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泰安市所辖的一个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泰安市所辖的一个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平縣是中國山東省泰安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西臨黃河,東望泰山,土地總面積1343平方公里[8]。縣人民政府駐東平街道龍山大街19號。
東平縣 | |
---|---|
縣 | |
東平縣白佛山公園 | |
東平縣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5°56′13″N 116°27′53″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山東省泰安市 |
語源 | 「大野既瀦,東原厎平」[1] |
政府駐地 | 東平街道 |
下級行政區 | |
政府 | |
• 縣委書記 | 馬煥軍[2] |
• 縣長 | 徐立勇[3] |
面積 | |
• 總計 | 1,339.02 平方公里(517.00 平方英里) |
• 水域 | 117.94 平方公里(45.54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4] | |
• 常住 | 687,385人 |
• 密度 | 513人/平方公里(1,330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365,328人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中原官話兗菏片[5]東平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271500 |
電話區號 | 538 |
車輛號牌 | 魯J6 |
行政區劃代碼 | 370923 |
舊稱 | 東原、東平國、東平郡 |
本地生產總值(2016) | ¥372.1億[6] |
• 人均 | ¥48271[7] |
最長河流 | 大清河 |
最大湖泊 | 東平湖 |
網站 | 東平縣人民政府 |
東平縣先後獲得國家園林縣城、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千年古縣等國字號榮譽,被推薦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獲得省級旅遊強縣、全省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先進縣等省級榮譽稱號[8]。
東平縣歷史悠久,境內黃河、大運河、大汶河三河交匯,大汶口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漁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交融,「運河之心」戴村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境內的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東平湖為國家「4A」級景區,同時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也是「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東平縣的「端鼓腔」和臘山道教音樂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9][10]。
東平古稱東原,一般認為「東原」與「東平」之名均得名於《尚書·禹貢》中「大野既瀦,東原厎平」[1][11][12]。古代「東原」的範圍同今天的東平縣並不完全相同,其包括汶水下游的今東平、寧陽、汶上廣大平原區域[13][14]。戰國時期,齊國在今東平、汶上境置的平陸邑,漢代,平陸邑改名為東平陸,這是「東平」名稱的首次出現。漢宣帝二年,置東平國。唐代,宿城縣改為東平縣,是為東平縣名之始。後沿用至今。東平之名使用逾兩千年[15],並因此獲得「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稱號。[16]
根據丁塢遺址的發現,早在新石器時期,東平縣境內就有人類居住[17]。商周時期,東平為東夷之所居[18][19]。西周時期,東平縣境內遂、須句、宿、鄣四個諸侯國並立,其中須句、宿、鄣皆為東夷人所建立。春秋時期,鄣國、遂國滅於齊國,宿國滅於宋國,須句國滅於魯國。後全境歸屬齊國。
公元1000年,黃河決口,將須昌城淹沒[20],遂建立新城,是為今州城。宋末,宋江起義軍曾活動於此。金朝初期,金立劉豫立為偽齊皇帝,以東平為京都之一。齊廢後成為山東西路治所[21]。金大定二年,辛棄疾與耿京起兵反金,一度收復東平。
元朝時期,大運河開通後,東平位於大運河和濟水的交匯處,成為重要的水運樞紐,航運便利,經濟發達,被馬可波羅稱為「一座雄偉壯麗的大城市」[22][23][24][25]。明朝後,隨着運河淤廢,東平經濟地位下降。
清代中期以後,東平水旱災害頻繁,疾疫流行[26],民不聊生,境內農民起義不斷[27]。至清末,各地農民軍曾多次攻打東平,但均未攻克。
1910年,東平縣設立州議事會,參事會,1913年,東平改州為縣,設縣公署。民國初年,東平境內水利荒廢,黃河多次決口造成民眾傷亡。1918年,東平縣土匪首領張占元率700人攻破東平縣城,縣城西街守軍何鐸鈺部譁變,東平縣城遭到洗劫[27]。
1937年12月25日,日軍轟炸東平城,隨後東平縣長孫永漢逃走,正規武裝瓦解,東平縣除縣城外均陷入無政府狀態。次年8月17日,日軍駐兗州一個中隊二百餘人以及原魯西南民團卞長久團八百餘人,自汶上入侵東平,隨後進攻東平縣城,東平縣政府組織數百人抵抗,但寡不敵眾而撤走,隨後東平縣城為日軍攻佔。隨後,日軍在東平縣境內建立多處據點,以加強其統治,不久後,由日本扶持的東平縣政府成立。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領導的國民革命軍馮壽鵬部以及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等抗日武裝亦縣境內活動。八路軍積極在平阿山區和泰肥山區等地進行游擊活動,開創根據地,並數次擊敗日本軍隊[28]。至1944年末,中國共產黨根據地和游擊區已經占縣境大部分,日本僅有效控制東平縣城、重要據點以及重要交通線[29]。同年,八路軍曾數次嘗試奪取東平縣城,但均未成功。1945年5月,八路軍發動東平戰役,佔領東平[30]。
1947年,國民黨多次進攻東平並兩次佔領東平縣城,年末,八路軍發動東進戰役,次年1月,東平全境解放,是為東平的最後一次易手[31][32]。
東平街道、州城街道、沙河站鎮、彭集街道、老湖鎮、銀山鎮、斑鳩店鎮、接山鎮、大羊鎮、梯門鎮、新湖鎮、戴廟鎮、商老莊鄉和舊縣鄉。
東平縣城位於東平街道,縣委、縣政府駐東平街道辦事處後屯社區。
東平縣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34]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行政村/居 | 面積(km2) | 人口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370923000 | 東平縣[35][36] | Dōngpíng Xiàn | 716 | 1343 | 約800,000 | 東平街道 後屯社區 |
271500 |
370923001 | 東平街道[37] | Dōngpíng Jiēdào | 61 | 153 | 173,000
134,000 |
宿城社區 | 271500(東) 271501(西)[注 1] |
370923002 | 州城街道[38] | Zhōuchéng Jiēdào | 71 | 72 | 63,000 | 271506 | |
370923003 | 彭集街道[39] | Péngjí Jiēdào | 53 | 73 | 63,800 | 彭集村 | 271509 |
370923101 | 沙河站鎮[40] | Shāhézhàn Zhèn | 65 | 74 | 58,000 | 沙河站北村 | 271508 |
370923106 | 老湖鎮[41] | Lǎohú Zhèn | 71 | 113 | 72,000 | 老湖村 | 271511(西) 271505(東)[注 2] |
370923107 | 銀山鎮[42] | Yínshān Zhèn | 44 | 104.5 | 59,300 | 前銀山村 | 271513 |
370923108 | 斑鳩店鎮[43] | Bānjiūdiàn Zhèn | 40 | 76 | 46,000 | 斑鳩店村 | 271512 |
370923109 | 接山鎮[44] | Jiēshān Zhèn | 52 | 150 | 65,000 | 接山村 | 271502(南) 271510(北)[注 3] |
370923110 | 大羊鎮[45] | Dàiyáng Zhèn | 37 | 86.51 | 34,600 | 大羊東南村 | 271503 |
370923111 | 梯門鎮[46] | Tīmén Zhèn | 42 | 89.6 | 33,588 | 梯門村 | 271504 |
370923112 | 新湖鎮[47] | Xīnhú Zhèn | 54 | 110 | 51,000 | 府前街 | 271507 |
370923113 | 戴廟鎮[48] | Dàimiào Zhèn | 48 | 88 | 40,000 | 孟垓村 | 271514 |
370923206 | 商老莊鄉[49] | Shānglǎozhuāng Xiāng | 35 | 99.43 | 32,000 | 商老莊村 | 271515(西) 271516(東)[注 4] |
370923208 | 舊縣鄉[50] | Jiùxiàn Xiāng | 30 | 73 | 28,000 | 舊縣一村 | 271517 |
東平縣官方語言為普通話,境內通用東平方言。東平方言屬於中原官話,也具有冀魯官話的性質[5]。該方言同普通話較為接近,可以與普通話及大部分官話方言自如通話[51][52]。
春節:春節為東平縣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其習俗同北方其他地區基本無異。
二月二:二月二俗稱龍抬頭,為東平的一個傳統節日。當日清早日出前,每家在空地把草木灰撒成一個直徑2米到3米的圓圈,圈內放上糧食,叫做「打囤」,民間認為,若灰囤未被風吹散,則說明這年會有好收成[53]。二月二之前,家家戶戶使用黃豆製作「蠍子爪」,相互贈送以求不被毒蟲叮咬[54]。二月二也恰逢白佛山廟會,廟會自唐朝開始盛行,至今已經一千餘年,每年廟會,都有數萬人甚至十餘萬人[55][56]登白佛山拜佛祈福[57][58]。
東平縣境內主要分佈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五種宗教。五種宗教中,佛教最早傳入東平。南北朝時期,東平出現大量的佛教雕刻和碑文。明代,伊斯蘭教隨移民傳入。清代,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傳入東平。
民國時期,東平縣宗教活動頻繁。1936年,東平縣全縣有佛教寺廟84處,僧侶共106人;較大的道教廟宇百餘處,道士129人,其中邱祖龍門派70人、呂祖天仙派18人、郝祖華山派14人、劉祖隨山派27人。天主教教徒500餘人,基督新教教徒870餘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東平縣宗教活動減少,宗教僧侶大量還俗,部分宗教建築荒廢或被分給貧民。文化大革命期間,公開的宗教活動被迫停止[52]:2:3:3[53]:4:5。
1979年後,東平縣境內的宗教活動開始恢復。目前,東平縣有批准登記的佛教、伊斯蘭教、道教活動場所各一處,分別為崑山月岩寺、州城清真寺、臘山祥龍觀。天主教活動場所7處、基督新教活動場所9處[59]。
除上述五種宗教信仰外,還有大量民眾信仰中國民間信仰,其餘則無宗教信仰。
東平縣有許多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其中沙河站的傳說被列入泰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丈八佛的傳說、洪福寺的由來、三官廟的傳說、水滸傳說、蓆橋的傳說、無鹽娘娘的傳說、白佛山的傳說、州城的傳說、桂井子的傳說、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列入東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還有銀山的由來、一擔土的傳說、狀元與紅蓮仙子、白英點壩等民間傳說。[29]:6:5[53]
東平縣境內有豫劇、山東琴書、河南墜子、山東快書、東平漁鼓、蓮花落子、大鼓、四音戲、端鼓腔等戲曲。其中端鼓腔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餘多為泰安市或東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53]:6:1。東平方言的過渡性質使得來自山東和河南的劇種得以在東平縣境內並存。
東平縣位於北緯35°46′24″至36°10′20″,東經116°02′52″至116°39′44″之間,東與肥城市毗鄰,南與濟寧市汶上縣、梁山縣接壤,西部隔黃河與聊城市東阿縣、陽穀縣,河南省濮陽市台前縣相望,北與濟南市平陰縣搭界,東平縣土地總面積1330.44平方公里,折合2010661.2畝。
東平縣位於魯西南平原北部,東部受魯中山區阻擋,境內受季風的影響顯著,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熱同期,四季分明,降水較為充沛。春季溫度波動劇烈,乾燥少雨多大風,常有春旱發生。夏季,受海洋夏季風影響,高溫高濕,炎熱多雨,伏旱、內澇、暴雨、冰雹、大風、連陰雨等災害性天氣頻繁。秋季,氣溫下降迅速,降水量也減少,天氣相對穩定。冬季受大陸冬季季風控制,天氣乾燥寒冷,很少有雨雪。[52]:2:3:1
1993年至2003年間,東平縣平均氣溫為14.3,年均最高氣溫為15.1(2002年),年均最低氣溫為13.5(1993年)。平均氣溫春季14.5,夏季26.6,秋季14.9,冬季1.1。極端最高氣溫發生在2002年7月15日,為40.5,最低氣溫發生在1993年1月16日,為-14.5。7月份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7.6,1月份月平均氣溫最低,為-0.6。4月份溫度升幅最大,升溫7.3;11月份降溫幅度最大,降溫7.6。氣溫年較差為27.9,年平均日較差為10.7。5月氣溫日較差最大,為12.1,7月份日較差最小,為8.7[52]:2:3:3。
東平縣年平均降水量為605.6毫米。受季風系統影響,降水年際變化幅度很大,1994年全年降水量為872毫米,2002年全年降水量僅有285.3毫米,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佔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1996年7月的降水量為354.1毫米,為這十年間最大。全年平均有67.7天降水大於0.1毫米[52]:2:3:4。
東平縣 | ||||||||||||||||||||||||||||||||||||||||||||||||||||||||||||
---|---|---|---|---|---|---|---|---|---|---|---|---|---|---|---|---|---|---|---|---|---|---|---|---|---|---|---|---|---|---|---|---|---|---|---|---|---|---|---|---|---|---|---|---|---|---|---|---|---|---|---|---|---|---|---|---|---|---|---|---|
氣候圖表 | ||||||||||||||||||||||||||||||||||||||||||||||||||||||||||||
| ||||||||||||||||||||||||||||||||||||||||||||||||||||||||||||
|
東平縣累年平均相對濕度68%,2、3、4月份相對濕度較低,為約55%。7、8、9月份相對濕度最大,為71%至79%,其中春季為57%,夏季為72%,秋季為67%,冬季為60ZA%。年平均蒸發量為1650.5毫米,是累年平均降水量的2.73倍。年最大蒸發量為1809.1毫米(2002年),年最小蒸發量為1542.4毫米(1993年),6月份蒸發量最大,為267.7毫米,1月份蒸發量最小,為44.7毫米。[52]:2:3:5
1978年至2003年,東平縣累年平均氣壓為1012.0hpa。春季末東平縣境內氣壓開始降低,7月份最低,為998.3 hpa,12月份氣壓最高,為1022.3hpa。年最高氣壓平均為1013.7hpa,年最低氣壓平均為1008.5hpa,極端最高氣壓發生在2000年1月31日,為1042.2hpa,極端最低氣壓發生於1996年6月20日,為985.4hpa。
東平縣全年最多風向為東南,頻率為12%,年平均風速2.5米/秒。最大風速出現在1961年4月29日,風速24.0米/秒,風向為北。2月至7月以東南風為主,平均風力2到3級,春末夏初常有短時間的4到5級西南風,夏季雷雨時常伴有短時偏北大風,8月至次年1月以北風為主,東南風次之。[52]:2:3:6
東平平均地溫為15.7,年最高地溫平均為31.4,年最低地溫平均為7.0,平均地溫春季16.9,夏季29.6,秋季15.6,冬季0.5。1986年至2003年間,極端最高地溫為68.5,發生於2002年7月16日,極端最低地溫為-14.8,發生於1993年1月16日。
1978年至2003年,東平土壤凍結平均開始日期為1月4日,平均土壤解凍結日期為2月12日,歷年凍土最大深度為34厘米。未出現無凍土年份。[52]:2:3:7
東平地勢大體上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有多種地貌類型,兼有山地、丘陵、平原、窪地、湖泊、河流。
山地、丘陵主要分佈在東平縣北部地區,屬魯中南低山丘陵邊緣,為泰山余脈。東北部為泰肥山區,西北為平阿山區。共有山頭218個,其中海拔400米以上的5個;300米-400米的13個;200米-300米的62個;200米以下的138個。全縣最高點為梯門鎮歪老婆頂,海拔451米(黃海高程)[53]:1:1:3。 .
平原主要分佈在大清河以南地區和大清河兩岸,屬大汶河沖積平原,地面海拔高於40米,土層比較深厚,構型良好,適宜農業種植。
窪地主要分佈在東平湖區。東平湖區屬黃河沖積平原,東側是東平湖滯洪區,西側是黃河。東平湖西側分佈有臘山、崑山、馬山等少數孤山殘丘。除殘丘外均為地面高各40米以下的湖窪地,新湖鎮軒場附近的湖窪地地面海拔僅有36.7米,為東平縣地面海拔最低點[29][52]:2:2。
地貌類型 | 面積 | 佔比 | 主要分佈 |
---|---|---|---|
平原 | 417 | 31.1% | 南部 |
丘陵 | 413 | 30.6% | 北部 |
澇窪 | 339 | 25.3% | 西部 |
湖泊 | 174 | 13% | 西部 |
東平境內河流密佈,湖泊眾多。境內有22條天然河流,主要有黃河、大清河、匯河、金線河等,河流總水面52914.7畝,折合35.28平方公里,佔東平縣總面積的2.6%。東平境內還有京杭大運河、勝利渠等人工河流,用於航運和供水。
東平縣境內的東平湖為東平縣第一大湖泊,在東平縣西部,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該湖為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僅存水域,由一級湖和二級湖組成。全部湖泊水面176940.5畝,折合117.94平方公里,佔東平縣總面積的8.8%。第二大湖泊為稻屯窪,在東平街道辦事處西部,建有稻屯窪國家濕地公園[52]:2:2:3[29]。
機構 | 中國共產黨 東平縣委員會 書記 |
東平縣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
東平縣人民政府 縣長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東平縣委員會 主席 |
東平縣監察委員會 主任 |
東平縣人民法院 院長 |
東平縣人民檢察院 檢察長 |
---|---|---|---|---|---|---|---|
姓名 | 馬煥軍 | 陳鋒 | 徐立勇[61] | 張立國 | 孫雷 | 宋禮翔 | 周新宇[62]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籍貫 | 不詳 | 不詳 | 山東泰安泰山區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出生日期 | 不詳 | 不詳 | 1972年12月(51歲)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就任/當 選日期 |
2022年1月24日 | 2022年1月24日 | 2022年1月24日 | 2022年1月24日 | 2022年1月24日 | 2022年1月24日 | 2022年1月24日 |
截至2020 年末,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東平縣總人口687385人。東平縣出生人口4412人,出生率5.4‰;死亡人口5183人,死亡率6.4‰;自然增長率-0.95‰。[63]
截止2015年,東平縣總人口75.7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0.04萬人,農村人口45.68萬人。人口出生率8.7‰,死亡率4.9‰,自然增長率3.8‰。[7]2010年,15歲以下兒童佔15.0%,15-64歲成年人佔73%。
東平縣以漢族為主,共有18個少數民族,人口6140人,主要分佈在東平街道、老湖鎮、州城街道等7個鄉鎮,18個村[64]。18個少數民族分別為:蒙古族、藏族、苗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黎族、景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佤族。最大少數民族為回族[59]。
西周,東平縣境內有須句、鄣、宿、遂等諸侯國。春秋,東平分屬齊、魯、宋三國,魯國在今後亭村設置郈邑。戰國時,齊在今無鹽村設置無鹽邑[29]。
清代前期,東平州仍屬兗州府。1730年,東平州升為直隸州,領東阿縣、平陰縣、陽穀縣、壽張縣。1735年,東平州降為散州。1825年時,東平州下轄有智明保、智遠保、智來保、智禮保、西友智保、東友智保、北辨智保、南辨智保、智恭保、東啟智保、西啟智保、北仁壽保、南仁壽保、仁德保、仁化保、仁風孝保、安里仁保、慈仁保、深仁和保、瑞仁保、福仁保、興仁保、義古保、義方保、義恭保、義興保、義和保、義德保、義路正保、南城禮保、北城禮保、約禮保、崇禮保、禮學保、禮尚保、愛禮保、向禮保等37個保[29]。
1949年,東平縣設立城關區、須城區、第三區三個區。
1950年5月,屬泰安專署。1958年,城關區、須城區撤銷,合併設立城關公社;第三區改設宿城公社。同年12月,平陰縣併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次年8月,改屬濟南市。
1959年10月,撤銷東平縣,恢復平陰縣,大清河以北屬平陰縣,大清河以南屬汶上縣[65]。1962年1月1日,東平縣恢復建制。
1982年,撤銷城關公社,分別設立州城鎮、東平鎮;東平縣由州城鎮遷駐東平鎮。1985年,撤銷宿城公社(今東平街道辦宿城村),改設須城鄉。1985年年12月,為了便於管轄東平湖,菏澤地區梁山縣東平湖區的銀山區及銀山區所轄的斑鳩店鄉、豆山鄉、崑山鄉、司里鄉、戴廟鄉、銀山鎮和小安山區所轄的大安山鄉、商老莊鄉劃歸東平縣。
1986年5月,銀山區撤銷,斑鳩店鄉撤鄉設鎮。豆山鄉、崑山鄉、司里鄉撤銷並分別合併至斑鳩店鎮、銀山鎮和戴廟鄉。1988年,須城鄉改名宿城鄉。同年5月,東平縣政府駐地從州城鎮遷往後屯村。1993年3月1日,宿城鄉撤鄉設鎮。1994年7月15日,水河鄉撤鄉設鎮。[66]
2001年1月撤銷宿城鎮,併入東平鎮,東平鎮人民政府駐地遷至宿城村;撤銷張河橋鄉,併入接山鄉;撤銷水河鎮,併入老湖鎮;撤銷大安山鄉,併入商老莊鄉[67]。
2010年6月,撤銷東平鎮,設立東平街道辦事處;撤銷州城鎮,設立州城街道辦事處;接山鄉、大羊鄉、梯門鄉撤鄉設鎮。次年11月,撤銷彭集鎮,設立彭集街道辦事處;撤銷戴廟鄉、新湖鄉,設立戴廟鎮、新湖鎮[6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