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特敕令(法語:Édit de Nantes),又稱為南特詔令、南特詔書、南特詔諭,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在1598年4月13日簽署頒佈的一條敕令。這條敕令承認了法國國內胡格諾派的信仰自由,並在法律上享有和公民同等的權利。而這條敕令也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份有關宗教寬容的敕令。不過,亨利四世之孫路易十四卻在1685年頒佈《楓丹白露敕令》,宣佈基督新教為非法,南特敕令因此而被廢除,造成約4至5萬胡格諾派信徒移民不列顛群島。
歷史背景
16世紀中葉以後,馬丁·路德推行德意志宗教改革,從此宗教改革盛行於歐洲,而新教的加爾文派也逐漸在法國境內活躍。他們的出現,令原本的天主教徒感到受威脅,但新教教徒的影響力日益增加,雙方發生衝突。
1559年,法國國內的加爾文派信徒組成了集團,對抗捍衛天主教的統治階層吉斯家族。1562年,雙方爆發武裝衝突,史稱「法國宗教戰爭」。戰後,吉斯家族的洛林的亨利一世、瓦盧瓦的亨利三世及納瓦拉的亨利開始展開爭奪法國王位,稱為「三亨利之戰」。可是,亨利一世及亨利三世先後遭到刺殺,而王位繼承權就落在納瓦拉的亨利身上。因此,他加冕為法國國王,為亨利四世,開創了法國的波旁王朝。
1597年,亨利四世展開了一系列軍事行動,成功的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回了亞眠。隨後,亨利四世開始向布列塔尼附近集結兵力,意在戰勝西班牙的同盟,布列塔尼的統治者梅格大公菲利普-埃馬紐埃爾。
1598年一月,為了震懾布列塔尼的敵人,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不斷向西部的戰略重鎮昂熱調遣兵力並將昂熱定為行在。在昂熱,亨利四世通過頻繁出席天主教的活動,拉攏了一批樂意與他結盟的力量。同時,亨利的重臣們開始在昂熱起草一份關於宗教赦令的詔書。在此期間,迫於布列塔尼大區內日益高漲的歡迎亨利四世的呼聲,梅格大公的夫人受命率領使節團與亨利四世商討議和。亨利四世拒絕接見使節團,會談由亨利四世的情人主導,並確定了讓兩家聯姻的一樁婚事。同年三月,梅格大公向亨利四世宣誓效忠。
平定了布列塔尼大區後,亨利四世於同年四月前往南特,並進行詔書的最後修訂工作。在南特,亨利與英格蘭大使會面,並勸說英格蘭繼續與西班牙進行戰爭;而亨利四世自己,則決定結束多年的戰爭與不幸,讓國家歸於平靜。在當時,這份詔書的名字並不是南特赦令,甚至不被稱為昂熱赦令,而被命名為和平赦令。同年五月,法蘭西王國與西班牙籤署和平協議。法國收回北部被西班牙佔領的領土[1]。
文件簽署
亨利四世登基後便致力於修復國內的分岐,以避免再次引起戰火。因此,他在1598年4月13日到達布列塔尼的南特城簽署了這條敕令。這條敕令列明國內的胡格諾派門徒能夠享有自己的信仰自由,不受國家干擾,亦有權建造教堂及參與宗教事務。此外,他們也享有和其他公民一樣的權利,亦可以和天主教徒一樣分享同等的政治權利,可以擔任各種官職,亦允許讓這些教徒保有城堡及軍隊,以保衛自己。然而,為了安撫天主教徒,亨利四世在簽署這條敕令後,更宣佈天主教為國教。
評價及影響
亨利四世儘管將天主教定為國教,但在他簽署了這條敕令後,還是立刻遭到了天主教徒的強烈反對。此外,教宗克萊孟八世對此敕令的評價十分消極,形容為「這害死了我」(This crucifies me.)。然而,這卻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份宗教寬容的敕令,亦是自羅馬帝國後,歐洲史上第一次的宗教並存。
赦令的廢止
1643年,路易十四加冕成為波旁王朝的第三位君主。對於路易十四來說,建立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一直是他的政治理想。統一的法蘭西王國不僅包括領土統一,還包括了唯一的宗教、唯一的行政機構與不容質疑的統治者權威。通過連年對新教學校與教堂的破壞和對新教徒的嚴苛審查,法國的新教徒已經所剩無幾。路易十四於是宣佈,先前賦予新教徒信仰自由的南特赦令已經過時,並在法蘭西王國內予以廢止,是為楓丹白露敕令。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話說世界 - 近代卷(上)》,郭豫斌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ISBN 7-5613-2829-X
- 教會歷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