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斯蘭主義(阿拉伯語:الاسلامية)是指一種主張伊斯蘭不僅僅是宗教信仰,而且是一套政治體制的意識形態。
客觀地描述,伊斯蘭主義是一股綜合了宗教和「反現代化」並帶有憤怒情節的思潮,它透過把現存的諸多意識形態的要素整合起來,而迅速興起。伊斯蘭主義脫胎於13世紀發端的賽萊菲耶(Salafiyya)運動,或稱之為伊斯蘭基本教義派。隨着1979年的伊朗革命和阿富汗戰爭,伊斯蘭主義得到迅猛發展[1]。
伊斯蘭主義呼籲現代的穆斯林去他們的宗教信仰中尋根,並且在政治上統一思想。伊斯蘭主義一詞實際上因定義不同而存在爭議。
領導性的伊斯蘭主義思想家強調沙里亞法規對穆斯林的重要性,泛伊斯蘭主義政治統一的重要性,消除非穆斯林(尤其是西方世界)對伊斯蘭世界在軍事、經濟、政治、社會或者文化上的影響性,他們認為兩者不可調和[2]。
伊斯蘭主義者認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腐蝕了伊斯蘭道德和文化,將伊斯蘭地區變得經濟至上(石油貿易),並竊取了伊斯蘭聖地(耶路撒冷)。這種情況的起因部分可以追溯到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長達千年的敵意,也部分歸因於伊斯蘭世界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挫折。伊斯蘭主義的興起,與快速增長的人口、龐大的失業人群有關,也是對穆斯林國家內部腐敗和亂政現象的回應。[1]
伊斯蘭主義與民族主義類似,但是在穆斯林國家,政治往往與宗教糾纏在一起。清真寺體系與政府體系是合而為一的。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將伊斯蘭世界定義成為一個統一的社會(Umma),並把它作為國家進行崇拜。因此,本•拉登和他的追隨者們對巴勒斯坦或伊拉克各自的民族主義並不感興趣,除非能使這些民族主義成為他們建立穆斯林帝國的工具。[1]
伊斯蘭主義者試圖清除美國的影響,摧毀以色列,接管所有穆斯林國家政權,直至整個世界泛伊斯蘭化。到那時,將會出現一個純潔的伊斯蘭世界,共享那些目前高度集中在少數腐敗統治者手中的財富。伴隨着狂熱與不妥協,伊斯蘭主義又與恐怖主義緊緊結合在一起。少數穆斯林國家——比如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對伊斯蘭主義者感到恐懼,並試圖控制他們。[1]
某些觀察者認為伊斯蘭主義信條並不嚴格,可以被定義為一種認同政治,即「支持(穆斯林)的身份、可信度、增大區域主義、佈道和社區的改善」[3]。
許多被稱為伊斯蘭主義者的人反對這個詞語的使用,並聲明他們的政治信仰和目標僅僅是對伊斯蘭信仰的一種表現。同樣的,一些學家支持用詞語「伊斯蘭積極分子」(activist Islam)[4][5]或者「政治伊斯蘭」(political Islam)來代替[6]。
現代具有代表性的伊斯蘭主義者包括賈邁勒丁·阿富汗尼、賽義德·庫特卜、哈桑·班納、阿布·阿拉·毛杜迪、塔居丁·阿爾-納卜哈尼、大阿亞圖拉霍梅尼和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7][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