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殯儀館

香港的一个殡仪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殯儀館

香港殯儀館(英語:Hong Kong Funeral Home),俗稱香港大酒店,是香港首間兼香港島目前唯一的殯儀館,坐落於北角英皇道渣華道交界。香港殯儀館於1930年代初在灣仔道216號創立[1],初時屬簡陋竹棚搭建[2],及後改建為水泥建築物。1950年被有「殯儀大王」之稱的蕭明收購[3],因政府需要發展灣仔[2],1950至60年代殯儀館陸續結業或遷出灣仔,1963年8月蕭明以200萬港元投得北角新館地皮[3],並於1964年正式動工[4],至1966年9月5日遷往新建成的北角現址[5],灣仔原址則經營多一年至1967年才拆卸[6],其後改建為籃球場及休憩處[1]。香港殯儀館收費較高,但交通方便,且不少名人富豪均居於港島區,所以成為城中名人富豪之喪禮首選。

Thumb
香港殯儀館東南面
Thumb
香港殯儀館西南面
Thumb
香港殯儀館的正門
Thumb
香港殯儀館的出租禮堂各層分佈
Thumb
4樓是香港殯儀館辦事處,門前置有創辦人蕭明銅像

簡介

香港殯儀館位於鰂魚涌英皇道679號,鄰近模範邨嘉里中心渣華道363號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港鐵鰂魚涌站北角海逸酒店北角分區警署等,全館共有20個大小異同的禮堂,其中位於一樓的「基恩堂」及「主澤堂」可互相打通,不少已故香港名人舉行他們的喪禮儀式均使用此兩個禮堂。

事件

1977年10月20日凌晨約1時半[7],4名青年闖入307室隨即用利刀指嚇各人,除尼姑外的19名守靈人士均被布條綑綁,逐一搜掠,劫去各人現金15,600港元及價值17,200港元的飾物後逃去,成為繼1947年7月7日李璇殯儀館遇劫後[8],香港另一宗罕見的殯儀館劫案,《大公報》更誤稱香港殯儀館的案件為「本港首宗殯儀館劫案」。

2020年5月3日上午,香港殯儀館發生大幅塌下天花板意外,地下大堂一幅約8米乘6米巨型假天花板連鐵架及吊燈疑日久失修,突然塌落地面,地上滿佈瓦礫,幸當時無人行經,故無人受傷,事後殯儀館召工人清理塌下的假天花板,當晚地下靈堂的喪禮如常舉行。[9]

特色

  1. 全館大部分地面以綠色和白色紙皮石鋪成。
  2. 一樓的「基恩堂」、「主澤堂」和地下的「褔海堂」以及「壽山堂」的停屍間與館內其他地方可不經公眾地方互相連接。
  3. 守靈當晚使用二樓或以上樓層禮堂的話,大殮出殯當日大多會移師至一樓或地下的禮堂舉行。

公共交通

更多資訊 交通路線列表 ...
交通路線列表
電車
港鐵
巴士
專線小巴
關閉

於香港殯儀館舉行喪禮儀式的香港名人

於香港殯儀館舉行喪禮儀式的香港名人

灣仔舊館

1950年代

  • 騎師黃清濂 1956年10月

1960年代

  • 法籍騎師司馬克 1960年1月
  • 影星林黛 1964年7月

鰂魚涌新館

1960年代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2020年代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