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有紀錄以來最活躍的大西洋颶風季,至今仍保持着多項紀錄。全季對大範圍地區造成毀滅性打擊,共導致3,913人死亡,損失數額更創下新紀錄,高達1727億美元。但此記錄已被2017年2024年給超越,本季單大型颶風就有7場之多,其中5場在登陸時仍有大型颶風強度,分別是颶風丹尼斯艾米莉卡特里娜麗塔威爾瑪,大部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都是這5場颶風引起。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尤卡坦州,以及美國的佛羅里達州路易斯安那州都曾兩度受大型颶風襲擊;古巴巴哈馬海地,美國的密西西比州德薩斯州,還有墨西哥的塔毛利帕斯州都曾直接受1場大型颶風衝擊,還有至少1場在附近掠過。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是本季受災最嚴重的所在,颶風卡特里娜產生高達10米的風暴潮,引發毀滅性洪災,密西西比州沿海地區的大部分建築物被毀,風暴之後又令紐奧良防洪堤決口,整個城市因此受到重創。此外,颶風斯坦溫帶氣旋共同影響,在中美洲多地引發致命的泥石流,其中又以危地馬拉災情最為嚴重。

快速預覽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氣旋季長度 ...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
Thumb
氣旋季總結圖
氣旋季長度
首個系統形成2005年6月8日
末個系統消散2006年1月6日
(有紀錄以來最晚,與1954年英語1954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持平)
最強風暴
名稱威爾瑪 (有紀錄以來大西洋最強烈的颶風)
 • 最高風速185 mph(295 km/h)
1分鐘平均風速
 • 最低氣壓882 mbarhPa;26.05 inHg
氣旋季統計
熱帶低氣壓數31 (歷史最高,與2020年持平)
風暴數28
颶風數15 (歷史最高)
大型颶風數
三級+
7 (歷史最高,與1961年2020年持平)
死亡人數共3912人
財產損失$1722.97億(2005年美元
(為創下第三高經濟損失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季)
相關條目
大西洋颶風季
20032004200520062007
關閉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超越同年西太平洋熱帶氣旋數量的大西洋颶風季。根據歷史統計數據,西太平洋每年會形成26個熱帶氣旋,而大西洋則只有12個。之後的2010年大西洋颶風季雖然也超過同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熱帶氣旋數量[1],但這年颱風季的活躍度創下歷史新低[2],而2005年颱風季的活躍程度則與平均水平相當[3]

本季於2005年6月1日正式開始,本應於同年11月30日結束,傳統上這樣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絕大多數熱帶氣旋在大西洋盆地形成和發展的時間段,但由於熱帶天氣活動經久不息,颶風季一直持續到2006年1月。全季共形成28場熱帶或亞熱帶風暴,創下新的紀錄;但此記錄已於15年後被2020年給打破,其中15場達到颶風強度,又一次刷新紀錄;共有7場達到大型颶風標準,5場成為四級颶風,兩項都追平之前的紀錄。本季的五級颶風數量也創下歷史新高,達4場之多,其中颶風卡特里娜是史上造成損失最嚴重的大西洋颶風,颶風威爾瑪則是有紀錄以來最強烈的大西洋颶風。全年風暴數量眾多,用來給風暴命名的英語名稱都已用完,之後不得不動用6個希臘字母來命名。

Remove ads

季節預報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熱帶天氣活動預測
來源 日期 命名
風暴數
颶風數 大型
颶風數
CSU 平均(1950至2000年)[4] 9.6 5.9 2.3
NOAA 平均[5] 11 6 2
CSU 2004年12月3日 11 6 3
CSU 2005年4月1日 13 7 3
NOAA 2005年5月16日 12–15 7–9 3–5
CSU 2005年5月31日 15 8 4
NOAA 2005年8月2日 18–21 9–11 5–7
CSU 2005年8月5日 20 10 6
實際情況 28 15 7

每年颶風季開始前,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威廉·M·格雷博士及其同僚都會發佈颶風活動預測,其預測與美國政府下屬的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相互獨立。2005年颶風季開始前及其期間,格雷先後四度發佈預報,其中的熱帶天氣活躍程度逐漸提高。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共兩度發佈預測,一次是在颶風季正式開始前不久,另一次則是在颶風季開始兩個月後,其中後一次大幅提升了熱帶天氣活躍程度。但是,這6次預測的結果遠未達到本季的實際情況。

Remove ads

季前展望

2004年12月3日,格雷及其同僚發佈2005年颶風季的首份擴展範圍預報,認為本季的活躍程度會略高於往年均值。根據預測結果,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認為大型颶風吹襲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半島的可能性有大幅提升。不過,預報中認為2005年颶風季的活躍程度雖高於平均值,但與前一年相比還是遠遠不及。[4]2005年4月1日,格雷的團隊在確認這年大西洋不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後上調之前的預測結果,將熱帶風暴數從11場提升至13場,颶風數則從6場增至7場,氣旋吹襲美國的可能性也有小幅提高[6]。2005年5月16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在距颶風季正式開始還有16天之際發佈展望,預計全季活躍程度高於正常水平的可能性為70%。同時預計的氣旋能量指數則會達到平均值87.5×104kt2的120%至190%[7]。此後不久,格雷及其同僚又在5月31日(颶風季正式開始前一天)發佈預報,將命名風暴數進一步提升到15,另有8場颶風和4場大型颶風[8]

季中調整

颶風季正式開始後很快就表現出極高的活躍度,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為此於8月2日發佈新版預測,將氣旋數量大幅提高到往年均值的兩倍。新預報中的氣旋能量指數達到平均值的180%到270%。該機構還表示他們有更大的把握斷定颶風季的活躍程度會高於正常水平。[9]同月5號,格雷的團隊也發佈新版預報,數據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一致[10]。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和格雷此前都沒有預測過如此之高的活躍度,但他們最後的預報與實際情況相比依然遠遠不及。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實際氣旋能量指數高達248×104kt2,相當於往年均值的277%。[11]

風暴

6至7月

Thumb
颶風丹尼斯從墨西哥灣登陸美國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開局就比2004年早近兩個月。6月8日,熱帶風暴阿琳加勒比地區西部形成,橫過古巴後再於6月11日登陸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氣旋造成中等程度破壞,邁亞密海灘有1名男子被離岸流捲走後溺斃。[12][13]

6月28日,熱帶風暴布雷特坎佩切灣形成,並於次日早上登陸韋拉克魯斯州,導致數以百計的民宅受損,引發的洪災還造成兩人喪生[14]

颶風辛蒂於7月4日在墨西哥灣成形,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起初以為系統只達到熱帶風暴強度。7月5日,辛蒂以颶風最低標準強度登陸路易斯安那州,產生130毫米雨量並催生出多場龍捲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縣南部的科登(Coden)等沿海地區被洪水淹沒,導致3人死亡。氣象機構在颶風季過後的重新分析中認定辛蒂實際達到颶風標準。[15][16]

Thumb
颶風艾米莉接近最高強度時的衞星照片

7月5日,颶風丹尼斯在加勒比地區東部形成,並在橫過格林納達後增強成四級颶風,以930毫巴百帕)氣壓值創下7月大西洋颶風強度的新紀錄。氣旋以最高強度襲擊古巴,然後又登陸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整場風暴一共令89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在海地),古巴和美國共計因此遭受價值高達40至60億美元(200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62.4億至93.6億億美元)的經濟損失。[17][18]

數天後,颶風艾米莉於7月11日在大西洋成形,並在進入加勒比海後迅速強化成四級颶風,氣壓降至929毫巴(百帕),打破不久前丹尼斯創下的7月最強風暴紀錄,艾米莉接下來又短暫達到五級颶風標準,創下形成日期最早的五級大西洋颶風紀錄,直到在2024年颶風貝里爾打破。氣旋以四級颶風強度橫過尤卡坦半島,再以三級颶風標準襲擊塔毛利帕斯州。風暴沿途導致至少14人遇難,估計損失數額達4億美元(200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6.24億年美元)。[19]

熱帶風暴富蘭克林於7月18日在巴哈馬近海成形。風暴向東北方向前進,在加拿大大西洋省份近海轉變成溫帶氣旋,自始至終沒有對陸地構成威脅。[20]

熱帶風暴格特是7月的最後一場風暴,於7月24日形成。十餘天前剛剛受到颶風艾米莉摧殘的韋拉克魯斯州又受到格特襲擊,洪災的威脅迫使約1000人疏散,但風暴沒有造成已知的人員喪生或破壞。[21]

Remove ads

8月

8月的活躍程度與7月類似,熱帶風暴哈維於8月3日在百慕達西南方向形成。氣旋在向東北方向移動期間給百慕達帶去降水,於8月8日在大西洋開放海域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22]

8月4日,維德角群島以西洋面有熱帶低氣壓形成,這股熱帶低氣壓之後發展成颶風伊蘭。系統向西面和北面移動,直到8月14日才達到颶風強度,成為本季第2場維德角型颶風。伊蘭轉向東北並短暫達到二級颶風標準,然後開始減弱,於8月18日轉變成溫帶氣旋,自始至終都沒有對陸地構成威脅。[23]

Thumb
颶風獵人偵察機上拍下颶風卡特里娜風眼照片

第十號熱帶低氣壓於8月13日在小安地列斯群島以東形成,但次日便已消散。系統殘留很快與另一天氣系統融合,最終促成颶風卡特里娜。[24]

接下來出場的是熱帶風暴何塞,於8月22日在坎佩切灣成形。氣旋迅速強化,但很快就抵達海岸,於8月23日登陸韋拉克魯斯州,所以無法繼續增強。韋拉克魯斯州有2.5萬人被迫撤離,瓦哈卡州有6人因風暴喪生,另外還有兩人失蹤。[25]何塞一共在墨西哥引起價值4500萬美元的破壞(200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7020萬美元)[26]

美國太空總署製作的颶風卡特里娜主題短片《卡特里娜過去後》

8月10日,颶風卡特里娜巴哈馬上空成形。8月24日升級成熱帶風暴後,氣旋很快成為颶風,然後就以颶風最低標準強度登陸佛羅里達州南部。數小時後,卡特里娜進入墨西哥灣並在暖流影響下迅速強化,於8月28日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最高的五級颶風標準。不久後,氣旋於美國中部時區8月29日早上6點10分以三級颶風強度從密西西比河河口附近上岸,並且風暴覆蓋範圍非常大。雖然卡特里娜在登岸數小時前快速減弱,但系統在四至五級颶風期間就產生猛烈的風暴潮,前赴後繼地衝向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馬州海岸,對多地造成毀滅性打擊。紐奧良龐恰特雷恩湖的防洪堤在數小時內便被風暴潮突破,全城八成面積被淹。遠離海岸線的內陸也受到狂風摧殘,阻礙災後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估計卡特里娜至少造成了價值1080億美元(200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685億美元)的巨額破壞,打破颶風安德魯於1992年所創紀錄,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昂貴的自然災害。卡特里娜還是1928年奧基喬比颶風過後在美國致死人數最多的颶風,奪走至少1836條人命。不過,1900年加爾維斯敦颶風至今仍是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遇難人數約有6000之多。[27][28]

8月24日,一股強勁的東風波在非洲近海形成,最終催生出低氣壓區。系統結構逐漸改善,於8月28日在小安地列斯群島和非洲之間的中途海域成為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受北向風切變的不利影響,低氣壓無法增強,於次日退化成大範圍低氣壓區。系統快速北上,之後又重新組織成熱帶低氣壓,並且很快就於8月31日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李」(Lee)。氣旋在熱帶風暴強度下只保持了很短時間就降級成熱帶低氣壓,再又退化成大範圍低氣壓區,最終於9月4日被冷鋒吸收。[29]

Remove ads

9月

Thumb
位於北卡羅萊納州近海的颶風奧菲莉亞

繁忙的8月過後,颶風瑪麗亞馬上又拉開9月的序幕,於2號在背風群島以東較遠處成為熱帶風暴。9月5日,瑪麗亞達到最高強度,屬三級颶風,然後轉向東北並逐漸減弱,於9月10日轉變成溫帶氣旋。不過,瑪麗亞的溫帶殘留在逼近冰島期間意外增強,之後在挪威引起山泥傾瀉,導致1人死亡。[30]

就在瑪麗亞達到最高強度當天,颶風內特又在百慕達西南方向洋面形成,然後在向東北方向移動期間增強成一級颶風。9月10日,內特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雖然始終沒有接近陸地,但受其影響,趕赴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協助颶風卡特里娜救災工作的加拿大海軍艦船只能延遲行程。[31]

9月6日,巴哈馬有熱帶低氣壓形成,並且幾乎馬上就登陸大巴哈馬島。氣旋接下來在佛羅里達州近海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奧菲莉亞」(Ophelia),然後又增強成一級颶風。風暴規模龐大,於9月12至13日從北卡羅萊納州南部經過並產生強烈的風暴潮和暴雨。奧菲莉亞的風眼從未登陸,颶風完全回到海上後於9月17日轉變成溫帶氣旋並吹襲加拿大大西洋省份。風暴造成的損失總額約為7000萬美元。[32]

9月17日,颶風菲利普背風群島以東形成。風暴向北移動,達到一級颶風標準後開始減弱,最終於9月23日逐漸消散,沒有對任何陸地構成影響。[33]

Thumb
颶風麗塔接近最高強度的紅外圖像

颶風麗塔源於9月18日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上空的熱帶風暴,於9月20日從佛羅里達礁島群以南掠過期間達到二級颶風強度。進入墨西哥灣後,麗塔爆發性增強,於9月21日達到五級颶風標準,是當時大西洋盆地有紀錄以來的第3強颶風。9月24日,風暴從德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邊界附近登陸。德薩斯州的阿瑟港博蒙特爆發嚴重洪災,路易斯安那州的卡梅倫堂區卡爾克蘇堂區變得滿目瘡痍。多個位於麗塔移動路線附近的海上石油平台受到重創。整場颶風經確認直接導致6人遇難,經濟損失總額估計達100億美元(200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156億美元)。此外尚有113人間接因風暴喪生,其中大部分都發生在德薩斯州侯斯頓及其周邊多個縣的大規模人員撤離過程中。[34][35]

9月30日,第十九號熱帶低氣壓在維德角群島形成,但10月2日便已消散,沒有對陸地形成威脅[36]

Remove ads

10月

Thumb
即將登陸韋拉克魯斯州的颶風斯坦

颶風斯坦於10月初成形,並在2號橫過尤卡坦半島期間達到熱帶風暴強度。進入坎佩切灣後,氣旋短暫達到颶風標準,然後於10月4日從韋拉克魯斯南部登陸。斯坦同另外多個天氣系統共同影響,在墨西哥和中美洲產生瓢潑大雨,引發災難性的洪水和泥石流。這些洪災共導致1600餘人喪生,其中80至100人屬斯坦直接引起。[37]

10月4日,亞速爾群島以南洋面形成一場持續時間很短的亞熱帶風暴,從多個島嶼上空經過後於次日被溫帶低氣壓吸收。不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起初並沒有發現這場風暴,所以也就沒有為之命名。[38]

熱帶風暴泰米形成後不久就於10月5日從佛羅里達州東北部登陸,美國東南部多地因此降下暴雨,氣旋之後同鋒面天氣系統合併,最終導致2005年美國東北部大洪災[39][40]

10月8日,第二十二號亞熱帶低氣壓在百慕達東南方向海域形成,但次日就已消散。氣旋殘留之後逼近紐英倫,與熱帶風暴泰米的殘留共同促成2005年美國東北部大洪災。[41]

10月8日,馬德拉附近東大西洋的寒冷洋面上空有亞熱帶風暴形成,據信這場風暴便是颶風文斯的前身。10月9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首度發現正在轉變成熱帶氣旋的系統,風暴不久後就強化成颶風。文斯的移動路徑很不尋常,於10月11日登陸西班牙,成為1842年後第一個影響西班牙的熱帶氣旋。[42]

颶風威爾瑪於10月17日在牙買加西南方向的西加勒比海成形並快速增強,於10月19日達到風力時速295公里,中心氣壓882毫巴(百帕,26吋汞柱)的最高強度,刷新大西洋颶風最高強度紀錄。風暴緩慢行進,於10月22日以四級颶風強度襲擊金塔納羅奧州坎昆科蘇梅爾島因此受到毀滅性打擊。進入墨西哥灣後,威爾瑪突然大幅轉向並從古巴以北洋面經過,再於24日以三級颶風標準吹襲佛羅里達州南部,然後進入大西洋並轉變成溫帶氣旋。這場颶風直接引起23人死亡,經濟損失估計達290億美元(2005年美元,相當於2024年的452億美元),受災最嚴重的主要是美國、墨西哥和古巴。[43]

10月22日,熱帶風暴阿爾法在加勒比地區東部形成並橫過伊斯帕尼奧拉島,引發重大洪災後同威爾瑪融合。海地多米尼加共有42人因此喪生。[44]

颶風貝塔於10月26日在加勒比地區南部成形,並在增強成三級颶風后於10月30日登陸尼亞加拉瓜哥倫比亞聖安德列斯-普羅維登西亞島[45]

11月至2006年1月

Thumb
國際太空站上拍下颶風艾普塞朗的照片

隨着颶風季接近尾聲,大西洋的熱帶天氣活躍度以非常緩慢的速度下降。11月15日,熱帶風暴伽瑪在加勒比地區中部形成,然後退化成東風波,再又得以重組。風暴從洪都拉斯北部登陸後消散,產生的暴雨導致該國和伯利茲有41人遇難。[46]

11月23日,熱帶風暴德爾塔在東大西洋形成,氣旋曾增強至接近颶風強度,但始終未能達標。11月28日,德爾塔轉變成溫帶氣旋,接下來馬上以最高強度襲擊加那利群島,造成7人死亡,大加那利島景點上帝之指也在風暴的威力下斷裂。[47]

11月29日,有熱帶風暴在環境不利的中大西洋形成,並於11月2日達到颶風強度。氣象機構一直認為颶風艾普塞朗很快就會消亡,但氣旋實際上卻持續了一個多星期才逐漸消散。風暴自始至終遠離陸地,沒有造成任何破壞或人員傷亡。[48]

熱帶風暴澤塔是本季最後一場風暴,於12月30日形成,比1954年颶風愛麗絲的形成時間要早6小時。澤塔一直持續到2006年1月6日才消散,又成為有紀錄以來大西洋存在時間最長的1月熱帶氣旋。[49]

生命和財產損失

Thumb
颶風丹尼斯重創納華拉海灘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風暴不但在大範圍地區引起嚴重破壞,還導致大量人員傷亡。所有熱帶氣旋造成的損失總額估計達1592億美元(2005年美元),另經確認有2067人遇難。考慮到颶風斯坦的致死人數無法確知,整個颶風季的直接死亡人數可能高達4000。[50]

從德薩斯州到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之間的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是本季災情最嚴重的地區。首先來襲的是颶風丹尼斯,在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一線造成價值22.3億美元的破壞[17]。接下來颶風卡特里娜又重創墨西哥灣沿岸,高達9米的風暴潮導致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到阿拉巴馬州的大範圍沿海地區變得滿目瘡痍。遠離海岸線的內陸地區也受到狂風破壞,救災工作因此受到影響。紐奧良的防洪堤也被風暴潮突破,全城80%的地區被淹。整場颶風一共造成至少1836人死亡,經濟損失達1080億美元。截至2015年,卡特里娜仍然是美國歷史上造成損失最慘烈的颶風,也是1928年後最致命的颶風。[27][51][52]

卡特里娜過去後,颶風麗塔幾乎又在同一片地區肆虐,紐奧良再度被淹,不過程度同卡特里娜來襲時相比還遠遠不及。路易斯安那州和德薩斯州沿海地區遭到大範圍破壞,經濟損失總額達120億美元。[53]熱帶風暴阿琳和颶風辛蒂都曾襲擊美國墨西哥灣沿岸,但引起的破壞要小得多[12][15]

Thumb
颶風卡特里娜在紐奧良引發重大洪災

墨西哥的金塔納羅奧州同樣受到重創,颶風艾米莉和威爾瑪都曾在科蘇梅爾島和坎昆之間登陸,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威爾瑪對當地破壞尤為嚴重,大型颶風強度的狂風持續了超過一天,有可能是墨西哥歷史上破壞最嚴重的颶風。[43][19]

颶風威爾瑪還在佛羅里達州南部大範圍地區引發嚴重破壞,整場颶風一共對美國造成價值206億美元的損失[54]。颶風麗塔和卡特里娜此前也曾吹襲同一地區,破壞程度雖不及威爾瑪,但仍然相當嚴重[27][34]。熱帶風暴阿琳產生的離岸流還導致當地一人溺亡[12]。此外,颶風丹尼斯北上期間也曾從佛羅里達州南部近海掠過[17]

10月,熱帶風暴泰米和第二十二號亞熱帶低氣壓的殘留在美國東北部上空同其它天氣系統結合,引發嚴重洪災[39][41]

移動緩慢的颶風奧菲莉亞令北卡羅萊納州東南部受到一定程度破壞,氣象機構起初估計這場風暴造成的損失達16億美元,但之後大幅調低至7000萬美元。美國大西洋海岸其它地區沒有遭受強烈氣旋襲擊,僅有部分區域受到風暴殘留影響(包括卡特里娜、奧菲莉亞、泰米、第二十二號亞熱帶低氣壓及威爾瑪)。[32][27][43][39][41]

包括韋拉克魯斯州和塔毛利帕斯州在內的墨西哥東北部受到多場風暴襲擊。颶風艾米莉直接吹襲塔毛利帕斯州並造成嚴重破壞,熱帶風暴布雷特、格特及何塞都曾在同一地區登陸,共造成12人死亡,但總體破壞程度很輕。[14][25][21][19]

颶風斯坦同附近的非熱帶天氣系統共同影響,引發的嚴重洪災和泥石流令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部分地區受到重創。確認死亡人數超過1600,部分城鎮完全被夷平,不過大部分人員喪生並非颶風直接引起。中美洲還因熱帶風暴伽瑪和颶風威爾瑪爆發洪災,尼亞加拉瓜直接受到颶風貝塔衝擊。伽瑪對農作物造成價值1300至1800萬美元(2005年美元)的損失,另外幾場風暴在當地引起的損失數額缺乏統計。[50][37][46][45][43]

伊斯帕尼奧拉島沒有受到破壞力度最強的風暴襲擊,但海地在颶風丹尼斯、威爾瑪和熱帶風暴阿爾法的共同影響下有至少89人遇難。背風群島整體而言在本季得以倖免,向風群島則受到颶風丹尼斯和艾米莉重創。[50][17][43][19][44]

颶風丹尼斯以最高強度襲擊古巴,導致14億美元破壞,是40餘年間對該國破壞最嚴重的颶風[17]。古巴部分地區還受到颶風麗塔和威爾瑪重創[34][43]

歐洲及其附近多個島嶼受到4場風暴的影響,颶風瑪麗亞轉變成溫帶氣旋後異常增強,以強烈溫帶風暴強度襲擊北歐[30];颶風文斯減弱成熱帶低氣壓後吹襲伊比利亞半島,成為超過160年間首場影響西班牙的熱帶氣旋[42]。熱帶風暴德爾塔在轉變成溫帶氣旋後不久襲擊加那利群島,造成嚴重破壞後又抵達摩洛哥上空,只是這時其強度已經很弱[47]。此外,還有場起初未被氣象部門發現的亞熱帶風暴以最高強度吹襲亞速爾群島[38]。這4場風暴一共導致8人喪生,有報道稱瑪麗亞和德爾瑪都造成重大破壞,但具體數額缺乏統計[50]

經濟影響

Thumb
颶風麗塔的登陸點附近有多家煉油廠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有着持久且深遠的經濟影響。出於對墨西哥灣石油開採及提煉設施安全度的擔憂,針對原油價格的市場投機行為出現高峰。美國煉油廠產能所受影響也導致汽油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即便計入通貨膨脹因素也仍是歷史最高價格。歐洲多國及美國政府啟用戰略汽油和石油儲備,颶風卡特里娜過後幾天後,許多嚴重依賴墨西哥灣供給成品油的地區就出現汽油短缺。油價在風暴過去數周后仍處高處,石油產量仍然存在每天100萬桶(約合16萬立方米)以上的缺口。[27]

颶風麗塔令墨西哥灣西部多口主要用於儲量探測的油井受損,人們因此擔心石油產量會在之後一段時間內衰減。風暴在墨西哥灣肆虐期間,氣象機構一度預測麗塔會襲擊之前未受卡特里娜嚴重影響的侯斯頓,當地建有許多大型煉油廠,油價因此再度衝上高峰,情況直至氣象部門的預測結果發生變化才得以改觀。面對麗塔的威脅,佐治亞州州長索尼·珀杜宣佈2005年9月26至27日為「大雪天」,全州所有公立學校停課以節省校車燃料。但由於風暴登陸後不久就轉向遠離侯斯頓,煉油設施所受影響遠不及預期。[34]

多場強烈風暴產生的暴雨對多個國家的農業產生沉重打擊。7月上旬,颶風丹尼斯重創古巴多種柑橘和蔬菜作物,只是還沒有到達毀滅性程度[17]。颶風斯坦同其它天氣系統共同影響,在中美洲產生多達500毫米降水,引起多起山洪和泥石流,還對多種農作物構成嚴重破壞,其中又以本來即將收割的香蕉和咖啡災情嚴重。危地馬拉及周邊多個國家的經濟因此受到重大打擊,這些國家的鄉村經濟極度依賴香蕉和咖啡種植。[37]颶風貝塔於10月下旬襲擊尼亞加拉瓜時也對該國香蕉作物造成嚴重影響,但這時香蕉已基本收割,所以對經濟的影響程度較輕[45]

颶風卡特里娜過去後,美國總統佐治·沃克·布什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嘉芙蓮·布蘭科和紐奧良市長雷·納金Ray Nagin)都因對沒有對風暴來襲採取足夠措施飽受指責。2005年12月14日,國會召開聽證會調整這些指控是否屬實。此外,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也因對颶風卡特里娜的應對措施不足受到媒體強烈批評,局長邁克爾·布朗Michael Brown)被迫辭職。[55]

氣象預測面臨的困難

Thumb
颶風文斯是在東北大西洋的寒冷洋面上空形成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多場風暴表現出不同尋常的特點,給氣象機構的預測工作帶來很大挑戰。颶風文斯在大西洋的形成位置比當時記載的任何熱帶氣旋都更偏東北方向,至今也只有2009年熱帶風暴格雷斯形成位置更偏北面。同時,文斯還意外強化成颶風,其行經洋面的溫度較低,通常認為這麼寒冷的海域不可能提供維持颶風強度熱帶氣旋的能量。[42]颶風威爾瑪創下颶風增強速度的新紀錄,還在面臨強勁風切變的情況下意外強化[56]

與文斯類似,熱帶風暴德爾塔、颶風艾普塞朗和熱帶風暴澤塔都是於颶風季末期及正式時段結束後在東大西洋的寒冷海域成形,並且3場風暴都在強烈風切變的影響下堅持了較長時間,特別是達到颶風強度的艾普塞朗,風暴行經洋面水溫遠不足之前研究結果認定維持颶風所需要的海面溫度。截至2015年,艾普塞朗仍然是有紀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12月大西洋颶風[48],澤塔則是持續時間最長的1月大西洋風暴[49]

紀錄和重大事件

更多資訊 熱帶氣旋, 平均值 ...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候風暴數量
熱帶氣旋 平均值
原紀錄
2005年
熱帶風暴 10 21 28
颶風 6 12 15
大型颶風 2 7 7
五級颶風 0.3 2持平 4
關閉

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打破或追平了多項紀錄,其中多項至今依然保持[57]。但考慮到1944年以前的紀錄有欠完整,因此本季仍然有可能不是歷史上最活躍的大西洋颶風季[58]

風暴數量

全季共形成28場熱帶或亞熱帶風暴(27個獲名,1個未名),創下單個大西洋颶風季熱帶風暴形成數量紀錄。無論熱帶風暴、颶風、大型颶風還是五級颶風的數量都創下新紀錄,並且到2020年時才被追平。[59]

本季也是歷史上首次動用「V」和「W」開頭的英語人名來為風暴命名,並且用來命名的英語正式名稱到「威爾瑪」(Wilma)啟用時就已耗盡,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為此不得不動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阿爾法」(Αα)和「德爾塔」(Δδ)兩個名稱曾用來為亞熱帶風暴命名,到本季才首度為熱帶天氣系統命名。同理,「貝塔」(Ββ)、「伽瑪」(Γγ)、「艾普塞朗」(Εε)和「澤塔」(Ζζ)都是首度用來為熱帶氣旋命名。[59]

全季絕大多數風暴都刷新形成日期最早的風暴紀錄(28場風暴中有22場)。例如颶風丹尼斯就創下大西洋颶風季中形成日期最早的第4場風暴紀錄,之後幾乎每場風暴都打破相應場數及最早形成日期的紀錄。不過,丹尼斯所創紀錄已被2012年熱帶風暴黛比打破。[60][59]本季的活躍程度也通過非常高的累積氣旋能量指數反映出來,達250,是有紀錄以來第2高,僅次於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61]。大致來說,氣旋能量指數通過對颶風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來計算,強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的風暴,其指數也相應越高。只有在熱帶系統風速達到或超過每小時63公里(34)或熱帶風暴強度時才會對這一指數進行計算,並納入全面的氣象公告中。此外,亞熱帶氣旋的這一數據在正式情況下不會計入累計數,但以上數值實際上包含風暴的亞熱帶氣旋階段。[62]

強烈風暴

Thumb
接近最高強度的颶風威爾瑪

截至2015年,有紀錄以來最強烈的6場大西洋颶風中有3場是在2005年形成。其中最強烈的是颶風威爾瑪,以882毫巴(百帕,26吋汞柱)的氣壓值打破颶風吉爾伯特已保持17年的紀錄[43],除了颶風威爾瑪之外,艾米莉、卡特里娜和麗塔都先後達到五級颶風標準,其中麗塔和卡特里娜分別是信史上第4和第6強的大西洋風暴。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起初以為颶風艾米莉只達到四級颶風標準,但在颶風季過後的重新分析過程中將之升級[19]。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也以4場五級颶風,打破19601961年大西洋颶風季共同保持的兩場紀錄。此外,颶風丹尼斯的最高強度達到四級颶風標準,所以全季的四級颶風數量達到5場,追平1999年大西洋颶風季的紀錄。[59]

早期強度和活躍度

更多資訊 最強烈的大西洋颶風季 (1850年起)[注 1], 排名 ...
最強烈的大西洋颶風季
(1850年起)[注 1]
排名 大西洋颶風季 ACE
1 1933 259
2 2005 250
3 1893 231
4 1926 230
5 1995 228
6 2004 227
7 1950 211
8 1961 205
9 1955 182
10 1887 177
關閉

7月,颶風丹尼斯成為8月前最強烈的大西洋颶風,也是加勒比海形成日期最早的四級颶風[17]。但是,丹尼斯的前項紀錄只保持了9天就被達到五級颶風標準的艾米莉打破,本季也至此成為歷史上第1個在7月結束前就已形成兩場四級颶風的大西洋颶風季[19]。艾米莉還是有紀錄以來形成日期最早的五級大西洋颶風,比颶風艾倫保持的原紀錄提前了近3個星期,還是首場在7月形成的五級大西洋颶風[19]。到7月結束時,颶風季的累積氣旋能量指數已經達到63,又創下新的紀錄[62]

到7月結束時,本季已形成7場熱帶風暴,超越此前由1887、1933、1936195919661995年大西洋颶風季共同保持的5場紀錄。這7場風暴中有5場是在7月形成,又創下新紀錄。[59]

後期活躍度

颶風艾普塞朗於11月29日成形,12月2日達到颶風強度並且一直保持到同月7日,成為有紀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12月大西洋颶風。如果考慮強度因素,艾普塞朗則是有紀錄以來第2強的12月大西洋颶風,僅次於1998年的颶風妮可[48][65][59][66]

熱帶風暴澤塔於12月30日形成,具體時間比1954年12月30日形成的颶風愛麗絲只早了6個小時,成為形成日期第2晚的大西洋風暴。此外,澤塔還是愛麗絲之後唯一的跨年大西洋風暴。[49]

風暴時間表

熱帶風暴澤塔颶風艾普塞朗2005年熱帶風暴阿爾法颶風威爾瑪颶風文斯熱帶風暴泰米2005年亞速爾亞熱帶風暴颶風麗塔2005年颶風菲利普颶風內特2005年颶風瑪麗亞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2005年熱帶風暴何塞2005年第十號熱帶低氣壓2005年颶風伊蘭2005年熱帶風暴格特2005年熱帶風暴富蘭克林2005年颶風艾米莉颶風丹尼斯2005年颶風辛蒂2005年熱帶風暴布雷特2005年熱帶風暴阿琳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

風暴名稱

2005年風暴名稱

右側名單中顯示的是2005年用來給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的名稱。這份名單與1999年大西洋颶風季基本相同,只有「富蘭克林」(Franklin)和「李」(Lee)例外,分別用來取代退役的「弗洛伊德」(Floyd)和「萊尼」(Lenny)。本季過後沒有退役的名字會在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再度使用。「富蘭克林」、「李」、「瑪麗亞」(Maria)、「內特」(Nate)、「奧菲莉亞」(Ophelia)、「菲利普」(Philippe)、「麗塔」(Rita)、「斯坦」(Stan)、「泰米」(Tammy)、「文斯」(Vince)、「威爾瑪」(Wilma),以及希臘字母「貝塔」、「伽瑪」、「艾普塞朗」和「澤塔」都是首度用來命名(「阿爾法」此前曾為1972年的某場亞熱帶風暴命名)。首度啟用的名稱達15個之多,同樣創下新紀錄。此外,10月上旬還有場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形成的亞熱帶風暴起初未經發現,所以未曾命名。文斯和威爾瑪分別是大西洋盆地首場以字母「V」和「W」開頭人名命名的風暴。[59]2006年春,世界氣象組織決定將「丹尼斯」(Dennis)、「卡特里娜」(Katrina)、「麗塔」(Rita)、「斯坦」(Stan)和「威爾瑪」(Wilma)5個名稱退役,在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中分別以「唐恩」(Don)、「卡蒂婭」(Katia)、「麗娜」(Rina)、「肖恩」(Sean)和「惠特尼」(Whitney)取代[67]。在此以前,單個大西洋颶風季退役風暴名稱的最高紀錄是4個,由1955、1995和2004年大西洋颶風季共同保持[68]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