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國聯邦法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英語:Hong Kong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ct),是一項美國聯邦法律,該法案要求美國政府制裁「負責侵犯香港人權的中國及香港官員」,並要求美國國務院和其他美國政府機構每年進行一次審查,以確定香港政治地位的變化是否有理由改變美國和香港之間獨特的貿易關係。
此法律由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席眾議員克里斯·史密夫和聯席主席參議員馬高·魯比奧分別提出[1]。美方指出立法目的是為重新履行對香港自由民主的歷史承諾,以及建立懲罰機制針對在香港或中國內地壓制基本自由的政府官員;該法案自2014年11月提出至2019年9月提交國會表決期間經歷五次修訂,由於該法案與1997年生效的《美國-香港政策法》均為美國國會草擬的對外政策,因此該法案屬美國國內法及美國內政[2]。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的外交委員會於2019年9月25日分別通過各自版本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3],並連同限制向香港警察出口防暴裝備的《保護香港法案》一起提交國會表決。眾議院在美國東岸時間10月15日下午(香港時間16日凌晨5時)以口頭表決方式一致通過該眾議院版本法案[4]。同年11月19日,參議院審議參議院版本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S.1838)[5],以及參議院版本的《保護香港法案》,亦即《禁止商業出口涵蓋軍用品給香港警方法案》(S.2710)[6],在民主、共和兩黨參議員先後發言後,兩法案在無須表決下在參議院取得「一致同意」通過。11月20日,眾議院以417票贊成、1票反對壓倒性通過參議院版本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而《保護香港法案》亦以417票贊成、0票反對壓倒性通過。總統當勞·特朗普在11月27日簽署法案,法案正式成為美國法律[7]。
香港在2014年9月發生爭取實施真普選的雨傘運動期間,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首度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第一版,要求國務卿恢復每年就香港情勢向國會提交《美國-香港政策法》報告, 以及要求總統向國會保證香港享有足夠自治來支持給予特殊待遇,惟因接近當屆國會會期屆滿未能審議[8][9]。
香港自決派社會運動人士黃之鋒在2016年11月到訪美國國會,並會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主席克里斯·史密夫、聯席主席馬高·魯比奧、參議員湯·卡頓等國會人員會面要求重提法案。會議後魯比奧和科頓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10]。惟同樣因接近會期完結而無疾而終。
2019年,香港爆發了反送中事件,出現了元朗襲擊事件、太子站襲擊事件等一系列襲擊事件,終推動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的立法過程。
2019年10月15日(香港時間10月16日),美國眾議院以口頭表決形式一致通過眾議院版本(H.R.3289)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30],並通過《保護香港法案》禁止向香港出口催淚氣體和橡膠子彈等人群管制裝備,避免被香港警方利用作殘酷鎮壓抗爭者[31]。同時又以口頭表決形式一致通過決議「承認香港與美國之雙邊關係、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干預香港事務和支持香港人示威權利」[32]。
雖然法案於10月15日在眾議院獲一致同意通過並轉交參議院審議,參議院卻被指罕有地對眾議院一致同意的法案遲遲未定出表決日期,至11月初更傳出法案要延至2020年春天才能通過[33],但在11月11日發生西灣河開槍事件後[34],香港的局勢及人權狀況均出現急劇惡化[35],其後香港警方圍攻大學校園先後觸發香港中文大學衝突及香港理工大學衝突,參議院因此加快審議相關法案[36],參議院版本(S.1838)的法案獲正式提上議程,並於11月14日啟動「熱線」機制,按機制當有關法案通報予各參議員後,只要在指定時間內沒有任何參議員提出反對,便可跳過辯論及投票表決的程序,有關法案將被視為獲參議院全體議員一致同意通過。隨後在11月19日的參議院會議上,參議院版本的法案獲一致同意通過[37]。
因為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通過了不同版本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因此在提交總統簽署前,參眾兩院須要通過「和解程序」協商一個合併版本再進行表決[38]。由於眾議院和參議院正分別由民主黨及共和黨掌控,在通常情況下,兩黨分別控制的兩院在協調法案時,常存在政治角力並導致時程延遲,但在本法案卻罕見地出現迅速及有效的跨黨派合作,眾議院決定採納參議院的法案版本以節省合併法案版本的協商時間,令法案的表決時程加快[39],以便趕及在國會長達一周的感恩節假期前完成兩院的立法程序[40]。眾議院隨即於翌日(11月20日)就參議院的法案版本進行記名表決,並取得417票贊成、1票反對及13票棄權的大比數通過[41]。
11月21日,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跨黨派議員的見證下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42],法案文本隨即由國會大樓送往白宮並遞交給總統特朗普[43],等待總統簽署生效[39]。
11月27日,白宮發表聲明宣佈總統特朗普已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及《保護香港法案》,這兩個法案正式成為美國法律[7]。
美國國會所認可通過之香港相關重要文件 基於《美國憲法》之權力分立政府權限 | |||
制訂 | 1992年 | 《美國-香港政策法》 | 參議院提出 |
制訂 | 2019年 |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 | 參議院提出 |
制訂 | 2019年 | 《保護香港法》 | 參議院提出 |
制訂 | 2020年 | 《香港自治法》 | 眾議院提出 |
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後,總統特朗普在11月22日上午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未有表態會簽署或否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反而模稜兩可地稱「我們既與香港同行,也與習近平同行」,他表示曾經要求習近平不要派解放軍到香港。特朗普又稱「香港可能有成千上萬人被殺」,「如果不是我,香港可能在14分鐘內已經被摧毀」[53]。特朗普續稱「習近平有一百萬軍人在香港邊界外駐守,沒有介入香港只因我向習近平告誡」,他稱曾經在勸諭習近平不要派兵介入香港時表示「你將會犯下大錯,這樣做會對貿易協議有極其負面影響」。《華盛頓郵報》認為,特朗普這番言論暗示他有可能會否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54]。22日下午,總統特朗普與醫學界人士在白宮會面討論有關電子煙的問題時,再次被記者問到會否簽署《法案》,特朗普親自確認已收到法案文本,並表示「我們將好好看看它」[55]。11月27日,特朗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並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簽署法案是出於對習近平與香港人的尊重,希望北京與香港的領袖及代表能夠友好地化解分歧,為所有人帶來長期的和平及繁榮[56]。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於11月26日的國務院記者會上祝賀香港人民在11月24日成功舉行區議會選舉,並表示美國將繼續支持香港人民在保障民主價值及基本自由的願望,但沒有正面談及總統特朗普會否簽署《法案》,蓬佩奧又補充如果總統簽署法案成為法律,將會由他逐年評定香港的自治狀況,他希望可在公平和中立的方式進行判斷,又強調這是公開的認證,並會提交國會[57]。
部份美國同盟國在2019年冬季後陸續仿效美國[115],推出法案以制裁香港違反人權的官員,當中一些國家以《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的形式立法。
《衛報》在2019年11月報道主管亞太事務的副國務大臣惠勒,在信函中指當局計劃提出人權法案,考慮制裁嚴重侵犯人權的人,是首次有英國官員明確警告會以法律途徑應對香港局勢。英國國會跨黨派關注香港小組幕僚懷特豪斯表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和香港警隊都是潛在制裁對象,他指有香港警員騎電單車衝向人群不是執法問題,而是企圖殺人和傷人,又指英國外交部有方法識別香港的高級警務人員[116]。另外2019年11月5日,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專責委員會發表報告,建議英國政府向持有BNO護照的香港人賦予居英權[117][118]。
在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加拿大媒體在11月24日披露加拿大政府或仿效美國,推出相關法案對"侵犯人權"的香港官員實施制裁[119]。又兩名加拿大參議院議員Leo Housakos和Thanh Hai Ngo在12月10日發起動議要求制裁涉及香港示威相關的中國官員[120][121]。
歐盟在2019年12月9日正式啟動歐洲版《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立法程序[122]。 也呼籲成員國對《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作出立法[123]。截止2019年12月,歐盟、法國和瑞典都正在審議《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的相關立法[124]。
意大利國會在2019年12月3日通過決議,要求調查香港警隊濫用暴力及要求香港政府釋放被捕示威者,並對於阻止黃之鋒赴意大利給予合理解釋[125]。
日本在2019年11月28日發起聯署,要求日本國會對於日本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立法展開討論。[126]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香港民主派到訪澳洲,會見跨黨派國會議員及智庫,討論涉及違反人權問題作出制裁機制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於當地的立法情況。[127]
法案通過後,美國共和黨海外事務組織副主席俞懷松列出了首批將會被制裁的「香港六人幫」名單,當中包括林鄭月娥、李家超、盧偉聰、鄧炳強、鄭若驊和葉劉淑儀[128][129]。除此以外,俞懷松再指出何君堯亦是一個將會被制裁的人選[130]。
被制裁者將會被拒發簽證及入境美國,凍結在美國的資產[131],不能投資美國股票、債券及房地產,甚至香港銀行會因應美國要求,在沒有任何通知下取消被制裁者持有的Visa、美國運通及萬事達信用卡,並有權要求被制裁者立即清還有關信用卡的所有結欠[132]。
香港監察表示,非政府組織亦可以向美國政府舉報新的被制裁者[133]。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Hong Kong IAD)亦在2019年12月製作了一個制裁人選建議清單[134]。
2020年4月,香港警察大型搜捕15名民主派知名人士,美國國會兩黨的多名參、眾議員表態。其中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贊同麥戈文眾議員的提議,促白宮執行《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麥康奈爾也在推文中表示,「中國共產黨不應以疫情作掩飾,拘捕和平的民主派領䄂,又形容這是北京打壓香港自由和人權的可恥行徑。」共和黨多名參議員,包括加德納、史葛和魯比奧,都關注事件,史葛形容相關拘捕行動是不可接受,加德納和魯比奧分別呼籲,北京和香港政府應儘快釋放多名被捕人士,及撤銷對他們的檢控。 [136]
於2020年香港立法會選舉,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成為部分選舉主任篩選泛民主派候選人的考慮條件,其中新界東選舉主任楊蕙心,就於劉穎匡報名參選後,發出信件追問,就提到支持美國通過《香港人權民主法案》,問劉是否有意繼續請求美國制裁香港,判定劉「藉助外國力量對香港施加壓力」,如何符合「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區」的實質要求。[13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