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雄港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雄港車站位於高雄市鼓山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屏東線、第一臨港線上的鐵路車站,現已裁撤。目前原站場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認養,站房及月臺部分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認養,2010年10月24日整理為打狗鐵道故事館,2017年10月1日更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2019年1月閉館進行屋面的解體修復,2019年8月31日施工完畢並開館。2024年11月30日開始營運觀光列車「哈瑪星號」。


未列出臨港線支線、未依實際距離繪製
Remove ads
歷史
-
高雄驛
-
1923年日本攝政皇太子裕仁走出高雄驛準備搭車離開
-
高雄驛周邊
-
高雄港車站前廣場整修前樣貌
在縱貫鐵路開始興建之前,由日軍興建的「臺灣陸軍補給廠輕便鐵道」路線便已鋪設到現在哨船頭第一船渠附近,並在當地設立「臺灣陸軍補給廠打狗辦事處」[1]:9。後來在1889年,為配合縱貫鐵路南部線興建,由「臨時臺灣鐵道鋪設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前身)接收這條輕便鐵道的「打狗-臺南」段,以便由打狗港運送興建縱貫鐵路南部線的材料[1]:9。第一代打狗停車場興建於1900年3月,位置為鹽埕埔車路頂,山下町十七番地,大約在今天的鼓山一路87巷口一帶[1]:9。隨着縱貫線「打狗—臺南」段在1900年11月29日通車[2][註 1],打狗停車場正式開始營運[1]:10,1907年鳳山支線(今屏東線)通車,打狗停車場同時成為鳳山支線起點。
第一代打狗停車場腹地受制於打狗山與後壁港河道,離高雄港也尚有一段距離,轉運不便。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便在1904年6月到1907年8月填埋供新站場使用的埋立地(3萬8千多坪),之後在1908年進行車站南遷工程,1908年5月5日完成站場整備後,第一代打狗停車場在1908年6月1日開始拆除[1]:15。第二代打狗停車場則在1908年9月15日完工,其位置在今天站房的北邊,正對着臨海三路[1]:16。
1920年隨着臺灣行政區劃改制,打狗改稱高雄,站名遂從打狗停車場、打狗驛更名為高雄驛[1]:44[3][4]。考慮過去因財政因素而採取的速成主義,導致臺灣總督府所轄的鐵道體質不佳。在1926年生野團六擔任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長後,一改昔日態度,對台灣交通建設提出了一連串的改善計劃。其中鐵道部提出以700萬改善基隆、臺北、高雄三站的計劃,然而因為財政因素,最後高雄驛的改善僅以50萬預算通過[1]:67。同時高雄與臺南之間的複線工程也逐步推進,於1933年9月複線工程完工後[註 2],列車班次得以增加[1]:67。
1930年代,高雄市逐漸發展,1910年代開發的舊市區(今哈瑪星與鹽埕區)已經趨近飽和,高雄州遂於1936年發表「大高雄都市計劃」,該計劃除將高雄市定位成重工業都市(尤以軍需工業為重點)外,也計劃在新的市區中心設置「高雄新驛」,由內而外為商業區、住宅區與工業區,並以設計作為貨運輸送骨幹的環狀鐵路(今高雄臨港線)作為市區界線[1]:71。興建於大港埔的新高雄驛於1941年6月22日開始營運[5][註 3],而原本的第二代高雄驛則改稱高雄港驛,主要辦理貨運[1]:76[3]。當時縱貫線上的客運列車改停新車站,貨物列車停舊車站,但潮州線客運列車仍會開到舊車站,後來潮州線客運改使用單輛汽油車行駛後,可在高雄港驛直接調頭轉向,繼續經山下町、田町、舊城等站開至臺南[1]:77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整個大高雄被劃為「要塞地帶」,高雄港驛等重要設施禁止攝影,要發行風景明信片亦得先經過審閱後才能發行[1]:89。而隨着戰況惡化,臺灣的鐵路運輸也逐漸受到影響,甚至後來到了白天不敢行駛火車的情況[1]:88。當時由高雄港驛鄰近高雄港等重要設施,遭到美軍大幅轟炸,車站、軌道設施近乎全毀,第二代高雄驛站房全被燒毀,扇形車庫也遭重創,據說當時沉重的轉車盤也被炸飛[1]:89。
Remove ads
- 1947年4月:重建現存站房,南、北號誌樓依原建築稍加改建;南號誌樓後來於2002年配合高雄捷運工程而拆除。
- 1967年:第一臨港線全線通車;木造前鎮車場設立。
- 1968年:停辦屏東線客運業務,專辦貨運。
- 1970年6月:中島車場設立。
- 1973年:前鎮車場加強為磚造建築。
- 1993年:高雄港務局將高雄港站內的扇形車庫索回拆除。
- 1995年11月:拆除屏東線高雄港站至三塊厝站間軌道,同時拆除位於愛河上高雄川橋[註 4]。此後列車要由高雄港站開往高雄站只能經由鼓山站再轉往高雄站。
- 2001年:文建會選出高雄港車站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6]。
- 2002年7月31日:蓬萊線拆除。
- 2002年9月20日:高雄港站與高雄車站(願景館)被市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 2002年12月7日:高雄港站南號誌樓以南各股因捷運施工停用。
- 2002年12月16日:高雄港站南號誌樓拆除。
- 2005年10月20日:貨運列車改於前鎮車場到發[7]。
- 2008年7月3日:配合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高雄港檢車分段遷移至高雄機廠遷移完成;鼓山車站=高雄港站路段及高雄港站站內區亦隨之停用。
- 2008年11月1日至9日:辦理「摩登高雄‧百年風華」活動,開行「高雄港尾班車」專車;最後一班列車於九日下午五點三十分由高雄港站駛離後,鼓山車站=高雄港站不再有火車行駛。隨後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劃之鼓山車站一至六股拆除工程開工,鼓山車站通往高雄港站的鐵軌正式截斷,此後火車再也無法駛入高雄港站[8][9]。
- 2008年11月19日:第一臨港線西段(包括中島車場全站及中島線、苓雅寮車場全站、高雄港站全站及濱線)准予停用[10]。
- 2008年12月16日:高雄港站及其管理之新光車站裁撤,12月31日辦理交接[11][12],高雄港站所屬之前鎮車場業務移至高雄車站管理。
- 2009年起,打狗驛古蹟指定聯盟展開文化保存運動。
- 2010年6月15日:高雄市政府將臨海二路打通至七賢三路工程(臨海新路)完工通車,高雄港站站內區的鐵道腹地從此被切割成兩塊。
- 2010年10月24日:利用高雄港站閒置站房整理而成的「打狗鐵道故事館」開館[13],館內展出相關鐵道文物,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委託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營運。
- 2011年1月24日:停駛後保存於蓮池潭的CT251(實為CT259[14][15])和DT609蒸汽機車搬運到高雄港站。
- 2011年4月23日:高雄港站自行車道完工啟用,該工程對高雄港站場域景觀影響甚鉅。
- 2012年1月3日: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與臺鐵高雄機廠合作,新增六節各式車廂至站區股道展示,除已有百年歷史之15EF19平車外,35BK32952行李車更恢復為原始藍啞鈴之塗裝。新增車輛如下:35SP32426客車(1966年)、15EF19平車(1912年)、35BK32952行李車(1970年)、35F20106平車(1975年)、3CK2109篷守車(1982年)、35G20060敞車(1969年)。
- 2013年4月10日:原停放於臺南市南化水庫之Motor Coach Industries製MC-8(車號FA-986),遷移至高雄港站靜態展示(因租約到期而移往臺南市玉井區噍吧哖紀念公園)。
- 2014年3月8日:臺灣電力公司將已停用之兩部調車機與一輛煤斗車捐贈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並將車輛陳列於高雄港站。新增車輛如下:日立製L02(D-3)調車機、P35H22019煤斗車(1996年臺灣機械製)、L03調車機(1986年SCHÖMA製)。
- 2015年8月21日:原展示於高雄市岡山文化中心之CK58(1912年汽車會社製)蒸汽機車,遷移至高雄港站靜態展示。
- 2015年8月22日:哈瑪星願景聯盟發起「822白風箏行動」,抗議交通部將高雄港站土地分區招商開發,主張「拒賣文史資產、鐵道全區保留」訴求;但台灣鐵路工會認為地方政府是假借文史名義覬覦臺鐵土地開發利益,並於當天到場抗議白風箏行動。台鐵工會並未知會打狗鐵道故事館就在館藏的蒸汽機車上綁上黑氣球,此舉引來館方抗議。
- 2016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因應高雄捷運環狀輕軌哈瑪星站工程,吊掛移置部分戶外展示車輛。
- 2016年10月:因環狀輕軌路線使用臨海新路路廊,原本高雄港站站內區以平交道形式保存於臨海新路的鐵軌,在輕軌工程中正式遭到截斷。
- 2017年8月1日:環狀輕軌哈瑪星站連通原高雄港站月臺的木棧道施作時,將木棧道直接覆蓋於舊鐵軌之上,破壞舊有鐵道紋理,引發爭議。
- 2017年9月26日:環狀輕軌第一階段全線通車,於高雄港站月臺舉辦通車典禮。
- 2017年9月28日:打狗鐵道故事館招牌更換為「舊打狗驛故事館」。
- 2017年9月29至30日:原配合環狀輕軌哈瑪星站工程移置之車輛,吊掛移動至新的陳列位置。
- 2017年10月1日:正式更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
- 2018年1月1日:舊打狗驛故事館改由「春臨臺灣文化事業坊」及「社團法人台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共組之團隊營運。
- 2019年1月1日: 休館進行屋面的解體修復,工期約5個月。[16]
- 2019年8月31日:歷經變更設計而延後的屋頂解體修復工程大致完成,於本日重新開放入館參觀,當日開館特別鳴響L02(D-3)調車機警笛及CT259蒸汽機車汽笛。
- 2021年9月29日:45PBK32952因其特殊性以及與高雄港站較無關聯,而遷移至國家鐵道博物館保存。[17]
- 2021年9月30日:15EC8074與25C10008修復完畢後運抵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18]
- 2024年1月12日: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借展的30L20002運抵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
- 2024年3月10日:公園陸橋下被輕軌木棧道阻攔的軌道重新施作平交道,在今日正式通車。
- 2024年3月14日:3AK2020與3AK2504運抵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19]
- 2024年3月15日:35SP32426結束展示。
- 2024年4月29日、5月6日:DR2909-2955-2910柴聯車修復完畢後陸續運抵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20]
- 2024年6月26日:15G8634A敞車修復完畢後運抵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21]
- 2024年10月22日:臺鐵35N21121篷斗車、35B1020石碴車、臺糖虎尾糖廠000023載貨守車、新營糖廠13號機關車修復完畢後運抵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
- 2024年10月23日:臺糖臺東糖廠東110003篷車、東110015篷車、東110018篷車、臺肥高雄廠45B-B型調車機修復完畢後運抵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
- 2024年11月30日:由貨車改造之濱線觀光列車「哈瑪星號」開始正式營運。
- 2025年1月9日:R134、S210柴電機車修復完畢後運抵舊打狗驛故事館保存。
Remove ads
車站構造
- 旅客月台2座(第二月台於1941年時拆除)[22]
- 高雄港檢車分段
- 高雄港機務分駐所 扇形車庫(已拆除)
- 北號誌樓
利用狀況
- 貨運車站,已經裁撤,原為一等站。現為舊打狗驛故事館,主管機關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原管轄高雄臨港線的四處車場—前鎮車場、中島車場、苓雅寮車場與草衙車場。
- 高雄港站尚未裁撤時,由於臨港線鐵路車輛原本行經的屏東線專用路線已經拆除,因此順行車輛必須先繞行至鼓山車站,再經由縱貫線行駛至高雄車站。
- 為了配合高雄臨港線沿線土地的重新利用計劃,原本於本站到發的貨運列車的改至前鎮車場到發。惟高雄港站裁撤後,前鎮車場業務已經移至高雄車站管理。
Remove ads
文化資產
高雄港站及週周邊建築,分別被列入歷史建築及文化景觀。
保存車輛
- CT259蒸汽機車
- 1938年由三菱重工製造。
- DT609蒸汽機車
- 汽車製造株式會社製造。
- 台電L-02調車機
- 1980年由日立製造,原中油D-3號,後轉售予台電林口電廠使用至2012年底林口線停駛為止;2014年由台電公司贈送,運至此地動態保存。
- DL-1043貨車移動機
- 1985年由北晟重機製造,過去為台鐵站內調度與貨車移動之主力,並為台鐵數量最多的調動機;此車曾於鳳山站及九曲堂站服役,報廢標售後,於2021年4月運抵此地動態保存。
- DL-1101貨車移動機
- 由北晟重機製造,DL-1101自1993年10月台鐵購建,曾於桃園站及田中站服役;2022年8月31日報廢標售後,由春臨臺灣文化事業坊得標,於同年9月8日運抵此地動態保存。
- S210柴電機車
- 1960~1961年向美國GM-EMD公司購入,共12輛,為台鐵首款調度用柴電機車,亦為台鐵動力柴油化的代表車型之一,後期全數配置於高雄機務段,為高雄臨港線的代表車輛;其中S210曾擔任2018年高雄臨港線末班列車之本務機,2024年5月報廢後,經修復於隔年1月運至此地保存。
- 3CK2109篷守車
- 1982年由唐榮鐵工廠製造,共有26輛,為台鐵守車中車齡最輕者;2012年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3AK2020專用守車
- 1965、1968年由唐榮鐵工廠製造,共50輛,為台鐵首批專用守車;2024年3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3AK2504專用守車
- 1971年由台灣機械公司製造,共30輛,為台鐵主力守車車型之一;2024年3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35G20060敞車
- 1969年由日本若松車輛製造,共有145輛,為台鐵大型敞車的代表車型之一;2012年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15EG8634A工程用敞車
- 原車號15G8634,1961年由日本日立製造所、富士車輛製造,是台鐵歷史上同型車生產數量最多的一型車;此車於1980年代時曾更新門板,並在車號後方加註「A」,2016年改籍並做為高雄機廠車輪專用車使用;2024年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15EF19工程用平車
- 原車號15F19,1912年製造;2012年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CK58蒸汽機車
- 1912年由汽車製造株式會社製造。
- 台電L-03調車機
- 1985年由德國SCHOMA製造,為全台少見的關節式機關車,原先於林口電廠使用,後移至龍井煤場使用;2014年由台電公司贈送並運至此地保存。
- 台糖日立牌13號內燃機車
- 1969年由日立製造的1067毫米版本內燃機車,配屬於新營糖廠;由於體積較762毫米版本機車大,常被稱為「大日立」。此車原保存於橋頭糖廠內,於2024年10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臺肥高雄廠45B-B型調車機
- 1998年由臺灣皇車工業製造,2002年停用;2007年至2024年間於橋頭竹林公園展示,於2024年10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R134柴電機車
- 1969年向美國GM-EMD公司購入,共39輛,為早年莒光號列車之標準牽引機車,亦為台鐵動力柴油化重要主力之一。其中R134曾於1991年時擔任東港線最後列車之本務機,亦為高雄臨港線史上第一班活動專列之本務機,此車於2023年報廢後,經修復於2025年1月運至此地保存。
- 台鐵DR2900型柴聯車
- 1987年由日立製造,共5組15輛,為台鐵第二款柴聯車,於2023年4月26日退出運用;前身為高雄港嘟嘟火車的DR2909-55-10編組,於2024年修復完成後運至此地保存。2024年11月4日,由DR2909-2955改造之麵包咖啡店「厚里Horli baking」開業;2024年11月16日,由DR2910改造之雪糕店「SNOW 雪諾義式雪糕」開業。
- 35F20106平車
- 1974~1975年間,由唐榮鐵工廠製造,共有180輛,為台鐵平車中總數量最多者;2012年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P35H22019煤斗車
- 1996年由台電委託台灣機械公司製造,共83輛,用來運送林口電廠所需之煤炭,並使用至2012年林口線停駛為止;2014年由台電公司贈送並運至此地保存。
- 15EC8074搶修用篷車
- 原車號15C8074,1960~1967年時由台北機廠製造;此車曾做為高雄港機務分駐所搶修車使用,於2021年9月修復完成後運至此地保存。
- 25C10008代用行李車
- 1939年時,為了運送二戰時的人員物資而向日本購入的大型篷車,曾作為代用行李車、代用客車、傷兵車、衛生車使用;此車報廢後,於2021年9月修復完成後運至此地保存。
- 30L20002罐車
- 1970年由日本舞鶴重工製造;2024年1月由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借展至此地保存。
- 35B1020石碴車
- 1995年由唐榮鐵工廠製造,共20輛,前身為東部鐵路改善局自備之P35B1000型石碴車,2004年9月全數無償移撥給台鐵使用,是現代標準型石碴車的開端;此車停用後,於同年10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35N21121篷斗車
- 1974年由台灣機械公司製造,共130輛,為台鐵標準型篷斗車的開端;此車於2024年停用後,於同年10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臺糖 虎尾糖廠 000023載貨守車
- 1922年由日本車輛會社製造;2024年10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臺糖 臺東糖廠 東110003篷車
- 原臺鐵篷車;2024年10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臺糖 臺東糖廠 東110015篷車
- 原臺鐵14C4050型;2024年10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臺糖 臺東糖廠 東110018篷車
- 原臺鐵3CK900型;2024年10月修復完畢後運至此地保存。
- 35SP32426對號快車
- 1966年由日本川崎車輛製造,共30輛,其特徵為內部採用翻背椅的設計,此車於2010年報廢後,經修復於2012年由高雄機廠運至此地保存。2024年3月15日結束展示後,經修復後移交回臺鐵公司。
- 35BK32952行李車
- 1970年由日本車輛製造,原45PBK32952號電源行李車,但因發電機組供電容量不足,故於1988年時卸下發電機組並改造為35BK32952行李車使用,2012年報廢後,由高雄機廠移至此地保存,並恢復莒光號藍啞鈴塗裝。2021年9月29日,因其為最後一輛日本原廠電源車車體以及與高雄港站較無關聯,改移交至國家鐵道博物館保存。
車站週邊
交通資訊
攝影集
鄰近車站
腳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