼醫院—夏洛特皇后與切爾西醫院誕生的。[42]1971年,史達買下了列儂在伯克郡提滕和斯特公園的舊居,並搬進去生活。[43]由於史達的不忠,夫妻於1975年離婚。[44]泰格特因白血病於1994年去世。[45]

1980年,在拍攝電影《Caveman》期間,史達結識了女演員芭芭拉·巴赫並於1981年4月27日結婚。[46]1985年扎克有了女兒塔提亞·斯塔基,史達成為了披頭四四人中第一個當上爺爺的人。[47]扎克·斯塔基也是鼓手,在他爸爸不在時,他經常和誰人樂隊凱思·穆恩合作。[48]扎克也參加了靈高的多次巡演。[49]

史達和巴赫常在洛杉磯、薩里郡克蘭利與摩納哥的家中度日。[50]2011年周日時報財富榜中,史達以大約1.5億的身價位列第56位。[51]

電影生涯

史達的演技飽受稱讚,導演兼製片人Walter Shenson認為他是一位「天生就具備非凡演技的演員」。[52]到了20世紀60年代中期,史達已經成了電影行家。[53]除了在披頭四的五部電影中展露演技外,史達還出演了電影《Candy》(1968),《The Magic Christian》 (1969),《Blindman》(1971),《Son of Dracula》(1974)以及《Caveman》(1981)。[54]1971年,他在法蘭克·扎帕的電影《200 Motels》中飾演Larry the Dwarf一角,並在哈里·尼爾森的動畫電影《The Point!》中亮相。[55]他在電影《That'll Be the Day》 (1973)飾演一名英國男痞,他也在Martin Scorsese的關於1976年樂團樂隊告別演唱會的紀錄片《The Last Waltz》中亮相。[56]

史達還在Ken Russell的電影《Lisztomania》(1975)中飾演「教皇」,並於1984年在麥卡特尼的作品《代我問候布勞德街》中飾演自己。[57]史達在1978年電視節目Ringo(1978)中扮作Ognir Rrats,這台電視節目根據王子與貧兒情節製作。[58]史達還在1979年誰人樂隊紀錄片《The Kids Are Alright》的採訪部分與鼓手Keith Moon一起出現。[59]

獲得獎項

1965年,靈高與披頭四其他成員被伊利沙伯女王授予大英帝國勳章員佐勳章(MBE)[60] 並於10月26日白金漢宮接受勛銜。他作為披頭四成員憑藉1964年的電影辛勞一夜獲得BAFTA新人獎。1971年披頭四憑藉電影Let It Be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由Brian A. Skiff英語Brian A. Skiff於1984年8月31日在洛厄爾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以史達的名字命名為4150 Starr[61]史達在1989年憑藉在動畫片《閃光時間車站》中飾演列車員先生的出色表現獲得日間艾美獎提名。[62]

1988年,披頭四進入搖滾名人堂[63]隨後,列儂、麥卡特尼、夏里遜和史達分別在1994年、1999年、2004年和2015年以個人音樂家的身份進入搖滾名人堂(但前三人是以Performer身份入選,史達是得到Award for Musical Excellence而入選)。[64]第50屆格林美獎,史達、佐治·馬田和其子吉爾斯·馬田英語Giles Martin憑藉披頭四專輯《Love英語Love (The Beatles album)》獲得了最佳精選集獎項。2008年11月9日,史達代表披頭四在摩納哥舉行的世界音樂獎頒獎典禮上領獎。2010年2月8日,他在荷里活星光大道上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星星,他的星就位於北藤街(North Vine)上的Capitol錄音大樓前,在列儂、麥卡特尼、夏里遜的星星旁邊。[65]

個人專輯

Thumb
Ringo Starr in Paris, June 2011
錄音室專輯
  • Sentimental Journey》(1970年3月27日)
  • Beaucoups of Blues》(1970年9月25日)
  • Ringo》(1973年11月2日)
  • Goodnight Vienna》(1974年11月15日)
  • Ringo's Rotogravure》(1976年9月17日)
  • Ringo the 4th》(1977年9月30日)
  • Bad Boy》(1978年6月16日)
  •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1981年11月20日)
  • Old Wave》(1983年6月16日)
  • Time Takes Time》(1992年5月22日)
  • Vertical Man》(1998年6月15日)
  • Ringo Rama》(2003年3月24日)
  • Choose Love》(2005年6月7日)
  • Liverpool 8》(2008年1月14日)
  • Y Not》(2010年1月12日)
  • Ringo 2012》 (2012年1月30日)
  • Postcards from Paradise》(2015年3月31日)

影片

  • The Beatles Come to Town (1963) (短片) – 與the Beatles
  • A Hard Day's Night》 (1964) – 與the Beatles
  • Help!》 (1965) – 與the Beatles
  • 《Reflections On Love 》(1966) (短片)
  • Magical Mystery Tour》 (1967) – 與the Beatles
  • 《The Beatles Mod Odyssey (1968) (短片) – 與the Beatles
  • Yellow Submarine》 (1968)- 與the Beatles
  • Candy》 (1968)
  • The Magic Christian》 (1969)
  • Let It Be》 (1970) (紀錄片) – 與the Beatles
  • 《Music!》 (1971) (紀錄片)
  • 200 Motels》 (1971)
  • Blindman》 (1971)
  • The Point!》 (1971) (自製影片旁白)
  • 《Did Somebody Drop His Mouse?》 (1972) (短片)
  • The Concert for Bangladesh》 (1972) (紀錄片)
  • Born to Boogie》 (1972) (紀錄片) (也是導演)
  • That'll Be the Day》 (1973)
  •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1973) (紀錄片)
  • Son of Dracula》 (1974)
  • Lisztomania》 (1975)
  • 《The Day the Music Died 》(1977) (紀錄片)
  • 《The Beatles and Beyond》 (1977) (紀錄片)
  • Sextette》 (1978)
  • Ringo》 (1978) 電視電影
  • The Last Waltz》 (1978) (紀錄片)
  • The Kids Are Alright》 (1979) (紀錄片)
  • Caveman》 (1981)
  • 《The Cooler 》(1982) (短片)
  • Give My Regards to Broad Street》 (1984)
  • 湯瑪士小火車》 (1984-1986) (英國 和 美國 旁白: 第一季、第二季。)
  • Water》 (1985) (Cameo)
  • Alice in Wonderland》 (1985)
  • 《Sun City/The Making of Sun City 》(1986) (紀錄片)
  • Queen》: The Magic Years (1987) (紀錄片)
  • 《Walking After Midnight (1988) (紀錄片)
  • The Return of Bruno》 (1988)
  • Shining Time Station》 (1989) (Mr. Conductor)
  • 辛普森一家》 (1991)
  • The Beatles Anthology》 (1995) (紀錄片) – 與the Beatles
  • Concert for George》 (2003) (紀錄片)
  • 《Oh My God (2009) (紀錄片)
  • George Harrison: 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 (2011) (紀錄片)

註釋

參考資料

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