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法国滨海夏朗德省市镇与省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羅謝爾(法語:La Rochelle,法語:[la ʁɔʃɛl] (ⓘ)),法國西部城市,新亞奎丹大區濱海夏朗德省的一個市鎮,同時也是該省的省會和人口最多的城市[1],其市鎮面積為28.43平方公里,2022年1月1日時人口數量為79961人,在法國城市中排名第65位。
拉羅謝爾 La Rochelle | |
---|---|
法國城市 | |
上:拉羅謝爾老港;左中:拉羅謝爾老城;右中:大鐘樓;左下:在拉羅謝爾組裝生產的TGV Duplex列車;正下:在拉羅謝爾舉行的法語狂歡節;右下:比賽中的拉羅謝爾體欖球隊 | |
坐標:46°09′34″N 1°09′05″W | |
國家 | 法國 |
大區 | 新亞奎丹大區 |
省 | 濱海夏朗德省(省會) |
區 | 拉羅謝爾區(區府) |
EPCI | 拉羅謝爾城市圈公共社區(駐地) |
政府 | |
• 市長 | 讓-弗朗索瓦·豐泰納 (DVG左翼無黨派人士) |
面積 | |
• 市鎮 | 28.43 平方公里(10.98 平方哩) |
最高海拔 | 28 米(92 呎) |
最低海拔 | 0 米(0 呎) |
人口(2022年1月1日) | |
• 市鎮 | 79,961人 |
• 排名 | 法國市鎮第65位 |
• 密度 | 2,813人/平方公里(7,290人/平方哩) |
• 輻射區 | 237,909 |
• EPCI | 178,217 |
居民稱謂 | Rochelais(男性) Rochelaises(女性) |
時區 | UTC+01:00、UTC+02:00(UTC+1) |
郵區編號 | 17000 |
電話區號 | +33 546 |
省級選區 | 拉羅謝爾第一、二、三縣 |
立法選區 | 濱海夏朗德省第一選區 |
網站 | https://www.larochelle.fr/ |
資料最後更新:2021-05-24 |
拉羅謝爾位於濱海夏朗德省西北部,大西洋海濱,北、東兩側與陸地接壤,西南部正對比斯開灣,西北部隔海與雷島相望,距離法國首都巴黎大約471公里[2]。拉羅謝爾是濱海夏朗德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醫療中心,境內有公立綜合性大學拉羅謝爾大學、區域醫療集團等機構。拉羅謝爾也是法國西部的一個海陸空綜合交通樞紐,建有港口、鐵路車站、國際機場等設施,有前往巴黎、倫敦等地的固定航班,連接拉羅謝爾市區和雷島之間的跨海大橋於1988年建成通車。
拉羅謝爾始建於中世紀中期,因商業貿易而興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曾被英格蘭人控制,宗教戰爭期間成為新教徒的重要據點,並引發拉羅謝爾之圍,18世紀時大批法國殖民者從拉羅謝爾港口出發前往北美洲大陸,並建造了姊妹城市新羅謝爾。現代拉羅謝爾是一個綜合型的工商業城市,世界大型軌道交通供應商阿爾斯通在拉羅謝爾附近建有大型組裝工廠,由此生產的Citadis列車出口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二戰後,拉羅謝爾藉助當地獨特的海洋景觀及市區內大量的歷史建築,逐漸發展成為法國重要的旅遊城市,當地每年舉辦有馬拉松、狂歡節、電影節等文化項目。
「拉羅謝爾」一名出自於亞奎丹的紀堯姆三世,他在公元963年的市鎮建立憲章中將當地命名為「Rupella」,該名稱源於拉丁語,意為「岩石」,可能與當地的自然景觀有關,後逐漸衍變成為「La Rochelle」[史 1]。
部分漢語資料中,該地又譯拉羅歇爾或拉羅切利[註 1]
拉羅謝爾的早期歷史缺乏明確記載。在公元五世紀以前,拉羅謝爾所處的歐尼斯地區多被沼澤和鹽田覆蓋,不利於建設開發[史 2]。根據史學家路易-艾蒂安·阿塞爾的論述,最初生活於這一區域部落的是來自歐洲大陸的奄蔡人,他們在這裏建立了多個散落的村莊,以經營漁業和農業為生,並與附近的一些部落有着商業往來[史 3]。而現代考古研究則在拉羅謝爾市區發現了兩處羅馬時期的居民房屋遺蹟,由此推斷該區域可能在羅馬時期就已出現聚落[史 4]。
中世紀初期,大西洋比斯開灣東部地區為亞奎丹王國的領地,後成為法蘭西王國的一部分。彼時,一個名為「庫涅」(Cougnes)的村莊在歐尼斯的一處鹽田附近出現,這是拉羅謝爾最初的人類聚落記載,並被認為是當地現代城市的前身[史 5]。此後,庫涅村莊逐漸向南擴張,發展至海濱區域。至公元九世紀時,庫涅已由一個陸地農業聚落髮展成為商業漁港,並被更名為「Rupella」,後轉寫成為拉羅謝爾。隨着商業的發展,拉羅謝爾人口數量開始增加,建立了莫勒沃碉樓(tour Maulevault)[史 6]、聖母教堂等設施[史 7]。
公元961年,亞奎丹伯爵紀堯姆三世在拉羅謝爾建立了聖米歇爾修道院,並為其頒佈了船隻鑄造許可[史 8]。公元1137年,亞奎丹公爵威廉十世為拉羅謝爾頒佈了市鎮憲章,使其獲得自主貿易權,其港口也成為聖殿騎士團的一個自由港;至12世紀中期,拉羅謝爾已經成為歐尼斯、桑通日和昂古穆瓦地區葡萄酒和食鹽的主要輸出港,並擁有獨立鑄造硬幣和免交部分王家稅收的特殊待遇[史 9]。1152年,隨着埃莉諾與金雀花國王亨利二世的聯姻,拉羅謝爾港口成為金雀花王朝的領土,並隨着1154年亨利二世繼承英格蘭王位而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個海外行省[史 10]。1199年,亞奎丹的埃莉諾為擴大葡萄酒貿易,降低了拉羅謝爾港口的商品關稅,這進一步促進了當地的貿易發展[3]。
中世紀中後期,卡佩王朝與金雀花王朝之間產生紛爭,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戰亂。拉羅謝爾作為戰略港口長期成為雙方的爭奪重點。1214年2月16日,英格蘭國王約翰率兵從拉羅謝爾登陸,前往亞奎丹腹地的利穆贊、桑通日等區域[3]。1222年,亨利三世將拉羅謝爾設置為軍事城塞,在此修建了大規模的防禦設施[3]。1224年7月,法蘭西國王路易八世率軍討伐亞奎丹,在拉羅謝爾發生了圍城戰並最終獲得勝利[史 11]。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拉羅謝爾再度被英格蘭軍隊控制,根據1360年簽訂的《布勒丁尼條約》,拉羅謝爾完全落入英格蘭人之手[史 12]。1372年夏季,一支由法國和卡斯蒂利亞海軍組成的聯軍發動向拉羅謝爾圍攻,並在6月22日的海戰中順利登陸並切斷了英格蘭海軍的物資補給通道[史 13]。同年8月15日,在拉羅謝爾市長讓·肖德里耶的幫助下,聯軍剿滅了圍困在城內的英格蘭主力軍隊,並在八日內徹底收復拉羅謝爾[史 14]。1374年,為加強對拉羅謝爾港口的管理和控制,查理五世將拉羅謝爾及其附近區域從桑通日地區單獨劃出,建立了歐尼斯行省,拉羅謝爾成為首府[史 15]。此後,拉羅謝爾也得到了新的規劃,聖尼古拉塔和鐵鏈塔相繼建成,原由英格蘭軍隊修建的沃克萊爾城堡也被改建成為了監獄[史 16]。
十六世紀初,正值新航路開闢浪潮,拉羅謝爾開闢了多條連接新大陸及非洲的商業航線,其中紐芬蘭島是拉羅謝爾船隊的主要目的地[4]。彼時,法蘭西王國擴大鹽稅徵收,引發了當地商人和民眾的不滿。十六世紀中期,查理九世和弗朗索瓦一世相繼來到拉羅謝爾,與當地土地領主協商,最終減免了當地的部分關稅,以促進當地的海上貿易[4]。
1568年,新教徒弗朗索瓦·蓬塔爾(François Pontard)被任命為拉羅謝爾新市長,他積極推廣新教,使得拉羅謝爾成為了胡格諾派(法國新教教派)的活動中心,並得到了英格蘭等新教國家的支持,胡安娜三世和亨利四世也於同年11月來到拉羅謝爾[5]。1570年,根據《聖日耳曼昂萊和約》,拉羅謝爾被設為新教城塞[史 17]。此舉引發了保守天主教徒的不滿,1572年聖巴多羅買大屠殺爆發後,阿爾芒·德·孔陶曾率兵進攻拉羅謝爾,但最終未能成功。1573年,拉羅謝爾再度被圍,但仍未被攻破[史 18]。1598年,隨着《南特敕令》的頒佈,拉羅謝爾的宗教鬥爭得到暫停,但新教徒與天主教徒之間的矛盾並未得到根本解決[5]。17世紀初,拉羅謝爾先後遭遇寒潮及黑死病疫情,使得當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1627年,在黎塞留的帶領下,拉羅謝爾再次被皇家軍隊包圍[5]。1628年11月,在經過了近兩年的戰亂後,拉羅謝爾的新教徒們最終放棄抵抗,而駐紮於拉羅謝爾的英格蘭新教徒援軍也被迫撤離[史 19]。根據1629年簽訂的《阿萊斯條約》,拉羅謝爾的大部分由新教徒修建的軍事設施被拆除[史 20]。而隨着1643年路易十四頒佈《楓丹白露敕令》,拉羅謝爾的新教徒遭到了進一步的鎮壓,促使大批新教商人被迫遷居海外,部分遷居到北美洲的拉羅謝爾移民於1689年在紐約州建立了新羅謝爾[5]。
公元17世紀末,拉羅謝爾成為三角貿易當中的重要一站,並由此保持了一段時間的繁榮,彼時,拉羅謝爾是奴隸(來自非洲)、朗姆酒(來自加勒比海)、毛皮(來自加拿大)等商品的集散地,拉羅謝爾工商會也於1719年建立[6]。但是,隨着《1763年巴黎條約》的簽訂,法國的北美領地被其它國家瓜分,而隨着內河航運的發展,法國大西洋沿岸的貿易中心逐漸被位於河口處的勒哈弗爾、南特及波爾多代替,拉羅謝爾逐漸開始衰落[6]。
法國大革命後,歐尼斯與桑通日合併成為內夏朗德省(Charente-Inférieure,後於1941年更名為「濱海夏朗德省」),其省會最初定於桑特,拿破崙於1810年將其遷至拉羅謝爾,以支持其對外擴張[7]。19世紀中期,拉羅謝爾已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工商業港口,當地先後出現了自然博物館、美術館等設施,高25米的瓦蘭港燈塔於1852年建成[史 21]。1857年,連接拉羅謝爾的首條鐵路線建成通車,使得拉羅謝爾港實現海洋與鐵路間的聯運[7][史 22]。新拉羅謝爾港於1881年開始建設,並於1890年建成,新港的深度超過10米,可容納更多的大型船舶,由此代替了拉羅謝爾市中心老港的地位[史 23]。
拉羅謝爾的城市擴張也引發了當地的行政區劃調整,1858年,與拉羅謝爾相鄰的「聖莫里斯」(Saint-Maurice)和「庫涅奧爾」(Cognehors)兩個市鎮被撤銷,其大部分土地成為拉羅謝爾的一部分[史 24];而艾特雷、拉戈爾和佩里尼亦有部分區域被劃歸拉羅謝爾的市鎮範圍[史 25]。1880年,拉勒(Laleu)亦整體併入拉羅謝爾,成為該市的一處街區[史 26]。
二十世紀初,拉羅謝爾已成為一個擁有三個方向鐵路幹線的樞紐,同時通過前往雷島的輪渡實現海陸聯運,原有的拉羅謝爾火車站已無法滿足客流需要,1922年,新的火車站在拉羅謝爾市區東南部建成,其主體建築高45米,成為彼時拉羅謝爾市區最高的建築物[史 2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拉羅謝爾被納粹德國佔領,當地曾出現了多個抵抗運動團體[史 28]。1944年9月1日,蓋世太保指控原拉羅謝爾市長萊昂斯·維耶爾若參與抵抗運動並藉此理由將其殺害[史 29]。黃金三十年期間,拉羅謝爾接納了大批來自原法國殖民地的後裔,其市區西部的「米勒伊」(Mireuil)和東部的「萊薩利訥新城」(Villeneuve les Salines)被開闢為集中式居民區[史 30]。1971年,法國政治家米歇爾·克雷波當選拉羅謝爾市長,成為當地歷史上首位左派領導人,他利用拉羅謝爾獨特的海洋風光和眾多的歷史文物,將旅遊及文化產業作為當地的支柱性產業,使得拉羅謝爾成為法國西部重要的海濱旅遊城市。位於市區西南部萊米尼姆港於1972年建成,並於1999年擴建,現佔地70公頃,可供5,000艘小型船隻停靠,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港口之一[史 31]。1976年,拉羅謝爾成為法國首個出現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的城市[史 32]。1985年,當地藝術家讓-路易·富爾吉耶創辦Francofolies狂歡節[史 33]。1988年,拉羅謝爾水族館和拉羅謝爾海洋博物館同時開門迎賓,連接拉羅謝爾和雷島之間的雷島大橋也在同年建成通車[8]。1993年,拉羅謝爾大學成立[史 34]。2013年6月28日,拉羅謝爾市政廳在火災中被燒毀,其恢復重建工作持續了六年,於2019年12月重新對外開放[史 35]。
拉羅謝爾位於法國西部,新亞奎丹大區西北部和濱海夏朗德省西北部,距離大區首府波爾多大約183公里,距離法國首都巴黎大約471公里[2]。與拉羅謝爾接壤的市鎮包括:艾特雷、盧莫、拉戈爾、佩里尼、皮爾博羅、里沃杜普拉日[2]。在用地情況方面,2018年,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83.6%的土地為城市建設用地(道路、廣場、建築等)、6.5%為農業用地、2.8%為濕地、2.3%為自然土地,水體區域占拉羅謝爾市鎮面積的4.7%[9]。
拉羅謝爾位於普瓦圖濕地西南部,境內以平原為主,除市區北部略有少量起伏外,全境地勢平坦。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的海拔最高點為28米,位於市區西北部的紅峽街(chemin de Rouge-Gorge)附近;最低點則與海平面持平[地 1]。
拉羅謝爾位於比斯開灣東北部,在地質學上與相鄰的雷島屬於同一區域,其地表土壤多形成於啟莫里期,粘性石灰岩以及泥灰岩是當地地表最常見的土壤結構,深度在4至21米之間,其中碳酸成分多由海洋生物遺體堆積形成;市區北部亦有軟泥分佈,透氣及儲水性能適中,適合農作物耕種[地 2]。
拉羅謝爾位於大西洋東岸,其所處的雷島和奧萊龍島之間的水域被稱為昂蒂奧什海峽[2]。龍賽河(Rompsay)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水道,於1805年在拿破崙一世的指導下修建[史 36],該河流大致分為三個部分:西段為拉羅謝爾老港的延伸部分,長四百米,平均寬度約20米;中段一條長度不到100米的地下管道;東段則為莫貝克湖(Lac Maubec),其水量可通過閘門調節,最東端可連通馬朗-拉羅謝爾運河[2]。除此之外,拉羅謝爾市區東南部的塔東湖(Marais de Tasdon)是當地主要的天然濕地,被拉羅謝爾政府列入生態自然保護區,周邊未得到大規模開發[地 3];市區南部的索勒湖(Lac de la Sole)則是一個人工開鑿的湖泊,周邊為現代居民建築[2]。
拉羅謝爾的生活供水及污水處理由拉羅謝爾城市圈公共社區負責,截至2021年5月,拉羅謝爾所在的公共社區境內共有9處污水處理中心,1,300公里的地下污水管道和209處水泵,年處理污水超過1,170萬立方米[社 1]。
拉羅謝爾屬於溫帶闊葉混交林區,沙呂耶公園(Parc Charruyer)和皇家門公園(Parc de la Porte Royale)是拉羅謝爾市中心主要的城市綠地,市區東部的佩里尼境內有20公頃的林地[2][地 4],而距離拉羅謝爾最近的森林公園則在25公里外的伯農境內[地 5]。
在鮮花城市的評比中,拉羅謝爾被評為三星級鮮花城市[10]。
拉羅謝爾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屬於較為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分佈均勻,全年溫差較小,因其直面大西洋,常年多風,日照數量明顯高於周邊內陸區域,形成微氣候[地 6]。自20世紀10年代以來,受到全球氣溫變暖的影響,拉羅謝爾的極端天氣愈發頻繁,主要表現為高溫日數的增加[11]。2010年2月的桑蒂亞風暴潮對拉羅謝爾市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拉羅謝爾氣象站位於拉羅謝爾機場,海拔4米,自1929年8月1日開始收集數據[11]。截至2021年5月,該氣象站記錄的最高氣溫為39.3攝氏度,出現於1986年6月24日;最低氣溫為-13.6攝氏度,出現於1956年2月15日;單日降水量最高記錄為195.1毫米,出現於1983年7月25日[11]。以下為該氣象站的數據[11]:
拉羅謝爾1981年-2019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6.3 (61.3) |
20.2 (68.4) |
27.2 (81.0) |
30 (86) |
33.1 (91.6) |
39.3 (102.7) |
39 (102) |
38.2 (100.8) |
34.2 (93.6) |
30 (86) |
25 (77) |
18.7 (65.7) |
39.3 (102.7) |
平均高溫 °C(°F) | 9.1 (48.4) |
10.2 (50.4) |
13 (55) |
15.5 (59.9) |
19.1 (66.4) |
22.3 (72.1) |
24.4 (75.9) |
24.5 (76.1) |
22.1 (71.8) |
18.1 (64.6) |
13 (55) |
9.7 (49.5) |
16.8 (62.2) |
日均氣溫 °C(°F) | 6.6 (43.9) |
7.1 (44.8) |
9.6 (49.3) |
11.8 (53.2) |
15.4 (59.7) |
18.5 (65.3) |
20.5 (68.9) |
20.5 (68.9) |
18.1 (64.6) |
14.7 (58.5) |
10 (50) |
7.1 (44.8) |
13.3 (55.9) |
平均低溫 °C(°F) | 4 (39) |
4.1 (39.4) |
6.3 (43.3) |
8.1 (46.6) |
11.7 (53.1) |
14.6 (58.3) |
16.7 (62.1) |
16.5 (61.7) |
14 (57) |
11.3 (52.3) |
7.1 (44.8) |
4.5 (40.1) |
9.9 (49.8) |
歷史最低溫 °C(°F) | −11.5 (11.3) |
−13.6 (7.5) |
−6.6 (20.1) |
−3.9 (25.0) |
0 (32) |
5 (41) |
7.8 (46.0) |
7.1 (44.8) |
2 (36) |
−2.8 (27.0) |
−5.1 (22.8) |
−11.1 (12.0) |
−13.6 (7.5)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74 (2.9) |
56.8 (2.24) |
53.9 (2.12) |
64.9 (2.56) |
55.8 (2.20) |
39.1 (1.54) |
43.9 (1.73) |
45 (1.8) |
60.3 (2.37) |
91.9 (3.62) |
93.5 (3.68) |
87.9 (3.46) |
767 (30.2) |
月均日照時數 | 84.3 | 114.6 | 165.8 | 196.8 | 231.3 | 261.2 | 271 | 259.6 | 212.1 | 140.5 | 92.3 | 76.3 | 2,105.8 |
數據來源:infoclimat.fr[11] |
拉羅謝爾是法國新亞奎丹大區濱海夏朗德省的一個市鎮,編號為17300,它也是濱海夏朗德省的省會[1]。拉羅謝爾下轄拉羅謝爾區,隸屬於濱海夏朗德省第一選區,管理拉羅謝爾第一縣、第二縣和第三縣,同時也是拉羅謝爾城市圈公共社區的辦公駐地[1]。
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簡稱「INSEE」)在進行數據統計時,將拉羅謝爾及相鄰的另外10個市鎮設為拉羅謝爾城市核心區[社 2][社 3],並將包括核心區在內的周邊共63個市鎮劃為拉羅謝爾城市區[社 4][社 5]。自2020年起,拉羅謝爾城市區被包含72個市鎮的拉羅謝爾城市輻射區代替[地 7],總人口數量近24萬,在法國排名第51位[社 6][社 7]。此外,INSEE還將拉羅謝爾市鎮分為了31個「信息塊區」(IRIS)[2][地 8],以便於統計人口分佈情況。
拉羅謝爾行政區劃 | |||||
---|---|---|---|---|---|
市中心
Centre-ville 萊米尼姆
Les Minimes 米勒伊
Mireuil 拉熱內特-新港
La Genette - Port Neuf 聖埃盧瓦
Saint Éloi 萊薩利訥新城
Villeneuve les Salines 費蒂伊-博勒加爾
Fétilly - Beauregard 港口
Port 拉勒-拉帕利斯
Laleu - La Pallice 塔東
Tasdon | |||||
塊區名稱及原名 | 人口 | 失業率 | |||
市中心 Centre-ville |
9,348 | 20.2% | |||
費蒂伊-博勒加爾 Fétilly - Beauregard |
9,621 | 11.9% | |||
港口 Port |
231 | 13.7% | |||
拉熱內特-新港 La Genette - Port Neuf |
9,644 | 17.2% | |||
塔東 Tasdon |
4,240 | 19.1% | |||
萊米尼姆 Les Minimes |
7,597 | 17.8% | |||
米勒伊 Mireuil |
14,190 | 22.8% | |||
萊薩利訥新城 Villeneuve les Salines |
8,209 | 26.2% | |||
聖埃盧瓦 Saint Éloi |
5,363 | 13.7% | |||
拉勒-拉帕利斯 Laleu - La Pallice |
5,681 | 20.2% |
在街區管理方面,拉羅謝爾市鎮被劃為16個街區管委會(Comité de quartier),組成了三個區域(Secteur),自2002年起實行區域自治制度[社 8][社 9]。
法國國道N11線的西側終點位於拉羅謝爾,其東側可連接法國國家A10號高速公路,直通巴黎。另有法國國道N137線和十餘條濱海夏朗德省省道在拉羅謝爾境內交匯,連接拉羅謝爾市區和雷島的雷島大橋於1988年建成通車[8]。
新亞奎丹大區下屬的濱海夏朗德省城際客運(商業名稱為「Les Mouettes」)提供由拉羅謝爾出發,前往雷島、奧萊龍島、魯瓦揚、馬朗、聖讓當熱利、敘熱爾和庫爾松等地的常規或校車線路[地 9]。盧瓦爾河地區大區公共交通則提供由拉羅謝爾前往豐特奈勒孔特和呂松兩地市際班車[地 10]。此外,一些國際性的客運公司也提供連接拉羅謝爾的長途大巴車,可前往巴黎、南特、雷恩、波爾多等地[2]。
拉羅謝爾的公路交通事務由拉羅謝爾市政府直接負責管理,後者履行拉羅謝爾境內道路的建設、改造、翻新維護等職能[社 10],同時還負責車輛停放管理、行人路規劃、拖車等職責[社 11]。
2017年,59.8%的拉羅謝爾家庭擁有至少一輛私人汽車;2019年,拉羅謝爾境內共發生各類交通事故182起,造成1人遇難,216人受傷[社 12]。
拉羅謝爾位於南特-桑特鐵路和普瓦捷-拉羅謝爾鐵路的交匯處,同時還有地方鐵路可連接拉羅謝爾港口[2]。拉羅謝爾城站火車站位於拉羅謝爾市區,老城區以南,該站每天開行六至八班直達巴黎的TGV列車,最短旅行時間為2小時44分;此外該站每天還停靠三至五班往返於南特和波爾多之間的城際列車;由拉羅謝爾開行的區域列車主要前往普瓦捷和波爾多兩地,亦有少量班次可直達南特及昂古萊姆[地 11]。2019年,拉羅謝爾城站累計發送旅客2,235,983人次,是法國鐵路系統當中的a類車站[12]。
除此之外,拉羅謝爾境內還有一個通勤車站——拉羅謝爾海豚門站,自2008年12月開啟,該站是一個無人看守的鐵路乘降所,開行途徑城站前往羅什福爾方向的區域列車[地 12]。2018年,該站累計發送旅客71,943人次[12]。
拉羅謝爾雷島機場位於市區西北的拉勒街區內,是一個區域性民用航空機場,該機場開行前往巴黎、里昂和倫敦三個城市的固定航班,同時開行前往阿雅克肖、日內瓦、布魯塞爾、波圖等地的季節性航班[地 13]。
萊米尼姆港位於拉羅謝爾市區西南部,是一個小港口,設有63條船塢,全年向各類私人遊艇提供停靠服務[地 14]。拉羅謝爾老港則開行前往雷島、奧萊龍島、艾克斯島以及博涯監獄的海上觀光船線路[地 15]。拉羅謝爾境內還有「老港-多媒體中心」和「老港-萊米尼姆港」兩條輪渡線路,是拉羅謝爾城市公共交通的組成部分[地 16]。
拉羅謝爾城市公共交通(商業名稱為「yélo」)由拉羅謝爾市政交通集團和法國交通發展集團聯合運營。截至2021年5月,該線路網共包含5條主幹公交線路和15條普通公交線路,此外還有數十條校車線路和兩條輪渡航線,並提供夜間定製巴士線路服務,其路網覆蓋了拉羅謝爾城市圈公共社區範圍內的所有市鎮[地 17]。
1976年,時任拉羅謝爾市長的米歇爾·克雷波在拉羅謝爾開啟公共自行車服務,成為法國首個將自行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現已成為拉羅謝爾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地 18]。
拉羅謝爾的現任市長為讓-弗朗索瓦·豐泰納先生,為左翼無黨派人士,他在2014年的市政選舉中獲得了43.68%的支持率;2020年市政選舉中則獲得41.97%的支持率,實現連任[社 13]。
2020年拉羅謝爾市政內閣組成[社 14] | |||||||||
代表 | 黨派 | 首輪選舉 | 第二輪選舉 | 席位 | |||||
---|---|---|---|---|---|---|---|---|---|
票數 | % | 票數 | % | 市鎮 | 公共社區 | ||||
讓-弗朗索瓦·豐泰納[社 15] Jean-François Fountaine |
6328 | 32.61 | 8851 | 41.96 | 35 | 24 | |||
口號:一切拉羅謝爾!(Tous rochelais!) | |||||||||
奧利維耶·法洛爾尼[社 16] Olivier Falorni |
|
6,454 | 33.26 | 8,670 | 41.1 | 10 | 7 | ||
口號:拉羅謝爾,新的2020(La Rochelle, le nouveau 2020) | |||||||||
讓-馬克·蘇貝斯特[社 17] Jean-Marc Soubeste |
|
3,241 | 16.7 | 3,569 | 16.92 | 4 | 2 | ||
口號:一起敢於生態(Ensemble, osons l'écologie) | |||||||||
布呂諾·萊阿爾[社 18] Bruno Léal |
|
1,511 | 7.78 | 0 | 0 | ||||
口號:拉羅謝爾我們愛你(La Rochelle on t'aime) | |||||||||
瑪蒂娜·維特韋爾[社 19] Martine Wittevert |
1,002 | 5.16 | 0 | 0 | |||||
口號:共同拉羅謝爾(La Rochelle en commun) | |||||||||
賈瓦德·馬布 Jaouad El Marbouh |
630 | 3.24 | 0 | 0 | |||||
口號:是,聯合拉羅謝爾(Oui à La Rochelle unie) | |||||||||
安托萬·科蘭[社 20] Antoine Colin |
|
236 | 1.21 | 0 | 0 | ||||
口號:工人鬥爭,傾聽勞動者的聲音 (Lutte ouvrière - Faire entendre le camp des travailleurs) | |||||||||
有效票 | 19,402 | 98.18 | 21,090 | 98.01 | |||||
空白票 | 135 | 0.68 | 226 | 1.05 | |||||
無效票 | 225 | 1.14 | 203 | 0.94 | |||||
總計 | 19,762 | 100 | 21,519 | 100 | 49 | 33 |
拉羅謝爾歷屆市長 | ||
任期 | 市長 | 黨派 |
---|---|---|
1945年-1947年 | Franck Lapeyre 弗朗克·拉佩爾 |
SFIO工人國際法國支部 |
1947年-1951年 | Auguste Moinard 奧古斯特·穆瓦納爾 |
CNIP全國獨立人士與農民中心 |
1951年-1958年 | René Bernard de Saint-Afrique 勒內·貝爾納·德·聖阿夫里克 |
CNIP全國獨立人士與農民中心 |
1958年-1959年 | Édouard Morch 愛德華·莫爾什 |
CNIP全國獨立人士與農民中心 |
1959年-1971年 | André Salardaine 安德烈·薩拉代納 |
UNR新共和國聯盟 |
1971年-1999年 | Michel Crépeau 米歇爾·克雷波 |
PRG左派激進黨 |
1999年-2014年 | Maxime Bono 馬克西姆·博諾 |
PS社會黨 |
2014年- | Jean-François Fountaine 讓-弗朗索瓦·豐泰納 |
DVG左翼無黨派人士 |
在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中,由共和國前進!和民主運動支持的「再生黨」(Renaissance)在拉羅謝爾獲得27.13%的支持率,居所有候選黨派首位[社 21]。
在2017年的法國總統大選的首輪和第二輪投票中,法國第25任總統伊曼努爾·馬克龍在拉羅謝爾分別獲得了29.09%和79.75%的支持率,均居所有候選人首位[社 22]。
在2015年法國大區選舉的首輪和第二輪投票中,阿蘭·魯塞在拉羅謝爾分別獲得32.21%和52.38%的支持率,均居所有候選人首位[社 23]。
在2015年法國省級選舉中,拉羅謝爾的三個選區結果分別如下:
拉羅謝爾2015年省級選舉結果 | |||||
選區 | 首輪選舉 | 第二輪選舉 | 來源 | ||
---|---|---|---|---|---|
勝出者 | 支持率 | 勝出者 | 支持率 | ||
拉羅謝爾第一縣 |
|
23.53% |
|
54.28% | [社 24] |
拉羅謝爾第二縣 |
|
28.74% |
|
52.85% | [社 25] |
拉羅謝爾第三縣 |
|
24.83% |
|
59.48% | [社 26] |
拉羅謝爾是濱海夏朗德省人口最多的市鎮。2018年,拉羅謝爾市鎮人口數量為76,114,在法國排名第65位。其中男性35,180人,女性40,555人,75歲及以上人口佔10.1%,外籍人口數量為24,687人,人口密度為2,677人/平方公里,當地居民被稱為Rochelais(男性)或Rochelaises(女性)[10]。2019年,拉羅謝爾境內出生721人,死亡人口731人[10]。
在第一產業方面,拉羅謝爾附近地形平坦,光照和水源均較為充足,使得大部分溫帶植物生長,其所在的濱海夏朗德省的法國西部重要的農業和畜牧業區[社 27]。自19世紀工業革命起,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快速完成工業和城市化發展,僅市區東部和北部保留有少量部分農業區域;而拉羅謝爾附近海域的傳統漁業捕撈也逐年減少,人工養殖漁場多分佈於拉羅謝爾以北人口較少的沿海市鎮[2]。至2017年,拉羅謝爾境內有40家農業類經營單位,占企業總數的1.1%;相關就業總人數為100人,佔總就業數的0.2%[社 28]。
在第二產業方面,拉羅謝爾在工業革命期間為一個區域性的工業中心,二戰後因城市擴張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當地的工業生產部門普遍轉型。2017年,利摩日的工業及建築業用人單位數量為371家,佔總數的10.5%;相關就業總人數為3,892,佔總人數的9.7%[社 29]。
在第三產業方面,拉羅謝爾是濱海夏朗德省的經濟、文化、科教、通訊、醫療中心,法國主要銀行、通信、保險等機構和多家大型企業的在拉羅謝爾設有分支;此外拉羅謝爾也是法國西部重要的旅遊城市,旅遊及相關接待和文化產業是在當地經濟中佔有較大比例。2017年,拉羅謝爾的第三產業相關就業單位有3,148家,佔總就業單位數量的88.4%;從業人數為36,150人,占就業總人數90%[社 30]。
拉羅謝爾是法國西部的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位於南特和波爾多兩大都會區的中點位置。港口運輸和旅遊業是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截至2021年5月,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共有各類用人單位16,626家,平均歷史為15年,其中98.54%為中小型企業(PME)[社 31]。拉羅謝爾工商會是當地的經濟監管部門,負責其境內各類用人單位及經濟設施的管理[社 32]。
拉羅謝爾境內的主要大型企業[社 33] | ||||||
企業 | 類型 | 法語原名 | 領域 | 員工數量 | 營業額 (2019年) |
數據來源 |
---|---|---|---|---|---|---|
拉羅謝爾汽車經銷 | 總部 | Comptoir Automobile Rochelais | 汽車銷售 | 225 | 140,461,240 € | [社 34] |
濱海汽車經銷 | 總部 | Littoral Automobiles Distribution | 汽車銷售 | 169 | 106,009,200 € | [社 35] |
弗洛貝爾控股 | 總部 | Holding Flober | 財政管理 | 200 | 71,263,517 € | [社 36] |
索泰勒經銷 | 總部 | Sautel Distribution | 大型零售 | 214 | 71,068,346 € | [社 37] |
SEMAT | 總部 | SEMAT | 汽車零件生產 | 274 | 68,878,073 € | [社 38] |
阿爾斯通拉羅謝爾工廠位於拉羅謝爾市區以南的艾特雷境內,該工廠主要負責高速列車及各類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的生產和組裝[社 39],至2020年共有員工數量超過1,000人,是這一地區規模最大的企業[社 40]。
2019年,拉羅謝爾的財政收入總額為132,747,000歐元,財政支出總額為120,051,000歐元,當年的債務總額為78,319,500歐元[社 41]。根據2020年底拉羅謝爾政府發佈的財政報告,當地2021年的財政收入總額預計為1.814億歐元,比2020年減少約0.3%;財政支出總額預計為1.755億歐元,比2020年減少10%[社 42]。
2020年,拉羅謝爾共獲得21,287,958歐元的國家財政補助,比上一年減少了0.01%[社 43]。
2017年,拉羅謝爾的人均月收入總額為2,115歐元,其中高級職員為3,874歐元,低於法國平均水平(4,214歐元);中級職員為2,178歐元,低於法國平均水平(2,353歐元);普通職員為1,620歐元,亦低於法國平均水平(1,690歐元)[社 44]。
2017年,拉羅謝爾境內的青壯年(15至64歲)失業率為20%,當地49.6%的家庭擁有納稅資格,平均納稅3,764歐元,低於法國平均水平(3,888歐元)[社 45][社 46]。
拉羅謝爾屬於普瓦捷學區[社 47]。截止2019年1月1日,拉羅謝爾境內共有20所幼兒園、23所小學、7所初級中學、6所普通高中和6所職業高中,其中部分高中開設大學校預科班[社 48]。2018至2019學年度,拉羅謝爾境內共有學生11,548名[社 49]。
自20世紀70年代後,拉羅謝爾開始逐漸成為一個大學城,普瓦捷大學拉羅謝爾應用技術學院(IUT de La Rochelle)建成於1968年,後於1993年獨立為拉羅謝爾大學,成為法國的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文 2]。拉羅謝爾綜合工程師學校是法國的一所工程師大學校;拉羅謝爾商學院成立於1988年,是一所私立高等學府[文 3]。
截止2019年1月1日,拉羅謝爾境內共有全科醫生123名、保健師144名、牙醫70名、護士100名、耳科醫生4名、眼科醫生13名、皮膚科醫生10名、助產士14名、兒科醫生9名和婦科醫生19名。境內共有藥房32家、養老院11家、殘疾人幫扶中心8家[13]。
拉羅謝爾中心醫院,全名為「拉羅謝爾-雷島-歐尼斯地區醫療集團」(Groupe Hospitalier La Rochelle - Ré - Aunis),是法國的一個區域性醫療機構[社 50],其主病區「聖路易醫院」(Hôpital Saint-Louis)位於拉羅謝爾市區,設有床位1,253個,是當地規模最大的公立綜合性醫院[社 51]。拉羅謝爾市區東北部與皮爾博羅交界處的大西洋診療中心(Clinique de l'Atlantique)是一個私立綜合性醫院,開設有23個科室,共設有床位133個[社 52]。
2017年,拉羅謝爾境內共有各類住房52,031套,其中31.6%為獨立式居民區,主要分佈於市區西部的拉勒(Laleu)和拉帕利斯(La Pallice)街區、北部的費蒂伊(Fétilly)街區、東北部的博勒加爾(Beauregard)街區和東南部的塔東(Tasdon)街區;67.3%為集中式居民區,主要分佈於市區西部的米勒伊(Mireuil)街區、東部的萊薩利訥新城(Villeneuve les Salines)街區和南部的萊米尼姆港(Les Minimes)街區[2]。常住房屋占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居民建築總量的81.9%[社 53]。拉羅謝爾境內共有三處「優先城市開發區」(ZUP),2013年區域總人口數量為13,371人[地 22]。
拉羅謝爾境內的住房管理事務由其所在的城市圈公共社區負責,2015年,該社區制定發佈了《2016至2021區域房屋規劃方案》(PLH),計劃在此期間每年新增1,900處新房,其中包括500處社會保障性房屋,並為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制訂相應的住房政策,以全面提升當地居民住房條件[社 54]。
在住房保障政策方面,2017年,拉羅謝爾境內共有16,832戶家庭獲得了住房經濟補助,受益人數佔總人口數量的22.2%,其中16,628份為房租補助[13]。
2019年,拉羅謝爾境內共有各類實體商鋪2,421家,其中餐廳487家、大型超市17家、雜貨店42家、麵包房70家、肉鋪34家、書店44家、裝飾品店16家、銀行門店64家、美容美髮店124家、汽車維修店68家[社 55]。
拉羅謝爾境內的商業主要為傳統小型店鋪,集中於老城區南部,其中神廟街(rue du Temple)、港口街(rue du Port)、市府街(rue de l'Hôtel de Ville)和聖索沃爾街(rue Saint-Sauveur)為商業步行街,而市長街(rue du Chef de Ville)和宮殿街(rue du Palais)兩側建有騎樓[2]。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共有一家E.Leclerc超市、一家Monoprix超市、三家Intermarché超市和六家家樂福便民店[2]。市區北部的拉戈爾、東北部的皮爾博羅和南部的昂古蘭境內均建有大型開放式商業中心[2]。
法國主要的媒體均可在拉羅謝爾接收,法國電視三台下屬的新亞奎丹大區頻道在部分時段播出拉羅謝爾所屬區域的地方新聞[社 56]。《西南報》是法國的一個重要的地方性報刊,總部位於波爾多,在拉羅謝爾設有發行部,負責整個濱海夏朗德省境內的新聞收集、編輯及發行[社 57]。《拉羅謝爾日報》是拉羅謝爾市政府發行的官方報刊,主要刊登當地的地方性政策、歷史、文化及民生訊息,每年出刊五次,免費向公眾發放[社 58]。在無線電廣播方面,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共可接受19個無線電台,其中藍色法蘭西、法蘭西基督廣播、維珍廣播和思鄉廣播等在拉羅謝爾設有地方轉播中心,組織並傳送傳送地方節目[社 59]。在現代網絡通訊方面,拉羅謝爾市政府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建有官方賬號,不定期發佈地方相關信息。
拉羅謝爾的環境事務由其所屬的城市圈公共社區負責[社 60]。
2017年,拉羅謝爾境內共有8家污染企業,鉛、汞是當地主要的土壤污染物[9]。拉羅謝爾境內設有一處大氣環境監測點,2015年測得的二氧化氮濃度平均值為24.5µg/m³、二氧化硫濃度平均值為1µg/m³、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平均值為22µg/m³[社 61]。距離拉羅謝爾最近的水文監測站位於佩里尼境內,該地2015年測得的水體坤化物濃度為0.5µg/L、汞化物濃度為0.1µg/L、硝酸鹽濃度為80mg/L[社 62]。
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共有三處派出所[社 63]。距離拉羅謝爾最近的國家憲兵隊位於濱海尼約勒境內,距離拉羅謝爾市區大約5.2公里[社 64]。濱海夏朗德省消防指揮中心位於拉羅謝爾東南部的佩里尼境內,拉羅謝爾市區內則有兩處消防站[社 65]。
2014年,拉羅謝爾及附近地區共發生各類案件2,467起,其中盜竊類案件1,756起,經濟類案件156起,毒品交易類案件146起[社 66]。
2019年,拉羅謝爾境內共有4家劇場、4家電影院、5家博物館和1家音樂廳[14]。拉羅謝爾美術博物館建於1844年,是當地重要的文化設施。
拉羅謝爾是一座典型的海濱城市,海岸線佔了市鎮邊界的三分之一,其中老港以及龍賽河整體被嵌入拉羅謝爾城區[2]。拉羅謝爾老城位於港口北側,其四周輪廓明顯,歷史上曾有高聳的城牆,法國大革命後被拆毀,其中城牆西段原址被改造為「沙呂耶公園」(Parc Charruyer),該園面積達40公頃,是當地規模最大的城市綠地[地 23]。以老城為核心,埃米爾·諾芒丹街(rue Emile Normandin)、讓·穆蘭大街(avenue Jean Moulin)、阿爾貝一世街(rue Albert 1er)和城牆街(chemin du Rampart)是當地的主要四條放射性道路,分別連接艾特雷、佩里尼、皮爾博羅和拉戈爾;而勒克萊爾將軍街(rue Général Leclerc)和讓·吉通街(rue Jean Guiton)則向西延伸,連接市區西部的聖莫里斯以及拉帕利斯街區[2]。
相比於同類型的海濱城市,儘管拉羅謝爾市區平坦,但由於各個街區的建設年代的不同,使得當地的建築設施未能得到統籌規劃,街道走向也普遍不規則,且除了位於城市外圍的快速公路外,拉羅謝爾市區無貫穿全境的主幹道路,這為當地的城市後續開發帶來了一定難度[2]。此外,拉羅謝爾的海岸線相對崎嶇,致使當地市區內部的通勤道路多偏東分佈,而鐵路線的存在也加劇了拉羅謝爾市區的分裂,為改善這一局面,當地政府自2008年起啟用「海豚門火車站」(Gare de Porte-Dauphine),以通過區域列車來緩解交通壓力[社 67]。此外,拉羅謝爾市政府自2020年起啟動火車站改造計劃,一座連接鐵路線兩側的開放式人行天橋將於2022年初建成,該橋將直通火車站背後的讓·穆蘭P+R停車場,使得私家車用戶可將車輛停靠於城市核心區外圍,然後通過步行進入拉羅謝爾市區[社 68]。
拉羅謝爾境內有多處歷史遺蹟,其中位於舊港兩側的聖尼古拉塔和鐵鏈塔是當地的代表性建築,此外還有拉羅謝爾大鐘樓、聖路易大教堂、水下海軍基地等[文 7]。拉羅謝爾水族館建成於1988年,佔地8400平方米,是法國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洋文化設施[文 8]。
拉羅謝爾是法國西部重要的旅遊城市,也是前往雷島及奧萊龍島的最大中轉站。拉羅謝爾港口每年夏季開行環海遊輪,可圍繞附近海岸線及博涯監獄[文 9]。
拉羅謝爾的旅遊事務由拉羅謝爾城市圈公共社區以及濱海夏朗德省和新亞奎丹大區共同負責,當地設有一處遊客接待中心[社 69]。截至2020年5月,拉羅謝爾境內共有43家酒店共計1,925間房間,其中包括1家五星級酒店、5家四星級酒店、16家三星級酒店、16家二星級酒店、1家一星級酒店和4家未評星酒店;另有1個露營地,可容納共159輛露營車[14]。
拉羅謝爾是天主教同名教區的首府,隸屬於普瓦捷教省[文 10]。截至2021年5月,該教區共包括8個總鐸區和46個堂區,其範圍覆蓋了濱海夏朗德省全境以及海外領土聖皮埃爾和密克隆[文 11],其中拉羅謝爾市鎮範圍內共有15處教堂或禱告室[文 12]。現任拉羅謝爾主教為喬治·科隆布先生,於2016年3月9日由方濟各任命[文 13]。
拉羅謝爾也是這一區域的一個穆斯林聚集區,拉羅謝爾大清真寺(مسجد لاروشال)建成於1996年,並於2004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是當地主要的伊斯蘭文化活動中心[文 14]。2019年12月,拉羅謝爾開始籌備修建第二座清真寺[文 15]。拉羅謝爾亦有多個穆斯林社團,其中2011年創建的「濱海夏朗德省阿爾及利亞人聯盟」(Association des Algériens en Charente-Maritime)為當地的阿爾及利亞人及穆斯林團體提供幫助[文 16]。
拉羅謝爾也是法國西部的新教文化中心,並被認為的北美大陸新教團體的發源地之一[文 17],其境內有數十處新教建築[文 18]。拉羅謝爾境內亦有一處噶舉派佛教活動中心[文 19]。
2017年,拉羅謝爾境內共有2家游泳池、23間健身房、5座綜合體育場、24處網球場、1處馬術場、20處足球或欖球場以及9處籃球或排球場[14]。
拉羅謝爾因欖球而聞名,拉羅謝爾體育會是一支職業欖球隊,成立於1898年,自1998年起參加職業聯賽,曾獲得2018年欖球歐洲杯的四強和2021年欖球歐洲杯的亞軍,2021至2022賽季參加法國欖球甲級聯賽,其主場馬塞爾·德弗朗德爾球場位於市區西部,可同時容納1.6萬名觀眾,是當地規模最大的體育設施[文 20]。
在足球方面,截至2021年5月,拉羅謝爾境內共有七支註冊足球俱樂部,其中包括一支五人制足球隊[文 21]。拉羅謝爾前進體育聯盟是當地的代表性足球俱樂部,歷史上曾參加過兩個賽季的法國足球乙級聯賽,2021至2022賽季參加新亞奎丹大區足球聯賽[文 22],其主場「弗朗索瓦·勒帕科球場」(Stade François Le Parco)位於市區西北部,可同時容納3,700名觀眾[文 23]。
拉羅謝爾籃球體育會成立於1932年,2018年起與欖球體育會合併,2021至2022賽季參加法國籃球全國甲組聯賽(法丙)[文 24]。
拉羅謝爾馬拉松創建於1991年,每年舉辦,是當地重要的全民性體育賽事[文 25]。截至2021年,共有22次環法自行車賽的路線經過拉羅謝爾[文 26]。
法語狂歡節創建於1985年,每年夏季在拉羅謝爾市中心舉辦,邀請電影、音樂、電視等多個領域的法語娛樂圈藝人,是法國西部重要的文化項目[文 27]。拉羅謝爾國際電影節由法國電影評論人讓-盧·帕塞克於1973年創辦,每年7月舉行,亦是當地重要的文化節日。除此之外,拉羅謝爾還定期舉辦虛幻電視節、音樂節、航海節等文化活動。
拉羅謝爾境內的多個街區每周都會舉辦各類型的商業集會[文 28][文 29],當地每年12月還舉辦聖誕集市[文 30]:
拉羅謝爾商業集市(部分) | |||
集市規模 | 交易商品類型 | 地點 | 舉辦時間 |
---|---|---|---|
綜合性 | 綜合 | 大堂(Les Halles) | 每天8至13點 |
萊米尼姆港(夜間集市) | 每周一18點至午夜 | ||
舊貨 | 紅頂廣場(Place de la Motte Rouge) | 每周四、六7至13點 | |
土特產 | 聖米歇爾街(rue Saint-Michel) | 全天(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文 31] | |
區域性 | 綜合 | 塔東(Tasdon) | 每周二8至13點 |
萊薩利訥新城(Villeneuve les Salines) | 每周三8至13點 | ||
新港(Port-Neuf) | 每周四8至13點 | ||
米勒伊(Mireuil) | 每周五8至13點 | ||
凡爾登廣場(Place Verdun) | 每周五15至18點 | ||
拉帕利斯(La Pallice) | 每周日8至13點 |
拉羅謝爾的常見飲食與法國大部分區域基本相同,因當地靠近海洋,海鮮類食物在當地的傳統飲食中佔有重要比例;此外拉羅謝爾靠近干邑白蘭地產區,以其為原材料而做成的菜品亦為當地的代表性食物[文 32]。拉羅謝爾的傳統餐廳集中於老港附近街區,而麥當勞、漢堡王、達美樂披薩、O'Tacos等現代快餐則主要分佈於市區南部的萊米尼姆港街區[2]。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作品《驢皮記》和《灑水者》均以1822年拉羅謝爾四中士事件作為背景,而他的另一篇作品《被詛咒的孩子》則取自拉羅謝爾之圍[文 33]。電影《奪寶奇兵》和《從海底出擊》的部分場景在拉羅謝爾拍攝[文 34]。現代電子遊戲《武裝行動3》當中的一座虛擬城市被命名為「拉羅謝爾」[文 35]。
法國科學家勒內-安托萬·費爾紹·德·列奧米爾、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作家歐仁·弗羅芒坦、政治人物保羅·拉馬迪埃、政治學家奧利維耶·魯瓦、太空人讓-盧·克雷蒂安、導演貝爾納·吉羅多、劍擊運動員達米安·圖亞、女子足球運動員科里娜·珀蒂和男子足球運動員拉希德·阿魯維出生於拉羅謝爾。
截至2020年3月,拉羅謝爾共與五座城市互為友好城市關係[文 3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