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寺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西寺塔map

25°01′56″N 102°42′25″E

Quick Facts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ThumbThumb
惠光寺塔(西寺塔)、常樂寺塔(東寺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雲南省昆明市
分類古建築
時代唐、清
編號6-739
認定時間2006年
Thumb
Close

東西寺塔是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兩座古代佛塔,原分別坐落於常樂寺和惠光寺內,故又名常樂寺塔惠光寺塔[1]。1983年1月,兩塔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006年,國務院將二者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歷史沿革

東寺塔和常樂寺最早建於大和三年(829年)至大中十三年(859年)間[註 1],由南詔弄棟節度使王嵯巔監督,工匠尉遲恭韜[註 2]主持修建[2]康熙六年(1667年),雲南巡撫袁懋功和僧人德潤主持重修常樂寺和東寺塔,雲貴總督王繼文為此撰寫《重修東塔常樂寺記》。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發生大地震,東寺塔倒塌。咸豐六年(1856年),常樂寺毀於杜文秀起義的戰火[7]光緒九年(1883年),因原址地基疏鬆,雲貴總督岑毓英和地方鄉紳出資在三皇宮舊址處重建東寺塔,工程歷時四年告竣。新塔的四角各立有一隻黃銅制金雞[註 3],故民間又稱其為「金雞塔」[1][4]。1979年3月18日,東寺塔塔剎被大風吹落,次年完成修復[2]

西寺塔和惠光寺最早建於唐大中三年(849年)[註 4],同樣由王嵯巔監督,尉遲恭韜主持修建[2]弘治十二年(1499年)昆明地震,西寺塔倒塌,五年後,太監劉昶籌集資金完成重建,此後數百年間又多次大修[1]。咸豐六年(1856年),惠光寺被毀[4]

建築與文物

東寺塔為十三級密檐式磚塔,投影面為方形,整體高40.57米。塔底部建有邊長12米的方形基台,塔身一層南側開有小門,供遊客進入,二層至十二層則在四壁設置拱門用以通風。東寺塔內部每層都建有佛龕供奉石制佛像,一至十層間還建有木製迴轉樓梯供遊客逐層參觀[8]。該塔十三層為質塔剎,外沿四角各立有一隻金雞[1],其中東北角和西南角兩隻的中還曾裝有管狀口笛,在西南風盛行時會發出長鳴,附近百姓便將會鳴叫的金雞認作公雞,不會鳴叫的認作母雞。隨着時間的推移,金雞的相關部件已經鏽蝕損壞,至今已無法發聲[註 5][8][9]。1981年,東寺塔發現地宮,深約1.5米,內部放置有一尊木製坐佛[4]

西寺塔主體結構同樣為十三級密檐式磚塔,整體高35.54米。塔底部建有兩級正方形基座,外圍邊長12.5米,總計高2.38米。塔身第一層高約9米,南側開有小門,塔內則建有迴轉樓梯,最高可以抵達第十層。西寺塔自第二層起,偶數層設置蹄形佛龕,奇數層則設置同樣形狀的券洞。塔頂四角則各建有一隻高約2米的銅製金雞[4][8]

兩塔外形特徵相近,且與中原地區密檐式塔相比較為特別。從第九層開始,塔身急劇收分,整體輪廓呈現出優美的流線形而非一般情況下的階梯形。類似的,東西寺塔出檐斷面均呈近似圓弧狀,末梢帶有較小的翹角,使得外形更為柔和[10]。此外,兩塔塔剎部分均為銅質,高約5米,自上而下依次為寶珠、傘蓋和五層相輪,四角配有金雞,為較典型的大理、昆明一帶佛塔塔剎設計[4][11]

東西寺塔塔內與周邊區域還曾發現過數座碑記,為兩塔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資料。東寺塔兩側原立有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由保甲局負責人金漢青撰寫的《重建東寺文筆塔暨忠愛金碧三坊碑》,碑記詳細記錄了重修東寺塔時的捐款、支出賬目及此次工程的完整工序,為岑毓英重建東寺塔經過的一手資料。為保護該文物,現石碑已被嵌入園區東北角的牆壁並建有廊亭遮蔽[7]。1983年至1984年省政府維修西寺塔期間,工作人員在第七級塔身南側的佛龕內發現了立於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的《建塔存功記》碑,其上記載了1499年昆明大地震對西寺塔的破壞及後續重建經過。此外,在西寺塔塔基處還發現了南詔勸豐佑時代的磚石[4]

文物保護與修復

Thumb
整修前的東寺塔
Thumb
整修後的東寺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級文物部門對東西寺塔進行了數次修繕工程,其中又以1983年西寺塔加固工程和2015年兩塔的整體修復工程規模最大[6][12]

1983年,西寺塔因地基不穩等因素出現坍塌風險,雲南省政府調撥專款對其開展加固工程,其措施包括:使用水泥管件加大塔基面積並使用鋼筋混凝土澆築包套、塔內豎立大型鋼架支撐、外立面加築圈樑等。工程結束後,西寺塔已基本達到七級地震的抗震標準[6]

2011年,西山區文物管理所對東西寺塔展開除草工作,期間,工作人員發現兩塔的灰泥層色彩異變且出現裂縫,局部還有脫落情況。此外,塔磚、基座、佛龕、佛像等均出現風化、粉化、開裂等病變,塔頂的銅質金雞也因自然原因鏽蝕嚴重[13]。基於上述問題,國家文物局專門調撥430萬元人民幣對二塔進行修繕[12]

2015年7月,修繕工程正式啟動,全程使用傳統工藝。其中,灰泥以麻刀[註 6]石灰為底料,糯米桐油為粘合劑,按照一定比例調製。主體色調則參考同時代的崇聖寺三塔小雁塔,用浸泡過的稻草與紅土、黃土、灰漿調製出較為相近的淡黃色。由於原件損壞嚴重,金雞由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母炳林和其助手歷時半年重新手工打造[12]。此外,工作人員也對佛龕內的佛像進行了清理和維護,並使用現代技術加以預防性保護[13]。除了對於佛塔本身的修繕,此次工程還為東西寺塔加裝了防雷設施和監控儀器,並對東寺塔茶花園、西寺塔梅花園進行了系統改造與質量提升[14]

周邊開發

Thumb
西寺塔廣場

1983年西寺塔大修後,兩塔附近分別開闢了茶花園和梅花園。2002年,兩塔之間又建成了一條貫通東西的旅遊文化街,將兩座古塔連成一個景區[6]。2013年,該步行街被西山區人民政府劃入「金碧特色商業街區」,與金馬碧雞坊步行街組成特色景點[15]

西寺塔梅園外還建有西寺塔廣場,為周邊中老年居民重要休閒場所[16]。此外,該廣場還舉辦過亞洲藝術節巡演、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義診等大中型活動[17][18],並時常舉辦社區街道級小型活動[19]

註釋

參考文獻

參考書籍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