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是個實施聯邦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最高元首國家的象徵及名義上的軍事最高統帥,由九個馬來州屬的蘇丹統治者會議中秘密投票選出。

由於曾經被英國殖民統治,所以政府系統沿用了西敏制制度,也就是內閣制[1]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是聯邦政府的實際領導者(政府首腦),憲法規定首相必須是來自下議院的議員,且最高元首在委任一名首相時必須確定其得到下議院多數議員的支持;內閣部長則必須是上議員或下議員、且由首相向最高元首提名委任。值得注意的是,大馬首相的基礎權力主要來自政黨的支持,黨強則政權強,反之亦然,而執政權力主要依靠國會議員的支持,而議員的數目主要來自政黨[2]

國會分別由上議院下議院所組成,70位上議員任期為三年,最多可以擔任2屆。26位上議員是由十三州的州議會選出(每州各有兩位);四位上議員由最高元首在聯邦直轄區中委任(分別是吉隆坡兩位、布城納閩各一位);其餘的四十位上議員則由首相向最高元首提交委任。222位下議員是在全國大選中被選出,任期最長五年,大選可提前舉行。

州政府由州議會選出的州務大臣(或首席部長)所領導,州議會的作用是輔助各州統治者(或州元首),並且擁有徵收門牌稅、娛樂稅、酒店稅、土地礦山和森林稅的行政權。

種族政治一直是馬來西亞政壇上存在的問題,玩弄種族情緒也是「某些」政客常用的手段,尤其是挑撥馬來人華人之間的種族情緒。一些伊斯蘭宗教司會向信徒傳播政治理念,以便達到政治上的目的,馬來西亞的甘榜英語Kampung經常有這些政治性的宗教場所。

政治現況

Thumb
《馬來西亞協定》的英文文本
Thumb
1963年馬來西亞法令》文件

馬來亞聯合邦於1955年,舉行第一屆全國大選開始,經過1957年獨立,由巫統領導的「聯盟」開始執政,當時的巫統主席東姑阿都拉曼聯合馬華公會國大黨等其他各族領袖向英國政府爭取馬來亞獨立。1963年與新加坡沙巴砂拉越組成馬來西亞後,國會增加了來自東馬及新加坡的各黨議員。之後由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州政府與聯邦政府對種族政治的分歧,迫使新加坡於1965年獨立,隨後東姑阿都拉曼領導的執政聯盟在1969年大選中受到重挫,引發了五一三種族暴亂。1973年由第二任首相敦阿都拉薩邀請更多反對黨加入政府,將原有的執政集團聯盟擴大成國民陣線政府以穩定政局,但為了平抑各族的政治勢力,強調馬來西亞的「非殖民地化」,馬來西亞總理一直是由巫統領袖擔任。

Thumb
國油雙峰塔景觀及吉隆坡市中心的商業大樓群,是馬哈迪·穆罕默德執政馬來西亞22年下驚人的經濟演變證明

第四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上任後實行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1982年初,馬哈迪宣佈「向東學習」政策,即向日本韓國學習。日本和韓國的現代化工程成了馬來西亞的楷模。這也是馬哈迪為了不想照抄西方現代化模式而另覓的新路。在他領導下,馬來西亞經濟穩健發展。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的10年裏,馬來西亞經濟年均增長率達8%以上,馬來西亞在全球經濟競爭力排名表上躍居第21位,人均年收入從1986年的1830美元增加到1996年的近4000美元,國民富裕程度在整個東南亞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和石油國家文萊

1981年至2003年,在馬哈迪擔任首相期間,馬來西亞經歷快速的經濟成長[3],由原先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型態,轉變為以製造業和工業為主,特別在電腦與消費性電器產品領域。在這段期間,馬來西亞的城市景觀也因多項大型計劃而改變,其中包括國家石油公司雙峰塔吉隆坡國際機場南北大道雪邦國際賽道多媒體超級走廊、砂拉越巴貢水壩以及新的聯邦行政首都布城直轄區等建設。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使馬來西亞的經濟和政局嚴重受挫;馬哈迪在公開批判貨幣投機家股票投資家索羅斯外匯投機客、下令禁止股票放空的同時,拒絕時任副首相安華·易卜拉欣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危機緩解「藥方」,對貨幣進行管制。經濟專家當時認為外資將因此卻步,馬來西亞會步入經濟衰退期;之後馬哈迪的政策收到成效,領導馬來西亞走出金融危機,經濟復甦步伐是當時受金融危機打擊國家中最快的。1999年,馬來西亞重新步上經濟成長軌道,經濟增長率接近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該年經濟成長率約達6%;2000年,馬來西亞獲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調升評級,指其經濟發展前景穩定,整體經濟表現優於鄰近的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等國[4]。因為努力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馬哈迪被尊稱為現代化之父(Bapa Pemodenan)。

在2002年6月22日的巫統大會中,馬哈迪宣佈他將會辭去首相職,許多支持者涌往台上淚流滿面地試圖挽留他。之後他定於2003年10月退位,給予他有時間以確保他選定的繼任者阿卜杜拉有序及沒有爭議的權力交接,10月31日正式把首相職務移交於阿卜杜拉巴達威[5]在職首相達22年,馬哈迪在退位時是世界上在位最久的被選舉國家領導人[6],他也是馬來西亞在任最久的首相。

2004年大選,由當時的新任首相阿卜杜拉·巴達威領導的國陣繼續在大選中取得壓倒性勝利,拿下92%的國會議席,但回教黨仍成功保住吉蘭丹政權,其後聯邦法院宣判安華的雞姦罪名不成立,而貪污罪的刑期也因為行為良好而獲得提前釋放。

2008年第12屆全國大選,由於國陣政府中最大黨巫統傲慢的態度下施行馬來人優先政策和多次發表威脅性的言論,在大選全國掀起反政府熱潮,最終在野替代陣線取得更多席位,使國陣政府首次失去三分之二的國會議席,並成功奪下5州的執政權,這是馬來西亞人民通過民主選票推行兩線制的方案的開始。同年組成「人民聯盟」,簡稱民聯,並由安華擔任反對派領袖。大選後,新一代馬來西亞公民踴躍登記選民,這是歷屆馬來西亞大選後登記選民最踴躍的一次,並相信馬來西亞新一代公民將為馬來西亞的未來推行兩線制的方案。

2013年4月3日,第12屆國會解散。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在4月10日宣佈,第13屆全國大選提名日定於4月20日,郵寄選民提前投票日定於在4月30日舉行,投票日則是5月5日(週日),競選期長達15天。根據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去年12月的統計,馬來西亞共有1330萬符合資格的選民,選出下院222個席位以及州議會505個席位,結果國陣憑選區劃分優勢保住執政地位,在僅得47.42%普選票的情況下取得133席並繼續執政,民聯獲得了50.83%的普選票,但僅取得89席。本屆大選是國陣政府首次在普選票上敗於民聯,但同時國陣政府也從民聯手中贏回了吉打州的州政府執政權。

第13屆國會於2018年4月7日解散之後,馬來西亞選委會於4月10日宣佈第14屆全國大選提名日將落在4月28日,提早投票5月5日,投票日則於5月9日舉行,競選期為11天。該大選為執政黨國陣、反對黨希望聯盟(以下簡稱為希盟)、另一反對黨伊斯蘭黨的三角戰,結果希盟在本次大選以簡單多數優勢122席成功變天,執政黨國陣獲得79席,伊斯蘭黨獲得18席,因執政黨國陣敗選,成為首次於希盟和國陣在大馬的政黨輪替馬哈迪·穆罕默德自2003年退位後於2018年5月10日再次擔任首相,自馬來亞獨立後便一直執政了60年的國陣首次成為反對黨。

馬哈迪所領導的希盟政府上台執政後,大力徹查前朝政府涉及的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醜聞,將包括納吉·阿都拉薩阿末扎希等有關人士控上法庭,並推出多項政策方案,以改善馬來西亞的債務問題。

2020年2月24日,希盟政府發生政治危機,導致土團黨退出希盟,公正黨分裂,面臨垮台危機。2月29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正式任命慕尤丁為第八任首相,慕尤丁帶領國民聯盟入主布城,結束了希盟兩年的執政,也成為馬來西亞首次在沒有舉行大選的情況下達到政權交換。前任首相馬哈迪·穆罕默德形容慕尤丁的做法等同背叛。[7][8]

2021年8月,慕尤丁在巫統15名黨員撤回支持下辭任首相,在統治者會議下,以伊斯邁沙比利擔任第9任首相。

2022年11月19日馬來西亞全國大選出現懸峙議會後,希盟與國陣和砂拉越政黨聯盟組成團結政府,希盟(82席)、國陣(30席)、砂拉越政黨聯盟(23席)。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阿卜杜拉任命贏得最多議席的希望聯盟領袖安華·易卜拉欣為第10任首相,安華於當地時間下午5時宣誓就職,希盟再次執政中央。

國會

Thumb
馬來西亞國會大廈

馬來西亞國會是馬來西亞憲法法定最高立法機關。國會的體制是沿循英國國會西敏議會制,分為上議院下議院兩院,上下兩院再加上最高元首即構成馬來西亞的立法體制。上議院和下議院都位於首都吉隆坡國會大廈不同的議會廳內。

下議院

下議院由222名國會議員組成,每名國會議員代表一個選區,並由選民在選舉中經直接選舉方式產生。全國大選需在每五年舉行一次,或者國會在最高元首根據首相的建議下解散後舉行。18歲[註 1]及以上的選民享有投票權,但投票並非強制性。參選的法定年齡為18歲。當一名議員過世、辭職或不足以完成任期,該選區將舉行補選,除非當屆國會離屆滿日期只剩不足兩年時間,則該席位將被懸空。

下議院發起立法和修改法律,所有立法草案在下議院三讀表決通過後,再由上議院進行審查和三讀表決。按照慣例,上議院不得正式否決法案,但是允許將通過過程延宕一個月甚至在某些狀況可達一年。法案在得到上議院通過之後,將交由最高元首尋求御准。

幾乎所有時候在下議院總有一個擁有絕對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該黨或聯盟的領袖被最高元首任命為首相。下議院第二大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則成為反對黨領袖

上議院

上議院由70名上議員組成,其中26名由全國13個州立法議會選舉產生(每個州選舉出兩名代表成為上議員),四名由最高元首根據聯邦直轄區部英語Ministry of Federal Territories (Malaysia)的建議任命代表3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2名,布城納閩各1名),其餘40名上議員由最高元首根據首相的建議任命。上議員必須年滿30歲或以上,任期三年,最多可擔任六年。下議院的解散並不會影響上議院。

選舉

馬來西亞選舉分為兩個層級選舉,即聯邦層級選舉和州層級選舉。聯邦選舉是人民通過直接選舉產生出國會下議院議員(國會議員);而州選舉則是人民通過直接選舉產生出各州立法議會議員(州議員)。

政治聯盟

六大政黨聯盟

馬來西亞署名的活躍政黨聯盟共有6個,被稱為馬來西亞的「六大政黨聯盟」。有些政黨聯盟的成立是因為馬來西亞政治危機發生後而組成。下表列出各個在馬來西亞政黨聯盟

除了六大政黨聯盟以外,還有一個來自砂拉越的半活躍政黨聯盟:

More information 政黨, 黨旗/標誌 ...
政黨 黨旗/標誌 縮寫 領袖 思想 政治立場
砂拉越人民團結聯盟馬來語Perikatan Rakyat Bersatu Sarawak PERKASA
砂民團盟
黃順舸 砂拉越民族主義
自由主義
社會主義
中間偏右
Close

概要

執政聯盟

希望聯盟

希望聯盟成立於2015年,前身為馬來西亞國會最大在野黨聯盟人民聯盟。因伊斯蘭黨民主行動黨對於伊斯蘭刑事法的政策出現分歧,同年兩黨宣佈斷交,民聯正式瓦解。2015年9月16日,由公正黨、行動黨和原伊斯蘭黨開明派所創的誠信黨組成現有的希望聯盟。2017年,前首相馬哈迪所創立的土團黨正式加入希盟,成為希盟第四個成團黨。2018年,在馬來西亞大選中,希盟取得112席,獲得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所需的簡單執政議席,使得馬來西亞的聯邦政權首次實現政黨輪替。由前首相兼土團黨總裁馬哈迪出任第7任首相。2020年2月21日,希盟因首相交棒問題產生內部矛盾,導致希盟內部瓦解,引發2020年-2022年馬來西亞政治危機。2020年2月24日,原任首相馬哈迪宣佈辭去首相一職,至此希盟政權宣告正式倒台。2020年2月29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蘇丹阿卜杜拉發文宣佈慕尤丁得到多數議員支持,將在2020年3月1日早上在國家皇宮宣誓就職。土團黨、馬哈迪、阿茲敏派系等等退出希盟,公正黨主席安華因此成為希盟唯一實權領袖。2020年至2021年期間,希盟一直希望能與其他政黨合作,重新重返布城,因為與其他政黨合同談不攏,希盟重返布城的計劃就此告吹。希盟決定轉而備戰大選,以取得人民的支持重返布城。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希盟在安華的領導下,取得82席國會議席,因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取得執政所需的112席,從而出現馬來西亞歷史上的第一次懸峙議會。2022年11月21日至24日元首召見多位政黨領袖進行調解和召開馬來統治者會議討論下,希盟國陣砂盟沙盟民興黨等140餘席候選國會議員,同意遵循元首諭令組成團結政府(元首僅諭令組成團結政府,以達成國內政治穩定,並無指定必須支持首相人選),隨後以上各政黨和聯盟宣佈統一支持安華任相,這是希盟時隔兩年重新取得聯邦政府的執政權。

More information 旗幟, 名稱 ...
旗幟 名稱 領袖 意識形態 政治立場 國會下議院
簡稱 全稱 擁有議席
希盟(PH) 希望聯盟
Pakatan Harapan
安華 社會民主主義
社會自由主義
進步主義
改良主義
中間偏左中間偏右
82 / 222
成員黨
公正黨(PRK) 人民公正黨
Parti Keadilan Rakyat
安華 社會自由主義 中間偏左
31 / 82
行動黨(DAP) 民主行動黨
Democratic Action Party
陸兆福 社會民主主義 中間偏左
40 / 82
誠信黨(Amanah) 國家誠信黨
Parti Amanah Negara
末沙布 伊斯蘭現代主義 中間偏左
8 / 82
沙民統(UPKO) 卡達山杜順姆魯族統一機構
Pertubuhan Pasokmomogun Kadazandusun Murut Bersatu
馬迪烏斯登奧英語Madius Tangau 區域主義 右翼
2 / 82
合作政黨
民陣聯(MUDA) 馬來西亞民主聯合陣線
Ikatan Demokratik Malaysia
賽沙迪 青年政治 中間偏左
1 / 82
Close

國民陣線

國民陣線成立於1973年,前身為聯盟,從1957年聯盟至1973年成立的國陣,在2018年馬來西亞大選前一直都是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執政聯盟,執政馬來西亞長達61年,出了6任首相。2018年大選,因1MDB醜聞,導致時任首相納吉·阿都拉薩所領導的國陣敗選,結束了國陣61年的執政。2018年國陣敗選後,多黨退出國陣,最終國陣只剩聯盟時期的巫統馬華國大黨。2019年,巫統與伊斯蘭黨結盟,提出以「全民共識」的合作模式,由此合同對抗執政聯邦政府的希盟。2020年初,希盟引發2020年-2022年馬來西亞政治危機,國陣、伊斯蘭黨、土團黨砂拉越政黨聯盟等,組成國民聯盟,共同執政聯邦政府,這是國陣時隔不到兩年,重返布城。2021年8月,因原任首相慕尤丁失去多數議員支持,來自巫統的依斯邁沙比利獲得多數議員支持出任首相,國陣時隔三年重新擔任首相一職。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阿末扎希與原任首相依斯邁沙比利共同領導的國陣,在大選中競選191個國會議員,僅贏得30席,是國陣創立以最差的成績。2022年大選結束後,馬來西亞國會出現懸峙議會,國陣的立場將左右馬來西亞政府的成立。最終,國陣與希盟及砂盟等政黨共同組成團結政府,國陣將繼續在聯邦政府扮演執政黨的角色

bgcolor="#E9E9E9"
More information 旗幟, 名稱 ...
旗幟 名稱 領袖 意識形態 政治立場 國會下議院
簡稱 全稱 擁有議席
國陣(BN) 國民陣線
Barisan Nasional
阿末扎希 保守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右翼民粹主義
民族保守主義
右翼
30 / 222
成員黨
巫統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sation (UMNO)
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馬來人至上
保守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阿末扎希 右翼
26 / 30
馬華公會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MCA)
Persatuan Cina Malaysia
中華民族主義
自由保守主義
經濟自由主義
魏家祥 中間偏右
2 / 30
國大黨 馬來西亞印度國民大會黨
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 (MIC)
Kongres India Se-Malaysia
民族主義
民主主義
進步主義
維納斯瓦蘭 右翼
1 / 30
沙民團黨 沙巴人民團結黨
United Sabah People's Party (PBRS)
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
民族主義 佐瑟古律 右翼
1 / 30
Close

砂拉越政黨聯盟

More information 標誌, 政黨名字 ...
標誌 政黨名字 理念 領導 國會下議院
擁有議席
土保黨(PBB) 土著保守聯合黨
Parti Pesaka Bumiputera Bersatu
民族保守主義 阿邦佐哈里
14 / 23
人民黨(PRS) 砂拉越人民黨
Parti Rakyat Sarawak
中間主義 James Jemut Masing
5 / 23
進步黨(PDP) 民主進步黨
Parti Demokratik Progresif
區域主義 張慶信
2 / 23
人聯黨(SUPP)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
Parti Rakyat Bersatu Sarawak
中間主義 沈桂賢
2 / 23
Close

在野黨聯盟

國民聯盟

國民聯盟成立於2020年,由第8任首相慕尤丁創立。2020年初因希望聯盟首相交棒課題上出現分歧,從而導致發生2020年-2022年馬來西亞政治危機。2020年2月24日,土著團結黨主席慕尤丁宣佈退出希盟。2020年3月1日,慕尤丁正式在吉隆坡國家皇宮宣誓出任第8任首相,國盟成立初期由土團黨、國民陣線巫統馬華國大黨)、伊斯蘭黨砂拉越政黨聯盟沙巴立新黨沙巴進步黨以上述政黨為根基成立。因發生了2020年–2022年馬來西亞政治危機,土團黨內部分裂成馬哈迪派系與慕尤丁派系。2022年5月28日,土團黨宣佈對馬哈迪派系在5月18日的國會會議中,沒有支持首相兼黨主席慕尤丁領導的國民聯盟政府,宣佈馬哈迪派系等5人自動喪失黨籍。2022年8月7日,馬哈迪派系等人宣佈將創建新政黨,至此土團黨正式進入慕尤丁時代。國陣、砂盟等雖以國盟之稱為聯邦政府成員,但他們表示不會加入國盟。自2021年8月3日起,巫統主席阿末扎希等宣佈巫統最高理事會正式撤回首相慕尤丁的支持,並領導巫統退出國盟。 2021年8月16日,第8任首相慕尤丁因失去多數國會議員支持,於8月21日黯然宣佈辭職,國盟政府也隨即停止運作。在國民聯盟與國陣進行政治協商後,兩大陣營同意由親國盟,但是屬於巫統成員的依斯邁沙比利接代其政權,以維持國盟與國陣的領導地位,直到舉行第15屆全國大選為止。2022年10月10日,時任首相依斯邁沙比利宣佈解散國會,至此國盟與國陣、砂盟等結束合作關係。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中,在慕尤丁的帶領下,國盟贏得73席,成為國會下議院第二大聯盟。因沒有任何一個政黨取得執政所需的112席,從而出現馬來西亞歷史上的第一次懸峙議會。2022年11月22日,最高元首蘇丹阿卜杜拉陛下建議希盟與國盟共同組一個團結政府,但被慕尤丁拒絕。隨着希盟、國陣、砂盟等組成團結政府,國盟將在馬來西亞國會扮演反對黨的角色。

More information 旗幟, 名稱 ...
旗幟 名稱 領袖 意識形態 政治立場 國會下議院
擁有議席
簡稱 全稱
國盟(PN) 國民聯盟
Perikatan Nasional
慕尤丁 道德規範
民主主義
經濟保守主義
社會保守主義
右翼
74 / 222
成員黨
土團黨(Bersatu) 土著團結黨
Parti Pribumi Bersatu Malaysia
慕尤丁 馬來民族主義 中間偏右
31 / 74

伊斯蘭黨 (PAS)

伊斯蘭黨
Parti Agama Islam Se-Malaysia
哈迪阿旺 伊斯蘭主義 極右翼
43 / 74

民政黨 (GERAKAN)

馬來西亞民政運動黨
Parti Gerakan Rakyat Malaysia
劉華才 自由民主主義 中間派
0 / 74
Close

其他

祖國行動聯盟

經歷了2020年-2022年馬來西亞政治危機後,無論是執政聯盟還是在野聯盟都出現政治動盪,前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穆罕默德在2022年8月4日宣佈,將成立一個新政治聯盟,名稱為祖國行動聯盟(Gerakan Tanah Air),該聯盟成員有祖國鬥士黨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陣線土著權威黨印裔穆斯林國民聯盟政黨。馬哈迪表示,該聯盟將不會和國民陣線希望聯盟國民聯盟合作,但他表示歡迎理念相同的政黨或非政府組織加入該聯盟。在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中,祖國行動聯盟總共派出125名候選人競選。首次參加大選的祖國行動聯盟,所有侯選人未能贏得任何席位,還丟失上百萬令吉的按櫃金。馬哈迪隨後宣佈辭去該聯盟主席,而原祖國行動聯盟成員祖國鬥士黨主席慕克里·馬哈迪宣佈退出該聯盟,該聯盟目前沒有馬來西亞下議院席位。

More information 旗幟, 名稱 ...
旗幟 名稱 意識形態 政治立場 領袖 國會席位
簡稱 全稱 比例
成員黨
Thumb 土權黨 土著權威黨
Parti Bumiputera Perkasa Malaysia
馬來民族主義英語Early Malay nationalism 右翼 易卜拉欣阿里
0 / 222
Thumb BERJASA 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陣線 伊斯蘭主義 右翼 扎瑪尼易卜拉欣英語Zamani Ibrahim
0 / 222
IMAN 印裔穆斯林國民聯盟政黨 不明 不明 Mosin Abdul Razak
0 / 222
Close

備註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