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科的一属软体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鮑屬(學名:Haliotis),古稱鰒、鰒魚、海耳,又名鏡面魚、九孔螺、明目魚,是鮑科(Haliotidae)唯一的一個屬。它是一類海洋腹足綱軟體動物(也就是一種海螺),棲石質河岸,以藻類為食。
Module:Autotaxobox第170行Lua錯誤:attempt to index a nil value
鮑 化石時期:
晚白堊世-現今 | |
---|---|
科學分類 | |
異名[2] | |
|
鮑魚是中國「四大海味」之一。新朝王莽就愛吃鰒魚。[3]曹操喜歡吃鰒魚,曹操死後,曹植曾向臧霸要二百隻來祭祀。[4]鮑魚通常在水溫度稍低的海底出產。出產地有日本北部、中國東北部、南中國海、北部灣、北美洲西岸、南美洲、南非、澳洲等地。公認最佳產地為日本(乾鮑)及墨西哥(罐頭鮑)。宋朝時日式鮑魚已輸入中國,時稱「倭螺」,蘇軾有《鰒魚行》詩:「東隨海舶號倭螺,異方珍寶來更多。」
自古以來人類就有捕撈鮑魚的行業,但近代以來,由於自然環境變化加劇,鮑魚的自然資源日益減少[5]。
鮑魚是四大海味:鮑、參、翅、肚之首。種類甚多,有少部份鮑魚新鮮急凍,亦有製成罐頭,或曬製成乾貨。當中乾鮑按一斤重量有多少個分為「十頭」、「八頭」等,十頭即指一斤內有十個。頭數越少,鮑魚越大,亦越昂貴。另外,台灣與中國大陸之「斤」定義有別。在台灣與日本一斤為600公克。在中國大陸,一市斤為500公克。同稱「十頭」之鮑魚於大陸會較細小。
台灣產的九孔(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又稱台灣珍珠鮑魚、台灣鮑魚(Taiwanese abalone)或九孔。
上等鮑魚常製成乾鮑,一般為「熟曬」:先連殼用水煮熟或蒸熟後,才開殼取肉曬製。
「溏心」是指乾鮑中心部份呈不凝結的半液體狀態,將乾鮑煮至中心部份黏黏軟軟,入口時質感柔軟及有韌度,要製作溏心鮑魚需要經過多次曬乾的程序。鮮鮑魚並沒有溏心。新鮮鮑魚則多以清蒸方式處理。
即石決明,洗淨後曬乾即可入藥
截至2018年6月14日[update],WoRMS紀錄鮑屬包括約60個物種,以下為部分物種或鮑魚的品種[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