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及其子伯禽的封國。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安徽三省。

快速預覽 魯, 地位 ...
地位周朝諸侯國
國都1.魯山
(河南省魯山縣)
2. 奄城
(山東省曲阜縣治)
3. 曲阜
(山東省曲阜縣古城村)
政府封地
• 始封此國者
周成王
• 爵位
• 
• 
• 始祖
伯禽
• 亡國之君
魯頃公
分封
• 創始
前11世紀
• 滅亡
前256年
• 滅亡原因
楚國所滅
史書記載史記 (卷33:魯周公世家)
春秋以魯國本位敘事
關閉

魯國是春秋時代保留周禮最完整的國家,藏有大量三代的典籍,誕生了孔子這樣的儒學大家,五經之一的《春秋》正是魯國的編年史書,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歷史

Thumb
魯國位置
Thumb
魯國曲阜紀念碑

立國

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周公東征打敗了夥同武庚叛亂的殷商舊屬國,之後周公長子伯禽代替周公前往受封的奄國故土建立魯國。

伯禽到達封國之後,把曲阜作為自己封國的都城,然後依照周國的制度、習俗來進行治理。因為要去除當地的舊習俗,伯禽前前後後用了三年時間才完成了初步的穩定,然後返回成周報告政績。而魯的鄰國卻只用了五個月就返回成。

周室強藩

周王朝歷來有厚同姓、薄異姓的國策,而周成王賦予魯國「郊祭文王」、「奏天子禮樂」的資格,不僅僅是對周公旦功勞的一種追念,更是希望作為宗邦的魯國能夠「大啟爾宇,為周室輔」。這是魯國在政治上的優勢。伐滅管蔡之亂,平定徐戎之叛,魯國得到「殷民六族」。而本來是王族的殷商之民,擁有較高的文化水準,同時也善於發展經濟;而魯國地處東方海濱,鹽鐵等重要資源豐富。魯國歷經魯公伯禽、考公酋(系本作「就」,鄒誕本作「遒」)、煬公熙(一作怡,考公弟)、幽公宰(系本名圉)、魏公晞(幽公弟)、厲公擢(系本作「翟」)、獻公具(厲公弟)、真公濞(本亦多作「慎公」),一直都是周室強藩,震懾並管理東方,充分發揮了宗邦的作用。《詩經•魯頌》寫到「奄有龜蒙,遂荒大東。至於海邦,淮夷來同,莫不率從,魯侯之功」。展現了西周初期魯國接受海濱諸國朝見的盛況,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春秋,彼時曹、滕、薛、紀、杞、彀、鄧、邾、牟、葛諸侯仍舊時常朝覲魯國。

廢長立幼

魯真公薨,其弟敖立,是為魯武公。武公有長子括、少子。魯武公九年(前817年),武公攜二子前往宗周朝見周宣王。宣王很喜歡,有意立戲為魯國的太子。長子括為魯武公的嫡子(與正室夫人所生)、少子戲為魯武公的庶子(與側室夫人所生)。周禮規定,只有在正室夫人無子或所生之子死亡時才能立庶子為太子,宣王廢長立幼的做法嚴重犯了宗法的大忌。宣王的卿大夫樊仲山父說:「這個廢長立幼,不合禮法。若您執意違背規矩的話,日後魯國一定會違背您的旨意,如果這時您再出兵攻打魯國,就等於自誅先王的法度」周宣王不顧重臣意見,強行下令立為魯國太子。魯武公鬱鬱不樂,回到魯國後就去世了。太子戲繼位,是為魯懿公。懿公九年(前807年),公子的兒子伯御帶領國人攻殺懿公,自立為國君,是為魯廢公。周宣王對此事極為不滿,由於當時周軍正在征討戎狄,所以沒有立刻興師問罪。魯廢公十一年(前796年),周宣王發兵伐魯,誅殺伯御,改立魯懿公的弟弟公子稱,是為魯孝公。周朝天子廢長立幼,自毀紀綱,以致天子的威信受損,周禮的權威受到削弱,以後周諸侯國弒君的事情時有發生。

隱公居攝

魯孝公薨,子弗湟立,是為魯惠公。魯惠公的元配沒有生子就死了,妾室聲子倒是生了個兒子,名叫做(一作息姑)。後來,惠公聽說宋國有個女子生來手掌就有「魯夫人」的紋狀,於是就把她娶回魯國,是為仲子。仲子為惠公生了個兒子,名叫做(一作軌)。惠公沒有立太子就死掉了。年長的公子頗得魯人的擁戴,於是他攝行君位。但是又擔心其他人不服,於是立公子為惠公太子,說是等他長大後就把政權返給他。歷史上把公子稱作「隱公」,諡法:「不屍其位曰隱。」。

隱公時期,卿大夫羽父位高權重,逐漸掌握實權。羽父野心大,渴望與國君平起平坐,何況隱公甚至還不是名義上的國君。羽父要隱公立他為太宰,太宰就是周天子的王室正卿,就地位而言,跟諸侯平起平坐。隱公不答應。羽父於是到太子允前,讒言隱公想要霸佔權位。太子允於是授命羽父派人弒殺了隱公。太子允即位,是為魯桓公魯隱公桓公時(前722年-前662年),魯國多次戰勝等國,且不斷侵襲杞國莒國等小國。魯桓公初期,羽父還挺有權勢,但是到了後來就不見經傳,或許是桓公疏遠了他也未可知。

三桓時期

春秋中期之後,魯國政權轉入貴族大臣手中。魯莊公的三個弟弟季友叔牙慶父的子孫長期掌握魯國實權,稱為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三家,由於三家都是魯桓公之後,被稱為「三桓」,魯國從此「政在大夫」。魯桓公有庶長子慶父、太子、公子、公子。慶父、叔牙、季友的後代分別是孟氏叔孫氏季氏,合稱三桓。三桓為孟氏叔孫氏季氏,而非孟孫氏、叔孫氏及季孫氏。以往有眾多學者認為孟孫、叔孫、季孫皆為氏稱,實誤。「孫」為尊稱,對於孟氏和季氏,「孟孫某」、「季孫某」僅限於宗主的稱謂,宗族一般成員只能稱「孟某」、「季某」。所以,「孟孫」、「季孫」並不是氏稱。考之《左傳》,只有「孟氏」、「季氏」的字樣,而無「孟孫氏」、「季孫氏」的字樣。叔孫氏的情況比較特殊,起先為叔氏,後來公子牙(字子叔)之後立叔氏,原來的叔氏改稱叔孫氏。

桓公薨,太子同立,是為魯莊公。莊公夫人哀姜,哀姜娣叔姜為莊公生子啟。莊公晚年,築高台,看到大夫黨氏的女兒孟任,很是歡喜,就跟着她走。最後,莊公許諾說立孟任為夫人,如果她給自己生了兒子,就立為太子。孟任生子(一作「斑」)。莊公想立般為太子,又擔心其他臣子有意見。到了莊公三十二年,莊公病篤,又想到立太子的事情,就詢問自己的兄弟叔牙季友。叔牙說慶父有才能,季友則說就算死也要立公子般。莊公讓季友派人賜鴆酒給叔牙。叔牙飲鴆而死,立其後為叔氏,後改稱叔孫氏。

魯莊公立般為太子,而季友輔佐。叔牙死後不久,莊公薨。於是季友立太子般為國君,為莊公治喪,因此尚未正式即位。而慶父發難,派人弒殺了在黨氏居住的般。季友驚慌之間,逃往陳國。慶父與莊公夫人哀姜一向都有私通,因此發難之後,他立哀姜陪嫁的叔姜之子,公子啟為國君,是為魯閔公(一作湣公)。慶父立閔公之後,跟哀姜私通,後來想把閔公也殺了,自己當國君。齊國仲孫湫就預言「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子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國家就得不到安寧。亦指了結或停止危害的關鍵事物。)。魯閔公二年,慶父派大夫卜齮襲殺閔公於武闈。季友聽聞,由陳國走到邾國,接莊公妾成風之子,請魯人以其為國君。慶父憂懼,出逃到莒國。於是,季友送公子申入魯,並重金賄賂莒人,抓慶父回國。慶父請求讓他出逃,季友不肯。於是慶父自殺。立其後為孟氏。關於孟氏,《春秋》又作仲氏。因為當初慶父雖為長兄,但為了表示君臣之別,於是自稱仲,史稱共仲。實際上,當時的人都以其年長而叫他的後代為孟氏。

季友立公子,是為魯僖公(史記作「釐公」)。僖公元年,季友帥師敗「莒師於酈,獲莒拏」,「公賜季友汶陽之田及費」,季友為魯國相。季友相僖公,執政多年,把魯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魯人作《詩·魯頌》稱讚。僖公十六年,季友卒,諡成,史稱「成季」,其後立為季氏

公卿爭權

魯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及悼公九位魯侯在位期間,作為卿家的三桓與公室爭權奪利,尤其是以季氏的執政與公室的反擊最為激烈。魯穆公時期實行改革,任命博士公儀休為魯相,才遂漸從三桓手中收回政權。成季死後,莊公的公子(即襄仲)及其兒子公孫歸父相繼掌權,是為東門氏執政時期,而孟氏一度被東門氏趕出魯國。然而,成季的孫子季孫行父(即季文子)利用三桓的勢力,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實行「初稅畝」,開初稅畝,使得私田興起,而「隱民」劇增,獲得魯國平民階層的人心。公子殺嫡立庶,以公子為國君,是為魯宣公

宣公發現三桓日益強盛,同時有民不知君、只知三桓的說法甚囂塵上,於是他欲去三桓,以張大公室。他與執政的公孫歸父商量,是不是起兵滅了三桓,但是國人明顯傾心於三桓,使用國內兵馬或許不妥。於是,公孫歸父前往晉國借兵。可惜公孫歸父還沒成功搬來晉國軍隊,宣公就死了,而季文子趁機發難,備述襄仲當政時的弊端,斥責他「南通於楚,既不能固,又不能堅事齊、晉」,使魯國沒有強援。魯國司寇表示願意隨季文子除亂。公孫歸父聽到這樣的消息,連忙逃到齊國躲起來。季文子開始執政。從此開啟了季氏祖孫幾代人的執政專權之路。

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輔佐魯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及定公六位魯侯,位列三卿之首,獨專國政。魯成公元年(前590年)行「作丘甲」。季武子時期,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從不同角度削弱公室的勢力。襄公十一年,增設三軍。季武子、叔孫穆叔、孟獻子分三軍,一卿主一軍之徵賦,由是三桓強於公室。當年,周武王封周公旦於魯,按周禮「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魯有三軍。自文公以來,魯國弱而從霸主之令,若軍多則貢多,遂自減中軍,只剩上下二軍,屬於公室,「有事,三卿更帥以征伐」不得專其民。季武子欲專其民,遂增設中軍,三桓分三軍之民。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國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國民不盡屬公,公室已是卑矣」。

昭公外逃

昭公五年,季武子罷中軍。四分公室,季孫稱左師,孟氏稱右師,叔孫氏則自以叔孫為軍名,「三家自取其稅,減已稅以貢於公,國民不復屬於公,公室彌益卑矣」。公室奮起反擊,昭公二十五年,在郈昭伯、公若等人的勸說下,魯昭公發兵伐季氏。而孟氏叔孫氏認為唇亡齒寒,三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於是發兵救援。結果昭公外逃,而季平子專權,攝行君位將近十年。魯昭公被三家驅逐,客死異鄉。其後不久,三桓屬下的家臣陽虎等人控制國政,一度形成「陪臣執國命」的局面。魯定公時(前509年~前495年),陽虎失敗出奔,三桓重新掌權,後魯哀公(前494年~前468年在位)圖謀恢復君權,同三家大臣衝突加劇,終致流亡越國

隳三都

季平子的僭越行為,導致其家臣奮起模仿,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陽虎。定公五年,季平子、叔孫成子相繼去世,陽虎發難,囚禁季桓子,逐仲梁懷,隨後執掌魯國權位長達三年。雖然陽虎被三桓趕出了魯國,但是三桓的影響日漸削弱、公卿之別君臣之禮日漸敗壞也成了趨勢。這個時候,在位的魯定公決心削弱三桓,而這個時候三桓內部並不穩定,因為季氏的專權,導致其他兩家的不滿。定公十年,齊魯會盟,作為司儀的孔子不僅言談之間退發難的萊夷之人,更以口舌之利,使得齊國歸還汶陽之田。於是,定公以此為契機,重用孔子,而孔子為了恢復公卿之別、君臣之分,決定以隳三都的方式,逐步消解三桓的強盛勢力。季桓子出於防止家臣犯上的考慮,同意隳三都,並派仲由等臣子率兵毀掉自己的費城。然而三桓之中,孟氏反對,他堅持不毀掉自己的成城,結果定公發兵討伐,卻無法攻下。而定公在季氏的唆使下觀齊女樂,敗壞禮數,更寒了孔子的心。結果,三桓把公室的堅定擁護者孔子趕出了魯國。

費國獨立

Thumb
中國山東曲阜孔廟

魯哀公即位,哀公十二年(前483年)行「用田賦」。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孔子的弟子於曲阜孔子故里建孔廟。根據《史記》的記載,當時孔子的弟子將其「故所居堂」立廟祭祀,廟屋三間,內藏衣、冠、琴、車、書等孔子遺物。哀公想要伐滅三桓,結果反被三桓逐趕,死於有山氏。哀公死後,三桓立公子寧,是為魯悼公。悼公時期,三桓勝,魯如小侯,卑於三桓之家。魯元公時(前436年~前416年),三桓逐漸失勢,直到魯穆公時期(前415年-前383年),魯國實行改革,任命博士公儀休為魯相,遂漸從三桓手中收回政權,國政開始奉法循理,擺脫了三桓專政的問題,重新確立了公室的權威。三桓之中,孟氏的封邑成、叔孫氏的封邑郈被齊國攻佔,季氏據其封邑,獨立成為了費國

戰國時期

楚滅魯國

戰國時期魯國國力已衰弱,仍多次與齊國作戰。前323年,魯景公卒,魯平公即位,此時正是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年。魯頃公二年(前278年),秦國破楚國首都楚頃王東遷至陳國。頃公十九年(前261年),楚伐魯取徐州。頃公二十四年(前256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遷頃公於下邑,封魯君於。後七年(前249年)魯頃公死於(今山東東阿),魯國絕祀。

秦朝末年,楚後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項羽死後,楚地人民都投降漢高祖劉邦,只有魯國不歸順,劉邦本來要以重兵屠殺魯國,後認為魯國長老嚴守禮義,為主死節,所以把項羽的首級拿出來給魯國的長老看,並答應禮葬項羽。之後,劉邦以「魯公」的公爵禮儀,在穀城埋葬項羽,並親自為其哭喪,魯國長老才投降。

漢平帝時期,封魯頃公八世孫公子寬褒魯侯[1][2],奉周公祀,公子寬死後諡為「節」,其子公孫相如襲爵[3]王莽新朝時期,又封公孫相如後裔姬就為褒魯子。

魯國君主列表

魯國君主在位時間及年數依據《史記·魯世家》的記載及近人考証為主。

更多資訊 稱號, 國君本名 ...
稱號 國君本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出身與關係 資料出處
1 魯公伯禽 伯禽 不詳 ?-前998年 周公旦之子 《史記.魯世家》
2 魯考公
《世本》名
鄒誕本作
4年 前997年-前994年 魯伯禽之子 《史記.魯世家》
3 魯煬公
一作
6年(史記)
16年(漢書)
60年[4]
前993年-前988年 魯伯禽之子,魯考公之弟 《史記.魯世家》
《漢書.律曆志》
4 魯幽公
《世本》名
14年 前987年-前974年 魯煬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5 魯魏公
《世本》作魏微公

《世本》名沸其
50年 前973年-前924年 魯煬公之子,魯幽公之弟 《史記.魯世家》
6 魯厲公
《世本》名
37年 前923年-前887年 魯魏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7 魯獻公 32年(史記)
50年(漢書)
前886年-前855年 魯魏公之子,魯厲公之弟 《史記.魯世家》
《漢書.律曆志》
8 魯真公1、2
《漢書》作魯慎公

《世本》名
30年 前854年-前825年(史記魯世家)
前855年-前826年(史記十二諸侯表)
魯獻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漢書.律曆志》
9 魯武公 9年(史記魯世家)
10年(史記十二諸侯表)
2年(漢書)
前824年-前816年(史記魯世家)
前825年-前816年(史記十二諸侯表)
魯獻公之子,魯真公之弟 《史記.魯世家》
《漢書.律曆志》
10 魯懿公 9年 前815年-前807年 魯武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11 魯公伯御 伯御 11年 前806年-前796年 魯武公之孫,括之子 《史記.魯世家》
12 魯孝公3 27年 (沿用伯御紀年) 前795年-前769年 魯武公之子,魯懿公之弟
《漢書》作魯懿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漢書.古今人表》
13 魯惠公 弗湟
《世本》名弗皇
《史記年表》名弗生
46年 前768年-前723年 魯孝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14 魯隱公 息姑 11年 前722年-前712年 魯惠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15 魯桓公 18年 前711年-前694年 魯惠公之子,魯隱公之弟 《史記.魯世家》
16 魯莊公
《漢書》避漢諱作魯嚴公
32年 前693年-前662年 魯桓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17 子般 2月 前662年-前662年 魯莊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18 魯湣公
《春秋》作魯閔公

《史記》避諱作
2年 前661年-前660年 魯莊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春秋左傳》
19 魯釐公
《春秋》作魯僖公
33年 前659年-前627年 魯莊公之子,魯湣公之弟 《史記.魯世家》
《春秋左傳》
20 魯文公 18年 前626年-前609年 魯釐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21 魯宣公
一作
18年 前608年-前591年 魯文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22 魯成公 黑肱
一作黑股
18年 前590年-前573年 魯宣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23 魯襄公 31年 前572年-前542年 魯成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24 子野 3月 前542年六月至九月 魯襄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25 魯昭公
一作
《世本》名
32年 前541年-前510年 魯襄公之子,野之弟 《史記.魯世家》
26 魯定公 15年 前509年-前495年 魯襄公之子,魯昭公之弟 《史記.魯世家》
27 魯哀公4
《世本》名
27年(二楊、史記魯世家)
28(史記六國表)
前494年-前468年(二楊)
前494年-前467年(史記)
魯定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28 魯悼公 31年(楊寬)
37年(史記)
前467年-前437年(楊寬)
前466年-前429年(史記)
魯哀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29 魯元公 21年 前436年-前416年(楊寬)
前428年-前408年(史記)
魯悼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30 魯穆公 33年(史記)
32年(百衲本史記六國表)
前415年-前383年(楊寬)
前407年-前377年(史記)
前407年-前376年(百衲本史記)
魯元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及《六國年表》
百衲本《史記.六國年表》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31 魯共公
《紀年》為魯恭侯
30年(楊寬)
22年(史記魯世家)
24年(史記六國表)
23年(百衲本史記六國表)
前382年-前353年(楊寬)
前376年-前353年(史記)
前375年-前353年(百衲本史記)
魯穆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及《六國年表》
百衲本《史記.六國年表》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32 魯康公 9年 前352年-前344年(楊寬)
前352年-前344年(史記)
魯共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33 魯景公 21年(楊寬)
25年(通鑑)
29年(史記)
前343年-前323年(楊寬)
前343年-前315年(史記)
魯康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資治通鑑考異》引《魯世家》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34 魯平公 20年(楊寬)
22年(史記)
前322年-前303年(楊寬)
前314年-前296年(史記)
魯景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35 魯文公
《世本》為魯湣公
《漢書》為魯緡公
23年 前302年-前280年(楊寬)
前295年-前273年(史記)
魯平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36 魯頃公 24年 前279年-前256年(楊寬)
前272年-前249年(史記)
魯文公之子 《史記.魯世家》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關閉

注1:魯真公以前魯國君主在位時間,據《史記·魯世家》所載在位年數上推。
注2:魯真公、魯武公的在位時間及年數,從《史記·魯世家》說。
注3:魯孝公即位後,沿用伯御的紀年。
注4:魯哀公以下至魯頃公在年年數、年份,皆據楊寬《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為主。

魯國歷史人物

公子公孫

公族

臧氏
展氏
郈氏
眾氏
施氏
三桓
孟氏、仲孫氏
叔孫氏
季氏
東門氏
子叔氏
公儀氏
  • 公儀休(《循吏列傳》、《說苑》)

諸氏族

孔氏
富父氏
  • 富父終甥
  • 富父槐
南氏
秦氏
苫氏
冉氏
  • 冉會
  • 冉猛,會之弟
  • 冉豎
陽氏
申氏
梁氏
御氏
黨氏
  • 黨氏
  • 黨叔
卜氏
  • 卜齮
  • 卜楚邱父
  • 卜楚邱
侯氏
太史氏
公氏
  • 公南
  • 公賓庚
曾氏
林氏
顏氏
  • 顏鳴
  • 顏高
  • 顏息
  • 顏羽,字子羽

女性

孔子弟子

其他

參見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史記/卷033》,出自司馬遷史記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