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星

台灣高雄市鼓山區的地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瑪星map

哈瑪星是位於台灣高雄市鼓山區的一個地方,泛指現今五福四路鐵路平交道的交會處以南,至鼓山漁港、漁市場,東至高雄港車站一帶的臨港線鐵路(已停用),西至哨船頭東側。開發於日治時代臺南廳打狗支廳廳舍高雄郡役所、高雄街役場、高雄市役所都曾設於此,曾是高雄的政經中心,今日則成為高雄的觀光地區之一。

快速預覽 哈瑪星, 國家 ...
哈瑪星
地方
Thumb
Thumb
哈瑪星
哈瑪星
坐標:22°37′20.5″N 120°16′16.5″E
國家 中華民國
縣市 高雄市
市轄區鼓山區
時區NSTUTC+8
郵遞區號804
電話區號07
※座標位置為哈瑪星代天宮舊高雄市役所址)
關閉
快速預覽 漢語名稱, 繁體字 ...
哈瑪星
Thumb
位於鼓山三角公園內的哈瑪星地名告示牌
漢語名稱
繁體字 哈瑪星
簡化字 哈玛星
日語名稱
漢字 濱線(浜線)
關閉

歷史

哈瑪星原本是海域,台灣日治時期時,日本當局在高雄建立港口,為了疏濬航道,於是利用淤泥填海造陸而形成。「哈瑪星」此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地有兩條濱海鐵路通往商港、漁港和漁市場,日語稱為「濱線」(注音假名はません羅馬字:Hamasen),當地居民以臺灣話轉譯稱之為「哈瑪星」(Há-má-seng)[1]

哈瑪星一帶在日治時期分屬壽町新濱町湊町等行政區,都是海埔新生地。而從新濱町港邊至渡船頭邊的漁市場有一條專為轉運鮮魚的濱海鐵路,且因該地區的各種行業幾乎皆與港區及濱線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後來哈瑪星即泛指今南鼓山地區。

哈瑪星設立的「打狗停車場」(今高雄港車站)為縱貫鐵道的終點。附近不但是高雄市政經中心,更是高雄港現代化發展的起源地,曾是當地最繁榮的地區。1917年完工的臺南廳打狗支廳廳舍即位於哈瑪星;1920年廢廳改州,打狗支廳廳舍續用為高雄州高雄郡郡役所,1924年廢高雄郡,郡役所改為高雄警察署。此外1920年高雄郡下轄高雄街的街役場亦位於哈瑪星,1924年高雄設市,街役場續用為市役所,直到1939年新高雄市役所完工才遷移,足見哈瑪星曾是高雄的政經中心。但因市中心東移而慢慢沒落;近年來則朝着觀光等方向發展,並因捷運和輕軌哈瑪星站的興建而形成新的商圈。

景點

  • Thumb
    原愛國婦人會
  • Thumb
    三和銀行
  • Thumb
    山形屋
  • Thumb
    貿易商大樓
  • Thumb
    新濱町一丁目連棟紅磚街屋
  • Thumb
    新濱老街廓
  • Thumb
    新濱老街廓(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 Thumb
    新濱老街廓(一二三亭)
  • Thumb
    原鼓山魚市場
  • Thumb
    王沃故居
  • Thumb
    鼓波洋樓
  • Thumb
    打狗鐵道故事館
  • Thumb
    打狗鐵道故事館
  • Thumb
    打狗水道淨水池
  • Thumb
    高雄武德殿
  • Thumb
    高雄代天宮
  • Thumb
    西國第一番
  • Thumb
    打狗外國人墓園
  • Thumb
    四海之家歷史建築紀念公園
  • Thumb
    棧貳庫 KW2
  • Thumb
    棧貳庫 KW2
  • Thumb
    高雄忠烈祠(原高雄神社)
  • Thumb
    位在哈瑪星鼓山一路旁的高雄港站調車場側門。
  • Thumb
    位在哈瑪星的鼓山輪渡站
  • Thumb
    連結鹽埕及鼓山兩區,已拆除的公園陸橋
  • Thumb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生生不息
  • Thumb
    哈瑪星文化園區內的守護樹
  • Thumb
    哈瑪星文化園區內展示的早期火車頭
  • Thumb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山
  • Thumb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旅行箱
  • Thumb
    哈瑪星文化園區藝術作品–看! 鋼鐵的聲音
  • Thumb
    從哈瑪星文化園區遠眺萬壽山
  • Thumb
    自公園陸橋觀景台俯瞰哈瑪星文化園區
  • 地方組織

    •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 哈瑪星願景聯盟
    • 哈瑪星文化協會

    事件年表

    • 1912年,歷時四年、共分六期、面積達60,570坪的湊町埋立工程宣告完成[3],今天的哈瑪星也正式誕生。
    • 1920年,文學家佐藤春夫受到在山下町開設「東齒科醫院」的朋友東熙市邀請,來臺灣旅行三個多月,曾居住在千光路上的東齒科醫院[2]
    • 1923年4月21日下午一點二十八分,時任皇太子的昭和天皇裕仁從臺南抵達高雄驛,並前往高雄州廳高雄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夜宿於壽山館
    • 1933年,高雄市役所委託畫家小澤秋成繪製「高雄紹介」系列風景繪葉書 ,以哈瑪星為背景繪製〈 春の湊町〉等作品[4]
    • 1945年,高雄大空襲,雙葉國民學校(舊高雄市役所)等建築遭炸毀,戰後於原址興建高雄代天宮[5]
    • 2005年,鼓山國小校長劉城晃連夜強拆高雄市文化局評定為歷史建物的「四海之家旅社」,被高雄市綠色協會等組織控告涉嫌背信及毀損建築物罪[6]。經搶救後,殘留建築遺跡被規劃為「四海之家歷史建築紀念公園」[7]
    • 2012年4月8日,哈瑪星殘存的日本時代建築群,廣三用地,因為地權所有為高雄市政府,公告三月將進行土地查估,打算拆除老屋,改建成停車場或公園,使得在地文化團體以及居住在老屋的居民,走上街頭表達強烈抗議[8]
    • 2015年4月29日,哈瑪星居民與中山大學師生,在西子灣隧道口抗議大量遊覽車爆量湧入,影響居住品質,呼籲市府立即總量管制大型巴士進入[9]
    • 2015年8月23日,因臺鐵局打算將有着百年歷史的高雄港站綠地招標出售,哈瑪星願景聯盟等文史團體號召市民到鐵道園區放風箏,拒絕車站分區招商租售[10]
    • 2016年,文化部提出「再造歷史現場」計劃,高雄市府提出於哈瑪星進行「再造歷史現場計劃-興濱計劃」[11]
    • 2017年10月,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在哈瑪星舉辦第三屆生態交通全球盛典(Ecomobility World Festival)[12]

    相關著作

    • 1998,張守真,《哈瑪星風華》[13]
    • 1998,哈瑪星社區營造工作室,《哈瑪星築夢記 :來自西子灣的社區改造經驗》
    • 1999,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管理處,《海洋的鏡像: 哈瑪星導覽手冊》
    • 2002,王家祥,《我住在哈瑪星的漁人碼頭》
    • 2004,楊玉姿、張守真,《哈瑪星的文化故事》
    • 2008,王聰威,《濱線女兒──哈瑪星思戀起》
    • 2008,米果,《朝顏時光》
    • 2009,洪素麗,《哈瑪星 :散文小說木刻素描集》
    • 2010,劉文放,《高雄市旗鼓地區之文學地景書寫研究》
    • 2012,王儀君、孫小玉、李美文,《哈瑪星文化研究》
    • 2012,謝明勳 ,《打狗驛站百年物語》
    • 2012,郭美芳、劉益昌、蔡侑樺、許勝發、陳坤毅、蔡佩蓉 ,《南岬歲月:壽山人文環境教育篇》 
    • 2013,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濱線追憶: 哈瑪星的五四三》[14]
    • 2014,《藍鯨》創刊號特輯「哈瑪星」[15]
    • 2015,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新濱木工班— 一場關於文化及城市再興運動》
    • 2015,李文環、蔡侑樺、黃於津、蔡佩蓉、佘健源,《高雄港都首部曲:哈瑪星》
    • 2017,行政法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哈瑪星物語》
    • 2018,李文環、蔡佩蓉,《打狗公園野望》

    相關名人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